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首页 >> 新顺1730 >> 新顺1730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宋将门留里克的崛起雄霸天下之三国曹髦新传红楼群芳谱国士人在大宋,无法无天回到三国做皇帝:我刘禅称霸世界南宋异闻录殿下,请离开我的棺材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 新顺1730全文阅读 - 新顺1730txt下载 - 新顺1730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八五五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所以,在大顺松苏爆发工业革命之前,世界棉纺织品贸易的主要问题,其实是啥?

是印度劳动人民和中国劳动人民,互相卷,比着卷,看谁卷过谁。

看看这两个上两亿人口的大国,谁卷过谁,谁就控制了世界的棉纺织品贸易。

伦敦、巴黎、曼彻斯特、兰开夏等等,此时也配参与这场棉布大卷?

只不过,伴随着大顺工业革命的爆发,性质就变了,不再是效率差不多的手工业比着卷,看谁的人工更便宜。

而是变成了效率之争了。

都是手工业,大家差不多。

顶天我搓一尺二,你搓一尺三,没有数量级上的差距。

但工业革命之后就不一样了。

即便是大顺弱爆了的铁轮脚踏织布机,缺乏蒸汽和大工厂的美感,依旧把效率提升了四倍。

这就真不是使使劲儿、降降工资就能卷赢的了。

但大顺的工业革命这不是刚爆发吗。

是以,在大顺制裁了丹麦东印度公司、搞了教案和鸦片案之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股东,才发起了阶级自救运动,加大了在印度的投入。

因为,除了茶叶、瓷器、大黄、高端丝、黄铜等拳头产品,看起来,印度真的可以替代大顺的一部分货物。

当然,看起来,好像是大顺这边,用大量的手工业品,换了一堆饿的时候不能吃、冷的时候不能穿的废物白银。

但其实这不是大顺这些年贸易和改革的真正主线。

真正的主线,是通过商业的富集作用,积累了大量的白银,然后用这些富集的白银作为投资,基本都扔在了东北、南洋、苏北、虾夷的大开发上了。

仍然是一种变种的有形之手操控下的高积累、高投入。

否则的话,大顺那个让刘钰头疼欲裂弄不明白的铜钱和白银兑换问题,早就炸了。

毕竟,此时大顺的情况,有点像是90年代的后世,赚多少绿纸,内部发多少人民币,基本上松苏贸易区就是用白银做货币的大顺的发钞行。

大顺只是刘钰操控着“发钞行”,把钱扔向了东北南洋的移民开发,做大了盘子,控制着通胀。

效果就是大顺现在没事,但更大的危机压在了后面,做大的盘子让资本的增值速度更快了,下一次找不到投资点,可能松苏资本真的要全都跑去屯地买地去了。

是以,伴随着大顺工业革命的爆发,印度问题,就和之前的东北大开发、南洋大开发的逻辑就又不同了。

大顺需要印度,做一个原材料产地和工业品市场。

但此时此刻,这个逻辑肯定是说不通的,因为看上去现在做不了工业品市场。

所以只能用逆练的老马教的商业资本利润问题,蛊惑皇帝来印度收税、收盐税。

而在这之前,大顺固然面临着类似法国一样的贸易困境。

但实际上,和法国还不一样。

大顺和法国,在印度贸易问题上的相似性,决定了法国必然退出印度。

大顺和法国,在印度贸易问题上的区别性,决定了大顺皇帝对印度很有兴趣。

不只是画饼。

毕竟杜普莱克斯也给法王花了收税的大饼。

区别在于,确实,大顺有很多东西,在印度卖不出去。比如和法国重合的纺织品,棉布也呢绒都是纺织品大类的嘛。

可大顺在印度,也有很多东西能卖出去,让皇帝真的见着钱儿了,而且法国是真没有。

而且,这和大顺的工业革命,关系不大。

基本上,大顺刚开始发展的工业革命的商品,基本上在印度卖不出去。

但是,大顺自身的手工业特长,以及大顺下南洋的经营,让大顺顽强地保持着对印度巨大的贸易顺差。

红木。

檀香。

胡椒。

硫磺。

咖啡。

枣之类的干果。

锡。

柚木。

缅甸象牙。

辣椒。

蜡烛。

鲸油。

熏香。

浙江姜黄和南洋香料搓出来的玛莎拉粉。

锡兰的槟榔、宝石。

南洋种植园的棕油。

以及大顺手工业的特色产品:明矾、瓷器、茶叶。

玻璃。

松苏那边的山寨钟表。

奇奇怪怪的药物。

以及大顺的特产品的印度专供品:金粉——大顺的金粉不是金粉,是锌合金的粉末,印度富人喜欢撒的抹的可能是真的金子的金粉,带动的大顺的西贝货金粉,成为了非常特色的、无法替代的、很快打出名头的货物。可能金粉在印度有啥宗教或者文化意义吧,总之大顺的奸商用锌合金搓出来的金粉是非常好卖的。

