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逆

茶渐浓

首页 >> 魏逆 >> 魏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三国:无敌的我,却苟成了文官带着农场混异界凤逆天下北月篇朕实在太难了诡三国长生界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秦歌一曲太子的一千次告白:危险少女
魏逆 茶渐浓 - 魏逆全文阅读 - 魏逆txt下载 - 魏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87章 校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夏侯衡文不足治国,武不能安邦。

在人们眼里,他只是一个品行恭良的寻常人。

但在夏侯惠眼里,他这位大兄深谙为官之道,对帝王心思的揣测堪称炉火纯青。

比如方才他以请设中领军职的试探,就是夏侯衡教导的结果。

事情的起因,是去岁往陈府吊唁文长公后,他请夏侯衡帮忙查一查石鉴背后的人,夏侯衡应下了,还做了封书信来叮嘱了一番。

书信中,先是称赞了夏侯惠对石鉴的处理很好。

很欣慰的说自家六弟已然知晓作为一名孤臣,应该如何取得君王的信任了。

但接下来,他又话锋一转,声称仅是这样的作为只是一时的,事情淡出人们的视野了,天子曹叡也就忘却了。

要想获得曹叡持续的信任,还需要学会一点:适当的索权。

就是在被授与职责的时候,要记得向天子曹叡请求赐下一些利益、适当的彰显出一点私心。

这种叮嘱,乍一听便觉得挺离谱的。

身为臣子,应该时刻彰显着对君王的忠心、表现出甘愿被予取予求的恭顺才对啊!

怎么能将私心给露出来,让君王猜疑呢?

但若是细细斟酌一番,便又觉得夏侯衡的叮嘱,属实深谙人性啊!

夏侯衡并不知道,天子曹叡打算让夏侯惠做什么;但他能猜得出来,曹叡在短短数年之内,将夏侯惠从一介布衣培养、擢拔至庙堂之上,所图定不小!

所图甚大的曹叡,若想事情顺遂,要下放给夏侯惠的权力也必须很大。

如此,居于帝王心术使然,他必然也会对夏侯惠心生猜忌,担心夏侯惠日后脱离了自身的掌控、变成一把伤人伤己的双刃剑。

所以,夏侯惠如果想将曹叡的猜忌之心降到最低的话,就要努力做到“帝臣不蔽、简在帝心”。

说白了,就是让曹叡觉得一切犹在掌控中。

偶尔彰显出私心、适当索求私利,便是让曹叡知道他所求所期,认为他是可控的、没有更多想法的。

毕竟,魏国是代汉而立的。

所以魏国的君王不会觉得,世上竟有无缘无故、矢志不渝的忠;更不敢相信,世上竟有不求私利、不谋权柄之人。

他们只会警惕没有篡位之前的王莽,被当时人们誉为圣人的故事。

不敢忘却践踏白马之誓、封公封王奠定曹魏根基的曹操,最早的志向,也不过是墓碑上刻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而已。

孤臣不好当。

被君王生出猜忌之心的孤臣,更是死路一条。

夏侯衡不想自家六弟下场凄凉,沦为一条用完就扔的抹布。

甚至是第二个晁错。

故而,他在书信中对夏侯惠的叮嘱,毫无忠君之心,一笔一划都在阐述着如何谋身求私、蝇营狗苟。

对此,夏侯惠虽觉得不无道理,但心中犹存一丝侥幸。

因为这些年,天子曹叡待他是真的很不错。

不仅包容他的鲁莽、刚而犯上等无礼,还不吝恩宠悉心栽培、屡屡越级擢拔。

所以,抱着姑且试试的心思,他早早打好了腹稿,瞧准时机以请设中领军监察为由,试探了一下。

然后,试试就

在听到天子曹叡那声“朕信你”的时候,他的心顿时拔凉拔凉的、彻底死了。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夏侯惠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曹叡竟信他?

呵呵

你若是真的信我,就应该开诚布公,明确告诉我可以代行中领军哪些权柄并布告朝野,而不是“朕信你”一声敷衍带过!

不然,我日后被朝臣弹劾“排除异己、结党营私”之时,都无从证清白;也自此落下一个,你可以随时将我下狱论罪的根据!

唉,果然,还是大兄看得透彻啊。

心中感慨了句,夏侯惠努力抑制着心中不平,做出感激涕零状,起身俯拜,“陛下之信,臣惠必不负之!”

“嗐,都说了,毋庸多礼。”

天子曹叡伸手虚扶,“起来,起来。稚权乃谯沛子弟,与朕休戚与共,毋庸自疑。日后也莫再有自请监察之举了。”

“唯!”

顺势起身,夏侯惠说道,“陛下教诲,臣惠铭记于心。”

曹叡轻轻颔首,没有说其他,而是唤在外值守侍从去取饮食来。

此时也差不多正午了,夏侯惠见状,便出声告退,“陛下,臣惠甫上任,诸庶务皆需躬亲,便出宫去了。”

天子赐宴这种殊荣,对他来说已然算寻常了。

况且与天子同食时规矩太多、颇局促,山珍海味入腹也是形同嚼蜡。

“稚权不急。”

不料,曹叡抬手阻拦,“朕此番让你入宫,还有一事知会你。”

哦,不是留我用膳就好。

松了口气,夏侯惠恭敬道,“唯。还请陛下示下。”

“是关乎开展士家清查的时间,朕意属在春三月。”曹叡目光炯炯,盯着夏侯惠说道,“稚权是知晓的,士家清查之事,本就在朝中颇多阻力。前番朕独断强之,让杨侍中主司此事,结果却不了了之。而今,若想旧事重提,须有个缘由才行。”

结果不了了之,原因不是杨阜不称职,而是根源在你身上啊.

