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沙:我在时间缝隙里整活

冻山示月

首页 >> 时间沙:我在时间缝隙里整活 >> 时间沙:我在时间缝隙里整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半生落壹世活恋综:缺德的我成为了顶流从政二十年:从副镇长到省委书记御兽化形:开局契约双胞胎姐妹花蛇君大人轻点宠能提升异能的我,选择了武道家无敌从觉醒震震果实开始迪迦世界的盖尔文人我闭世十年,下山已无敌都市极品猛男
时间沙:我在时间缝隙里整活 冻山示月 - 时间沙:我在时间缝隙里整活全文阅读 - 时间沙:我在时间缝隙里整活txt下载 - 时间沙:我在时间缝隙里整活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230章 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如果你和萧处楠穿越到了元朝,你们可能会遇到以下一些有趣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特色:

1. **科技成就**:元朝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如郭守敬修订的《授时历》提高了历法的准确性。

2. **经济繁荣**:元朝的商业和手工业非常发达,首都大都(今北京)成为当时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

3. **节日庆典**:元朝的节日庆典非常丰富,如元宵节的灯会、端午节的龙舟赛等,你们可以参与到这些热闹的庆祝活动中。

4. **文化艺术**:元朝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是杂剧和元曲的创作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你们可以欣赏到关汉卿、白朴等剧作家的经典作品。

5. **饮食文化**:元朝的美食文化与前代相比,显得更加大方豪爽,你们可以品尝到各种烤肉、涮羊肉等美食。

6. **社会生活**:元朝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你们可以体验到元朝的服饰、居住、交通等方面的生活特色。

7. **宗教信仰**:元朝统治者实行宗教宽容政策,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共存,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

8. **对外交流**:元朝时期,丝绸之路的交通更加畅通,使得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9. **法律制度**:元朝的法律制度也颇具特色,如强奸幼女罪被确立为单独的重罪,杖刑以七结尾等。

10. **趣闻**: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不讲究避讳的朝代,君臣之间同名者众多,还有一些有趣的名字如“帖木儿”系列。

这些体验将使你们对元朝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注:摘自百度百科:

元朝(1206年-1368年) [1] [92],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 [98],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 [97],1279年灭南宋 [99]。是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自1206年铁木真建国始共163年,传15帝;自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起共98年,传11帝 [108];自灭南宋起,统一时间共89年 [2]。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先后攻灭西辽、西夏、金朝、大理等政权,招降吐蕃诸部。蒙哥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府称汗,建元“中统”,上都成为新的都城。 [83]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灭亡南宋流亡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2] [87]元朝中期,皇位继承紊乱、政变频繁,而且汉化迟滞,发展不前。元朝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3]1368年,明朝攻占大都和上都,元廷退守漠北,史称北元,成为与明朝对峙的政权。北元汗统一直持续到1635年,为后金所灭。

元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疆域超越历代。元朝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元史》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26]

元朝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元朝的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也较为繁荣,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在文化方面,出现了元曲等文化形式,更加世俗化。 [4]

相关星图

查看更多

元朝君主

共11个词条107.9万阅读

孛儿只斤·忽必烈

元世祖

孛儿只斤·铁穆耳

元成宗

孛儿只斤·海山

元武宗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仁宗

元朝帝王年号

共16个词条8.7万阅读

中统

1260年—1264年

至元

1264年—1294年

元贞

1295年—1297年

大德

1297年—1307年

元朝出现的主要的制度

共3个词条2.0万阅读

行省制

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四等人制

“四等人制”,是元朝统治者为维护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所建立的制度,蒙古人作为统治民族列为第一等级。其次根据所征服地区民族的时序,又依次分为色目人、汉人、南人三个等级。并认为四等人的政治待遇有所区别,在任职、科举、刑律等方面,均有不同的待遇。“四等人制”一词最早是由民国学者屠寄在《蒙兀儿史记》中提出的,屠寄曾是清朝官员为清朝写史。虽然学术界迄今并没有发现元代实行过四等人制的法令,但这种划分却反映在一些政策和规定中。汉人和南人如当兵则不许充宿卫,如当官也往往只能做副贰。仅有如吕文焕、史天泽、贺惟一等个别汉人高官。从元朝的一些政令和律令看,蒙古人在法律上享有特权,而汉人和南人在法律上、科举上其实根本没有区别,汉人可能在选任、提拔某些地方官员时,获得信任相对较多,会比南人有一些微弱的优势。

元朝政治制度

元朝与蒙古帝国的皇位继承异于中国历代朝代,采取库力台大会推举的制度,由王室贵族公推大家的领袖。而元朝皇帝也是兼任蒙古帝国的可汗,由于元世祖的汗位没有经过库力台大会的认可,使得四大汗国纷纷不奉正朔,直到元成宗方恢复宗主关系。

元朝的五言诗

共262个词条3932阅读

题苏武牧羊图

《题苏武牧羊图》是元末诗人杨维桢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为点题之笔,由图像麒麟阁而追述苏武忠贞品格;中间两联选取了极富代表性的细节,体现苏武不畏艰难而始终心向汉室的精神;尾联则以李陵泣别作为反衬,更见出苏武人格的崇高。诗人在这首题画诗中,热烈歌颂了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崇高民族气节,悲壮深沉,慷慨激越。

归舟

《归舟》是元代诗人揭傒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春回大地而诗人在风雨中独自归乡;颔联写舟行之快,大船顺流而下;颈联写两岸景色和人文习俗;尾联写水上波浪争着上下起伏,路途的艰难;自然界行路的艰难,更抒世事艰难、官场险恶;此诗抒发了诗人归途中得到的感慨。全诗流畅冲和,天然浑成。

东阳道中

《东阳道中》是元代诗人黄镇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晨起

《晨起》是元朝诗人张养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中国历史时期及朝代

共25个词条352.7万阅读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商朝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周朝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元朝齐王国藩王

共3个词条8210阅读

孛儿只斤·失烈门

孛儿只斤·失烈门( Silemun,意为生铁,? - 1252年),又译失列门、昔烈门、昔列门。蒙古宗王。窝阔台之孙,阔出之子。

王保保

扩廓帖木儿(K?ke temur,蒙古语意为“青铁”,?—1375年?,关于其卒年的不同说法,参见人物争议目录)。蒙古伯也台部人,生于光州固始县,汉名王保保。元朝末年将领。他的父亲是元翰林学士承旨、太尉赛因赤答忽,母亲是元末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被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元末农民起义时,他跟随察罕帖木儿组织地主武装,镇压红巾军。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儿遇刺身亡后,他独当一面,并卷入元廷党争及军阀混战,曾被封为河南王、中书左丞相。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朝攻占大都,他自山西退至甘肃,在沈儿峪被明军击败后于至正三十年(1370年)北奔和林,辅佐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力图光复大元江山。宣光二年(1372年,明洪武五年)大破明军于漠北,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后卒于哈剌那海之衙庭。(概述图片来源)

孛儿只斤·月鲁帖木儿

孛儿只斤·月鲁帖木儿(?—1329年),元朝宗王。又译月鲁铁木儿。成吉思汗弟合撒儿五世孙。

元朝的诗文作品

共1604个词条5.2万阅读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散曲。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山坡羊·潼关怀古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此曲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我侬词

《我侬词》是元代女书画家管道昇的诗作。管道昇的丈夫赵孟頫想纳妾作了首小词向管道昇示意,管氏作《我侬词》以答复。她把他们夫妻巧妙比喻成泥人,向丈夫表达了白头偕老的愿望,而这些都是小妾所不能给予的,夫妻双方都要对彼此忠贞负责任。此诗用喻新警,用词婉转,而字里行间暗藏机锋,透出铿锵英气,绵里藏针。

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是元代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这是一首描写当时社会的抒情曲,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开朗希望的情怀。这篇散曲用笔精深,风格独具,婉约清丽,意境新颖,颇有词的意境。

中文名

元朝

外文名

Yuan dynasty

dai’on yeke mongghol ulus(罗马字转写)

