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闪烁

首页 >> 帝国风云 >> 帝国风云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锦衣血途田园大唐大秦:开局融合十倍吕布战力巅峰之路:开局一间食肆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重生国民千金锦衣夜行藏国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神级英雄
帝国风云 闪烁 - 帝国风云全文阅读 - 帝国风云txt下载 - 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三百七十一章 等待时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进攻严重受挫之后,顾祝同没再要求陆战队发起强攻,而是调整了进攻计划。

从二月四日开始,攻打中途岛的作战行动转为以围困为主,陆战队开始在海滩阵地上部署远程炮兵。

当然,围困中途岛的关键力量是海军舰队。

三天之后,陆战队取得了一个极为关键的战果,即一支渗透到美军防区内的侦察部队确定了美军海水淡化厂的具体位置,随后由舰队发起攻击。在持续了三十分钟的猛烈炮击与轰炸之后,深埋在地下的海水淡化厂被彻底摧毁。

这下,美军麻烦了。

虽然中途岛上有两座海水淡化厂,但是在正常情况下,两座淡化厂也只能维持一万明官兵的日常供应。到中**队开始攻打中途岛的时候,岛上的美军已经超过两万,淡水只能保证饮用所需。

少了一座海水淡化厂,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了。

要知道,此时美军还有大约一万三千名官兵,而且其中有大约四千名伤员,对淡水的需求量并没减少。

只是,剩下的这座海水淡化厂也没有运行多久。

二月十一日,陆战队的特种侦察兵再次立下奇功,准确锁定了美军最主要的燃油库,并且引导舰队进行了打击。在持续了近三个小时的炮击与轰炸之后,这座同样深埋在地下的燃油库被彻底摧毁了。

要知道,淡化海水需要燃油,而且需要很多燃油。

当时,美军的海水淡化设备为蒸馏型,即需要把海水加热蒸发,然后收集水蒸气,再使其凝结成淡水。说白了,海水淡化设备就是一台比较特殊的锅炉,工作的时候会消耗大量的燃料。

没有燃料,就没有办法淡化海水。

这下,饥渴成了美军的头号敌人。

在这两次行动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都是海军陆战队的特种作战部队,准确的说是特种作战部队中的一支特殊小分队。

这支小分队的成员,都是德裔中国人。

在冯承乾回国的时候,有不少德国人跟随他来到中国。后来,这些德国人大多选择在中国定居,成为了中国公民。到大战爆发的时候,中国的德裔公民已经超过了五十万,而且还有大约两百万后裔。

大战爆发后不久,中国陆军与海军都组建了以德裔为主的特殊部队。

在陆军中,德裔部队的主要任务不是作战,而是充当中德的军事联络员,很多都被派往德意志第二帝国充当军事顾问、或者是军事观察员。在战争中,这些德裔官兵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协调中德关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在海军中,也有不少德裔官兵充当军事顾问与观察员。

只是,在海军陆战队中,德裔官兵的地位就完全不一样了。

事实上,中国海军陆战队与德军基本上没有交流,主要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海军陆战队规模很小。在一九四四年之前,德军的陆战队还不到五万人,主要任务也不是面向敌人的领土作战,而是守卫西欧海岸线。要到一九四四年,也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启动了攻打英国本土的作战行动之后,陆战队的地位才有所提升。当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即英国本土离欧洲大陆太近了,难以体现出陆战队的价值,陆军只要有合适的运载工具,再得到舰队与航空兵的掩护就能跨过英吉利海峡。

在海军陆战队中,德裔官兵都编入了特种侦察部队。

这支部队的主要价值,就是在伪装之后到敌后执行侦察任务。

显然,长着西方人面孔的德裔官兵,比东方人相貌的官兵更适合假扮成敌人,在敌后活动的安全性更高。

事实上,在美军中,也有不少德裔军人。

要知道,大战爆发的时候,德裔美国人在美国白人中所占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三十,是仅次于英格兰后裔的第二大族群。

能够找到美军的海水淡化厂、以及主要燃油库,这些德裔官兵功不可没。

在这场战争中,中**队中的德裔军人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德裔官兵的伤亡率甚至超过了平均水准。根据中国官方的资料,在整场大战中,大概有十七万德裔官兵服役,有一万四千余人阵亡与失踪,近五万人负伤,其伤亡率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族群,甚至高于风险最高的潜艇部队。

只是,这些德裔军人在战后并没有受到公平对待。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成功摧毁了中途岛上最大的燃油库之后,通过围困攻占中途岛不再是空话。

要知道,在中**队攻打中途岛之前,美军已经在岛上囤积了大约五十万吨燃油,足够两座海水淡化厂运行半年。如果没有炸毁燃油库,就算只剩下了一座海水淡化厂,美军也能坚持数个月。在失去了将近四十万吨燃油之后,美军最多还能坚持两个月。显然,对顾祝同来说,两个月不算漫长。

