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七:赞达尔这是改邪归正了?】
【姬子:邪和正的立场不是这么简单定义的】
丹恒认出了此地:“黎明云崖……”
赞达尔的声音带着一种见证过无数历史的漠然:“在这座悬崖上,我见证了三千万次「徒劳」的终点。”
“阁下或许难以认同,但我向来认为,这一数字让我成为了最理解卡厄斯兰那的人。”
【桂乃芬:怎么听着他说到这里还挺开心的】
【符玄:可能因为都是为了反叛神明,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白厄和来古士是一类人啊。】
【桑博:你……真的好爱白厄啊——来古士:没有人比我更懂卡厄斯兰那】
【白厄:不用了...只觉得恶心。】
他讲述起过往的壮举与惨败:“那一日,也是在这里,他斩下我的头颅,剑锋直指「毁灭」的星神。”
“他迎来了一场惨败,也成就了一件壮举……一滴燃烧的净世金血,自神的伤口流下。”
丹恒震惊的说道:“纳努克…?白厄伤到了祂?”
赞达尔点头,确认的说到:“没错。它熔进卡厄斯兰那的身躯,成为「毁灭」最后的赐福。”
他指向悬崖某处翻涌着毁灭气息的金色痕迹:“若你要驱散迷雾,找到那位「三月七」的所在,就上前去,唤醒他的怒火吧。”
“她藏匿于「岁月」的夹缝,翁法罗斯最隐秘的角落。也只有最为暴烈的意志,才能冲破忆域,照亮她的去向……正如烈日只在长夜的尽头升起。”
【青雀:等等,这样子...不是昔涟眼中的星核…吗??】
【姬子:这有没有可能存在另一种可能...星核可能也是纳努克的神血?】
【艾丝妲:这是毁灭星神纳努克的金血!】
【星:就算是神明也会流血啊!】
【白厄:最仇恨的存在为其而降下赐福……多么荒谬的命运……】
【阿格莱雅:白厄他...的确无愧“最为暴烈的意志”】
【素裳:那白厄得到赐福,是不是就是真正的令使了?】
【黑塔:这就得看纳努克到底怎么想的了。毁灭命途上的行者多少都有自毁的倾向,也许和他们那条道路上的主人有关】
丹恒保持警惕:“要如何证明,这不是你的又一场阴谋?”
赞达尔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促成你们携手,于我百害而无一利。但这一世,面对我的呼唤,卡厄斯兰那从未回应。”
他的语气中罕见地流露出一丝近乎“期待”的情绪:“或许他的心智早已消陨;或许他依然清醒,仍在和黑潮的低语抗争。内心深处,我唯独希望:你和星阁下,能为我带来答案。”
【丹恒:你还呼唤他?来古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似人的部分都用在了奇怪的地方】
【阿哈:来古士:我知道与你们合作有百害而无一利但卡厄斯兰那不理我了你能帮我去看看他怎么回事吗?】
【星:牢古士被白厄冷暴力哈哈哈哈哈】
丹恒注视着那蕴含恐怖力量的金血,别无选择,抬起手触碰:“别无他法么……对你而言,已经过去多久了呢?”
他呼唤道:“卡厄斯兰那……白厄,我回来了。”
触碰的瞬间,他仿佛被拉入一片记忆的残响——
风堇:“「当你毫无怨言,背负起世界的时候…属于你的自我,就无法诞生了啊……」”
那刻夏:“「驱使你挥剑的并非职责,而是仇恨。在那仇恨背后,你仿佛…在期盼毁灭自身。」”
阿格莱雅:“「逐火是不断失却的旅途。但你会失去的,远比生命更为沉重。」”
万敌:“「可正因你在痛苦,你才远比常人强大。」”
在丹恒阅读完记忆之后,卡厄斯兰那那被黑潮与金血侵蚀、充满痛苦与迷茫的身影出现在金血旁“星,还有…丹恒。”
【星:看来白厄一直都醒着,只是单纯不想搭理来古士而已】
【桑博:来古士:在吗?卡厄斯:已读不回。丹恒:在吗?卡厄斯:(秒回)在】
【缇宝:好疲惫的声音…小白你又支撑了多久啊…】
【星:小白…明明我不在这里,却下意识地呼唤我吗……】
丹恒站在黎明云崖之上,狂风卷起他额前的碎发。
他看着眼前这位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有些意外:“你…还记得我们。”
“这两个名字,如同烙印。”
丹恒向前一步,目光诚挚地注视着对方:“那…我会告诉你。对于你漫长的旅途,这两个名字只出现弹指一挥间。但我们曾为保护脚下这座圣城并肩而战,也曾在这座悬崖…见证过彼此的决心。”
他缓缓抬起被盔甲覆盖的手掌,仿佛在审视一个陌生的躯体:“除去启程的信念,我已忘记一切。就连这副身躯,也和你的话语一样陌生。我只知道,必须囚禁…那吞噬一切的「毁灭」。”
远方的神悟树庭隐约传来异常的震动,丹恒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但他仍专注地试图唤醒故友的记忆:“如果,我们也是为此而来呢?”
“看看这世界如今的模样,你知道它在等待什么。即便遗忘了一切,我仍相信你能和过去一样,做出正确的抉择。”
【缇宝:“唯有启程的信念,我绝不会忘记”...许下的承诺就一定会做到啊,小白。】
【白厄:因为我许下过承诺——刻法勒永志不忘】
【丹恒:他是不是所有记忆都用来燃烧攻击纳努克了】
【黑塔:燃烧到足以伤害到星神的自我,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都是值得研究的奇迹。】
卡厄斯兰那的话语中带着深不见底的绝望:“我们何曾有过抉择,何曾能左右世界的存亡。纵使背负万众的理想,也只能…铸就「毁灭」的恶念。”
丹恒坚定反驳:“…不。”
“我认识的每一个人都已死去,我妄图拯救的世界也支离破碎。所以,退下吧。此身从不为「救世」而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