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南唐只有科举,没有武举。
任你武学天赋再高,运筹帷幄的统帅本领再强,武官将帅都是通过读书和笔试来选拔的。
可书籍和纸墨笔砚那么贵,贫穷人家哪里有钱供得起孩子读书,种地的人家得全家省吃俭用才能供一个孩子读书不是开玩笑的。
但凡能供得起这么一个宝贝金疙瘩,自然都是冲着那正儿八经的文官仕途去的。
哪怕落榜了,也会去私塾和书院里当老师,要么在账房做管事。
所以最终做了武官的读书人,通常分为两种。
一种是祖上就是武官世家,家中兄弟众多,总要有一个继承衣钵和人脉,选择的对象通常是学习成绩最差的那个。
另一种是权贵人家里不好好读书的纨绔子弟,考不到好的官职,便托关系谋个武职混日子,面上也看得过去。
这也是武官历来给人废物的印象,被蔑视的原因。
正常人想要通过正经科举成为武官,说是难如登天也不夸张。
南唐文人内卷极其严重,哪怕做武官不需要多好的科考成绩,能在科举中不被淘汰的学子便已经是人中龙凤了。
所以胧夜能从无数人中挑选出一个闻岳也很不容易。
闻岳算是第一种,负责继承家族衣钵与人脉的武学世家子弟,但他的文采天赋很好,只是自身的兴趣在武学与军事,所以显得科举成绩平平。
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花了时间去练武读兵书,花在筹备科举上的时间就会少。
那种天生武学奇才,又饱读诗书,还拥有军事天赋的能人,简直凤毛麟角。
这种人要成为武官,首先得是出生于富贵家庭,自身热爱武学与军事谋略。
其次家中长辈能够无视南唐重文轻武的传统,尊重孩子的爱好支持他成为武官,最后这个孩子的文采还要绝佳,能在科举选拔中胜出。
少一个条件都不行。
这也是南唐武职尽数被官宦世家垄断,而寒门天才却无人能出头的根源。
真正爱武学的人被世俗传统打压,有武学天赋的人受困于制度框架,最终那些有天赋的平民在世道的逼迫和歧视下,许多做了镖师、捕快、或者大户人家的打手。
这都还算好的,混得差的直接就落草为寇,成了山匪,这类人江湖气重,杀气重,也更加深了南唐对武人的偏见。
听雪阁里就有好多类似经历出身的普通弟子,都是混不下去了又不想做贼匪,最后机缘巧合之下拜入阁中。
要让云苓等人来评价,这么一看,南唐朝廷迟迟解决不掉听雪阁的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有的陈规是自从胧夜登上政治舞台后被打破的。
她耗费了很大的心力,花了几年时间去从上至下地做科举改革,其中就包括设立武举制度,对标科举设立三年一轮、四个等级的考试,还为武举制定专门的考试科目,重在兵书理论与骑射武艺等实战考核。
她致力于纠正歧视武人的错误风气,带头重用武官,并对已经在职的武官定期进行种种特定科目考核,以求能者任之,武官与将士们的待遇也有了飞跃提升。
最重要的是,武举对官员和百姓一视同仁,无论来自什么阶级都可以参加,真正地给了那些读不起书的寒门子弟另一条出路和希望。
胧夜到西周和亲的那一年,正是南唐实施武举的第一年。
无数出身寒门的习武之人摩拳擦掌,激动不已,都拼了命地想要好好展示一番,以求将来有机会能为朝廷,能为七皇子殿下做事。
很可惜他们还没等到这一天,胧夜的女儿之身便公布天下,从七皇子变成了七公主。
她去西周和亲之后,武举在南唐依旧得到了保留,并在此后的第三年选出了南唐迄今为止的第一个武状元。
那武状元是个才满十八岁,身高九尺,天生奇力的寒门少年。
虽为男子,却对胧夜十分狂热崇拜,并不因她是女儿身有任何态度的改变。
甚至后来还因为辩护胧夜与京中世家子弟起了争执,被暗中打压,只做了一名小小的锦官城禁卫军队长。
话又说回来,他们这些靠拳头和力气吃饭的人,谁不感激胧夜公主,谁不敬佩胧夜公主呢?
事实往往与人的直觉相反,南唐武人并没有因为“男儿气概”重,就比文人更抵触反对胧夜,认为她离经叛道为世俗不容。
反而是武人相比文人更轻规矩重义气,也更能接受胧夜。
所以在封阳搬出胧夜的名号之后,山谷里被困的南唐将士全都默默无言,选择了投降。
三万人陆续被带出山谷,暂且安置在了周军营中。
萧壁城收到消息之后,也不由得感叹,“他们这不是向大周投降,而是归顺于大师姐。”
老实说,他是真的相当钦佩大师姐。
将士的忠心和文人的傲骨一样难得,想要得到他们的臣服,空口言语没有用,必须有实打实的能力让对方认可才行。
云苓也颇为胧夜感到欣悦和自豪,“看到大丫走了这么几年南唐的将士和百姓还没有忘记她,我就放心了,接下来理当是她的主场!”
萧壁城深以为然,他也很乐意把这场周唐之战变成胧夜的女王归来舞台,“有大师姐助力,确实是一帆风顺的我意想不到,连咱们那炮火战车都没正式亮相,倒叫麾下将士们白高兴一场了。”
这几天广元城和襄州城都在热议山谷围困之战,当日那连续不断的巨响声自然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炮火战车一直是大周军队的秘密武器,从来没有正式公开过,他们也是收到淮湘王已经被困于锦官城中的消息之后,才放心大胆地拿出来用,并向军队和百姓们公开了此物的信息情报。
军营里讨论的热火朝天,将士们简直是哀求着萧壁城让他们亲眼见识见识此物的威力。
于是萧壁城就大手一挥,让人把炮火战车推到了广元城外,想着拿广元城的城门做靶子,顺便炫耀炫耀自家的战力,给敌方守将亿点点震撼。
哪料胧夜的思想工作做得太好,他都还没让人开火呢,闻岳就直接开城门投降了。
云苓也好笑地道:“也不知道这位闻将军急什么,现在他都快让广元城里的百姓给骂死了。”
不少文人脸红鼻子粗地骂他软脚虾,骂他没骨气,丢南唐人的脸,简直把他祖宗十八代都给扒出来翻着花样的骂。
但凡闻岳能配合一下让炮火战车轰两发炸城门,这群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就知道闭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