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渊老师的话语如同在张亮心中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激起的涟漪久久不能平息。控制整个世界高校的无形巨网、校董会的残酷打压、协会背后的真实目的、还有那神秘莫测的“暗流”……这些信息交织在一起,勾勒出星辉大学乃至整个世界的黑暗真相。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张亮并未感到恐惧或气馁,反而有一种奇异的平静。未知的敌人最可怕,而当敌人的轮廓逐渐清晰,即使它庞大得令人窒息,也总有应对之法。
“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藐视敌人。”张亮想起在地球时读到的这句话,觉得再贴切不过。他坐在自己房间的书桌前,指尖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脑海中飞速运转。
进入星辉大学后,他将直接暴露在学生会和各大协会的视线下。按照墨渊老师的说法,像他这样在入学前就崭露头角的学生,必定会受到特别“关照”。如何在这些监视下既能保全自身,又能暗中积蓄力量?
一连数日,张亮闭门不出,苦思冥想应对之策,却始终没有找到完美的方案。对手的力量根深蒂固,监控手段无孔不入,单纯的隐藏或对抗似乎都非良策。
心烦意乱之下,他重新投入对“刹那芳华”的深度训练。这项能够压缩自身时间感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已成为他最重要的依仗。
襄临高中后山,那片熟悉的松林中,张亮闭目凝神。意识沉入深处,寻找那种独特的时间流速改变的感觉。渐渐地,周围的声音变得迟缓——鸟鸣拉长成单一的频率,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如同慢放的磁带。而在他的意识领域,思维却以百倍的速度运转。
经过吴鹏事件的成功实践,张亮对“刹那芳华”的运用更加纯熟。他现在不仅能加速自己的思维,更能将这种时间感知的差异微妙地投射出去,短暂影响周围人的判断和行动。
在一次训练中,他尝试对一只林间松鼠使用这种能力。在“刹那芳华”的领域内,他向那小生物传递了一个简单的意念——“危险,后退”。原本向前跳跃的松鼠突兀地在半空中扭转身体,惊慌地窜回树干,仿佛真的感知到了什么威胁。
“成功了……”张亮睁开双眼,汗水从额角滑落,但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种能够直接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远比单纯加速自身思维更加强大。
然而,随着训练的深入,一个新的想法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既然‘刹那芳华’可以向外影响别人,为何不能向内作用,用来伪装自己?”
这个念头一经出现,就再也无法忽视。
如果他能用“刹那芳华”的能力,精确控制自己的微表情、肢体语言乃至生理反应,让自己在那些监视者眼中,完全变成他们期待的样子——一个天赋异禀却又易于掌控的年轻人,一个逐渐被体制和利益所驯服的潜在“自己人”……
思路虽然清晰,但实践起来却困难重重。
首要的难题是一心二用。他必须在内心保持独立思考和清醒判断的同时,让外在表现完全符合另一个角色。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表演,而是要骗过那些经验丰富、可能掌握测谎甚至读心技术的“大能”。
“必须做到以假乱真,从潜意识层面开始伪装。”张亮下定决心,开始了艰苦的实验和训练。
他首先从身边人入手,选择那些相对容易看透又不会引起太大注意的对象。
第一个实验对象是食堂的王阿姨。张亮注意到她总是喜欢勤快又嘴甜的学生。于是某天打饭时,他在内心冷静思考着墨渊老师的警告的同时,启动“刹那芳华”,微调自己的表情和语气。
“王阿姨,今天的红烧肉闻起来真香,您的手艺越来越好了。”张亮微笑着,眼神中带着恰到好处的敬佩和亲切。
在“刹那芳华”的加速领域内,他精确控制着面部每一块肌肉,声音的每一个频率,甚至瞳孔的细微变化。与此同时,他的核心意识却在冷静地观察和分析着王阿姨的反应。
王阿姨果然眉开眼笑:“哎呦,张亮你这孩子真会说话!来,阿姨多给你打一勺!”
