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窃听系统

叫天

首页 >> 崇祯窃听系统 >> 崇祯窃听系统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锦衣血途我就一昏君,能有什么坏心思?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回到明朝当王爷汉末皇戚大周神相:不信东风唤不回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凤破龙榻:腹黑皇叔,请宽衣老子是最强皇帝重生国民千金
崇祯窃听系统 叫天 - 崇祯窃听系统全文阅读 - 崇祯窃听系统txt下载 - 崇祯窃听系统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86章 这个蝴蝶效应对大明是好是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当然了,每次战事的经验还是要总结的。

这一次,可以说最有深刻感受的是,大明精兵还太少了。就是像三大营这边,能成为主力作战的太少。

关宁军那边,确实是祖家军最为精锐,因此,祖家军被建虏消灭之后,余下军队,守城还是可以,协同作战也还行,但就是不能作为主力部队参战。

因此,崇祯皇帝回来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召集京营总戎诚意伯刘孔昭,直言对他说道:“京营革新,势在必行。朕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对于目前京营的人马进行汰弱留强。”

这个事情,之前就已经有先兆,因此刘孔昭早就有预料。不过此时听到崇祯皇帝提起,便想说话,把他考虑的几件事情说一说,这些事情不解决的话,京营革新还是不大可能彻底的。

然而,崇祯皇帝似乎知道他想说什么,直接便对他继续说道:“只有一个原则,汰弱留强。卿可分为三等。第一等,老弱病残,连基本的体力活都无法坚持的;第二等,有力气但不适合上战场的;第三等,就是适合上战场的军卒;朕对这三等分类,不给卿名额限制,每一等,该是多少就是多少。限卿半个月时间,就全部区分完成,朕要亲自核实。”

说到这里,他看着刘孔昭的眼神,看他欲言又止,便微笑着说道:“朕可以先给卿透露一下,第一等老弱病残,朕会给其能生活的粮田,不过不在京师,而是在山海关一代,可解甲务农;第二等军卒,朕会将其改编为工程兵,就是平日用于修路铺桥、救灾防灾等民生方面用。第三等,自然就不用朕说了。”

刘孔昭没想到皇上把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当当,便无话可说,当即领旨。

京营的革新,崇祯皇帝就准备亲自盯着。等这事完成之后,就会以此为模板,向全国各地的卫所进行逐步推行。

大明军队,也该变一变了。

吩咐完了这个事情之后,崇祯皇帝便立刻开始查看财政情况。

盐政革新,还在继续推行中,百姓是否从中受惠,暂时还看不出来。

已经取得阶段性结果的是大明皇家银行的分行设立,已经在大明两京十三省全部设好并开始运转了。就目前京师这边所掌握的情况,各地的存贷款情况还不够广泛。相对来说,江南那边要多一些,不过也仅仅是多一些而已。这方面,朝廷还是要继续引导才行。

崇祯皇帝看完奏章之后,就亲自出去了一趟,由开物司的宋应星本人接待。

宋应星自然知道皇帝这么快跑过来的用意是什么,便立刻给崇祯皇帝奏道:“陛下,目前已有一些结果,确实能如陛下所言烧出来。不过如今有一个难点,就是耐火砖这方面还是有点薄弱,微臣还在多方试验,相信再过个一年左右,应该能解决目前遇到的困难了。”

崇祯皇帝也没有寄希望宋应星这边能一下就搞出来,不过该有的提醒还是要有的,就见他对宋应星说道:“该有的悬赏不要吝啬,要充分调动工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费不足就向朕申请好了。这东西的应用非常广泛,会大大改变目前的民生,当然,更能改善朝廷财政,一定要抓紧才好!”

有皇帝这话垫底,宋应星顿时就笑了,立刻回奏道:“此事的重要性,陛下早有告诉过微臣,微臣岂敢马虎拖拉!”

对于宋应星的办事能力,崇祯皇帝还是很满意的,点点头就准备走了。不过临走之前,他忽然又转身对宋应星道:“宋卿能坚持拒绝各种借口送礼之举,确实不容易啊!”

宋应星听了一愣,随即回过神来,知道自己当太子讲师之后,一下受欢迎,确实有找各种关系,各种借口送礼,不过都被自己拒绝了。皇帝有厂卫在京师,能知道这个情况,也是正常。

这么想着,回过神来之后,便立刻严肃了脸,躬身回奏道:“此乃臣之为官本份,不敢破此底线。微臣的俸禄和陛下的赏赐,已经足够微臣生活所用了!”

