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逆之吕布新传

三藏大师

首页 >> 汉逆之吕布新传 >> 汉逆之吕布新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锦衣血途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诡三国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奇门医圣在都市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厂公威武古代历史着名人物巅峰之路:开局一间食肆三国:无敌的我,却苟成了文官
汉逆之吕布新传 三藏大师 - 汉逆之吕布新传全文阅读 - 汉逆之吕布新传txt下载 - 汉逆之吕布新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936章 弘农杨氏的份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在本朝的政治体制之中,世家大族是占有极大份量的,究其端倪,还要从高帝立国说起。

本朝的四百年江山,起自高帝斩白蛇起义,历经千难万险,才逐渐在秦末诸侯之中脱颖而出。高帝凭借汉初三杰和麾下诸将之力,才得以间道攻入关中。其时,楚霸王军力鼎盛,高帝无法抗衡,不得不接受汉中王的封号,韬晦进入蜀中。然后,高帝起兵与楚霸王连年征战,百战百败,最终在垓下一役大获全胜,楚霸王在乌江自刎,于是,大汉便从此开国了。

可是,虽然干掉了楚霸王,统一了天下,却并没有消弭全部祸患,相反,割据的倾向却越来越明显了。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从制度上说,靠得是郡县制和中央对地方的有力控制。如今大秦已成胜国,始皇帝所做的一切便成了斑斑劣迹,罄竹难书了。

对于如何有效地统治天下,高帝和他麾下的谋臣猛将们有过激烈的争论,争论的核心便是采用郡县制还是诸侯国制。两派之间争得非常激烈,甚至势同水火。原因很简单,在和秦朝和楚霸王征战之时,高帝其实并不占优势,为了灭掉大秦和楚霸王,他不得不采取种种战争之外的手段。敌人的敌人,甚至是敌人内部的将领,只要带兵投过来,必定会得封善地。

从这个角度讲,高帝其实是反秦反楚集团的盟主,他的嫡系将领和军队只是反秦反楚集团之中的一部分。如今大秦和楚霸王都完蛋了,你刘三也做了天子,原先给我们许下的诺言是不是也该兑现了?若是不兑现,哼哼,你来试上一试!看看兄弟们合起伙儿来打倒你!

一看这个情况儿,高帝和他的主要谋臣们立刻就傻眼了,当初为了对付楚霸王,信口开河胡乱许诺,就从没有想到过自己能够混一天下。反正是慷他人之慨,不吹白不吹,拿楚霸王的地盘儿送人好了。此时此刻,形势就摆在那儿,若是不兑现昔日信口开河许下的诺言,大家伙儿就要抄家伙干了!大汉朝实在是折腾不起了,无论如何务必要使这些拥护者们满意。

于是乎,高帝一咬牙一跺脚,一连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一百四十五个列侯。这些列侯之中,只有六个是高帝的亲属,甚至为了平息物议,连他的仇人雍齿都被第一个封了列侯。高帝所封王侯的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这些王侯不仅仅是荣誉称号,而是有实封的。功劳最大的食邑万户,功劳小的也有五六百户。这就等于在大汉的天下之中,有了一百多个国中之国。

如此大规模的封赏,几乎是利益均沾,昔日的从龙诸将们终于满意了,欢呼雀跃地成为新王朝的拥护者,回到了自己的食邑享福了。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一旦这些粗鲁不文的家伙们想造反怎么办?高帝是极聪明的,他同时分封了九个同姓王,试图用左手看住右手。

不仅如此,高帝还与他的这些功臣们剖符、立誓,这个符是由两半组成,受封的功臣拿着一半,另一半存在皇家档案,以作凭照。誓词是:“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高帝告诉他们,即使有一天,宽阔浩瀚的黄河只剩下了窄窄的一条带子宽,巍峨的泰山也只剩下磨刀石那么薄,你们的封国还是永远牢固,而且可以传给你们的后代儿孙。

汉承秦制,全国一共有三十六郡,经过分封,留给中央政府管理的仅有十五郡,而在这十五郡之中,还分布着若干列侯的食邑。按照这个算法儿,高帝以天子之尊,天下只占三分之一罢了。这些大大小小的诸侯便成了本朝的第一批世家大族,后来,七个异性王都被诛灭,一百四十五个列侯之中,出自丰沛之地的有三十多,出自丰沛周边的也有三十多,这六十多个列侯才是高帝的嫡系。这六十多个列侯经历高帝、惠帝、吕后、文帝四朝,一直是重臣。

如此一来,直到高帝崩殂之时为之,本朝的世家大族便正式形成了,因为核心功臣都被安置在关西,所以被成为关西世族,关西世族是典型的军功世族。其后,经历过七国之乱、文帝、景帝开始收拾同性诸王,直到五百年一出的雄主武帝之时,才将高帝留下来的烂摊子处理完毕。武帝颁布“推恩令”之后,诸侯的势力开始急剧消弱,已经完全不能和中央向抗衡了。正因为如此,武帝才能令行禁止,如臂使指,北征匈奴,南伐南越,真正一统江山。

等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在朝廷大力扶植之下,涌现出了大批儒学世家。这些儒学世家多由五经博士起家,老师大力提携,门生弟子相互援引,历经数世,逐渐形成了新的世家大族。这些新兴的儒学世家逐渐取代了昔日的宗室世家和军功世家,成为世家主流。

((百度搜索:全/本/书/屋/看更多好看的免费全本小说和txt下载))