看着零了八碎的,但架不住一些是皇帝专营进内帑的,一些虽然零碎但加起来就多了。

大顺在印度的进口商品嘛,就那么几样。

棉花。

硝石。

稻米。

麻绳。

没了。

棉花主要用于东北移民的棉袄棉裤,以便把苏北爪哇的长绒棉空出来做布。

硝石一方面大顺军改后火药需求激增;另一方面,苏北用印度硝石做化肥。

至于很多故事里,好像印度产上等染料,靛青。

实则不然,印度现在并不产靛蓝。

大顺和法国,垄断着此时全世界的靛青染料。

历史上,直到93年的风暴袭来,革命的思想传遍世界,接受大革命启蒙思想的黑人领袖杜桑起义之前,海地垄断着世界的靛青生产——所以在人参贸易之前,没人会愿意拿整个北美,换欧洲蔗糖产量40%、靛青垄断几乎100%、后世吃泥饼的海地。

法国愿意用一支战列舰舰队来保卫海地,却不可能舍得多派1000兵来印度。

而大顺之所以此时能和法国一起,垄断着靛青染料,这也算是一种奇葩的巧合吧……

因为,大顺自诩水德。

然后就是大顺开国之前那个着名的讽刺笑话:在大顺这群泥腿子眼中,水德不是黑色,竟然是蓝的……“贼以水德,尚蓝”。

所以,大顺的军装,是蓝的。

所以,南洋的种植园,尤其是爪哇,成为了和海地并列的靛草产地。

只不过,巧合的是,在合成染料出现之前,如果工业革命爆发,最适合的普遍染料,恰恰是靛青。

便宜,且能量产,最适合工业化。

否则像是胭脂红之类的玩意儿,贵,用在机械棉布上不合适;而槟榔之类的染料,色彩又不是大顺这边喜欢的。

所以,此时大顺此时在印度的贸易进口商品中,没有靛蓝,因为印度的靛蓝出口,要等着93年的风暴刮起来后,英国人傻眼了、产业链断了,才开始在印度大规模搞靛草。

反倒是印度的染料原料,是由大顺提供的锡兰槟榔,他们比较喜欢这个色儿。

以上这些,就是大顺和法国,在面临印度问题时候的不同。

所以,刘钰从没有用资产阶级的视角和世界观,去和皇帝讲印度的故事。

因为虽然有资本主义的贸易成分,但这成分只能引起皇帝的兴趣,却还不足以让皇帝下决心搞印度。

至始至终,刘钰都是站在一个标准的、天子之臣、封建统治阶级的视角,去忽悠皇帝搞印度。

三个视角。

老马的【商业资本,在优势的统治地位中,到处都代表着一种劫掠、抢夺的制度】的封建统治者特色理解下的逆练,也就是收税。

这个不必提。刘钰盐改之前的盐引商、荷兰人之前在爪哇是怎么压糖价的,就叫商业资本优势统治地位下的劫夺制了。

另外两个,就是棉花和硝石。

从资本主义的视角看棉花,和从大顺封建统治者的视角看棉花,是不同的。

资本主义的视角,不必提。

皇帝的视角,在于皇帝不想让华北、中原地区种棉花。

希望他们多种点粮食,棉花稍微种点可以,自己够用就行,不要把大量的土地都种棉花。

心里不踏实。

苏北可以种棉花取利,因为苏北运输方便,而是被皇帝视为“外”,而不是“内”,扔出小农经济这个皇权基本盘之外了。

真出了事……看出什么事。

出事了,有海运优势,方便调集粮食赈灾,出不了大事。

出事了,可以封锁粮食,方便镇压,还是出不了大事。

中原地区要是被松苏地区传染,不种粮食都跑去种棉花了,无形的手倒是可以调节,但问题是调节需要时间,皇帝怕还么调节完,起义军先把他家祖坟扬了。

没粮食可是大事。

尤其是大运河被刘钰掐了,京城漕米是稳住了,可河南等地要是出了大饥荒,运河运米就不能指望了,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多种粮食吧。

