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2章:信义
想来想去。
除去书院,还有狸奴.......
能为此静下心来,去做这件对他而言恐怕是极枯燥、极不擅长的事,也是令人刮目相看了。
私底下调笑几句也就罢了,人家这认真的劲儿,实际上是值得表扬的。
这为人父母者,为了子女,果然是什么都肯尝试,什么‘面子’都顾不上了。
“既然如此勤勉,朕也表示表示。”李世民淡然一笑。
“朕当初让虞世南临摹了一份兰亭序帖,就送给他了。”
“王德,这事儿你去办,对了,还有,再送一方紫金砚。”
王德躬身应声。
“是,陛下,老奴这就去办。”
之前高句丽使者的事情,办的极为妥当,还未曾赏赐些什么,干脆这次就一起了。
李世民思来想去,又添了些东西。
名义上也是以赏赐李睿进学,送去泾阳王府。
李五既然来汇报书院的事情,那用不了多久,书院那边,梁甫就会和其他书院的管理人员将支援西海都护府的学生补贴奖励章程都拟定出来。
朝廷这边,也不能拖沓。
当即,李世民在两仪殿中召见了中书省的官员,询问起了这件事。
有一个道理是不变的,那就是不能又想马儿跑,又不给吃草。
朝廷也不能舔着脸,就非要让学生们,去西海受累,而一点表示都没有,这个头一开,失信于学生,往后再想要驱使学生,人家可就会对朝廷产生不信任。
一旦信任崩塌,朝廷君臣,那成什么了?
李世民可不想去做言而不信,刻薄寡恩之君。
中书省官员议事,房玄龄和杜如晦是一定会到的。
至于长孙无忌,他现在还在忙活高句丽的事情,信使已经跟着伪装成商队的人出发前往高句丽,如今能做的,就是一边稳住高桓权,一边等消息了。
两仪殿内,李世民也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开门见山。
“泾阳书院学子响应朝廷号召,自愿奔赴西海都护府之事,诸卿想必已知晓,这件事,年前就议论过的。”
“如今书院那边已经有了动作,朝廷不可寒其心。书院自有其奖励章程,然朝廷之责更重!”
“朕叫你们来,就是想要问问,三省拟定的关于书院学生们支援西州、西海两都护府的保障及奖赏章程,拟定的如何了。”
“书院的,是奖赏,而朝廷要给的,是保障。”
“这是朝廷应该做的事情,也是信义。”
早年间,李世民便跟臣下说过,失去了信义,就是抛弃,朝廷怎么能抛弃那些满腔热血要为朝廷出力的学子呢?
房玄龄作为中书令,率先拱手回应。
“回陛下,章程草案已然初步拟定完毕,正在最后核议细节。”
“臣等仔细检查商议过后,明日一早,便能拿到朝堂上最后议论了。”
李世民微微颔首。
“嗯,那好,下午,先将初步拟定好的章程,送到两仪殿来。”
“是。”房玄龄应声。
司空府,长孙无忌的书房里挂着一幅巨大的辽东地图。
站在那幅巨大的辽东舆图前,长孙无忌目光沉凝,听着身边心腹文吏的低声汇报。
“郎主,我们安排护送高句丽信使的商队,已经安全抵达平州城。在平州稍作休整后,按计划继续东行。消息送到长安的时候,属下估算,他们现在应该已经到营州了。”
长孙无忌微微颔首,目光却未曾离开地图。
营州,再往前,便是高句丽了。
看着这张描绘着山川城池的地图,长孙无忌心中尤为复杂。
大好的辽东之地,历来都在中原的控制之下,如今,却成了高句丽的。
辽西城,石城,卑沙城。
安市城,辽东城,新城,金山........
