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舱外,白令海峡的风浪依然很大,船身在波涛中剧烈地起伏着。浪头一个接一个地拍打在船身上,发出砰砰的巨响。
但船舱内的气氛却格外热烈,大家都对接下来的捕捞作业充满了期待。毕竟,在这片神秘的海域,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
柱子紧紧扶着墙才能稳住身子,感慨道:“好在咱的船够大够结实,不然这么大的风浪……”
王强靠在驾驶台上,双手抱胸,显得颇为淡定:“吨位在那摆着呢!这艘破冰船的设计就是专门为极地海域准备的,这点风浪对它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尼古拉船长听后呵呵笑了,他用粗糙的手指指着雷达气象图说:“我们再往前航行一会儿就能到达风暴的边缘了,到时候海面又会恢复平静。白令海峡的天气就是这样,说变就变,跟个小孩子似的。”
果然还是老船长经验丰富,对这片海域的天气了如指掌。
船只继续航行了约莫两个多钟头,海面上的风浪果然渐渐平息下来。
虽然天空中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但已经完全不影响到作业了。
细雨蒙蒙中,远处的海平面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别有一番意境。
尼古拉见状,立即通过广播下达指令:“全体注意,开始准备下延绳钓!”
船员们闻令而动,立即开始忙碌起来。
甲板上顿时热闹非凡,各种器械碰撞声、脚步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
有几个是尼古拉特意从当地找来的老手,他们对这种深海钓的大延绳钓钓组再熟悉不过,一马当先地上手操作起来。
虽然出海前已经对国内船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但此刻他们还是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认真观摩着每一个操作细节。
毕竟在这茫茫大海上,现在不好好学习,万一操作失误,就有可能掉进海里喂鱼去了。
尼古拉拿着对讲机,大声指挥着,“所有人一定要注意安全!绝对不要踩到甲板上的绳子,绝对不要让绳子缠住腿!”
甲板上的气氛紧张而忙碌,雨水很快打湿了每个人的衣服,冰凉的海水夹杂着雨水溅在脸上,但谁也顾不上这些。
老胡穿着亮黄色的雨衣,手里紧紧抱着摄像机就要往外冲。
王强见状,一把拉住他:“老胡,你这么拼吗?下着雨呢,摄像机不会进水吗?”
老胡拍了拍怀里的摄像机,自信地说:“放心吧,专业设备,防水性能嘎嘎的!再说了,我还给摄像机也穿了特制的雨衣。这么真实的劳作场面必须得好好拍一下,这些都是珍贵的素材啊!错过了可就再也拍不到了!”
说来也怪,老天爷好像故意跟所有人开了一个玩笑。
先前还乌云密布,不过一会儿功夫,天空居然开始放晴了。
刚才还汹涌澎湃的海浪,此刻也变得温柔起来。
王强信步走到甲板上,看着正在忙碌的船员们,对身边还在拍摄的老胡解释道:“其实这放延绳钓是很有讲究的,必须要等到涨潮的时候放,退潮的时候收。那些巨型比目鱼平时都躲在泥沙底部,只有在这段时间里才会出来觅食。”
“所以这些绳子又长又粗,就是为了对付那些大家伙?”
王强点点头,神秘地笑了:“你现在可能还没什么概念,等回头你真见到巨型比目鱼就知道了!”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船员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放钓作业。
时光流转,很快就到了退潮的时候,开始收延绳钓了。
船员们首先把延绳钓一头的浮漂勾上来,然后把主绳往绞盘上挂。
整个收线过程需要一边收线一边盘线,十分考验技术和耐心。
老胡这个好奇宝宝哪里都要拍一下,一会儿给运转中的绞盘来个特写,一会儿又捕捉船员们专注的神情,忙得不亦乐乎。
王强站在船边,目光紧紧盯着海面。突然,他注意到有一根支线摆动得特别厉害,而且越拉越短,摆动幅度也越来越大。
他赶紧招呼老胡:“老胡快来这边拍!这条线动静不对劲,鱼马上要上来了!看这架势,肯定是个大家伙!”
老胡立即小跑过来,把镜头对准了海面。只见那根鱼线在海水中疯狂地左右摇摆,幅度大得惊人。
柱子不知什么时候也凑了过来,嘴里叼着根烟,眯着眼睛观察着绳子的摇摆幅度,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三哥,这玩意透着邪性啊。按理说不应该摆动幅度这么大。比目鱼因为体型原因,不会这么窜来窜去的。”
王强也察觉到了异常,但还是说:“不能吧,这片海域底层不都是比目鱼吗?先拉上来再看看,说不定是条特别活跃的。”
随着绞盘的转动,绳子已经快要收完了。突然,水面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黑影,在清澈的海水中若隐若现。
“卧槽,这特么什么鱼?真不是比目鱼啊!”
“尼玛,这鱼也不小啊!看这影子,少说也得两米多!”
“完蛋,又是鲨鱼啊!”
当那条鱼完全浮出水面时,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从它独特的外形来判断,这确实是一条大鲨鱼,目测有两米多接近三米长。
最特别的是它那条异乎寻常的长尾巴,几乎占了身长的一半,在身后缓缓摆动着。
柱子看着这个意外的收获,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这咋整?按规矩是不是该放生?”
就在这时,伊万闻讯赶来看热闹。他仔细打量着水中的鲨鱼,突然兴奋地大叫起来:“这是一条长尾鲨啊!很少见的品种!”
柱子眼珠一转,突然有了主意。他凑到王强身边,压低声音说:“三哥,要不咱们把这条长尾鲨带回去,放到咱们的海产博物馆里?这玩意可不常见,肯定能吸引不少游客!”
王强眼睛一亮,用力拍了拍柱子的肩膀:“知我者,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