“呵呵,卿得觉悟不错!”崇祯皇帝听了,便笑着说道,“等卿做成这事,朕就给卿百分之一的股份,每年都能收分红,时间就设为六十年好了。”

一听这话,宋应星不由得大喜,他经过崇祯皇帝的解释,知道那东西要是能做出来,应用之广泛,是前所未见的。换句话就是说,这东西非常值钱。哪怕分百分之一的股份,那随着规模的扩大,绝对会远远高于俸禄的。

“微臣叩谢皇恩!”宋应星立刻郑重其事地行礼,有这份大礼,宋府以后就衣食无忧了!

对此,崇祯皇帝坦然受之,当即回宫去了。

刚才说得事情,确实是东厂提督王承恩给他禀告的。几乎京师重要的官员,如今厂卫都已经分别设了眼线监视。崇祯皇帝一回京,有关的奏章汇总就已经摆在了他的御案上的。

相对宋应星来说,陈子龙那边就多少收了一些。不过崇祯皇帝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陈子龙的社会关系,远比宋应星要复杂,人情往来自然就更多。只要不是过分的事情,崇祯皇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毕竟水至清则无鱼,要想所有官员都跟海瑞一样,这压根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回到宫内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始翻看各地灾情奏章。

从四月开始,吴江一带,就大旱不雨,而且蝗虫还趁机雪上加霜。不过亏了崇祯皇帝定下的救灾机制在,及时运入粮食,才没有大范围的饿死人的情况发生。

不过崇祯皇帝看到还有一叠奏章,全是有关灾情预警的。在最上面有内阁的灾情汇总。崇祯皇帝只是一看,脸色就有点严峻了。

京畿之地和南京附近,以及山东、河南、浙江、湖广一带,也有大旱的迹象。这个范围如此之广。有点让人心惊。如果未来不下雨的话,全部一起大旱,那问题就严重了。

就内阁在奏章上所写,说如此大范围的旱灾,以前很少会有。各地多少都会有下雨情况的。钦天监那边也给出了答复,觉得应该有省份的灾情会得到缓解。

虽然他们都这么认为,但是,崇祯皇帝可不敢大意。明末这段时间,那是有名的天灾人祸不断的时期。说应该不会,搞不好老天爷就偏偏会。

因此,崇祯皇帝宁可当这些省份在未来也会大旱。因此,就这事,他立刻在文华殿召开六部九卿议事。

如今,崇祯皇帝的威望真高,加上他能从蛛丝马迹中推断出事实的真相,因此,这些大明高级官员,哪个都不敢不重视皇帝的意见。

在崇祯皇帝的再次强调下,这些大明高级官员针对他担心的这个灾情问题,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陛下,微臣以为,可让地方都察院派御史巡视各地灾区。如此一来,御史所巡查各地范围有限,可集中精力整顿地方抗灾能力!”

“陛下,微臣以为,当兴修水利,做好蓄水抗旱事宜。”

“陛下,番薯作为主粮之外的补充,已经连续推广了三年,特别是南方地区,如福建、广东、浙江、湖南、江西等地,收获甚大。可从中抽调部分粮食出来。”

“陛下,番薯、玉米等农作物,朝廷当三令五申,要求地方官府加以重视,在农田之外的地方种植,补充粮食之需。”

“……”

一条条建议,基本上都有一定的道理,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

事实上,这些建议的背后,都是崇祯皇帝的心血。经过几年的布局,如今算是有些收获了。

会议结束之后,相关建议一共有十二条之多,整理之后立刻圣旨发出京师,责令各地执行。

崇祯皇帝不知道,他这么认真对待的事情,其实一点都没做错。

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十四年的四月到八月期间,吴江一带,大旱不雨,飞蝗蔽天。官令捕之,日益甚。米价每石银四两,流丐满道,多枕藉死。民间以糟粮腐渣为珍味,或食树屑榆皮。各处设厂施粥,吃者日数千万。

如此惨状,可以说大明朝廷已经对地方根本无能为力了。大明百姓,在那个位面,是真得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完全是王朝末期景象。

还有,在原本的历史上,从崇祯十四年的六月开始,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一带,大旱,蝗虫起。当时山东等省连岁告灾,给事中左懋等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李青山遂率领民众起义,阻断漕运,明廷大震。