别 名

大蒙古国、大元大蒙古国、大朝、大朝蒙古国、蒙古大朝国、大元大蒙古兀鲁思

时间范围

1206年 至 1368年 [1]

都 城

大都、上都 [107]

帝 王

忽必烈、铁穆耳、海山、爱育黎拔力八达、硕德八剌等

语 种

蒙古语(八思巴文)、汉语等

货 币

交钞(为主)、圆形方孔钱

人口数量

约 9000 万(1341年)

主要民族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等

开创者

忽必烈

主要城市

上都、辽阳、临安、汴梁、哈拉和林、奉元等

疆域面积

1372万平方公里(1330年)

中枢机构

中书省

地方制度

行中书省

军事机构

枢密院

目录

1国号

2历史

?蒙古统一

?扩张分裂

?建立大元

?统一海内

?四向远征

?帝统转系

?汉化运动

?内乱频发

?起义风云

?北元兴亡

3疆域

?领土范围

?行政区划

?藩属国

4政治

?行政机构

?监察机构

?地方制度

?法律制度

?等级制度

5军事

?军事机构

?军种设置

?防卫体系

?主要战争

6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人口

?赋税

7文化

?思想

?文学

?宗教

?史学

?语言

?戏曲

?书画

8科技

?天文历法

?地理

?农学

?数学

?水利

?建筑

?机械

?医学

9民族

?汉族

?色目人

?西南诸族

?吐蕃

10外交

11社会

?祭祀

?婚姻

?丧葬

12帝王世系

?大蒙古国时期

?元朝时期

?北元时期

国号

播报

编辑

元朝前身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 [5]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十九载:“蒙人既侵金国,乃自号大蒙古国。”元初汉文史科中尚有“大朝蒙古国”、“蒙古大朝国”(或仅称“大朝国”)等名,都是同一蒙文国号的不同汉译。 [6]此外,元代碑刻中还有如:至元四年 (1338年) 《达鲁花赤竹温台碑》的 \"dai on kemeku yeke mongγol ulus\"(被称为大元的大蒙古兀鲁思) [93]、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追封西宁王忻都碑》的 \"dai on yeke mongγol ulus\" (大元大蒙古兀鲁思) [94]等称呼。

元世祖忽必烈鉴于本朝“舆图之广,历古所无”,像汉唐那样以初起之地或始封之邑为名,都不足以显示其盛大,于是在1271年发布《建国号诏》,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以“大元”为国号。 [2]元朝官方编纂的《经世大典》解释:“元也者,大也。大不足以尽之,而谓之元者,大之至也。” [7]元代汉人儒士把 “元”释为 “仁”,并以此推论仁德为本朝 “得天下之本”。现代学者主要有三种理解:一是认为 “元”字本意为 “始” ,进而引申为“宇宙之始”、“原始的力”等;二是根据元代官修政书 《经世大典·帝号总序》中 “元者大之至也”一句,认为 “大元”是国号颁定前华北汉人惯用的 “大朝”的 “文义化”,是对汉文经典的附会;三是从蒙古文化中寻找依据,认为它是蒙古长生天信仰、崇尚黑色等的反映。 [95]

元朝建号以后,大蒙古国之名在汉文文书中不再使用,但并没有废除,蒙文文书中仍用此号,通常是与汉名国号并称,罗马字转写为dai’on yeke mongghol ulus(大元大蒙古国),或dai’on Kemeku Yeke mongghol Ulus(称为大元的大蒙古国)。 [8]1368年元廷退居漠北,所以称呼元廷的残余势力为北元。 [2]

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 [95]

历史

播报

编辑

蒙古统一

蒙古人的直系祖先是和鲜卑、契丹族属同一语系的室韦各部落。隋唐时,他们分布在契丹之北、鞑靼之西、突厥之东(洮儿河以北,东起嫩江,西至呼伦贝尔)的广大地域。曾受突厥的统治,突厥人多称之为达怛(鞑靼)。唐朝贞观年间,突厥势衰,后室韦人臣服于唐 [9]。继突厥而起的回鹘政权崩溃后,室韦—达怛人大批进入大漠南北。

大约在9至11世纪,其中的一支蒙兀室韦,从望建河下游之东逐渐西迁,到了斡难河、克鲁伦河和土剌河三河的上源一带,分成尼鲁温蒙古 和迭儿列斤蒙古 两大支,合称为合木黑蒙古 ,其中包括许多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合木黑蒙古之外,当时在蒙古高原活动的,还有蔑儿乞、塔塔儿、克烈、乃蛮、斡亦剌等部。所有这些氏族部落,先后都受到辽和金的统治 [5]。

蒙古部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到12世纪时,大部分从事狩猎游牧,只有少数部落经营农业。不过这时,他们通过同中原的贸易获得了大量铁器,从而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阶级的分化更加明显。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各个部落的奴隶主互相展开战争。 [10]

蒙古高原地区的众多蒙古部落原为金朝的臣属。随着金的衰落, 蒙古部落也开始壮大起来,逐渐脱离金政权的统治。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诸部领袖铁木真通过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金泰和六年(1206年),铁木真被各部落推举为“成吉思汗”(《元史》称成吉思皇帝 [98]),建立政权于漠北,蒙古帝国成立,国号大蒙古国。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5]。 [11]

元太祖成吉思汗

扩张分裂

主词条:拔都西征、旭烈兀西征、蒙金战争、钓鱼城之战

大蒙古国成立后,不断发动对外战争扩张其疆域。1218年,蒙古灭西辽。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中亚花剌子模, [12]一直进攻到东欧的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1227年,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对西夏的远征中去世。 [13]成吉思汗去世后,第三子窝阔台继位。1234年,蒙古联合南宋彻底灭金。1241年,西征的蒙古军队一度逼近东欧腹地。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忽必烈远征西南,灭大理。

蒙古军队在对外战争中,将大量敢于反抗的地区的人口,在破城之后进行屠杀和奴役。众多民族受到了残酷而不公正的民族压迫,难以计数的人口和财产在战火和随后的瘟疫、饥荒及自然灾害中损失,对战火涂炭地区而言也是少有的黑暗时期。 [14-15]

蒙古汗国大汗蒙哥于1259年在四川攻打合州时暴死,终年52岁。随后,阿里不哥谋求在哈拉和林召开“忽里勒台”大会以即大汗位。与此同时,忽必烈与南宋议和后返回开平府。

合川钓鱼城遗址

1260年农历三月,忽必烈在汉人地主阶级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即位称帝;四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 [16]五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法令,并建元中统。 [17]阿里不哥亦称汗,并与忽必烈随即展开了四年的汗位(帝位)战争。 [5]

1264年阿里不哥战败,忽必烈夺得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权。

百科x混知:图解忽必烈

百科x混知:图解阿里不哥

忽必烈推行的“行汉法”主张,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忽必烈汗国,结果导致其他几个蒙古汗国纷纷敌对。这场内战让四大汗国先后脱离独立,直到元成宗时期才承认元朝为宗主国。 [5]

建立大元

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 [18],正式建国号大元 [19]。一年后,在刘秉忠规划下,元帝国建都于中原的大都。北方政局稳定后,忽必烈决定采用南宋降将刘整建议,先拔襄阳,浮汉水入长江,进取南宋。1268年,命阿术、刘整督师,围困隔汉水相望的襄、樊重镇,襄樊军民拒守孤城达六年。1272年初,元军攻下樊城,襄阳守帅吕文焕出降(见襄樊之战)。 [20]

元世祖忽必烈

次年六月,忽必烈命伯颜督诸军,分两路大举南进。左军由合答节度,以刘整为前锋,由淮西出师。伯颜本人与阿术领右军主力,九月,自襄阳出发,沿汉水入长江;同时,命董文炳自淮西正阳南逼安庆,以为呼应。十二月,元水师入长江,克宋江防要塞阳逻堡。宋汉鄂舟师统帅夏贵遁,汉阳、鄂州宋军降。伯颜分兵留阿里海牙经略荆湖,自领水陆大军顺流而东,以吕文焕为前锋。宋沿江诸帅多为吕氏旧部,皆不战而降。

