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的手快,一下就关了直播,听完故事的百姓各自散去,自觉国家大事由不得他们去烦恼,却盼着,日子能比从前好过。
此时的明洪武初年,众人唏嘘短叹,如若不是后辈,难以想象,将来大明竟会发生这么多的事!
削藩?!靖难之役?!铜烤汉王?!
又或者是土木堡之变?大明没钱?!土地兼并?!
想到这些,君臣顿觉头疼,问题一个又一个,都需要仔细商议,总不能留子孙一堆烂摊子。
“爹,已经很晚了,不如先叫诸位回去,改日再议。”朱标低声问道。
闻言,众人将目光再移太子,恍如梦境,太子仁厚,地位稳固,不出意外,会顺利继位,做得大概会比建文要好上不少。
可惜早逝,没熬过四十,历史的洪流中,早已定下了另外一位。
天子摆摆手,诸臣散去,心间叹息而过,太子依旧温和,朝堂却将天翻地覆。
殿中灯火通明,就剩老朱一家,几人互相对视,心思各异。
朱标看在眼里,落下一叹,既免不了,不如由他开始,一如多年前,他为长子,须以身作则。
“爹,娘,民贵君轻。”朱标轻轻一句,他知道父亲心中自有思量,大明很重,比起一个不知前途的太子,
更适合已经在青史中留下重彩的永乐。
也许盛世会提前,也许会出现新的意外,但不能否认,老四做得很好,甚至千百年来,在几百个皇帝中,占据一定的存在感。
思绪流转间,其实刚才的未尽之语,几人都想的清楚,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千百年来,又有几个大帝,几个盛世?
昔日盛唐,万国来贺,即是后世,不曾遗忘,可恨清朝,祖宗没叫他们爬上头来,那帮女真倒是做到了!
朱元璋看了一眼长子,为君者,这是他曾寄予无限希望的太子,作为父亲,他期望这个孩子,能疾病无忧,要求不高,当孩子的别走在老父亲前面。
太医:ˉ\\_(ツ)_\/ˉ活爹!!
思及至此,朱元璋忍不住看向将来的永乐大帝,今日的燕王朱棣。
少年先瞅了一眼大哥,再看老爹,目光跃跃欲试,眼底埋着野心,心底还有一丝不确定。
往前十多年,他从未想过会有那么一天,没有了那些困难,他又能否比轨迹里的永乐做得还要好?
此刻,少年心底已有答案,燕王朱棣,从不惧前路多难。
想通了这些,刚想说点啥的朱棣,又慢了一步,秦王朱樉靠着椅背,语气调笑:“哦Judy老四,以后可别来整咱们这些哥哥,我们可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啊!!”
周王朱橚默默举手:别忘了弟弟我!!
老朱头疼,马皇后失笑,朱标无奈,而朱棣很想打一打秦王,他是那么不重兄弟情的人嘛!!
大哥就算了,秦王这几个都不干人事,就算他想干啥,他们也得活过四十才行啊!
建文:呵呵,重不重兄弟不知道,反正侄子体验不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