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拿着刚刚定稿的组织部改革方案,步履沉稳地走向省委书记办公室。
走廊上,几个正在等候汇报的厅级干部纷纷起身致意。宋江微微颔首,脚步未停。他能感受到那些目光中的探究与揣测——组织部的改革动向,牵动着全省官场的神经。
\"宋部长来了。\"王维波从文件堆里抬起头,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组织部那边可是动静不小啊,我这边接到不少电话,都是来说情的,你那边压力不小吧?\"
宋江将文件轻轻放在办公桌上,神色从容:\"书记,压缩精简是执行中央指示,我们只是先行一步。而且,这是政府机关必须走的一条道路。\"
听到这话,王维波收敛了笑容,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吧。说说你那边的情况,阳城那边是否也要启动了?\"
\"组织部内部已经形成大致框架。\"宋江翻开方案,\"十个处室的设置已经获得部务会通过。下一步就是各处室的人员配备,目前计划通过三个渠道分流干部。\"
\"哦?具体说说。\"王维波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专注。
\"按照三步走的原则:一是让老同志提前内退,给予相应待遇;二是其他处室人员合并后自然消化;三是竞聘上岗,能者上,庸者下,形成良性竞争环境。\"
王维波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打破论资排辈,给予更多人机会,淘汰庸者、浑水摸鱼之辈。我看这个方案可以。\"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不过,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这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
\"我明白。\"宋江平静回应,\"改革总要付出代价。但长痛不如短痛。\"
\"说得好。\"王维波站起身,走到窗前,\"放手去干,我这边给你顶住压力。上面给的时间不多了,年底前试点改革必须全部完成,年后全省全面启动体制改革,六月份必须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
宋江心中微微一震。这个时间表比预想的还要紧迫。但他知道,此刻不能表现出丝毫犹豫:\"请书记放心,组织部一定按时完成任务。\"
\"还有,\"王维波转身,意味深长地说,\"阳城的试点要抓紧。那里是你的大本营,改革成效直接影响全省推进的难度。\"
从书记办公室出来,宋江在走廊上遇见了省长李平江。
\"宋部长,正要找你。\"李平江面带忧色,\"听说组织部要精简一半编制?这个力度是不是太大了?\"
\"省长,这是按照中央统一标准制定的方案。\"宋江不卑不亢,\"我们只是在严格执行。\"
李平江叹了口气:\"我知道。只是......一下子动这么多干部,就怕影响稳定啊。\"
\"请省长放心,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安置方案,会确保平稳过渡。\"
回到组织部,宋江立即让王建波通知召开全体干部大会。
大礼堂内,三百多个座位座无虚席。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氛。所有人都知道,今天的会议将决定很多人的命运。
宋江走上主席台,目光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他在前排看到了干部三处处长张强铁青的脸色,组织四处处长李明紧锁的眉头,还有那些年轻干部眼中闪烁的期待。
\"同志们。\"宋江开口,声音在礼堂里回荡,\"今天这个会,是关于组织部机构改革的推进会。\"
他首先传达了中央文件和省委指示精神,然后话锋一转:\"目前组织部共有326人,严重超编。按照新的编制体系,我们要压缩至162人,精简一半。\"
台下响起一阵压抑的惊呼声。有人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有人低头快速计算着自己的去留几率。
\"改革是一场持久战,我们都是党员干部,要服从大局,服从组织安排。\"宋江的语气平稳而有力,\"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人满意,但我会尽量让所有人满意。\"
这时,后排一位年轻干部突然举手:\"部长,我想知道,改革后年轻人的发展空间会不会受影响?\"
\"问得好。\"宋江赞许地点头,\"改革就是要打破论资排辈,给年轻人更多机会。只要你有能力、肯干事,组织上一定会给你施展才华的舞台。\"
他停顿片刻,让台下的人消化这个消息:\"内部框架已经形成,十个处室的设置已经确定。但各处室领导的岗位还没有确定下来,这就是此次会议的目的。\"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席台上。
\"处室领导按照竞聘上岗原则,能者上,庸者下。只要符合要求的副处级以上干部都能参加。稍后,办公室会发布详细公告。\"
这句话在会场激起了巨大波澜。竞聘上岗,这意味着资历不再是决定性因素,能力和业绩将成为更重要的标准。
散会后,干部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宋江注意到,年轻干部们显得格外兴奋,而一些老处长则面色凝重。
回到办公室,王晖紧随其后跟了进来。
\"部长,这个竞聘上岗的决策,是不是再斟酌一下?\"王晖语气谨慎,\"我刚才在会场注意到,有些老同志情绪很大。\"
宋江示意他坐下:\"王部长,你说说,现在组织部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王晖沉吟片刻:\"人浮于事,效率不高。有些处室三个人干一个人的活,还有些人占着位置不干事。\"
\"根源在哪里?\"宋江追问。
\"根源就在于缺乏竞争机制。\"王晖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干部能上不能下,位置坐上了就稳如泰山。\"
\"所以,竞聘上岗是必由之路。\"宋江站起身,走到窗前,\"长痛不如短痛。改革就是要敢于打破坛坛罐罐。\"
\"我明白了。\"王晖深吸一口气,\"只是,具体操作上还是要稳妥一些。
\"这个自然。\"宋江转身,\"王部长,接下来部里的日常工作就拜托你了。我要去阳城一段时间,试点工作必须加快推进。\"
\"部长要亲自去阳城坐镇?\"
\"阳城是地级市改革的样板,成败关系到全省改革的大局。\"宋江整理着桌上的文件,\"组织部这边的竞聘工作,你按照方案推进就行。记住,一定要公平公正公开。\"
\"请部长放心,我会把握好分寸。\"
一个小时后,宋江的车驶出了省委大院。秋日的阳光透过车窗洒进来,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离开阳城五个月,这座熟悉的城市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模样,但又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悄然改变。
\"部长,直接去市委吗?\"秘书问道。
\"不,先在城里转一转。\"宋江望着窗外,\"我想看看现在的阳城。\"
车子缓缓行驶在阳城的主干道上。街道整洁,秩序井然,看不出任何改革的迹象。但宋江知道,在这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正在涌动。
他回想起刚才在组织部大会上的场景。那些震惊、忧虑、期待的表情,此刻都化作了肩头沉甸甸的责任。竞聘上岗的决定,必将打破组织部多年来的平衡,但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组织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