当然,最好是非核心区,种棉花,来满足商品经济发展下的棉花需求。

这几年,伴随着垦蒙、闯关东等活动,华北地区一些地方,也开始蠢蠢欲动种棉花了,这几年价格走高。

皇帝希望,刘钰像是对付之前沈阳试种棉花的手段一样,用外来的低价棉花,直接扼杀华北试图种棉花、不好好种粮食的想法——种什么经济作物呀,老老实实种粮食,把烟草、棉花,都铲了。

因为皇帝基本上明白一个道理:只要有粮食吃,一般情况,老百姓不造反;中原和华北地区,是大顺皇权的基本盘,明末战乱死人太多,这里大顺妥协的少,所以小农经济稳固的很,阶级意义上的基本盘,不能乱。

所以,这又牵扯出孟加拉硝石的问题。

此时全世界,有开采、运输、且实用的硝石矿,就智利和孟加拉。

军事价值自不必提。

关键还是科学院,刘钰指导下的农学一科,让皇帝看到了稳固统治的希望。

刘钰的水平肯定不够搞育种什么的。

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的道理,他是懂的。

硝石当氮肥和钾肥,咔咔的撒,亩产一百五十斤的小麦,蹭蹭地顶到600斤。

600斤的亩产,放到后世,那叫“遭灾”、“粮食危机”、“灾年”。

放到现在,也就是这几年皇帝见多了奇怪的东西,要不然直接可以做“祥瑞”了。

皇帝对此的评价是【若天下田亩如此,本朝可望姬周八百年之基业】。

这个评价,已经高到顶了。

因为自从前朝大明早早流传“遇顺而止、三百年基业”的传说后——这个说法是在起义之前就有的,不是后来编的——基本上,嘴上喊着千秋万代,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三百年基业就是极限,子房兴汉四百年、太公旺周八百年,只能在梦里了。

科学院的农科,至今为止搞出来的“祥瑞”,有亩产600斤的小麦;婴儿手臂般“硕大”的玉米棒子;套种的豌豆和小麦合在一起亩产上千斤……

后世基本可以视为“灾年”的情况,此时全都是惊掉人下巴的祥瑞。

刘钰的梦想,是工业化。

他的梦想,不需要想象力,因为他只是照着搞。

其实,这些年,皇帝在刘钰的忽悠下,也是有“封建皇权特色工业化”的梦想的。

基本全靠想:

几条不需要的水的大运河——也就是铁路——把精锐都驻在京城,哪里有事,快速镇压。

蒸汽机配天龙车,在华北地区普及,官方控制蒸汽机加天龙车的抽水站,水旱无虞。

搞到硝石矿,亩产五百斤,大家都不要造反,若能创姬周八百年的奇迹,甚至哪怕六百年、五百年呢,估计就算大顺亡了,说不定也会有“金刀之谶”之类的东西。

人不能想象自己没见过的东西。

这些东西工业化生产现在肯定没戏,可科学院的“模型”做的溜啊,蒸汽车加铁路加天龙车加硝石肥的模型,搓出来还是易如反掌的。

所以。

钱从哪来?

印度收税。

硝石从哪来?

印度挖矿。

挖矿的人从哪来?

印度劳役。

挖矿的人吃啥?

印度大米。

至于刘钰设想的毁灭印度的小农经济,拉入资本主义体系等等这些,皇帝知道也行,不知道也行,总之就是:你愿意玩,偷偷玩你的去,咱俩互不影响,暂时也看不到冲突。

至少在占据印度之前,咱俩是同路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读心救全家,我拿稳神棍人设豪门第一少奶奶柠檬精老公的马甲掉了最强帝尊在都市太吾传人响当当北明不南渡修仙:开局获得一双鹰瞳娱乐:让他当明星,他只想摆烂异世东京,携美丽式神驱邪除灵阴阳先生快穿精灵梦叶罗丽最后一个发丘天官后代带着空间超市去种田捡个飞碟送外卖直踏青云之巅华语金曲肆虐,pdd反向抽烟乾坤塔原神:执行官可以疯批但你别变态一不小心赖上你吴胜与思梨爱情之旅
经典收藏三国之巅峰召唤什么时候更新三国:签到三年,成为绝世战神亮剑:一亿碎片王爷深藏,妃不露乱世黑马大唐最强路人甲特种兵之至尊高手最强终极兵王穿越1840年到美洲建立大明帝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大明最后一个大帝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大唐镇国公我爹是奸臣圣雄之名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独治大明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最强大唐
最近更新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浴血山河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大楚武信君明朝的名义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高门庶子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清宫秘史十二章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道藏辑要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靖康前夜:帝业重光穿越之原始之路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 新顺1730txt下载 - 新顺1730最新章节 - 新顺1730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