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在金融城边上,一条相对安静的背街。
暖黄的壁灯,裸露的红砖墙,深色木质家具,墙上挂着泛黄的意大利风景照片,番茄、罗勒和大蒜被橄榄油激发出的浓郁香气,夹杂着食客们嗡嗡的交谈声和杯盘碰撞的脆响,充满了南欧式的活色生香,与窗外金融城的冰冷线条形成鲜明对比。
最里面一张长条桌,众人围坐,李乐有意无意的选了个王铮身边的位置,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王铮也微微颔首,动作幅度小得几乎看不出来。
服务员手脚麻利地端上几篮烤得恰到好处、外脆内韧的巧巴达面包,配着橄榄油醋碟花生毛豆拉皮拍黄瓜,又推荐了今日的特选红酒。
韩远征作为东道,嚷嚷着今天我韩公子个人买单,大家都别客气,想吃啥吃啥,随便点,李乐瞅瞅菜单最后的那道标了218镑的白松露t骨牛排,想了想,还是算了。
最后一群人一合计,前菜点了腌肉、海鲜拼盘,主菜有意面、烩饭和各式烤肉烤鱼,李乐要了份经典的番茄罗勒意面,瞥见一旁的王铮点了煎海鲈鱼配炒时蔬,倒是显得颇为清淡健康。
等餐的间隙,大家三三两两聊着。从刚才严肃项目讨论,赚到了到伦敦的天气、最近的电影、新闻、奇葩事。
李乐才不管那些,掰开一小块外脆内软的面包,慢条斯理地吃着,耳朵支棱着,不着痕迹地收集着桌上的各种声波。
王铮话不多,但有人跟他说话时,他会很专注地倾听,然后给出简短、得体的回应,脸上始终挂着那种标准的、略显疏离的微笑。不主动挑起话题,但也绝不冷场,分寸感拿捏得极好。
酒水上来了,韩远征举杯,“来,第一杯,庆祝咱们指南针顺利启航!也感谢各位的信任和支持!”
众人纷纷举杯,玻璃杯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气氛更加热络。
李乐趁着上前汤的间隙,李乐脸上挂起那种带着点好奇和谦逊的笑容,主动向王铮搭话,“王总,刚才听您聊那个permasense的项目,感觉您对技术这块儿真是门儿清。”
“正好,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关于后面那个Autonomy的知识管理软件。”
王铮转过头,目光平静地看向李乐,“请教不敢当,李博士请说。”
“嗯,”李乐凝神,装作略一思考的样子,“我就是对那个基于本体论的知识图谱构建有点好奇。对我们来说,本体论是个哲学概念,指存在的基本范畴。用在软件里,具体是指什么呢?”
“它是怎么把公司里那些乱七八糟的邮件、报告里的意思给提取出来,还能把它们关联上的?这个,有什么内在逻辑么?还有自然语言处理,具体是怎么让电脑理解人话的?总不能是给它本词典自己翻吧?”
问题问得有点外行,却正好挠到了一个技术人士可能愿意展示的痒处。
王铮似乎对这个问题并不意外,他略一沉吟,用尽量通俗的语言解释道,“软件领域的本体论,可以理解为一套关于某个特定领域的概念、属性、关系以及约束的形式化规范。”
“简单来说,就是给计算机一套理解特定领域知识的字典和语法。”
随后拿起手边的餐刀和叉子比划了一下,“比如,在金融领域,公司是一个概念,收购是一个关系。通过预设的本体,系统能识别出一份文档里提到A公司和b公司,并且文档中出现了收购这个词以及相关语境,它就能推断出可能发生了一次收购事件,并将这条信息与A公司、b公司的其他信息关联起来,而不是仅仅匹配A、b、收购这几个关键词。”
“至于第二个问题,还是打比方,苹果这个词,在水果店上下文里,指的是食物,在科技新闻里,可能指公司。系统需要能根据它周围的词,比如吃、股价、ipod这些关联词来判断具体指向,并链接到知识库中相应的属性,像卡路里、市值。”
“这需要模型能捕捉语义和上下文,而不仅仅是关键词匹配。”
“它的核心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用来理解文本的表层意思,还有逻辑推理,基于预设的规则和本体,进行深层次的语义关联。Autonomy的亮点在于他们的算法在处理模糊性和上下文关联方面,据说有独到之处。”
一番解释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既体现了专业性,又让非技术背景的人也能听个大概明白。
李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哦,这么一说就明白多了。相当于给机器装了个能理解专业领域语言的脑子。”
“那,再请教一下,您觉得这类技术,未来的应用瓶颈会在哪里?是技术本身更难突破,还是市场接受度,或者说,让企业愿意把内部各种格式的数据打通整合的这个过程更困难?”
