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对于梁孟松这样的技术巨擘,真正的吸引力在于能够在一个足够广阔的舞台上,实现自己的技术抱负,留下不朽的产业印记。
\"不过,\"张汝经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远,\"芯片制程的提升,终究只是金字塔尖的那抹辉煌。真正决定产业高度的,是隐藏在冰山下的基础支撑。\"
他端起茶杯,目光如炬:\"眼下国内真正缺失的,是整个芯片产业的上游供应链——高纯度光刻胶、大尺寸高精度硅片、特种电子气体,以及最核心的光刻机。这些才是制约我们发展的真正瓶颈。\"
李焕的神情变得凝重。张汝经这番话,为他揭示了半导体产业的全貌——设计、制造、设备、材料,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所以,即便我们请来梁博士,解决了制造环节的难题,但如果在材料和设备上受制于人,依然无法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李焕敏锐地把握住了问题的本质。
\"正是如此。\"张汝经赞许地点头,\"这就好比我们学会了最精湛的厨艺,但食材和厨具却都要依赖别人提供。一旦断供,再高超的技艺也无从施展。\"
他放下茶杯,语重心长地说:\"我创办新昇半导体,专注于大硅片研发,就是希望从最基础的材料端开始突破。\"
\"能详细说说新昇半导体的规划吗?\"李焕表现出浓厚兴趣。他知道张汝经在离开中芯国际后并未离开芯片产业,而是转向了更上游的基础材料领域。
张汝经娓娓道来:\"离开中芯后,我先用三年时间布局LEd产业,从衬底材料到照明应用全产业链投了35亿。现在LEd技术基本成熟,是时候攻克下一个难关了。\"
他的目光变得深邃:\"我下一个目标就是300mm大硅片。你可能不知道,在这个领域,我们几乎完全依赖进口,12英寸晶圆的国产化率还不到5%。\"
\"这是个高门槛的领域,\"张汝经坦言,\"国内研发能力尚可,但在量产设备和技术积累上还很薄弱。\"
对于眼前的这位老人,李焕除了敬佩似乎再无其他,毕竟眼下的张汝经已经年过花甲,普通人在他这个年纪,早就回家颐养天年,含饴弄孙。
当然以张汝经的财富而言,他完全可以享受更加安逸的生活。
但是张汝经偏偏就没有这么做,反而一直在为华国芯片事业而来回奔走,让华国的芯片不至于落后太多。
这样的老人值得所有人的尊敬。
不过听到\"硅片\"二字,李焕忽然想起威胜能源转型时,自己曾力排众议支持林卫明团队攻关单晶硅技术的往事。
\"张博士,在芯片领域我是外行,但有个问题想请教。\"李焕谨慎地组织着语言,\"我旗下有家光伏企业,主要做太阳能板的深加工,其中关键工序就是硅片提纯和切割。\"
他顿了顿,问道:\"同样是高精度硅片,光伏用的硅片和您说的大尺寸芯片硅片,究竟有什么区别?两者在产业链上有没有重合的可能?\"
张汝经稍加思索后就回答道:\"这个问题问到了关键点上。简单来说,光伏硅片和芯片硅片就像是普通钢材和航空特种钢的关系——基础原理相通,但技术标准天差地别。\"
他详细解释道:\"首先在纯度上,光伏级硅片要求6-7个9(99.9999%-99.%),而芯片级需要11个9以上(>99.%)。这个纯度差距,就像普通自来水和超纯水的区别。\"
\"其次是晶体完美度,\"张汝经继续对比,\"光伏硅片允许存在一定缺陷,而芯片硅片要求近乎完美的晶体结构。任何微小瑕疵都会影响芯片良率。\"
\"不过,\"他话锋一转,\"两者在晶体生长原理、切片技术等方面确实有相通之处。你如果在光伏领域积累的了一定的经验,特别是对硅材料特性的理解,对进军半导体硅片是很有价值的基础。\"
李焕闻言心中已然有了一些想法,可他并未急着表态,而是不动声色地问道:\"张博士,您新成立的日昇半导体,生产基地的选址确定了吗?\"
\"总部定在上海,但生产基地还在考察中。\"张汝经虽感意外,仍坦诚相告,\"我已经走访了国内多个城市,目前尚未最终决定。\"
\"既然如此,\"李焕微笑着发出邀请,\"我想请张博士抽空去一个地方看看,不知您是否方便?\"
\"哦?是哪里?\"张汝经颇感兴趣地问道。
\"我的家乡,江海省锦江市。\"李焕语气诚恳。
张汝经略作思索,随即爽快应允:\"好。待我这两天先去一趟韩国,当面说服梁博士加入中芯国际后,就与你同去锦江考察。\"
李焕自然没有异议,当即决定在上海多停留两日。毕竟梁孟松能否回国,事关中芯国际未来的发展大局。
会面结束后,双方交换了联系方式。目送贺知秋送张汝经离去后,李焕转向身旁的杨玥:\"走吧,找个地方吃点东西,确实有些饿了。\"
和张汝经聊了这么久,让李焕的心情大好,就连食欲也好了起来。
\"好,听你的。\"上车后,杨玥若有所思地问:\"你打算和张博士合作?\"
车子汇入夜晚的车流,李焕望着窗外闪烁的霓虹,缓缓道:\"不止是合作,而是想一起加入到这场伟大的征程中来。\"
他的声音在车厢里显得格外清晰:\"张博士说的很好,比起技术和资金,我们眼下缺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张博士年过六旬都在积极为华国的芯片产业奔走,我们年轻人当然不能太落后了。\"
杨玥专注地开着车,轻声问道:\"可是这条路会很艰难吧?\"
\"艰难?\"李焕笑了笑,目光却愈发坚定,\"比起当年张博士白手起家创办中芯国际,我们现在的基础已经好太多了。\"
“况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有些事总是要有人去做的。”
杨玥闻言点了点头,对于李焕的决策她向来不曾怀疑,只是笑了笑后问道:“好吧,想吃什么?”
“火锅怎么样?”
“行,那就吃火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