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导到一半,就有人发现了这个猜测的漏洞。
诡异场论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就是诡异的所有行为都和诡异场有关。
诡异场不能推导出污染现象存在。
但污染现象存在,那就一定和诡异场有关。
如果要假设污染和诡异场相互独立,那就等于是在地基上打补丁,而且是一个非常丑陋的补丁。
有人退而求次,直接说这有可能是一种特殊现象,主要和诡异本身有关。
但这种特殊现象并不是独立在诡异场论之外。
诡异场中存在一种目前还没有明确定义的变量,就是这个变量决定了污染速率,而不是场强本身。
太岁和邪眼的这个变量恰好为零,所以他们不会污染影响范围内的物质。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不同诡异对物质的污染速率不同。
这个说法很有道理,最起码没有被直接反驳掉。
但你说有这个变量,那这个变量是独立的,还是和其他变量相互影响。
而且在旧理论中,和能量不稳定性有关的还有一个关键结论,那就是能量不稳定提高,污染速率也会提高。
虽然对能量不稳定性的定义不同,但旧理论的能量不稳定性其实还是有参考意义的。
还是把诡异比作一个水池。
旧理论的能量不稳定性是在描述水池本身的波动起伏。
而新理论则像是有一个疯狂的水池管理员,一边放水一边接水。
两者看似毫无关联,但仔细想想,水池的波动很可能恰恰就是这个一边放水一边接水的过程引起的。
因为不管怎么说,他们确实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旧理论的能量不稳定性。
现在只是和新理论相比,新理论的定义更符合能量不稳定性这个命名的本质含义。
但旧理论观测到的那个量并没有消失,它仍然有自己的物理意义。
哪怕跳过那个能量不稳定性这个变量不谈,至少有一个是应该是确定的。
诡异发动能力时,对周围的物质的污染速率会提高。
那说明,诡异是否发动能力是影响污染速率的一个变量。
可现实是,太岁和邪眼无论是否发生诡异的能力都不会污染周围的物质。
有人立即解决了这个问题。
污染速率是由那个和污染相关的主变量,以及包括“是否发动能力”在内的其他变量共同决定的。
但关键是,主变量起决定性作用。
简单的来理解,就好比其他所有变量都在一个括号里面,包括能力发动与否,场强大小等等。
而这个和污染相关的主变量,是乘在括号外面的系数。
如果这个变量为零,那不管括号里面的变量怎么变,污染速率都应该为零。
只能说,一旦把污染量作为一个独立的主导变量提出来,这个假设就立于了不败之地。
没有人能从理论层面直接反驳它。
但这并不代表这个假设就胜出了。
因为它依然是从已经发生的现象推导出来的,从现有的诡异场论框架根本就推导不出来这个变量的存在。
虽然没有人能推翻它,但它其实和自嗨没有区别了。
现在只能说是一个备选方案。
众人还在继续讨论。
一个接一个的假设被提出来,在白板上留下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
大多数假设都能做到自圆其说,立于不败之地。
但也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无法从理论基础直接推导出来。
而吴垠又提起了上一次讨论的有关局域性和非局域性的问题。
在那次问题中,通过引入四维空间的视角,完美解决了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
那么现在,如果站在四维的角度思考问题,那就很容易解决了。
一说到引入维度,负电子世界的那群医生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就像猎犬闻到了猎物的气息。
要知道,他们在最开始尝试解释诡异现象的时候,就大胆地引入了高维度的概念。
哪怕后来被联盟的诡异科学理论折服,他们也从未完全放弃自己的研究方向,而是一直在修改。
现在、吴垠这个极具影响力的创始人正式提出引入四维,一群医生果断跟团,把他们这些年研究的内容与诡异场论相结合。
其实很多科学家对引入四维这个做法是非常抵触的。
毕竟在物理学中,每引入一个额外的维度,都意味着复杂度的指数级上升,以及大量难以验证的假设。
但在之前局域性和非局域性的讨论中,他们已经迫不得已引入了四维。
既然四维空间已经成为理论框架的一部分,那在这里继续使用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且,引入的只是数学层面的第四个空间维度,一根与x、y、z三轴都相互垂直的第四根轴罢了,这是纯粹的几何概念。
这一引入,再加上医生们积攒多年的研究成果。众科学家们居然发现格外的契合。
对太岁和邪眼的解释就是,四维本体在三维空间上的投影。
而诡异场也上升到了四维空间的场准确来说应该是四加一维。
讨论的方向突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从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变成了在四加一维度上重构整个诡异场论的理论框架。
医生们开始占据讨论的主导地位。
他们这么多年一直在研究诡异和高维空间的关系,对这个领域实在是太熟悉了。
各种高维几何的性质,降维投影的特点,他们信手拈来。
旁听的杨岁完全听不懂那些复杂的数学推导,但他能清清楚楚地听到,科学家们的每一句话都离不开四维、投影、超曲面这些词汇。
“话说我们的问题,引入四维能解决吗?”
陆渊看了一眼他,说道:“我明白你的逻辑。但照你这样想的话,他们引入四维,我们就要引入五维,他们引入五维,我们就要引入六维。”
“我们始终都要比他们引入的大一维才行。但是……数学上可以无限拓展到n维,物理上不行。”
杨岁代入的是开线人给自己描述的四维,也就是由无数个三维空间构成的四维空间。
这样的话,就可以说那些信息保存在同一片四维空间中的另一片三维空间。
用一整个三维空间去储存另一个三维空间的信息,这样就能解决他们现在面对的问题。
但这样法的前提必须得有一个假设。
那就是所谓的重启只重启了有限数量的三维空间。
杨岁点了点头,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讨论,毕竟他们已经有了一个更加有可能的事情。
……
第二次讨论会结束。
第三次讨论会被延期到了一个月后。
因为诡异场论需要在四加一维的时空框架下彻底重构,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计算和推导工作。
所有参加讨论会的科学家都主动参与了这次重构工作。
陆渊则充当了两个世界之间的通讯中转站,负责收发邮件,让正负电子世界的科学家们能够无障碍地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