前隋时高句丽也是西扩了不少土地。
该打的。
原本这些地方,都是属于中原的。
高句丽就应该好好待在萨水之南。
但是现在,还不是大军压境的时候。
国库需要积蓄,内部需要稳定。
征讨高句丽的口子,也不能随意的开。
前隋的教训,要吸取。
三次征伐高句丽酿成的后果,是蒙在所有人心上的一层阴影。
民生凋敝、府库空虚、天下大乱,这阴影,是才发生不久的教训。
当然,打破阴影的最好办法,依旧是征伐。
只是在征伐之前,必然要做足了准备。
此番费尽周折的算计,便是铺垫。
信送到高建武手中,让高句丽继续内斗下去。
自相残杀,消耗国力。
“盖苏文.........高建武........”长孙无忌默念着这两个名字,眼中寒光闪烁。
可不要让大唐失望啊。
“继续密切关注商队动向,确保信使安全进入高句丽境内,直至信件送达高建武手中。同时,高句丽国内,尤其是盖苏文那边的动静,也要给我盯紧了,一有异动,立刻来报!”
“是,郎主!”文吏躬身领命,悄无声息地退下。
自从得了李世民的支持和准许,司空府的文吏已经开始与百骑司接触了,如今司空府得到的一切关于高句丽的情报,全都是从百骑司传回来的。
这让长孙无忌心里也有了几分底气,但是同样的,也多了许多忌惮。
百骑司.......
早就知道如今的百骑司已经不是以前的百骑司了。
可是依旧没有想到,如今的百骑司,竟然连高句丽都能渗透。
这到底,是一帮什么样的人........
陛下手里掌控的百骑司.......又到底已经到了何等地步?
书房内重归寂静。长孙无忌缓缓坐回椅中,神色却并不轻松。
鸿胪驿馆中,日子一天天过去,对于高桓权和朴满而言,每一刻都如同在油锅中煎熬。
除却明面上派遣的信使之外,朴满城也派人给高句丽的兄长送了家书。
朴满城的兄长便是之前来长安出使的高句丽使者朴国昌。
原本以为,这趟差事并不是什么难事,正好来长安见识见识,回到高句丽之后,凭借这次的功劳,不说升官也能稳坐朝堂。
但是谁能想到,会发生这么多事情。
还是要给家里,说一说的。
至少要让兄长在国内,帮自己想想办法。
功劳什么的没有就没有了,命一定要保住。
如此,就一定要有人在王上面前,为自己在长安城的作为,多加润色。
这封家书,与那封呈送给高建武的官方文书截然不同。
使者团在长安城的真实处境,这封家书当中,比信使送给高建武的信,描绘的更加详细。
世子高桓权如何在平康坊流连,闹得满城风雨。
两仪殿觐见时,因口不择言触犯大唐太上皇名讳,引得龙颜震怒,彻底关闭了和亲的大门,并且趁火打劫,提出了割地、驻军等极其苛刻的条件;以及他们如今在长安如何如履薄冰,生怕一步行差踏错,便性命不保。
朴国昌看到弟弟送来的这封家书,拿着信的手都在颤抖。
蠢货啊!
你们在长安城!
到底是怎么办事的!!!
完了!全完了!
信件末尾,朴满城的语气哀求已经溢出了纸面。
求活命。
朴国昌捏着手里的信,眼前一黑,原本笔挺的身板霎时间萎靡了下去。
信中所描述的一切,远远超出了他最坏的想象。
世子!在长安嫖妓,闹得人尽皆知!自绝于和大唐的联姻之路!
怎么能糊涂成这个样子?!
原本指望朴满城能够在此番出使当中,保护世子,促成和亲,立下功劳,巩固家中在朝中的地位。
结果现在,等来的却是一个足以将整个家族拖入深渊的噩耗。
救命?怎么救?!
这件事太大了,牵扯到世子,牵扯到对唐关系,更牵扯到高句丽的根本利益!
大王需要有人来承担这件事情的后果,平息朝堂与百姓们的愤怒。
思来想去,谁最合适?
必然是身为使臣的朴满城!
一个处理不好,别说朴满和高桓权性命难保,就连他朴国昌,乃至整个家族,都可能被盛怒之下的王上,或者趁机发难的渊盖苏文,当作替罪羊连根拔起!
