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结束后,部队收到了地方政府和群众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
上级再次表彰海涛所带领的营,称赞他们是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战斗分队。
而海涛站在营区的军旗前,望着麾下一个个疲惫却坚毅的身影,心中更加坚定。
作为一名军人,无论是阅兵场的荣光、演兵场的磨砺,还是救灾一线的坚守,都是对“保家卫国、服务人民”誓言的践行。
未来,他将带着这支铁血之师,在更多未知的考验中,续写属于他们的忠诚与担当。
救灾归建不久,上级启动“新型作战技术试点”,要求海涛营率先融入无人作战集群、智能侦察终端等新装备,两个月后参加跨军种技术融合演练。
消息传开,营里出现了两种声音:老兵们习惯了传统战术,对复杂的新装备心生畏难。
年轻战士虽跃跃欲试,却缺乏系统操作经验,训练中频频出错。
一次无人机组协同训练,三架无人机因信号干扰出现航线偏移,导致模拟打击失败。
七连连长王勇忍不住抱怨:“这些新家伙太娇气,不如枪炮来得实在!”
几名老兵纷纷附和,训练热情骤降。
海涛看在眼里,没有批评指责,而是当晚组织了一场“阅兵精神与强军新途”座谈会。
他拿出自己的阅兵纪念相册,指着一张张整齐的方阵照片说:“当年练踢正步,我们从磕磕绊绊到分秒不差,靠的不是天生会走,而是肯钻肯练。新装备就是新时代的‘正步’,现在怕难不学,将来战场就会吃亏!”
他当场宣布,自己带头参加新装备集训,与官兵们一起从零学起。
接下来的日子,营区多了一道特殊风景。
海涛每天挤两小时跟着技术专家学编程、练操作,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
他把阅兵时的“精准标准”搬到新装备训练中,要求每个操作步骤都像踢正步一样规范,每个数据参数都要精准到小数点后两位。
针对老兵的畏难情绪,他推行“新老结对”,让年轻技术骨干手把手教老兵操作。
对于训练中的失误,他不追责、只复盘,带领大家逐一破解信号干扰、协同适配等难题。
有一次,智能侦察终端突发程序故障,年轻战士小李急得眼圈发红。
海涛拍着他的肩膀说:“小李,阅兵时我们踢错一步,会立刻调整跟上,新装备训练也是如此,错了不可怕,找到问题根源就是进步!”
两人熬夜排查,终于发现是环境适配模块存在漏洞,联系技术部门优化后,终端稳定性大幅提升。
两个月后,跨军种技术融合演练如期举行。
海涛的合成营凭借无人作战集群的精准侦察、智能终端的实时传输,与陆军航空兵、火箭军部队实现无缝协同,成功摧毁“敌”方多个核心目标。
演练结束后,技术专家赞叹:“没想到,你们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吃透新装备,把‘阅兵精度’变成了‘作战精度’!”
而更让海涛欣慰的是,曾经抵触新装备的王勇连长,如今已能熟练操控无人机集群,他感慨道:“跟着营长干,才明白军人就得与时俱进,这股较真劲,和当年练阅兵一模一样!”
就在部队稳步推进新装备形成战斗力时,营里的上等兵张强却出现了思想波动。
张强军事素质过硬,却因家里遭遇变故,父亲重病需要巨额医药费,时常在训练中走神,甚至萌生了退伍的念头。
海涛得知情况后,没有简单说教,而是利用周末时间,带着慰问品去张强家走访。
看到张强卧病在床的父亲和一筹莫展的家人,海涛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当场联系部队医院,协调专家为张强父亲会诊,又发动全营官兵捐款,缓解了张家的燃眉之急。
回营后,他找张强促膝长谈:“阅兵时我们方阵能整齐划一,靠的是每个人都不掉队。你是营里的骨干,家里的事有我们帮你扛,部队永远是你的后盾!”
为了让更多官兵感受到集体温暖,海涛在营里推行“暖心工程”,建立官兵家庭情况档案,及时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难题。
每周组织“军营夜话”,倾听官兵心声。
在训练之余开展文体活动,缓解训练压力。
渐渐地,营里的凝聚力更强了,官兵们训练更有劲头,再也没人因个人困难而分心。
年终考核时,海涛的合成营在战术演练、新装备操作、思想政治建设等方面均取得全优成绩,被上级评为“先进合成营”。
站在领奖台上,海涛望着台下整齐列队的官兵,心中感慨万千。
从阅兵场的荣光到战场的磨砺,从抢险救灾的坚守到新装备的突破,每一步都离不开全体官兵的并肩作战。
他深知,这不是终点。
新的一年,上级已下达赴高原驻训的命令,那里有更恶劣的环境、更艰巨的任务等着他们。
海涛握紧拳头,目光坚定——他将带着这支凝聚着阅兵精神、饱含着战友情谊、掌握着新型技术的铁血之师,奔赴高原,在海拔四千米的疆土上,续写保家卫国的新篇章。
车队翻越唐古拉山时,海拔已突破四千米。
稀薄的空气让官兵们胸闷气短,不少人出现头痛、恶心的高原反应,就连车辆也因缺氧频繁熄火。
海涛让卫生员给大家分发抗高反药物,自己则带头下车徒步推车,粗重的喘息声在寒风中格外清晰:“阅兵时,我们能顶住烈日暴雨,现在也能扛过高原缺氧!”
驻训营地选在一片开阔的河谷地带,狂风卷着雪粒时常呼啸而至,昼夜温差超过三十度。
刚扎下营盘,海涛就下达命令:“三天内完成适应性训练,一周内开展高原战术演练!”
他知道,高原驻训不是吃苦受累,而是要在极端环境中锤炼能打仗、打胜仗的硬本领,适应性训练远比想象中艰难。
五公里越野时,战士们跑不了两百米就气喘吁吁,不少人嘴唇发紫、双腿发软。
实弹射击时,强风让子弹轨迹偏移,命中率大幅下降。
新装备在低温环境下频频“罢工”,无人机电池续航骤减,智能终端反应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