不过如今,这崇祯十四年的灾情,因为崇祯皇帝预防得当,不利影响都在往后延。至少吴江一带,并没有历史上的惨状发生。而各地大灾省份,如今崇祯皇帝也非常重视,整理了十二条防灾救灾的措施出来。

在原本的历史上,流贼未灭,这个时候,又已经烽火遍地。战乱,更是对各地灾情的雪上添霜。如果没有人祸,根本就不会有如此大规模的灾情发生。

就算再大的灾情,只要官府和民间齐心协力来抗灾救灾,所谓的人定胜天,就能得到体现。

而崇祯皇帝如此,就是要做那人定胜天的事情。

不过在他的内心,他还是知道,自己在国内布局的种种措施,还是需要时间来积累功效。就比如说番薯的推广,虽然能种出来,但品种的选择,存储,如何多产,怎么样才能丰收,就不是凭着徐光启留下的经验就能全部解决的。是需要时间去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才会大爆发。

至于土豆和玉米这些对环境要求更高的,徐光启在世时又没有专门去试验再写出经验总结的,在推广上就更难了。这个任务,虽然交给了陈玉龙去做。但大明疆域广博,也还是要各地多种几年后积累经验才行。

由此,崇祯皇帝知道,至少在这几年内,大明的救灾,最关键的是粮食问题。而这,还是要靠郑家船队从南洋那边源源不断地运粮食回来。

应该是从去年开始,郑家就开始大规模地运输粮食到大明了。不管是大明国内粮食的救灾,还是东江军的粮食,甚至关宁军的粮食,都是有很大一部分靠了郑家在输血。

崇祯皇帝有点担心,这样的事情,在原本的历史上是没有的。如今既然大规模地从南洋运来粮食,这个事情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蝴蝶效应。也不知道这个蝴蝶效应会怎么样,对大明是好是坏?影响又多大?

如果南洋那边粮食出现问题,不能再输入粮食的话,那对大明就有很大的影响了。比如救灾抗灾是个问题,和建虏战事又是一个问题。

想到这些,想着粮食制约着大明中兴。甚至完全可以说,大明中兴与否,就在于粮食是否够吃。而这,目前还要靠南洋那边才能解决。这让崇祯皇帝有一种感觉,他的脖子被人卡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人勒脖子?又或者,不会勒?

我命由我不由别人!崇祯皇帝心中暗自发狠,一定要重视大明的粮食产量,这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还是太少。后世不是袁大侠杂交水稻解决了十三亿人的温饱问题么?无非就是各种水稻的人工配种吧?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当即又传来农司的张子龙,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让他选派农司骨干到南方去选择试验田,一旦定好地方,就让地方官府全力配合,多加试验。哪怕十年搞不出来,那二十年呢?

在崇祯皇帝忙着救灾这个事情的时候,陕西长城外边的草原上,一支大军正在集结。在中军帐内,坐在主位那个,金钱鼠尾,非常明显,不用说,是建虏了。

这个人,就是皇太极派来河套地区的济尔哈朗。此时,他正在听面前跪着那人禀告消息。

这个禀告消息的人,一身汉人装扮,说着一口带陕西口音的大明官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真千金修仙内卷回归后飒爆了最后一个发丘天官后代修仙界的捡尸人陆总,楼下那对龙凤胎很像你四合院之我是刘光齐重生1990:重新做人弥补妻女太吾传人响当当浪迹在诸天世界神王令川军抗日,屠百万鬼子铸傲世强军还没穿越,我就有神级资质了?吴胜与思梨爱情之旅原神:我南宫问雅,摸谁谁傻行走的正能量顶级Enigma的专属抑制剂绿茵三十六计宇宙职业选手北明不南渡她想咸鱼躺,非逼她造反福妻嫁到
经典收藏我爹是奸臣田园大唐超神妖孽兵王炮灰"攻"养成系统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特种兵之至尊高手续命大明朝穿越水浒收好汉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称皇寒门第一才子日月余晖超神狂兵三国开局就送大礼包殿下,请离开我的棺材穿越1840年到美洲建立大明帝三国之飞将再世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最强终极兵王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
最近更新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水浒之往事随风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玉符传奇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唐代秘史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笔架叉将军冰临谷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
崇祯窃听系统 叫天 - 崇祯窃听系统txt下载 - 崇祯窃听系统最新章节 - 崇祯窃听系统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