1274年二月,贾似道被迫督诸路精兵,抵御元军。这时,他仍企图奉币称臣议和,被伯颜拒绝,只好在池州下游丁家洲勉强与元军会战。因宋军内部不和,一触即溃。同年秋,伯颜从建康(江苏南京)、镇江一线分兵三道趋宋都临安(浙江杭州)。1276年正月,宋恭帝赵?上表降元。 [20]

之后,南宋大臣文天祥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东南沿海继续顽抗,拥立益王赵昰为帝。赵昰死后,又拥立卫王赵昺,继续抗战。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被囚于大都三年之久,拒绝了元朝的招安,后从容就义。

统一海内

1279年,金朝降将张弘范指挥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了南宋最后的抵抗势力,陆秀夫背着年仅8岁的幼帝赵昺投海殉国,南宋灭亡。 [5]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中国的南北对峙、各民族政权长期并存的分裂和战乱局面,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0]

蒙古灭南宋后,统治阶层出现了以许衡为首的儒臣派与以阿合马为首的理财派官员之争。由于蒙古需要大量财宝赏赐予各封王,加上开支繁重,所以财政日渐紧张。以儒臣派官员认为元朝应该节省经费、减免税收。反之以色目人为主的理财派官员认为,南人藏有大量财物,应没收以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于是这个问题在朝中没有停止。

忽必烈信任色目官员阿合马,设立尚书省解决财政问题。而儒臣则以受汉化更深的太子真金为核心形成一派,与阿合马抗衡。结果阿合马被刺杀,而真金也于其后得病而死。忽必烈仍然先后任用汉人卢世荣、畏兀儿桑哥等理财派官员以之来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 [5] [21]。

崖山遗址

四向远征

元朝灭宋后,忽必烈对邻近诸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如安南、占城、爪哇和日本等。1274年,元军侵日本遭遇飓风,日本称“文永之役”,但元军无功而还。1281年,元朝又分两路进攻日本,由忻都率蒙古军、汉军、高丽军从高丽东渡对马海峡,范文虎率新附军从庆元(浙江宁波)浮海北进,史称“弘安之役”。元军在日本鹰岛遇飓风,战船多坏,将卒溺死者众,又遭日军掩杀,几乎全军覆没。 [11]但两次元日战争动摇了日本镰仓幕府的统治。

元日战争

1282年,元世祖忽必烈遣唆都从广州渡海攻占城(今越南南部),连战逾年。1284年至1285年,镇南王孛儿只斤·脱欢(忽必烈子)发兵侵安南(越南北部),命唆都从占城北上助战,南北夹攻。安南王撤离都城,其主力走匿山林,避免与元军决战;待元军疲惫,又出而攻扰。五月,脱欢因暑雨不止、瘟疫流行,被迫退师。唆都战死。

1283年与1285年,元军两次从云南出侵缅甸蒲甘王朝;1287年,元军进至蒲甘,迫缅国定岁贡方物后退回。同年,元朝再侵安南,次年以粮尽师老北还。1292年十二月,史弼、亦黑迷失、高兴从泉州起航出侵爪哇(印尼爪哇岛)。爪哇统治者降元,并请元军助讨其敌国葛郎,打败葛郎王以后复举兵拒元,元军力竭退师 [5]。

从攻南宋以来,连年战争,加以宫廷廪禄、宗藩岁赐,都需要巨额经费来支持。忽必烈急于解决国用不足的问题,因而日益信用以“理财助国”邀宠的大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等人主持国政。1270年至1272年、1287年至1291年间,两次设尚书省综理财用。尚书省的理财政策主要包括:增加税收、兴铁冶、铸农器官卖、“括勘”(追还被私人、寺院夺占的南宋公田,起征田赋)、“理算”(追征各地历年积欠的钱粮)、变更钞法等,使国家的收入显着增加。但由于吏治腐败,专注搜刮,流于横征暴敛,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为了对外战争,打造东征海船,沿海和江南地区徭役征发日益加重。人民不堪沉重的封建剥削与压迫,纷纷起义。

1283年,江南各族人民起义凡两百余起,1289年更增至四百余起。在这前后,爆发了广州欧南喜、黎德和福建黄华、钟明亮等人领导的几次规模较大的起义。 [5]

帝统转系

主词条:大都政变

1294年,忽必烈去世。由于太子真金早死,帝位由各方争夺。最后,群臣在真金的长子晋王甘麻剌及三子铁穆耳之间选择,由于铁穆耳受元世祖下赐皇太子宝及镇守和林。故晋王甘麻剌退让,铁穆耳即位,即元成宗。

元成宗即位后,停止对外战争,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同时,发兵击败西北海都、笃哇等,都哇、察八儿归附,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

元成宗在位期间基本维持守成局面,但滥增赏赐,入不敷出,国库资财匮乏,钞币贬值。曾发兵征讨八百媳妇(今泰国西北部),引起云贵地区动乱。晚年患病,委任皇后卜鲁罕和色目大臣,朝政日渐衰败。元成宗执政末年还成功与长期敌对的窝阔台汗国议和,结束了西北的动乱局面 [5]。

元成宗铁穆耳

1307年,元成宗去世后,前太子真金之孙海山即位于元上都,是为元武宗。并立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约定兄终弟及,同时又约定爱育黎拔力八达死后,帝位复归武宗之子和世? [22]。元武宗为了摆脱财政危机,下令重新设立尚书省,并印发至大银钞,结果导致至元钞大为贬值。1309年,元廷与察合台汗国瓜分了窝阔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从此灭亡。

汉化运动

1311年,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后,生母兴圣皇太后的重臣铁木迭儿为右丞相。元仁宗取消了元武宗的经济措施,并立其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违背与元武宗相约先立和世?继位,再传位硕德八剌等之约。封元武宗长子和世?为周王,将周王和世?徙居云南,但和世剌途中起兵前往西北游牧,元仁宗又将和世剌之弟图帖睦尔放逐至南方 [5]。1314年,提倡汉化的元仁宗恢复科举取士,史称“延佑复科”。

1320年,元仁宗去世,硕德八剌即位,是为元英宗。元英宗继承了其父元仁宗的以儒治国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并于1323年下令编成并颁布元帝国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条。他还下令清除朝廷中铁木迭儿的势力,但随着清理的扩大,再加上朝廷中的蒙古保守势力对元英宗以儒治国的施政不满,导致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在1323年夏天趁格坚汗去上都避暑之机,在上都以南15公里一个名叫南坡的地方,刺杀了元英宗及宰相拜住等人,史称南坡之变。

元英宗被行刺后,镇守和林的晋王甘麻剌的长子、真金的长孙也孙铁木儿率兵南下,杀掉行刺元英宗的叛臣后即位,是为泰定帝。泰定帝即位后,封被元英宗放逐到海南岛的图帖睦尔为怀王,镇守建康。 [5]

元朝时期修建的孔庙

内乱频发

1328年,泰定帝去世。丞相倒剌沙在上都奉泰定帝之子阿速吉八为帝,是为天顺帝。而与此同时,元武宗的旧部重臣燕铁木儿与河南行省丞相伯颜则分别秘密向漠北和江南遣使,同时迎接周王和世?与其弟图帖睦尔。结果,图帖睦尔先至大都,在1328年自立为帝,是为元文宗。而和世?抵达和林后,也宣布即位,是为元明宗。元文宗表面上表示愿意退位,奉兄为帝,两人遂相会于上都之南,元文宗毒死元明宗后称帝。 [22]

元文宗重祚以后,大兴文治。1329年二月,元文宗设立了奎章阁学士院,掌进讲经史之书,考察历代治乱。又令所有勋贵大臣的子孙都要到奎章阁学习。奎章阁下设艺文监,专门负责将儒家典籍译成蒙古文字,以及校勘。同年下令编纂《元经世大典》,两年后修成,为元代一部重要的记述典章制度的巨着。但元文宗在位期间,丞相燕帖木儿自恃有功,玩弄朝廷,导致大元朝政更加腐败 [5]。

