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内

大司空

首页 >> 逍遥侯内 >> 逍遥侯内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明第一吏凤破龙榻:腹黑皇叔,请宽衣穿越大秦,以武止戈,横扫六合!三国:天子刘协,添加好友就变强太子的一千次告白:危险少女父皇,冤枉呀,儿臣是奉旨造反浮世烟云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
逍遥侯内 大司空 - 逍遥侯内全文阅读 - 逍遥侯内txt下载 - 逍遥侯内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469章 看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崭新的长安城中,依然是四四方方的格局,市和坊泾渭分明。

李中易漫步于街头,穿梭于人群之中,心情格外的舒畅。

扮作大管家的张三正,依然十分紧张,两眼不断的扫视着四周的动静,时刻保持着警惕的状态。

没办法,摊上了一个喜欢微服私访的皇帝,活该张三正担惊受怕。

京兆府毕竟是西北的第一大城,街上的人流并不少,却无京城开封那种摩肩接踵的味道。

再怎么说,开封城已经是城市居民四十几万的东方第一雄城了,其市民总数多过京兆府,足有五倍以上。

旁人是看街景,李中易是看行人,这里面的诀窍是,看买东西的多,还是卖东西的多。

尤其是,街头巷尾的小食摊,生意好与坏,颇能说明一些问题。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李中易暗中观察的就是,市井是否真正繁荣的大问题。

落一叶而知秋,管中窥豹,说的都是由小处见大事。

不管怎么说,民以食为天。

所以,李中易领着叶晓兰进了一家粮铺,并笑着问粮价,“本地的粳米多少钱一升?”

“不瞒大官人,十文一升。”粮铺的伙计,看得出来李中易不是个穷鬼,说话也格外客套。

李中易点点头,开封的粮价,比京兆府便宜一倍以上,主要是南方的粮食送到开封来,走水路运输,成本并不高。

而从中原地区,运粮食入陕西,单单是潼关这一段的艰难山路,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不小的转运成本。

在后世,从田间地头收上来的蔬菜,其实并不贵,也就几分钱一斤而已。然而,把这些蔬菜从田间送到大城市里的集贸市场之后,价钱往往翻了好几个跟头。

这其中除了垄断的因素之外,主要是运输的成本比较高,导致菜价也跟着高涨。

如今,整个大周的粮铺,皆为李中易所有的垄断粮商,典型的国有企业。

李中易心里很清楚,同一座城市的粮铺,其粮食价格都是统一的。

也就是说,此店卖十文钱一斤的粳米,别处粮铺也都是这个价。

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因为是李中易做出的规定,禁止同城的粮价,出现不必要的波动。

民以食为天!

在如今的社会中,权贵们真正赖以暴富的途径,除了垄断粮食生意,在灾时趁火打劫之外,再就是放高利贷。

李中易登基之后,反手一掌,就将粮食生意给垄断了,同时禁止发放高利贷。

如果,没有驻村的村正,以及驻亭的亭正,李中易的禁令形同废纸一张,并无屁用。

然而,随着转职村正和转职亭正的人数不断增多,整个帝国的农村,逐渐纳入到了李中易的掌握之中。

以李中易的固有经验,朝廷收一文钱的税,官员们要贪三文钱,而胥吏们至少要贪六文钱以上。

往往,一个看似强大的帝国,都会败于基层的酷吏之手。

客观的说,大明王朝名义上的税赋其实并不重,但是,明末时期朝廷始终拿不出钱来镇压李闯、张献忠等反贼,核心是官富民穷。

官富民穷的根源是,吏和官沆瀣一气,共同敲诈老百姓的钱粮。

李中易在城里走过了两条街,据他的暗中观察,街头巷头始终有出摊子的小食贩。

这就说明,杨文灿并没有因为李中易的到来,而采取短期禁摊的策略。

毕竟,小食摊主们,每天都需要收入,不然的话,家里很可能揭不开锅了。

一个体恤民情的州官,不敢说是清官,但至少可以证明,有怜悯之心,还没坏透。

李中易想试探一下粮铺的公平问题,故意买了二十升粳米,由张三正背着。

离开粮铺不久,张三正赶上来禀报说:“米里的砂石极少,显然,没有以次充优。”

李中易点点头,粮铺里的猫腻,他大致掌握了一些。其中,最主要的猫腻之一,便是在米里面多放砂石。

另外,粮铺的管事,若想做手脚,就必须以次充优。比如说,用五年以上的陈米,替换入库的新米,从而赚取其中的差价。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直是国人的潜规则!

自从垄断生意以来,李记粮铺的掌柜们,已经被杀了近百人之多。

贪腐的掌柜们临死之前,都写了他们是怎样做手脚的细节,所以,李中易知之甚详。

“嗯,张三正,今天晚上,你带人将粮铺围了,务必将铺子里的粮食,全都清点的一清二楚。”李中易素来知道国有企业的弊端,所以,杀人从不手软。

贪欲和性命相比,他倒要看看,还有谁敢做硕鼠?

硕鼠,尤其是管粮食的硕鼠,必须千刀万剐,绝不容情!