不由,夏侯惠腹诽了句。

但很快的,他就抓住了重点——

春三月,清查士家之事就能师出有名了。

也意味着,对洛阳中军低级武官的考察,他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

当即,他连忙争取道,“陛下,不足一月的时间,臣惠恐难以对中军内”

“稚权莫急,此事朕有过思量。”

但他的话语还没有说,便被曹叡抬手打断了,“事有轻重缓急。中军低级将率考察之事,稚权可徐徐图之。然而清查士家之事,春三月便是最好的时机。嗯,乃是届时朕将布告天下,改元、更历、定正朔。”

定正朔?

夏侯惠恍然。

更改正朔之事,在魏文曹丕时期就有过讨论了。

先前曹丕即天子位时,因受禅于汉的关系,故而正朔没有更改,以示一脉相承。之后,又因数次东征江东,并没有将心思放在魏国的“受命之运”之上。

而今正月时,泰山郡山茌县上表言黄龙见,太史令高堂隆便上疏,以魏得土德故而黄龙见,宜改正朔、易服色等。

曹叡颇为意动,诏令公卿们共议。

公卿皆以为然。

遂开始商讨正朔、历法、服色、祭祀、牺牲等规范的细节,今曹叡声称将在三月时改元,看来诸细项已经定得差不多了。

改元,确实是个重启清查士家的好借口。

万象始新之际,天子有心整顿朝政、重启未决旧事,不是励精图治的体现嘛

那个朝臣胆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反驳呢?

“唯。”

恍然之后,夏侯惠信誓旦旦,“臣惠领命,力争在三月之前,将中军低级将佐臧否黜迁之事,处理得当,以期不误士家清查之事。”

“嗯”

轻做鼻音,曹叡略略沉默,像是心中斟酌着什么,但最终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挥了挥手,示意夏侯惠告退。

竟还有事,且是不能说的?

夏侯惠暗中嘀咕,刚想出声告退,但倏然心思一动,便面露踌躇欲言又止,待见到曹叡有所察觉将目光瞥过来的时候,才口出“臣惠告退”之言,躬身小趋步后退。

果不其然。

才退了几步、还没有转身离开钓台时,曹叡的声音就传来了。

“稚权且住。”

“唯。不知陛下尚有何嘱咐?”

“稚权欲言又止,似是犹有言谓朕?”

“不敢。”

“但说无妨。”

“唯。臣惠斗胆作言,今天下未平,社稷安危皆系陛下一身,还望陛下克己、为国爱身。”

片刻后,侍从领着宦官送来了膳食。

只是早就腹饥的天子曹叡,却对美味佳肴无动于衷,反而起身立在阁栏处,兀自负手看着灵芝池水面上的鸟雀,不知在想什么。

仲春二月的北风,强劲依旧,没一会儿就将原本冒着热气的佳肴给吹冷了。

在内伺候用膳的宦官,看着年纪不大,应是新被提拔到天子身边伺候的吧,竟神使鬼差的出声道,“陛下食欲不振,是否要唤秀女来歌舞?”

曹叡没有回应,神色不改。

就是挪步走出了钓台阁道、经过虎贲身侧时,还如此下令,“拖下去,杖毙。”

“唯。”

虎贲面无异色。

以小事处死侍从、宦官之事,曹叡不乏为之,他们早就习以为常了。

“陛下饶命啊”

伴着凄惨的讨饶声,天子车辇出宫禁,往北邙山庄园而去。

没有侍宦跟随、不召近臣伴驾,就连常随身左右的虎贲都没有带上,唯让武卫护行。

武卫的前身,即许褚所督领的宿卫虎士,以草莽游侠为主。

后来更名的缘由,不仅是曹丕即位掌权的关系,更因为他将自己潜邸的护卫也编入其中了。

曹丕善击剑,师从河南剑客史阿。

他潜邸之时的贴身护卫,大多都是史阿的弟子、善技击之术的宾客与友人。

到了曹叡即位的时候,这些武卫又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犹在宫禁中领职不变,另一部分编入了校事,据点就设在北邙山庄园。(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随身百亿分身,诸天奇遇我包圆了梦境里我为主宰这破系统竟然逼我当大侠!末世运转重生八零老坛重生1990:重新做人弥补妻女神级小坏蛋亮剑之重霄王承柱让你援助抗战,你成列强了?我靠读书成圣人林亦精灵普及大唐,李二跪求一条龙!生化危机:虹结晴空貌美继室摆烂后,禁欲权臣他慌了东邪物语逆天网游行玄幻:开局吃软饭,出世即儒圣娱乐:让他当明星,他只想摆烂别无选择1巨神王座她想咸鱼躺,非逼她造反
经典收藏最强终极兵王将军夫人,请吃回头爷!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陛下,不能嫁公主抵债啊!新闯王三国之巅峰召唤什么时候更新三国:季汉大都督,有妻蔡琰误入红楼,修仙人生秦时之七剑传人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医将婿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田园大唐制霸大宋之奸臣传蛇蝎太后之男色妖娆凰啼山河亮剑:一亿碎片唐哀帝,中兴大唐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
最近更新神话三国:刘备谋主,火烧洛阳送我母亲妹妹去和亲?我直接怒刚群臣!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大明:劈出来的皇长孙寒门人杰东方神话集开局送老婆: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开局官府发老婆?我卖肾宝赢天下!李淳风谍战:我拒绝别人就爆奖励纨绔世子觉醒弃子无双:我助女帝一统天下乱世饥荒:我打猎娇养妻女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红楼大国师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反攻从野人山开始!明风再起大汉第一狂使,西域诸国求我别死
魏逆 茶渐浓 - 魏逆txt下载 - 魏逆最新章节 - 魏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