元文宗图帖睦尔

元文宗于1332年去世后,为洗刷他毒死哥哥(元明宗)的罪行,遗诏立年仅七岁的和西拉古图土次子懿璘质班为帝,是为元宁宗。但元宁宗仅在位不到两个月即去世,不久后燕帖木儿也去世。元明宗的长子妥懽帖睦尔被札牙笃汗皇后卜答失里从静江(广西桂林)召回并立为帝,是为元惠宗。 [23]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元惠宗在位之初,右丞相伯颜的势力很大,把持着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惠宗放在眼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惠宗与伯颜的矛盾日益尖锐,后来在伯颜之侄脱脱的帮助下,元惠宗终于成功地废黜了伯颜,并控制了政局。 [23]

百科x混知:图解脱脱

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

起义风云

主词条:元末农民起义、红巾军起义、红巾军

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变本加厉向汉人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民族压迫十分严重,汉人被掠夺更为常见。将各民族分为不同等级,残酷剥削汉族群众,人民揭竿而起,在1325年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

蒙古统治阶级内部却在为争权夺利而互相征战,因此加速了元朝的衰落。1350年,元政府下令变更钞法,铸造“至正通宝”钱,并大量发行新“中统元宝交钞”,但导致物价迅速上涨。

次年,元惠宗派贾鲁治黄河,欲归故道,动用民夫十五万,士兵二万。而官吏乘机敲诈勒索,造成不满。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决定在5月率教众发动起事,但事泄,韩山童被捕杀,于是刘福通带韩山童之子韩林儿杀出重围,指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打出“复宋”旗号,以红巾为标志,其后郭子兴等人也纷纷加入。彭和尚亦在湖北扶助徐寿辉起义。至此揭开了大元灭亡的序幕。蒙古政府则派兵镇压各地红巾军,由丞相脱脱亲自督战攻徐州起义军芝麻李部,一度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百科x混知:图解红巾军

1354年,脱脱率军围攻高邮起义军张士诚部,被朝中弹劾,功亏一篑。1356年到1359年,朱元璋继承了病逝的郭子兴的地位,并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攻占了江南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在北方察罕帖木儿(李察罕)和李思齐等元军将领则开始对北方红巾军展开反攻。

1363年,北方红巾军在安丰之役中败给新兴并降蒙的张士诚,刘福通战死,韩林儿南下投奔朱元璋,随后被杀。

元末农民战争

北元兴亡

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其它南方起义军和南方大元势力后,于1367年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于1368年八月攻克通州,元惠宗于七月二十八日,仓惶北逃,徐达率军攻陷元朝的首都元大都(北京),元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统治结束。元惠宗北遁,朱元璋认为他顺天明命,给他上谥号为“顺帝”。

元惠宗退至上都,隔年又至应昌。他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当时北方除了元惠宗据有漠南漠北,关中还有元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驻守甘肃定西,此外元廷还领有东北地区与云南地区。朱元璋为了占领北方,采取兵分二路,各个击破的方式,此即第一次北伐。元惠宗战败后于1370年在应昌去世,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即位后北逃至漠北和林。明将冯胜夺取了甘肃地区。然而元将扩廓帖木儿仍然在漠北多次与明将徐达等人作战。明太祖曾多次写信招降,但扩廓帖木儿从不理会,被朱元璋称为“当世奇男子”。1378年四月,元昭宗去世,继位的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继续和明朝对抗,屡次侵犯明境。 [24]

至于北元领有的东北地区与云南地区方面:1371年,元朝辽阳行省平章刘益降明,明朝占领辽宁南部。然而其余东北地区仍由元朝太尉纳哈出控制,纳哈出屯兵二十万于金山(今辽宁省昌图金山堡以北辽河南岸一带),与明军对峙了十几年,多次拒绝明朝的招抚。1387年冯胜、傅友德、蓝玉等人发动第五次北伐,目标是攻占纳哈出的金山。经过多次战争,1387年10月,纳哈出投降蓝玉,明朝占领东北地区。镇守云南的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在元廷退回草原后仍然继续忠效之。1371年明太祖派汤和等人领兵平定据有四川的明玉珍,并且劝降梁王未果。1381年12月,明军攻入云南,1382年梁王逃离昆明并自杀,随后明军攻克大理,明军平定云南地区。 [24]

朱元璋为了彻底扫除北元势力,于1388年5月命蓝玉率领明军十五万发动第六次北伐。明军横跨戈壁至捕鱼儿海(蒙古国贝尔湖)击溃元军,俘虏八万余人,天元帝和他的长子天保奴逃走,但是幼子地保奴被明军擒住,至此北元国势大衰。1388年天元帝及长子天保奴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儿杀害,北元不再使用年号及大元国号。 [25]1402年北元发生内乱,坤帖木儿被杀,原脱古思帖木儿旧部阿鲁台等人乘机与瓦剌决裂,拥立窝阔台庶子合丹后裔鬼力赤为大汗, [96]《明史》称其改国号为蒙古(但《黄金史》《黄史》《阿拉坦汗传》《蒙古源流》等蒙古史籍没有蒙古大汗去国号的记录 [91]),明朝称为鞑靼。 [24]

疆域

播报

编辑

领土范围

元朝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元史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26]

元朝的前身为大蒙古国,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国时领有大漠南北与林木中地区(即尼布楚地区),经由历代蒙古诸汗的经营及三次西征后,疆域东起日本海、东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区,北跨西伯利亚,南临波斯湾。成吉思汗时期分封东道诸王与西道诸王,东道诸王是铁木真之弟,大多分封于塞北东部与东北地区,从属性较强;西道诸王则是铁木真之子,其中分封长子术赤于咸海、里海、巴尔喀什湖以北的钦察草原,后由拔都建立钦察汗国;封次子察合台于锡尔河以北的西辽旧地,史称察合台汗国;三子窝阔台分封于乃蛮旧地,后由海都建立窝阔台汗国;塞北、汉地、东北、青藏及新疆东部则由幼子拖雷获得,后由元朝直辖。 [27]

1279年,元世祖攻灭南宋一统中国。汉地、漠南、漠北、东北(包括外东北和库页岛)、新疆东部(元初据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葱岭)、青藏高原、澎湖群岛、济州岛及南海诸岛皆在元朝统治范围内。 [28]自灭南宋后虽然多次对日本、缅甸、安南、爪哇等国有所冲突,然而疆域大体趋于稳定。1310年元武宗时期,元朝与察合台汗国瓜分窝阔台汗国,元朝取得窝阔台汗国的漠西领土。

至顺元年(1330年)的元朝疆域,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88]

行政区划

主词条:元朝行政区划

元朝时期,全国划分为由中书省所直辖的京畿地区(即河北、山东、山西及漠南部分地区),由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以及十个行中书省,分别为岭北行省、辽阳行省、甘肃行省、陕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湖广行省、四川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 [27] [29]

藩属国

元朝的藩属国有高丽、缅甸、安南、占城及四大汗国。其中有两个直属的藩属国,即高丽王朝与缅甸蒲甘王朝,分置特别行政区征东行省与缅中行省。西北方面,1268年窝阔台汗国的海都意图夺回汗位而联合钦察汗国与察合台汗国反元,史称海都之乱。直到1304年元成宗时期,元廷与这三大汗国达成和议,并与伊利汗国一同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成为元朝的藩属国,而且元成宗并赐伊利汗国君主刻有“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等汉文印玺,实质上也承认其独立性。到1310年元武宗时期,元朝和察合台汗国联合攻灭窝阔台汗国。元文宗年间编纂《经世大典》时,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列为元朝的藩属国。 [27]

政治

播报

编辑

行政机构

中央最高机构为中书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领六部,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中书省长官中书令以下,设右、左丞相为实任的宰相。下设平章政事、右左丞、参知政事为副相。中书省下设吏、户、礼、工、刑、兵六部,设尚书、侍郎分理政务。 [30]由于尚书省时置时废,门下省不复置,故中书省地位较前代尤为重要。中书令通常由皇太子担任。 [31]中书省除为决策机构外,还负责直接管辖首都大都附近的腹里地区。尚书省,主要负责财政事务,不过时置时废。