实验成功,但张亮清楚,这种程度的伪装远远不够。王阿姨只是个普通的食堂员工,而他要面对的是星辉大学的精英监视者。
接下来的几周,张亮不断寻找更复杂的实验对象和场景。他向严厉的数学老师表现出虔诚求教的态度,内心却在解构老师的教学方式;他在班级讨论中假装被竞争对手说服,暗地里却分析对方的逻辑漏洞。
每一次实验,他都用“刹那芳华”能力精细操控自己的外在表现,同时在内心中分裂出另一个冷静的观察者。这种精神分裂式的训练极为耗费心力,好几次他都因精神透支而险些昏厥。
但进步也是显着的。他逐渐能够在外在表现与内心真实想法完全相反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自然流畅,不露破绽。
是时候进行更高级的测试了。张亮将目标锁定在钱副校长身上。
这位副校长在吴鹏事件后对张亮的态度颇为微妙,既有对潜在威胁的警惕,又有对优秀人才的拉拢。更重要的是,作为协会在襄临高中的代理人,钱副校长的观察力和警惕性远非普通师生可比。
如果能骗过他,就意味着张亮的伪装能力达到了相当水准。
张亮开始有计划地在钱副校长面前出现。图书馆、行政楼走廊、操场……他精心制造“偶遇”,并每次都用“刹那芳华”能力微调自己的态度。
起初是略显疏远但保持尊重,然后是偶尔流露的困惑和迷茫,再后来是微妙的亲近信号。这个过程持续了近两周,张亮像钓鱼一样,耐心地放出鱼饵,观察反应,调整策略。
终于,在一次关于毕业前途的谈话中,张亮感到时机成熟。
钱副校长的办公室里,夕阳的余晖透过百叶窗,在办公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张亮啊,以你的成绩和表现,进入星辉大学是板上钉钉的事。”钱副校长靠在舒适的皮质座椅上,双手交叉放在桌前,“不过,大学和中学完全不同,那里人才济济,没有合适的引路人,很容易被埋没啊。”
在钱副校长说话的同时,张亮启动了“刹那芳华”。
世界瞬间慢了下来。钱副校长的语速变得如同蜗牛爬行,每个字之间的间隔长得足以让张亮进行复杂的思考。他观察着钱副校长眼神中的试探,面部肌肉的微妙紧张,手指无意识的敲击节奏。
在这一刹那的延长中,张亮分裂了自己的意识。核心意识冷静地分析着:“他在试探我,想看看我是否愿意接受‘引路人’,也就是协会的控制。”
而与此同时,他用“刹那芳华”能力精细操控着自己的外在反应。
他让眼神中闪过一丝恰到好处的渴望和不安,喉结轻微滚动,表现出吞咽口水的动作,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所有这些细微的肢体语眼都在传递一个信息:一个优秀的年轻人对前途的担忧和对认可的渴望。
“副校长说的是。”张亮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动摇,“其实……我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星辉大学天才云集,我这样的乡下学生,恐怕……”
他故意没有把话说完,留下让人浮想联翩的空间。
钱副校长的眼中闪过一丝兴趣,但很快被掩饰起来:“不必妄自菲薄,你的天赋是我这些年见过最出色的。只是……”他拖长了音调,观察着张亮的反应。
在“刹那芳芳华”的领域中,张亮同时进行着多重任务:维持外在的忐忑表情,分析钱副校长的潜台词,规划下一步的回应。
“只是什么?”张亮适时地追问,声音中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急切。
“只是在这个世界上,单打独斗终究难成大事。”钱副校长向前倾身,压低声音,“就像之前的吴鹏,他若不是孤高自许,本来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这是赤裸裸的试探和警告了。
张亮内心冷笑,外在却表现出适当的紧张和反思:“我明白副校长的意思了。其实经过这些事,我也意识到……有时候需要……变通。”
这个词选择得很有技巧——“变通”,既可以理解为原则上的妥协,也可以只是方法上的灵活。
钱副校长显然理解为前者,他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很好,识时务者为俊杰。张亮,我一直很看好你。”
接下来的谈话变得轻松许多。钱副校长看似随意地提起协会在星辉大学的影响力,提起那些获得“特殊照顾”的学生如何平步青云。
张亮则全程维持着伪装——一个逐渐被现实说服的年轻人,内心还有挣扎,但已经开始向现实低头。
当谈话结束时,钱副校长亲切地拍了拍张亮的肩膀:“好好准备毕业考试,星辉大学那边,我会为你写一封特别推荐信。等你入学后,可以直接与学生会接洽,他们会给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谢谢副校长。”张亮微微鞠躬,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感激。
走出办公室,穿过空旷的走廊,张亮始终保持着一丝忐忑又带着希望的表情,直到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才允许自己放松下来。
他靠在门板上,长舒一口气,感到精神上的极度疲惫。维持这么长时间的精密伪装,比连续使用“刹那芳华”进行高速思考还要耗神。
但结果是值得的。钱副校长显然相信了他正在“妥协”,甚至承诺将他直接推荐给星辉大学的学生会。
这意味着,他的伪装能力已经通过了初步考验。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亮继续完善这一能力。他将其命名为“镜面伪装”——如同镜子般反射出观察者期望看到的形象。
随着毕业的临近,襄临高中为即将免试升入星辉大学的学生举办了一场送别会。钱副校长在会上公开表扬了张亮,言语中透露出特别的亲近和期许。
不少敏感的学生和老师都注意到了这种变化。有人私下议论,说张亮最终还是向体制低头了;有人为他惋惜,认为一个坚持原则的天才被驯服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明智的现实选择。
张亮对所有这些议论置若罔闻,只是继续他的准备。
毕业前一天晚上,张亮独自来到后山松林,月光如水,松涛阵阵,与那日黄昏的景象截然不同,却同样寂静。
他从口袋中取出墨渊老师给的信息晶片,在张亮输入自己的指纹信息时,晶片屏幕上闪现出大量信息——星辉大学的地图、各大协会的介绍、学校权力结构的分析,还有一份简短的联络名单。
张亮的指尖在“墨渊”这个名字上停留片刻,然后缓缓移开。
“老师,我不会轻易联系您,除非万不得已。”他轻声自语,“我会在星辉大学内部找到立足之地,揭开那张巨网的真相。”
他把晶片里的内容熟记于心,随后亲手毁掉它,这可不能被星辉大学的有心人发觉。做完这一切,张亮仰头望向星空。明天,他将踏上前往星辉大学的旅程,进入那个光明与黑暗交织的战场。
“镜面伪装”将是他最重要的武器,让他在敌人的地盘上隐藏自己,学习他们的规则,寻找他们的弱点。
这一刻,他想起墨渊老师的警告,想起那些被摧毁的天才,想起控制世界的无形巨网。
但他也想起自己的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撕开一道口子,让改变成为可能。
松林深处,似乎传来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不知是风穿过松针的声音,还是别的什么。
张亮转身,步伐坚定地走向灯光通明的校园。
他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