这是岳家军的本部人马,除此之外,南郡常驻的还有两支人马,一支是关胜为主将,宣赞为副将的队伍,总计五千人,这支队伍大都是关胜在江州之时征募,也算是带了有好几年了,队伍实力也是不错的。
另外还有一支人马是高长恭为主将,也是有五千人。这支人马的前身就是严颜的部队,有一部分是益州人,严颜当时被常遇春杀死时候,队伍基本上也被屠戮殆尽,活下来的十不存一……
高长恭因为之前是严颜副将,后面也将这些老兄弟都组织了起来,在此基础上又征募一些新卒,达成一个建制,好歹没让严颜军的番号彻底消势,只是换了个形式存活下来了。
除了南郡外,在襄阳郡也有两支人马,一支是由老黄忠率领的五千人,这队伍的副将是邓芝。主要是考虑到黄忠毕竟年纪大了,许多事情不能亲力亲为,就安排了一个既可以当副将也可以当参军的全能型辅助邓芝来辅佐。
襄阳还有一支队伍就是魏延了,也是按照编制有五千人,副将是本土提拔上来的人,并不知名。
襄阳再往北,就到了荆北新野县,也是蜀国在荆北唯一一块根据地,是非常重要的跳板。蜀国在这里可谓是安排重兵防守,分布有三军,分别由徐庶、索超、文聘三人统率,总计一万五千人,法正则是作为主心骨,基本上一直在新野。
新野的西北方向,是上庸郡(隶属于南阳郡),有一支人马,是由蜀国太尉张卫之子张清继承父亲统率的。本来上庸人更多呢,只不过很多年前张卫去浪了一波,被曹昂和郭嘉算计,要不是张清拼死相救,他都要折在南阳了。
所以,现在上庸的人就少了许多,只剩下五千人了,不过也没什么大问题,上庸和新野距离较近,是可以互相支援的——可不是陆地距离,陆地距离可太远了,说的是走水路,沿着汉江水域,上庸和新野之间是比较近的。
说到水域了,荆州作为水流河道最多的州,自然少不了水军队伍了。这也是整个蜀国除了戚继光的部分水军外,所有的水军都集中在荆州了,阵容也是非常豪华。
荆州水军总共四支,每支都是五千人的规模,总计两万人。将领分别由实力猛将甘宁,浪里白条张顺、张横两兄弟,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阮兄弟,以及全科人才李俊等。
除了名将之外,还配备各类战船无数,这几年的发展中,在孟康和金昊等着名造船巧匠的不懈努力之下,蜀国水军可谓是蓬勃发展,刚楼船都添加了两辆,加上之前的青龙号已经三辆了,其他战船更是数不胜数。
可以说,蜀国这些水军力量,已经足以在荆州区域横行了,就算江东打过来,倒是也不太怕的!这些水军没有固定驻扎地点,日常可以在沿岸港口操练,安排人巡逻,但战时可以随时跟随主力队伍保护主要水域河道……
还有,在荆州和益州的交界处,也就是永安这个水陆两栖的要道之处,还有一支蛰伏了七年,随时准备着再次出击,一雪前耻的队伍——那就是陈庆之的白袍军!
白袍军曾经也是显赫一时,在南阳郡正面大破曹魏名将于禁、乐进二人,甚至一举打到了宛城,逼得曹操派出曹昂、许褚、郭嘉等豪华阵容前来支援,名噪一时。
但陈庆之的特技有个负面影响,后续再和魏军交手时候,就着了魏军的道,在南阳郡战败,将士也损失不少。因为这个缘故,张富为正军纪,将陈庆之还有花荣都一并贬官,顺便还让陈庆之来到永安‘反省’了!
名义上是反省,实际上是想将他派到永安来虐菜呢,毕竟荆南的人可比曹魏阵容好欺负一些。在后续的荆南之战中,陈庆之的白袍军也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好了,截止到目前为止,就是整个荆州的军事部署和主要将领。总共概括的话,有步卒五万八千步卒,还有两万水军,总计近八万的人马!亦是蜀国所有军团长兵力最多,且是断档的式的最多!
毕竟这几年,益州的大多数资源可都支持到荆州来了,荆州整体兵力储备是非常多的,岳飞的权力和担子也是非常大的,这也是为什么此次大战,荆州的岳飞是主要胜负手的原因。
当然,荆州兵力多也是正常情况,主要是因为荆州有水域离不开水军,光是这一项都要比其他两个战区对兵力的需求量就大。二来呢,荆州地理位置特殊,四周确实是强敌环绕,不多储备点人可不行啊。
另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雍州和司州两地距离太近了,徐达军团和司州军团随时是可以互相支援的,所以每一个军团的兵力部署都不是特别多;荆州距离另外两地太过遥远,真遇到什么事情,无人可以支援,只能多囤备一些人马以备不时之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