监察机构

御史台,是元朝最高监察机关。秩从一品。大夫二员,从一品;中丞二员,正二品;侍御史二员,从二品;治书侍御史二员,正三品,掌纠察百官善恶、政治得失。 [32]御史台下设有殿中司、察院以及内八道肃政廉访司。其中,殿中司负责掌握京城官员的上朝和请假情况;察院下设二十四名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官民;内八道肃政廉访司负责对腹里(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一带)、辽东和两淮地区进行分区监察,共有八个。 [33]

地方制度

行省制度

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并为一级政区名称。简称行省,或只称省。元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也称都省;因大元幅员辽阔,除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又于诸路重要都会设立十个行中书省,以分管各地区。在世祖、武宗朝三次短期设立尚书省主管政务期间,行中书省也相应改称行尚书省。元人称其制为:“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34]

1260年,遵用汉法,立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始置丞相及平章政事、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宰执官。其后,相继于各大地区建立行中书省。初期,仍沿用前代制度,以中书省宰执官出领各行省,称行某处中书省事。以后此类行省实际上已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1286年铨定省、台、院、部官,罢各行省所设丞相,只置平章政事为最高长官,以与都省相区别。后来,部分地大事繁的行省许设丞相。1320年,元仁宗复罢各行省丞相,已置者皆降为平章政事。泰定帝(1324-1328)以后,某些行省又设丞相,视需要及任职者的地位而定。各行省一般置平章政事两员(从一品),右丞、左丞各一员(正二品),参知政事两员(从二品),其品秩与都省官同;左司、右司合为一,置郎中、员外郎、都事,品秩皆低于都省。元末,有些行省还增置“添设”平章、右丞、左丞、参政等官。行省掌管辖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统领路、府、州、县;距离省治远的地方,另设宣慰司统之,作为行省的派出机构。 [35]行省下有道、路、府、州、县、基层行政设施。

宣政院

宣政院,初名总制院。秩从一品,掌管西藏地区佛教事务和军政事务。 [36]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亦别有印。如大征伐,则会枢府议。其用人则自为选。其为选则军民通摄,僧俗并用。 [37]1264年,立总制院,而领以国师。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宣慰司

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 [38]

宣慰使司

宣慰使司,秩从二品。每司宣慰使三员,从二品;同知一员,从三品;副使一员,正四品;经历一员,从六品;都事一员,从七品;照磨兼架阁管勾一员,正九品。凡六道:山东东西道,益都路置。河东山西道,大同路置。淮东道,扬州置。浙东道,庆元路置。荆湖北道,中兴路置。湖南道。天临路置。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秩从二品,使三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知事二员,照磨兼架阁管勾一员。

澎湖巡检司

主词条:澎湖巡检司

法律制度

元始终没有颁布完备的法典。1271年以前,中原汉地断理狱讼,基本上参用金《泰和律》定罪,再按一定的折代关系量刑。1271年十一月,在建“大元”国号同时,下令禁用《泰和律》。以后曾数次修律,都没有完成。判狱量刑,主要根据已断案例,类推解释,比附定刑,与其他封建王朝相比,司法的随意性较显着。其他方面的立法行政,也都以诏制、条格(经皇帝亲自裁定或直接由中书省等中央机关颁发给下属部门的各式政令)为依据。因此,元朝的法制体系,主要是由因时立制、临事制宜而陆续颁发的各种单行法构成的。政府下令,凡在朝及地方各衙门均应分别类编先后颁发的各种格例,使官吏有所持循。 [39]

当时“内而省部,外而郡府,抄写条格,至数十册。遇事有难决,则检寻旧例,或中所无载,则施行比拟”。条格和断例岁增月积,繁杂重出,互相抵牾。元政府有时将历年所颁降的某一方面的条例重加“分拣”、“斟酌”,厘定“等第”,形成新的法律文字,作为“通例”公布。同时,对国家的政制法程,也几次召集老臣,从以往颁发的政府文书中选出“可着为令者,类集折衷,以示所司”,所成《大元通制》《至正条格》等格律类聚都是具有法典性质的政书(见《通制条格》)。

等级制度

在封建制度里,贵族处于最高统治地位,当蒙古人侵占其他国家建立政权后,就出现了包括蒙古贵族在内的多个民族贵族并立的情况,这产生了帝国该由谁统治的问题。元朝为维护蒙古贵族的专制统治权,采用“民分四等”的政策,把中国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这一政策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 [40]

四等人制度

等级

民族

第一等

蒙古人

第二等

色目人(主要指西域人,是最早被蒙古征服的,如钦察、唐兀、畏兀儿、回回等,另外,蒙古高原周边的一些较早归附的部族,也属于色目人,如汪古部等。)

第三等

汉人(指淮河以北原金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较晚被蒙古征服的、四川、云南人。)

第四等

南人(最后被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各族,淮河以南不含四川地区的人民。)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不平等的政策和规定。比如禁止汉人打猎、学习拳击武术、持有兵器、集会拜神、赶集赶场作买卖、夜间走路。1286年,为了进攻安南,征用全国马匹,色目人三匹马中只征两匹;而汉人的马,无论多少,全部征收。以后不断征马,每次如此,汉人的马就成为珍品。 [41]

甲主”以上的地方政府首长,全由蒙古人担任。当蒙古人不够分配,或中亚人贿赂够多时,则由中亚人担任。蒙古官员大多数是世袭的,每一个蒙古首长,如州长、县长,他所管辖的一州或一县,就是他的封建采邑。他们对汉人没有政治责任,更没有法律责任。但实际上对于许多豪强是不适用的。虽然法令禁止汉人持有兵器,但大兴史氏、易州张氏、真定董氏等待遇和蒙古贵族相差无几。相反许多蒙古贫民生活却很困苦,到了元朝中叶,常有大批蒙古贫民在大都、通州等地被贩卖,色目人也有不少沦为奴仆的。实际还是地主阶级政权。 [41]

然而学术界迄今并没有发现元代有把臣民明确划分为四等的专门法令,但这种划分却反映在一些政策和规定中,例如汉人打死蒙古人需要偿命,而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原文为怯薛歹蒙古人,怯薛歹为元代一特权阶级) [42]。

近代有研究指出,元代有相当多的汉族人在各级官府担任高级职务,其中不少是正职。在《元史》、《新元史》、和《蒙兀儿史记》所作传的864名三品以上的官员中,汉人占了409位,即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七。此外,汉人在元朝官府里做正职的,除了在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行中书省担任高官的汉族大僚外,在六部中任职尚书的,亦俯拾皆是。综合来看,汉族人在元朝各级政府不仅任职显要者甚众,而且担任正职者也为数不少。认为“元朝各级官府 的高级官吏,必须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汉人最多只能做到副职”的说法并非准确 [43]。

军事

播报

编辑

军事机构

元朝最高军事机构是枢密院。秩从一品,掌天下兵甲机密之务。凡宫禁宿卫,边庭军翼,征讨戍守,简阅差遣,举功转官,节制调度,无不由之。置知院六员,从一品;同知四员,正二品;副枢二员,从二品;佥院二员,正三品;同佥二员,正四品;院判二员,正五品;参议二员,正五品;经历二员,从五品;都事四员,正七品;承发兼照磨二员,正八品;架阁库管勾一员,正九品;同管勾一员,从九品;掾史二十四人,译史一十四人,通事三人,司印二人,宣使一十九人,铨写二人,蒙古书写二人,典吏一十七人,院医二人。

枢密院下设有客省使、断事官、行枢密院、右卫、左卫、中卫、前卫、后卫等官署。

军种设置

主词条:怯薛

蒙古重装骑兵

元代军队包括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在漠北草原的蒙古人,仍过着兵民合一的游牧生活,战时出军,平时便屯聚牧养。在汉地,元朝军士的来源采取从固定的军户中签发的办法。蒙哥二年壬子(1252年)大规模籍户时,已明确地区分民户和军户。进入内地的大多数蒙古人户及被收编的金、宋降军之家,皆以军户着籍;此外还有一些汉族或其他各族人户陆续被新签为军户,一般都由中户充当。军户种田,可免税粮四顷,称为“赡军地”。蒙古、探马赤军和汉军(金降军和蒙古政权、元政府在华北签发的军队)军户,都是通过奥鲁进行管理的。奥鲁的主要职责,一是从军户中起发丁男当军应役,并及时起征亡故军人的“户下弟男”承替军役,弥补军队缺员。二是负责按时为本奥鲁起发的当役军人置备鞍马、器杖、盘费等军需。蒙古、探马赤军的奥鲁,隶属于该奥鲁当役军士所在的万户、千户之下,汉军奥鲁由所在地区的管民官兼领。新附军(南宋降军)未设奥鲁。