两百年后,而有新莽之乱,王莽窃国而为天子。其时,光武帝起于南阳,召集南阳旧部,起兵相抗。兄长刘寅惊才艳艳,被绿林诸将和更始帝所忌恨,借故被杀之后,光武帝不得不托言平乱出奔河北,得河北世族之力,次第削平铜马、赤眉、以及诸路诸侯,方才掩有天下。

光武帝是儒生出身,麾下诸将也多为南阳、河北一带的儒生,定都洛阳之后,遂大兴儒学,以求砥砺人心、革故鼎新之效。两百年间,儒学遂为大兴,形成了一批新兴儒学世家。这些儒学世家大多位于关东,以光武帝的龙兴之地南阳、颍川、甚至豫州、冀州为根据地,故尔被称为关东世家。和关西世家相比,关东世家文臣居多,故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之说。最着名的世家有四家,分别是: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颍川荀氏和颍川陈氏。

汝南袁氏自不必说,四世三公,是本朝有名儿的高门巨第,袁绍、袁术便是代表人物。

本朝的司隶、豫州、南阳一带,向来被称为本朝的根本之地。南阳郡更是光武帝的龙兴之地,故尔,南阳、颍川两郡的世家大族尤其多。因为前太尉赵谦发动世家大族叛乱,反对大司马的赋税新政,导致司隶境内的众多世家大族被连根拔起,司隶、凉州的世家为之一空。

如此一来,南阳世家和颍川世家的份量就重得多了,颍川荀氏和陈氏就是颍川世族的代表之一。时人有“汝颍多奇士”之说,颍川荀氏的荀彧和荀攸就是其中的翘楚。荀氏一族,见于史籍记载的,就有一百多人。而且多在朝中做文职高官,是一个官僚士大夫世家。

荀氏一族,除了入仕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那便是联姻。荀闳和蔡文姬的联姻,虽然说是郎才女貌,也未尝不是一桩儿政治婚姻。就因为这一桩儿婚姻,颍川荀氏就和大司马有了重要的联系。文姬毕竟是灵骓的闺蜜,同时还是玲绮的老师,再加上万户侯蔡邕,蔡家已成名门望族。蔡邕是最草投奔大司马的文人之一,如今隐隐执朝中衡文纳士之牛耳,份量最重不过。有了这样的强援,再加上荀家子弟的聪慧博雅,入仕出身自然就不用愁了。

本朝的世家大族,都是因为入仕而兴,因为入仕而衰,谁家入仕的门路宽了,谁家的势力就会壮大。如今的荀家,好比紧紧抱住了一个金饭碗,可以在梦中笑醒了。荀家的两位翘楚,号称“王佐之才”的荀彧和荀攸,一个作为曹孟德谋主深得重用,一个是大司马麾下的能臣良吏,风头一时无两。荀家两边儿下注,可谓是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颍川陈氏源自于陈寔,陈寔字仲弓,曾为太丘长,故尔被称为“陈太丘”。陈氏原是寒微之家,陈寔依靠自己非比寻常的品德,逐渐积累起崇高的声望,德冠当时,成为远近宗师的名士之师,名士之首。陈寔参加了汉末的反宦官斗争,是当时最有声望最有影响力的名士,他活了八十四岁,凭一己之力,硬生生把陈家从平民之家,拉到一流士族行列。

中平四年,陈寔病逝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大将军何进遣使吊祭,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陈寔共有六个儿子,其中陈纪、陈谌最有贤名。当时人们把他们父子三人并称为“三君”。自此,颍川陈氏已经成为了高门大姓。

方此之时,比起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颍川荀氏,颍川陈氏还只是一个新兴儒学世家,底蕴还不够深厚。未来将颍川陈氏带入真正的高门巨第的陈群陈长文,此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长安县令,虽然有“天下第一首县”的美称,也只是千石的阶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四大世家之中,汝南袁氏已是寇仇,颍川荀氏两边儿下注儿,颍川陈氏尚微。

如此一来,作为天下第一世家,弘农杨氏的份量就重若千钧了,它的态度至关重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一不小心赖上你娱乐:让他当明星,他只想摆烂神王令吞噬神域华语金曲肆虐,pdd反向抽烟还没穿越,我就有神级资质了?穿越:大师兄不过凡人一介,吗?太吾传人响当当福妻嫁到北明不南渡凡仙飘渺传综漫空间只有我知道剧情重生官场:开局迎娶副省长千金星际:最强机甲师破产后,大佬千亿哄她领证逝者敲门一不小心把地球弄炸了怎么办柠檬精老公的马甲掉了原神:我南宫问雅,摸谁谁傻重生之冷面王爷的娇俏王妃
经典收藏楚毅本纪之猛将无双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重生唐末之祸乱天下穿越女频反派:手握十万大军的我笑疯了独治大明三国之汉室再兴明末好国舅乌龙召唤:冷情妈咪南北乱世我种田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带着系统做胤禛替身红楼群芳谱老爹拥兵百万,我狂一点怎么了?我助大唐盛世天下北宋大法官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大唐好相公冷王的金牌宠妃魏虎
最近更新万浪孤舟,沧海一粟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英烈传奇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明朝的名义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清宫秘史十二章大楚武信君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大周第一婿大乾风云起苍穹
汉逆之吕布新传 三藏大师 - 汉逆之吕布新传txt下载 - 汉逆之吕布新传最新章节 - 汉逆之吕布新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