这是一个更偏向商业和实操层面的问题。
“两者都有。技术层面,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尤其是处理歧义、讽刺、隐含信息等,仍然是巨大挑战。目前的系统远未达到真正理解的程度,更多是基于统计和模式匹配。”
“至于市场层面,”王铮想了想,抿了口酒,“企业数据整合的阻力确实很大。这涉及到部门壁垒、系统兼容性、数据安全隐私,以及最重要的,改变员工工作习惯的成本。”
“很多时候,技术本身可能只占三成难度,剩下的七成是管理和文化问题。所以这类项目,往往需要自上而下强力推动,而且见效周期会比较长。”
他的分析冷静而客观,不仅看到了技术前景,也点出了现实的骨感,显示出他并非盲目乐观的技术崇拜者。
“有道理,有道理,”李乐连连点头,又问道“可具体能用在什么刀刃上?总不能就为了在公司内部找文件方便点吧?那投入产出比是不是有点....”
他适时地停住,留下一个恰到好处的疑问。
王铮嘴角似乎极轻微地牵动了一下,似笑非笑,“应用场景很多。比如金融领域,监控全球新闻、财报、分析师报告,自动识别出可能影响特定公司或行业的事件、情绪,生成风险预警。比人工阅读快,覆盖面也广。”
“再比如法律,梳理海量判例,找到相似案件的处理逻辑和关键法条引用,辅助律师准备材料。研发部门,构建内部知识库,避免重复研究,加速创新。”
最后补充道,“本质上,是解决信息过载和知识孤岛问题。数据很多,但能用的知识很少。它的价值在于把无序的数据,变成结构化的、可推理的知识资产。”
一番阐述,逻辑严密,前景描绘得也颇具吸引力。
李乐心里暗道,说得真是滴水不漏,几乎挑不出毛病。这人肚子里确实有货,不是那种只会夸夸其谈的草包。
这时,菜上来了。李乐一边用叉子卷着蜜瓜片配帕尔玛火腿,一边仿佛闲聊般地继续问道,“王总,我听说你自己公司,也是做软件的,是做这类企业级软件的?”
王铮用餐刀细致地切着盘子里的小牛肉卷,动作不疾不徐,“我们公司目前主要两块业务。一部分是承接一些大型软件公司的特定模块开发外包,比如数据库优化、界面组件之类的。”
“另一块,是我们自己在做一个面向个人和中小机构的金融数据分析平台。”
“哦?金融数据分析?类似于bloomberg终端那种?”李乐知道肯定不是,但故意往大了说。
王铮微微摇头,“没那么庞大。更偏向技术分析,集成多种图表工具、指标,允许用户自定义策略回测,社区分享想法....大概可以理解为,想做一个更轻量、更聚焦于技术和社区互动的金融分析软件。”
记得哦哦米描述的,隐约有几分后来tradingView的影子,但在2006年,这概念算是十分超前了。
“这个想法很棒啊!”李乐赞叹道,“现在个人投资者越来越多,专业的工具确实有市场。那现在进展到哪一步了?应该挺顺利的吧?”
王铮拿起餐巾擦了擦嘴角,“还在初步阶段。目前只是一个雏形,核心功能还在搭建。这类产品,技术实现是一方面,用户积累和社区运营是更大的挑战。还没到可以拿出来说的时候。”
一句话,不妄自菲薄,也不过分乐观,回答得滴水不漏。
“理解理解,好东西都需要打磨。”李乐点点头,表示理解,可心里却嘀咕,这人口风真紧,而且那种还没到时候的说法,带着一种过于沉稳,不像一个在异国他乡白手起家、挣扎求存的创业者。
通常这类人,谈到自己的项目,眼睛里多少会有点光,有点按捺不住的激情,或者被现实打磨后的疲惫与焦虑,就比如东哥,但在王铮身上,这些情绪几乎看不到。
没有顺势多介绍一下自己的产品,没有试图拉拢一下李乐这个潜在的、拥有一定社会资源的“伙伴”。
这不符合常理。除非.....他并不真的急需外部资源,或者有所戒备。
接下来,李乐又试着问了几个关于腐国软件行业环境、技术团队管理之类不痛不痒的问题,王铮均对答如流,观点中肯,偶尔还能引述一些行业数据或案例,显示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言谈逻辑清晰,见解专业,态度也算得上诚恳,但越这样,李乐越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别扭。
主菜上来了,李乐的番茄意面香气扑鼻,王铮的煎鲈鱼看起来也火候恰到好处。
餐桌上的话题更加分散,大家聊着美食、旅行见闻,气氛热烈。
李乐知道再问下去,恐怕也难有更多收获,转而将注意力放回餐桌,和其他人聊起了意大利面的不同种类和酱汁搭配 ,一时间,笑声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