防卫体系

元代武士

元代军事防卫分为两大系统,即戍卫京师(大都)的宿卫系统和镇守全国各地的镇戍系统。宿卫军队由怯薛军和侍卫亲军构成。忽必烈建国后,保留了成吉思汗创立的四怯薛轮番入侍之制,用他们列值禁庭以充护卫侍从,常额在万人以上,由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侍卫亲军用于环卫京畿,到元朝末年先后置三十余卫,卫设都指挥使或率使,品秩与万户相当(正三品),隶属于枢密院。进入内地的色目人军队,由于战斗力较强,相当一部分被编入侍卫亲军。镇戍诸军的布局,腹里主要由蒙古军和探马赤军戍守。华北、陕西、四川等地的蒙古、探马赤军由各地区的蒙古军都万户府(都元帅府)统领,隶属于枢密院。南方以蒙古军、汉军、新附军相参驻戍,防御重点是临江沿淮地区。隶属行省的镇戍诸军,方面有警时由行枢密院统领;平时日常事务归于行省,但调遣更防等重要军务仍受枢密院节制。全国军马总数,只有皇帝和枢密院蒙古官员知道,行省兵马也只有为首的蒙古官员知道。

主要战争

战争

年份

交战方

文永征日之役

1274年

日本(镰仓幕府)

忽必烈灭宋之战

1276—1279年

南宋

弘安征日之役

1281年

日本(镰仓幕府)

征占城之役

1282年

占城

征缅之战

1283—1287年

缅甸(蒲甘政权)

第二次征越之战

1284—1285年

越南(陈朝)

第三次征越之战

1287—1288年

越南(陈朝)

征爪哇之战

1292年

爪哇

注:本表格仅显示1271年—1368年的战争,其它不计入。 [44]

经济

播报

编辑

主词条:元朝经济

农业

根据学者吴慧的研究,元代亩产比宋增长了9.4%。 [4] [100]在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广泛种植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蒙古可汗进入中原之初,惨酷的屠杀和劫掠,给北方地区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毁坏。

蒙古人原来是游牧民族,草原时期以畜牧为主,经济单一,无所谓土地制度。蒙金战争时期,曾打算尽杀汉人,把耕地都变为牧场,大臣耶律楚材建议不如保留汉人的农业生产,以提供财政上的收入来源。这个建议受到铁木真的采纳。窝阔台之后,为了巩固对汉地统治,实行了一些鼓励生产、安抚流亡的措施,农业生产逐渐恢复。特别是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不断推广,棉花及棉纺织品在江南一带种植和运销都在南宋基础上有所增加。

元朝大运河

手工业

经济作物商品性生产的发展,就使当时基本上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在某些方面渗入了商品货币经济关系。但是,由于元帝集中控制了大量的手工业工匠,经营日用工艺品的生产,官营手工业特别发达,对民间手工业则有一定的限制。

商业

重视商业

元代的商业发展与商品流通客观上具备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规模空前的统一局面、对外关系的开拓以及畅达四方的水陆交通,为中外商旅提供了“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的优越环境。

由于蒙古对商品交换依赖较大,同时受轻商思想较少,故元朝比较提倡商业,使得商品经济十分繁荣,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相当富庶的国家。而元朝的首都大都,也成为当时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以政治权势为标准,元代商人大体可划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由贵族、西域商人、官僚、上层僧侣和豪商组成,他们在行商时受到官方多方面的庇护和优遇,有的甚至不当杂泛差役、豁免或逃匿商税,取得持玺书、佩虎符、乘驿马的特权 [45]。

商品交流也促进了元代交通业的发展,改善了陆路、漕运,内河与海路交通。

货币

为了适应商品交换,元朝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然而因滥发纸币也造成通货膨胀。

纸币正式作为法偿币,与白银等一起通行全国,赋税政策又规定,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钞币和白银,耕织之家普遍用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贸易白银,以供官赋” [86],以输税为条件,贵族官僚经商不存在任何限制。蒙古贵族还直接利用斡脱放债营利,并设立专门机构,制订一系列条例,保护斡脱的运营。 [46-47]这些都使商品化程度得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至元通行宝钞”纸币

人口

元代户口统计表

年代

户数(户)

口数(人)

备注

夏崇宗永安三年(1100年)

-

估300万 [48]

-

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

8,413,164 [49]

估870万 [48]

53,532,151 [49]

估5600万 [48]

学者认为金灭亡后境内仅剩200万户、1050万人。 [50]

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

12,670,801 [51]

估1550万 [48]

28,320,085 [51]

估8060万 [48]

此年为南宋人口峰值,学者认为因宋元战争人口锐减超过一千万。 [50]

元太宗八年(1236年)

1,100,000 [52]

-

统计范围为原金、夏境的华北地区,1235年实施的乙未籍户至1236年完成。

元宪宗二年(1252年)

1,300,000 [53]

-

本年完成壬子籍户 [54]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

1,418,499 [55]

-

-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

13,196,206

估1500万 [48]

58,834,711

估7500万 [48]

原南宋境内有户,原金境内有户。此次统计数据不包括西南各省的“山泽溪洞之民”。 [56]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

13,430,332

60,491,300

内郡(即北方)有户,江淮和四川(即南方)有户,共有人,另外有游食者人,僧、尼人。 [57]

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

114,002,760 [58]

211,633,281

253,654,337

1号数据为官方统计峰值

2号数据出自《元史·卷九十三》 [59]

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

13,400,699 [60]

估1700万 [48]

估8500万 [48]

-

元惠宗至正元年(1341年)

估1800万 [48]

估9000万 [48]

部分学者认为此年为元代人口峰值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

-

估6000万 [50]

学者认为元明之际的人口谷底为六千万 [50]

注:本表官方统计数据仅包含汉地(不含吐蕃、云南、岭北及辽阳行省)的居民,未包含特殊居民如贱民、佃农、奴婢、僧道等人群,蒙古贵族军将们又有大量的驱口,此外还有军户、匠户等均不计入户口统计,故实际人口远多于在籍人口,本表估算数据出自吴松弟的《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及葛剑雄的《中国人口发展史》。

赋税

赋税制度主要有税粮和科差两项。税粮南北不同,北方分为丁税、地税;南方则沿袭南宋旧制,按地亩征收两税。科差行于北方者,包括丝料、包银和俸钞三项。南方科差则有户钞、包银。但“江南包银”在元代施行时间很短。一般来说,元代的江南三省不征收包银。 [5]

差役按里甲户等编派,如坊正、里正、仓官及库子等。又有修城、开河、筑堤、运输等力役。差役极为繁重,给劳动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官吏收钱的名目:部属参见要“拜见钱”,逢年过节要“追节钱”,生辰祝寿要“生日钱”,迎来送往要“人情钱”,无事白耍称“撒花钱”,例行公事要“常例钱”,论诉官司也要收钱。

至正之宝(权钞钱)

