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场论的框架被陆渊传输到了负电子世界。
负电子世界的科学家们收到资料后,本来都迫不及待地想直接翻看这个据说能够统一解释所有诡异现象的革命性理论。
但出于科学研究最基本的严谨性,他们还是压抑住内心的好奇,决定先从头开始,仔细研读三个阶段的实验报告。
看前两个阶段的实验时,科学家们的反应都不是太剧烈。
但看到第三阶段时,科学家们都坐不住了。
“这……这是真的吗?”
“他们真的观测到了完整的能力发动过程?”
“他们的观测精度居然能达到这个级别,正电子世界的实验设备已经先进到这种程度了吗?”
“局域性的宇宙创生……虚粒子对的不对称湮灭……”
每个人都将那几十页厚重的第三阶段实验报告翻来覆去地看了很多遍,恨不得把每一个字、每一个数据都刻进脑子里,仿佛这样自己就能亲眼看到那震撼人心的一幕。
实验报告反复研读完毕后,科学家们才终于打开了诡异场论的理论文档。
不同的办公室内,科学家们都安静了下来,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盯着自己的屏幕或者纸质文档。
吴垠的办公室里,一杯热茶就放在桌角,茶水从温热变得冰凉,但他连看都没看一眼。
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面前的文档上,手指不时在纸上划过,在关键的公式旁边做着标注。
杰森手里捏着一根薯条,保持着要往嘴里送的姿势,但从始至终都没有真的放进嘴里。
他就那么僵着手臂,眼睛死死盯着屏幕,完全忘记了自己原本是要吃东西的。
霍德华一直保持端正的坐姿,看起来就让人感觉腰酸背疼,但他却一动不动,像木头人一样。
谢尔盖盯着电脑屏幕,一直点头表示肯定。
杰森霍德华谢尔盖三人主要不是研究物理的,他们只是粗略的学过一遍,有大致的了解。
看诡异场论的时候,更注重和自己擅长领域结合的部分。
只有吴垠,是真正一行字一行字,一个公式一个公式地细读。
作为诡异科学的创始人,他太清楚一套基础理论的价值和意义了。
他必须确保自己理解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假设,每一步推导。
齐点也拿到了资料,他看的非常入迷。
他本来就是理论物理出身,对量子场论非常了解,而且他还对其它领域都有涉猎。
这使得他在阅读诡异场论时,能够从一个更宏观、更跨学科的角度去思考。
吴垠看的时候,注重的是诡异场论本身的数学结构和物理内涵。
齐点注重的,则是这套理论与其他科学领域的交叉结合
除了联盟自己的科学家之外,已经算是自己人的医生也拿到了资料。
他们是在一个专门的讨论室里集体阅读的。
神奇的是,这么多人聚在一个房间里,却没有任何交谈,甚至连窃窃私语都没有。
每个人都瞪大眼睛,全神贯注地盯着自己面前的文字,眼睛都不眨一下,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终于,有一个人最先看完了。
他合上文档,整个人久久不能平静,还在回味着刚才阅读的内容。
那种理论上的美感,那种逻辑上的完美,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他忍不住想要跟同伴们分享。
“同志们……”
他刚张口,话还没说完。
嘭!
一个无线鼠标以极其精准地砸在了他的脸上。
“闭嘴。”
扔鼠标的人头也不抬,眼睛依然盯着文档,声音冷冰冰的,但透着威胁。
这个挨了一下的倒霉蛋,捂着自己有点发红的额头,嘴巴张了张,最终还是没敢发出任何声音。
甚至连抗议都不敢。
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再敢发出什么动静,打断其他还在认真阅读的同志,绝对会被这里所有人群殴的。
等确认同志们都看完了,房间里的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所有人都发现,诡异场论和他们最开始的理论非常相似。
诡异场论提出的是诡异通过场来进行相互作用,而他们提出的是通过诡异因子来相互作用。
因为内核都一样,所以医生们对诡异场论的接受速度很快。
不久后,研究部召开了视频会议,邀请他们参加。
主要就是讨论诡异场论。
而会议上,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先对这套理论大加赞赏,也不是先讨论它的应用价值,而是找问题。
甚至可以说是挑刺。
原因很简单。
诡异场论如果被确认,就将成为未来整个诡异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
所有后续的理论研究,实验设计,技术开发都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它必须经得住最严苛的考验。
它可以有尚未解决的问题,可以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就像经典物理学的大厦上空曾经漂浮着几朵乌云。
但这个大厦绝对不能是豆腐渣工程。
一旦整个学科的大厦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上,未来的代价将是灾难性的。
……
一天后。
在邪眼深渊太岁三人的主持下,讨论会召开。
所有人刚一进入世界,姜启就理所应当地成为众人的焦点。
来自负电子世界的科学家们,几乎是蜂拥而上。
“姜启同志!你真是太了不起了!”
“这套理论我看了三遍,每看一遍都有新的震撼!”
“说实话,我研究诡异这么多年,一直觉得这个领域缺少一个统一的框架,现在终于等到了!”
“年轻有为啊!不,应该说是天纵奇才!”
这些科学家将各种自己能想到的褒奖词汇都用到了姜启身上。
吴垠更是直接指着姜启说:
“你让我看到了未来。”
这句话从诡异研究的开创者口中说出,分量之重,不言而喻。
姜启保持谦虚,口称前辈或者同志,对吴垠更是直接以老师相称。
“吴老师,您过奖了。如果没有您当年的工作,就不会有今天的诡异场论。我只是站在您的肩膀上,往前走了一小步而已。”
这不是客套话。
在姜启筹备诡异场论的这些年里,每当他有什么大胆的想法,有什么不成熟的构思,吴垠从来不会嘲笑他,也不会简单地否定他。
相反,这位诡异研究的先驱者总是会非常认真地与他讨论,分析每个想法的可行性,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提供自己的建议。
甚至,吴垠还会主动指出自己理论中的不足之处,把自己这么多年思考过的各种可能性,毫不保留地分享给姜启。
正是这些讨论让他受益良多,才能在拿到实验结果后,这么流畅的建立起完整的诡异场论框架。
一番热烈的寒暄过后,会议进入正式环节。
首先是姜启做报告,系统地讲解诡异场论的整个框架。
讲完后,是讨论环节。
然后,进入了讨论环节。
所有人可以自由提问。
正电子世界这边,姜启就是最擅长的诡异科学的专家。所以主要就是负电子世界这边进行提问。
气氛,在陆渊宣布自由提问的这一刻突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刚才还对姜启极尽赞美,恨不得把他捧上天的那些科学家们,此刻画风骤变,一个个变成了最严苛的审问者。
所有人都知道,批判环节开始了。
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像连珠炮一样轰向姜启。
每一个问题都直指理论的核心,每一个问题都精准地找到了理论框架中尚未完善的部分。
这些问题不是为了刁难,而是真正的学术讨论。
它们都是必须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