当然,美军的处境肯定会继续恶化。

围困战术,除了全面封锁中途岛,阻止美军向岛上运送物资设备之外,还得继续打击美军,特别是打击美军赖以为生的物资。

这里,舰队发挥的作用就不可或缺了。

当时,为了对付美军的地下设施,顾祝同特意把五艘主力舰都派了上去,而且为五艘主力舰配备了更多的穿甲弹。

事实上,当时能够对付坚固地下设施的,也只有穿甲弹了。

所幸的是,中国海军并不缺乏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甚至可以说库存太多,在战斗中根本用不完。

原因很简单,中国海军已经用三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取代普通穿甲弹,更先进的次口径穿甲弹也已经完成了研制工作,预计在一九四四年第二季度就将量产,因此大批库存的普通穿甲弹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对付地下设施,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绝对拿手。

在正常情况下,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使用一百五十毫秒的延迟时间引信时,能够打穿十五米厚的土层、或者六米厚的混凝土、或者四米厚的花岗岩。如果在同一时间集中向一个点状目标开火,则能够炸开覆盖在目标上方的二十五米厚的土层、或者是十米厚的混凝土、或者是六米厚的花岗岩。

中途岛上没有花岗岩。

在地质上,虽然中途岛是火山喷发形成的,但是主体早已沉到海面以下,因此岛屿露在海面上的是珊瑚礁部分。

显然,主要为碳酸钙的珊瑚礁的强度肯定比不上熔岩。

至于混凝土,就算美军做了不少的准备,向岛上运送了数万吨水泥,但是因为淡水没有保证,使得美军构筑的防御工事在质量上存在极为严重的问题。主要就是,美军用海水来调和水泥!

可以说,这直接导致美军防御工事的质量降低了两成以上。

更重要的是,在修建地下工事的时候,美军并没有挖得太深,大部分地下工事离地距离都在十五米以内,即便是重要设施,离地距离也不会超过二十米。主要就是,再往下挖就是熔岩层了。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中途岛的防御大打折扣。

当然,真要强攻的话,陆战队肯定能在一个月内打下中途岛,而且在炸毁了美军的主要防御设施之后,不会付出太大的代价。

只是,顾祝同并没有想过要迅速攻占中途岛。

原因很简单,到一月底的时候,也就是收到尼米兹官复原职的消息之后,顾祝同就意识到新的机会即将到来。

显然,接下来要做的,不是占领中途岛,而是利用攻打中途岛来消灭美军舰队。

可以说,顾祝同的直觉非常准确。

受此影响,顾祝同放慢了攻打中途岛的步伐。只要在海战中击败美军舰队,不但能够事半功倍的占领中途岛,还能够顺利的占领整个夏威夷群岛。显然,在中途岛多花些时间并不是毫无价值。

关键就是,如何打响这场海战。

顾祝同别无他法,唯一能做的就只有等待。

显然,美军不能等待。

一月的最后一天,尼米兹回到珍珠港,再次接管了太平洋舰队。

虽然官复原职,但是尼米兹的处境并没有太大的改善。说得简单一些,听证会已经动摇了尼米兹的地位,更加造成了信任危机。说白了,如果尼米兹不采取实质性行动,不为守卫中途岛付出努力的话,那么针对他的指控就将成立。到时候,肯定不会有听证会了,留给他的最多只是光荣退役。

尼米兹必须采取行动,而且得尽快采取行动。

中途岛还没有沦陷,岛上还有一万多名官兵在奋勇作战,那么尼米兹要做的,就是去守卫中途岛。

当然,此时尼米兹拥有的已经不仅仅是第71舰队了。

在他回到珍珠港的第二天,第72舰队就到达了巴拿马,预计在二月初进入太平洋,在二月中旬到达珍珠港。

有了两支战斗舰队,尼米兹也就有了守卫中途岛的本钱。

当然,关键是如何来守卫中途岛。(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网(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她想咸鱼躺,非逼她造反医武狂兵华语金曲肆虐,pdd反向抽烟一不小心把地球弄炸了怎么办原神:我南宫问雅,摸谁谁傻一不小心赖上你宠妻狂魔:快穿之男神宠上身末世降临:我的异能sss级魅惑坑爹萌宝已上线北明不南渡绝代武神凡仙飘渺传嫌我累赘分家,哥嫂肠子都悔青了顶级Enigma的专属抑制剂读心救全家,我拿稳神棍人设我为了少主威严欺负下老婆没错吧跪在老婆女儿坟墓前哭,重生八三乾坤塔星际:最强机甲师修仙界的捡尸人
经典收藏田园大唐蛇蝎太后之男色妖娆汉官炮灰"攻"养成系统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龙飞凤儛我保驾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大唐:开局摆地摊卖面膜唐哀帝,中兴大唐七煞侍魂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称皇时空手环:代号025王爷深藏,妃不露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重生悍卒:开局官府发媳妇穿越1840年到美洲建立大明帝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三国:季汉大都督,有妻蔡琰红楼群芳谱
最近更新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大唐躺平王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巨宋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大明辽国公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北宋第一狠人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三藏还俗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水浒之往事随风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帝国风云 闪烁 - 帝国风云txt下载 - 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 帝国风云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