文化

播报

编辑

思想

元朝的思想上也是兼收并用的,他们对各种思想几乎一视同仁,都加以承认与提倡,”三教九流,莫不崇奉“ [85]。早在1234年赵复被俘到北方后,他就在燕京设立太极书院,讲授程朱理学,培养出一批理学家,使得理学得以北传元朝时,元帝尊重儒学,册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且推崇理学为官学。元仁宗初年恢复科举,史称延佑复科,在《明经》、《经疑》和《经义》的考试都规定用南宋儒者朱熹等人的注释,影响后来明朝的科举考试皆采用朱熹注释。 [61]理学在元朝还有一些变化,南宋时期即有调和程朱理学的朱熹与心学的陆九龄等两家学派的思想。到了元代,理学家大多舍弃两派其短而综汇所长,最后“合会朱陆”成为元代理学的重要特点。当代有名的理学家有黄震、许衡与刘因与调和朱陆学的吴澄、郑玉与赵偕,其中许衡、刘因与吴澄被誉称为元代理学三大家。朱学的后继者为了配合元帝的需求,更注重在程朱理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其道德蒙昧主义的特征日趋明显。从而把注意力由学问思变的道问学转向对道德实践的尊德性的重视,这也促成朱、陆思想的合流。元代理学的发展,也为明朝朱学与阳明心学的崛起提供某些思想的开端。 [61]

由于元朝由蒙古人所统治,汉族士大夫基于异族统治的考量,在元朝初期大多分成合作派与抵抗派。合作一派是华北儒者如耶律楚材、杨奂、郝经与许衡等人。他们主张与蒙古统治者和平共存,认为华、夷并非固定不变,如果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如果蒙古统治者有德行,也可以完全入主中原。他们提倡安定社会,保护百姓,将中华的典章制度带进元朝,以教感化蒙古人。另一派是江南南宋遗民的儒者如谢访、郑思肖、王应麟、胡三省、邓牧、马端临等人。他们缅怀南宋故国,坚持民族气节。为了消极抵抗元廷,采取隐遁乡里,终生不愿意出仕的方式。并且以着述书籍为业,将思想化为书中主旨。到元朝后期,由于元仁宗实行延佑复科,恢复科举,及第者都感谢天子的恩宠,纷纷愿意为元廷解忧。元朝后期国势大墬,政治腐败、财政困难,使得当时士大夫如赵天麟、郑介夫、张养皓与刘基等人纷纷提出各种政治主张,或从弊端中总结经验教训。他们大多提倡勤政爱民、廉洁公正、任用贤才等措施。元末民变的爆发使得南方有不少士大夫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镇压农民起义。在明朝建立后,少数元朝遗老纷纷归隐不出。 [62]

文学

元朝文学以元曲与小说为主,对于史学研究也十分兴盛。相对唐宋而言,元朝的诗词成就不多,主要诗词人有:方回、戴表元、元好问、李俊民、耶律楚材、郝经、刘因、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黄溍、柳贯、欧阳玄、王冕、杨维桢和萨都剌等,方回,诗学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殿军,艺术上,他大力发挥江西诗派的创作特点,在诗眼、句法上深致工夫,其诗以意象生新、境界老成为主要特征。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被称为元诗四大家。文以虞集为长,诗以刘因为着。 [63]

明朝王世贞说“元无文”,但是叙事性文学如戏曲、小说第一次成了主导地位。元朝使华北诞生元曲,江南则出现以浙江为中心的文人阶层,孕育出《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长篇小说,自由奔放的文人如杨维桢、倪瓒等人,在城市发放出市民文化的花朵。

元朝各族文学家画像

宗教

元朝与各藩国:蒙古术赤汗国、蒙古察合台汗国、蒙古伊利汗国横跨欧亚大陆,幅员辽阔,其疆土内的种族也十分繁多,这些都使得元朝的宗教呈现多元化,各类佛教(含汉传佛教与喇嘛教)、道教、白莲教等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东西方的商旅、教士亦来往频繁,自西方传来的伊斯兰教、基督教(含景教和天主教)与犹太教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加。

由于元朝对境内各种宗教基本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甚且优容礼遇之,这种环境比较有利于宗教的传播与发展。元朝僧人有免税免役特权,致使一些不法之徒投机为僧,甚至干预诉讼,横行乡里,成为元代的一个社会问题。不过,元世祖曾在礼节上歧视伊斯兰教,例如不尊重其宰羊方法,伊斯兰教徒被逼吃死肉,此法令亦适用于基督教徒。元朝对宗教管制较为宽松,使得民间如白莲教、明教等借此建立秘密组织,进行抗元起义。 [64]

史学

主词条: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马端临、文献通考、蒙古秘史、宋史、金史、辽史

语言

主词条:中原音韵、蒙古语

戏曲

元朝的戏曲,即元曲,分成散曲与杂剧,散曲具有诗歌独立生命,杂剧则具有戏剧的独立生命。当时城市繁华,元廷不重视中国文学与科举,当时社会提倡歌舞戏曲作为大众的娱乐品,这些都使宋、金以来的戏曲升华为元曲。散曲是元代的新体诗,也是元代一种新的韵文形式,以抒情为主,主要给舞台上清唱的流行歌曲,可以单独唱也可以融入歌剧内,与唐宋诗词关系密切;杂剧是元代的歌剧,产生于金末元初,发展和兴盛于元代至元大德年间。根据《太和正音谱》中所记,大约有五百三十五本,创作十分巨大而辉煌。元朝后期,杂剧创作中心逐步南移,加强与温州发扬的南戏的交流,到元末成为传奇,明清时发展出昆剧和粤剧。

当时散曲四大名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可久与乔吉,有名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反映作者乐观和顽强精神;《凭阑人·江夜》追求文字技巧,脱离散曲特有风格;描写景物的《水仙子·重观瀑布》雅俗兼备,以出奇制胜;其中描写自然景物的曲子《天净沙·秋思》刻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情景交融,色彩鲜明,被称为“秋思之祖”。

杂剧五大名家除了关汉卿与马致远之外,还有白朴、王实甫与郑光祖(其中关、白、马、郑被称为“元曲四大家”),有名的作品有《窦娥冤》《拜月亭》《汉宫秋》《梧桐雨》《西厢记》与《倩女离魂》,主要表现社会与生活情况、歌颂历史人物与事件,强调人物的情感。元曲的兴盛,最后成为与汉赋、唐诗、宋词并称的中国优秀文学遗产。

元曲大家关汉卿

书画

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以赵孟頫成就最高。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乃元代的画坛领袖。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他倡导复古,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师法自然。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其绘画、书风和书学主张对当代及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 [65]

赵孟頫书法

科技

播报

编辑

天文历法

元朝在天文历法方面比较发达,元世祖邀请阿拉伯的天文学家来华,吸收了阿拉伯天文学的技术,并且先后在上都、大都、登封等处兴建天文台与回回司天台,设立了远达极北南海的27处天文观测站,在测定黄道和恒星观测方面取得了远超前代的突出成就。元朝有名的天文学家有郭守敬、王恂、耶律楚材、扎马鲁丁等人。耶律楚材曾编订有《西征庚午元历》,1267年,扎马鲁丁撰进《万年历》,1276年,许衡、王恂、郭守敬等人修改历法,以近世截元法主持编订了《授时历》,《授时历》于1280年颁行 [66],延用了400多年,是人类历法史上的一大进步。

扎马鲁丁与后来的郭守敬等人研制出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窥几、正方案、候极仪、立运仪、证理仪、定时仪、日月食仪等十几种天文仪器,当时在天文台里工作的还有阿拉伯天文学家可马剌丁、苫思丁等人。回回司天台一直存在到元末明初,仍由回回司天监黑的儿、阿都剌、司天监丞迭里月实等修定历数。 [67]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

地理

地理学方面《元一统志》的编纂、河源的探索、《舆地图》的问世及大批游记类着作的出版是其主要成就。《元一统志》由政府主持,扎马鲁丁、虞应龙具体负责。该书对中国各路府州县的建置沿革、城郭乡镇、山川里至、土产风俗、古迹人物均有详细描述,具有较高史料价值。1280年,元世祖命女真人都实探求黄河河源,认为星宿海(火敦脑儿)即河源,比较接近实际。潘昂霄还据此撰成《河源志》。

道士朱思本考察了今华北、华东、中南等广大地区地理形势,参阅《元一统志》等地理学着作,以“计里划方”法,绘制成《舆地图》,成为元朝地理学及中国地图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游记类地理学着作有耶律楚材《西游录》,李志常整理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周达观《真腊风土记》,汪大渊《岛夷志略》等,对元朝国内外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贸易来往等颇多描绘。