“必须撇清关系……至少,要最大限度地撇清……” 朴国昌脑中飞速运转,眼神变得锐利而冰冷。
亲弟弟很重要,但是想想这一大家子。
整个家族不能被他一个人拖累。
有存活,才能有希望。
身为朴家的家主,必须要做出最理智的选择。
哪怕这个选择对于亲弟弟来说,是残酷的。
不能按照朴满城所说的去在王上面前如何润色,去说他们在长安如何不容易。
如此一来,朴家必定引火烧身。
但是,信中的其他方面,说的有道理。
这件事,还是要从世子身上入手。
那毕竟是大王的儿子.......
世子和使臣的过失要淡化,那如果非要出现一个坏人的话。
那这个坏人,就只能是大唐!
都是大唐的错!
是他们威逼利诱。
是他们借题发挥,意图侵吞高句丽的土地。
世子年轻,或许有行为失当之处,但这绝非大唐如此苛责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大唐早已觊觎辽东。
高句丽王宫,灯火摇曳,高建武的脸色愈发阴沉。
看着手里自长安艰难辗转送入自己手里的密信,拳头都硬了。
尤其是信里提到的,大唐提出的苛责条件。
高建武的眉头紧紧锁起,胸口一阵发闷,若答应了,他高建武将成为高句丽的千古罪人!
另外还有一封私人信件,是通过特殊渠道送到宫中的。
甚至高建武也不知道,送信的人是谁.......
这就让人有些害怕了。
不管送信的人是谁,但绝对不会是渊盖苏文。
渊盖苏文如果有话要对自己说,早就堂堂正正的找到王宫之中来了。
不是渊盖苏文,那这封信能送到自己手中,对方........
高建武心中满是复杂。
小心翼翼拆开这封信,高建武迅速浏览。
方才被恐惧与复杂的心情压下去的怒火,再次被点燃。
这信里所言明的事,比高桓权和朴满城送来的信,更残酷。
世子高桓权在长安嫖妓宿娼,闹得满城风雨,使者朴满城宫内失仪,出言不讳,引得唐皇震怒!
正是因为这等丑事和弥天大罪,才给了大唐如此强硬、如此狮子大开口的底气!
“孽障!无能!蠢货!!!”
高建武再也抑制不住,猛地将两封信狠狠摔在地上,暴怒的吼声在宫殿内回荡。他脸色铁青,浑身因极致的愤怒和失望而颤抖。
派高桓权去大唐,是希望借和亲稳住大唐,借助大唐的声势来压制国内蠢蠢欲动的渊盖苏文!
这个逆子!到底知不知道自己身上背负着怎样的责任!!!
非但没有完成任务,反而授人以柄,将最锋利的刀亲手递到了大唐手里,也递到了渊盖苏文面前!
高建武仿佛一瞬间苍老了十岁,瘫坐在王座上,眼中充满了绝望。
答应大唐的条件?那是卖国!他宁死也不愿背负这样的骂名!
不答应?大唐必然不会善罢甘休,甚至可能转而支持渊盖苏文!而国内,渊盖苏文也绝不会放过这个攻击王室失德、世子无能的绝佳机会!
以往没有的理由,借口,一旦事情被渊盖苏文知道,那就有了理由和借口........
现在是真正的内外交困,进退维谷!
高建武喘息着,目光扫过地上的两封信,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不能承认!绝对不能让渊盖苏文知道长安发生的丑事!
至少,不能完全承认!
须统一口径,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大唐的“霸道”和“贪婪”!只有这样,才能勉强维持王室的颜面,才能在与渊盖苏文的斗争中不落下风。
甚至,让渊盖苏文冲在前头,去跟大唐斡旋。
毕竟,这事涉及高句丽的利益。
至少不管怎么说,眼下高句丽的利益,既是王室的利益,也是渊盖苏文的利益。
不管少了多少,那都是损失,都是双方都不能接受的。
高桓权和朴满城……
高建武的眼神变得冰冷无比。
这两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
为了稳住局面,他们必须成为“忍辱负重”的忠臣,咬死了是大唐无理欺压!他们不能回来,至少现在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