李中易吩咐了张三正之后,接着往前走,转过一个街口,却见一堆人围得水泄不通。

等李中易凑近了一看,却发现,此地是京兆府大理府寺的所在地。

李中易登基之后,便对朝廷的司法体制,作了根本性的改革。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地方的州县官员们,不再负责审判问案,而改由大理州寺或县寺承担审判职能。

专业的事情,必须由专业的人去做,一直是李中易奉行的理念。

“升堂喽……”

“肃静喽……”

李中易刚站到人堆里,就听见大理府寺的衙门里,传出升堂问案的呼喝声。

“带人犯……”

“带证人……”

“带苦主……”

李中易在人堆里,看得也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堂内传出来的各种动静,经差役们的大声通传之后,倒是知道的比较清楚。

这不是李中易第一次围观大理寺问案。

此前,在开封城的时候,李中易经常混在人群里,旁听大理寺的官员们,公开审问案件。

今天审问的这件案子,案情其实并不复杂,张三找李四借了一贯钱,约定利滚利,每月一分的利息。

这种利滚利,是朝廷所禁止的勾当,并不予以保护。

可问题是,张三和李四的借贷行为,是在李中易发布禁令之前的行为,这就有些难办了。

“本官判决如下:张三所借的一贯钱,应付李四的息钱,为百分之五,而并非是百分七十……”

案情并不复杂,法官当场作出了判决。张三借钱是事实,但是所付的息钱,必须符合朝廷的规定。

李中易双手抱胸,看着放高利贷的原告哭丧着脸,不由觉得有些好笑。

只要是官府不支持放高利贷的剥皮利钱,权贵和大地主们,就无法通过利滚利的方式,剥夺自耕农的土地。

对于朝廷而言,大地主们都属于吸血鬼的范畴,向下压榨农民,向上躲避税赋,没什么鸟用。李中易看得很清楚,只有自耕农,才是朝廷赋税的根本性来源。

所以,李中易制定的政策,一律偏向于保护自耕农的根本利益。

至于,大地主们不满意了,想要闹事?那就太简单了,朝廷养兵可不是只吃干饭的。

说白了,限田令和限利令,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阳谋。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如今,各地的大地主们,因为不服而闹事的人,已经被砍掉了几千颗脑袋。

砍了脑袋,抄了家产,就等于是把利益,进行了重新的分配。

从大地主那里抄来的家产,李中易并没有无偿的分给平民,而是留了下来,作为皇田而存在。

所谓的皇田,也就是皇帝所拥有的田产,妥妥的国有资产。

李中易看得很清楚,只有部分的土地国有化之后,才有可能在饥年确保饥民们有田种,有饭吃。

指望大地主和大乡绅们,施舍粥饭给饥民吃,不过是杯水车薪的痴心妄想罢了。

在小农社会,最重要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就是土地。

李中易推行的土地政策,就本质上而言,其实是一场土地革*命,革的是大地主的命根子。

听罢大理府寺的断案之后,李中易领着叶晓兰,绕进了一处小巷子。

以李中易的经验,暴露于街面上的事物,往往太过美好。而小巷子里的生存环境,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主轴。

李中易认定的城市主轴,只能是小市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其他。

粮价是否便宜,菜价是否便宜,柴禾的价钱是否便宜,这些都是李中易真正关心的细节。

也就是俗话所言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电气的价格高低,才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穿街走巷,钻进小胡同的李中易,赫然发现,这里别有洞天。

小巷子里,小食摊林立,价钱也十分公道。至于味道嘛,李中易肚子不饿,没怎么试过。

“生意怎么样?”李中易随手买了个炊饼,信口问摊主。

“还凑合吧。”小摊主随口就答,看神态并无特别的不满。

李中易一看就明白了,小摊主说是凑合,实际上恐怕是没少赚钱。

小摊主赚到了钱,这就说明京兆府城里边,老百姓的日子还算凑合。

其中的逻辑,也并不复杂,小摊主若是赚不到钱了,那就说明城里的居民收入,不是一般的低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快穿:拜金女被恋爱脑感化了精灵普及大唐,李二跪求一条龙!星际:最强机甲师生化危机:虹结晴空陪葬傻驸马,竟是绝代军神这破系统竟然逼我当大侠!影视剧里的甜宠万人迷幕后:我创造了神秘势力让你来加速中上班,你抓哭白露?和全校师生一起莅临末世叫停系统我,塌房顶流!国家请我出手盗墓怪物横行:我以笑声横扫此界员工比老板还有钱徐队,求抱抱II风小叶游记小弟大熊猫,打造盛世动物园从透视开始暴富总裁令,头号鲜妻休想逃电锯使用手册
经典收藏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最强大唐日月余晖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陛下,不能嫁公主抵债啊!最强终极兵王北宋大法官魏虎超神狂兵大唐镇国公乱世黑马大唐:开局摆地摊卖面膜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他改变了法国乌龙召唤:冷情妈咪超神妖孽兵王汉官王爷深藏,妃不露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
最近更新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九霄魂录大唐钓鱼人李隆基的纨绔皇孙开局官府发老婆?我卖肾宝赢天下!大秦:偷听心声,祖龙该喝药了豪门骄子:五胡争霸录大航海之重生主宰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异界风云之君临天下短视频:考进长安?不如杀进长安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皇子无双大明:劈出来的皇长孙天命逍遥王大汉第一狂使,西域诸国求我别死大明1810开局十颗中子弹,抢夺联合舰队
逍遥侯内 大司空 - 逍遥侯内txt下载 - 逍遥侯内最新章节 - 逍遥侯内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