农学

元代的农业技术主要可见于《农桑辑要》、《王祯农书》与《农桑衣食撮要》等三部书。 [67]

数学

主词条:李冶、朱世杰

水利

主词条:元朝大运河、通惠河

建筑

主词条:元大都

机械

主词条:王祯、农书

医学

主词条: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齐德之、外科精义、朱震亨、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忽思慧、滑寿

(“文化”、“科技”两目录“主词条”内容来源) [68]

民族

播报

编辑

主词条:四等人制

汉族

元朝统治者为始终保持其最高统治权力,维护蒙古贵族利益,竭力推行民族隔离和歧视政策,官员入仕坚持“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的原则、 [69]限制民间保存弓矢。 [70]在部分蒙古人和西域人陆续汉化的同时,也有汉人不同程度地接受蒙古文化影响,主要表现于语言、名字、婚姻、服饰等方面。少数汉人蒙古化程度较深,部分汉人半蒙古化,大多数汉人所受影响较浅。北方汉人与蒙古人接触较多,所受蒙古文化影响颇深,“南人”所受影响则淡薄得多。 [89]元世祖和英宗时期一度任用“汉儒”,后因时局变动几经反复。 [71]

色目人

随着蒙古西征,大批西域人东来入华。元朝把这些人称为色目人。常见于元人记载的色目人主要有:回回、唐兀、汪古、畏兀儿、康里、钦察、阿速、哈剌鲁、吐蕃、阿儿浑等。蒙古贵族往往重用色目人负责经济和税收, [72]终元一代,色目人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在科技文化领域,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西南诸族

在西南地区有大理国、吐蕃等政权和民族。1252年蒙哥汗命忽必烈与兀良合台自四川迂回南灭大理,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大理世袭总管。任命大量酋长为宣慰司世袭长官,运用土司制度管理西南民族。 [73]

吐蕃

吐蕃自晚唐就走向衰退。1247年窝阔台汗次子阔端召请喇嘛班智达来凉州,史称凉州会盟,此后吐蕃喇嘛与蒙古大汗形成了布施关系。朝廷支持下萨迦派在西藏建立政教合一制政权, [74]首领出任元朝“帝师”。 [75]

外交

播报

编辑

主词条:元朝外交

在元朝建立前后始终对周边国家和政权发动侵略战争,例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缅战争、元爪战争、高丽蒙古战争等。元廷曾要求周边一些国家或地区(包括日本、安南、占城、缅甸、爪哇)臣服,接受与元朝的朝贡关系,但遭到拒绝,故派遣军队进攻攻打这些国家或地区,其中以元日战争最为着名,也最惨烈。

元朝时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各地派遣的使节、传教士、商旅等络绎不绝,其中威尼斯商人尼可罗兄弟及其子马可波罗成为得到元朝皇帝宠信,在元朝担任外交专使的外国人。

马可·波罗是忽必烈时代中西方交流中的最有名的基督徒。他声称于1275年到达中国,他的着作是许多年中欧洲人了解中国的唯一渠道。马可·波罗称他的父亲尼柯罗·波罗和叔叔马菲奥·波罗先于他到达中国。

他们于1252年离开威尼斯,在君士坦丁堡做了几年生意,并且在1265年下半年或者1266年上半年到达忽必烈的宫廷之前在罗斯和中亚旅行。 [27]

马可·波罗

社会

播报

编辑

祭祀

元朝的祭礼对象包括天地、宗庙、社稷、先农、先圣、岳镇海渎以及风师、雨师、雷师等。元朝特别重视祭天,这是直接与蒙古人信仰萨满教崇拜至高无上的“长生天”联系在一起的。 [76]

元帝遣使致祭的是社稷、先农和先圣。元朝还有一些祓灾迎福的礼俗可以提一下。一是“游皇城”,另一种脱旧灾、迎新福。 [76]

婚姻

元朝的婚姻礼制是在1271年基本上确定下来的。元代婚礼中值得特别注意的首先是居于特殊地位的蒙古人的礼俗。一直到蒙古汗国建立以后,蒙古人中间还流行“抢亲”的风俗。但同时,议婚的风俗也很普遍。元代蒙古人实行一夫多妻制。元代蒙古人还实行收继婚制,也就是“父死则妻其从母,兄弟死则收其妻” [84]。

至于在元代仍占人口多数的汉族的婚姻礼俗,则基本上沿袭了原有的传统,但也有若干变化。元代各民族的婚姻礼制,虽然各从本俗,但彼此之间不可能不发生影响。比较明显的是汉族中有些人效法蒙古人多妻制,“有妻更娶妻”。蒙古的收继婚制对汉族也有影响。

丧葬

元朝在丧葬方面,包括葬式、丧服、丧事和服丧,也规定各从本俗。蒙古族实行土葬,但无冢,富贵的人有棺,但形制与汉族的棺不同,“中分为二,刳有人形,其广狭长短,仅足容身而已”。 [77]元代汉族的丧葬礼制沿袭了固有的传统,而且把它更加牢固地建立在忠孝观念之上。《大元通制》成书,“乃着五服于令” [78],在中国法制史上第一次把五服在法典中列有专条。

帝王世系

播报

编辑

大蒙古国时期

庙号

尊号

谥号

名字

在位时间

烈祖

(世祖追尊)

-

神元皇帝

(世祖追谥) [79]

孛儿只斤·也速该

-

太祖

(世祖追尊)

成吉思汗

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世祖追谥,武宗加谥)

孛儿只斤·铁木真

1206年-1227年

睿宗

(世祖追尊)

也可那颜

仁圣景襄皇帝

(世祖追谥,武宗加谥)

孛儿只斤·拖雷

1227年-1229年

太宗

(世祖追尊)

木亦坚汗

英文皇帝

(世祖追谥)

孛儿只斤·窝阔台

1229年-1241年

-

-

昭慈皇后

(世祖追谥)

乃马真·脱列哥那

1242年-1246年

定宗

(世祖追尊)

-

简平皇帝

(世祖追谥)

孛儿只斤·贵由

1246年-1248年

-

-

钦淑皇后

(世祖追谥)

斡兀立·海迷失

1248年-1251年

宪宗

(世祖追尊)

-

桓肃皇帝

(世祖追谥)

孛儿只斤·蒙哥

1251年-1259年

世祖

薛禅汗、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孛儿只斤·忽必烈

中统1260年-1264年

至元1264年-1271年

元朝时期

庙号

尊号

谥号

名字

在位时间

世祖

薛禅汗、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孛儿只斤·忽必烈

至元1271年-1294年

裕宗

(成宗追尊)

-

文惠明孝皇帝 [80]

(成宗追谥)

孛儿只斤·真金

-

成宗

完泽笃汗

钦明广孝皇帝

孛儿只斤·铁穆耳

元贞1295年-1297年

大德1297年-1307年

顺宗

(武宗追尊)

-

昭圣衍孝皇帝 [81]

(武宗追谥)

孛儿只斤·答剌麻八剌

-

武宗

曲律汗、统天继圣钦文英武大章孝皇帝

仁惠宣孝皇帝

孛儿只斤·海山

至大1308年-1311年

仁宗

普颜笃汗

圣文钦孝皇帝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皇庆1312年-1313年

延佑1314年-1320年

英宗

格坚汗、继天体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

睿圣文孝皇帝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至治1321年-1323年

显宗

(泰定帝追尊)

-

光圣仁孝皇帝 [82]

(泰定帝追谥、文宗剥夺)

孛儿只斤·甘麻剌

-

-

-

-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泰定1324年-1328年

致和1328年

-

-

-

孛儿只斤·阿速吉八

天顺1328年

文宗

札牙笃汗、钦天统圣至德诚功大文孝皇帝

圣明元孝皇帝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天历1328年-1329年

明宗

忽都笃汗、顺天立道睿文智武大圣孝皇帝

翼献景孝皇帝 [106]

孛儿只斤·和世?

天历1329年

文宗

札牙笃汗、钦天统圣至德诚功大文孝皇帝

圣明元孝皇帝 [105]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天历1329年-1330年

至顺1330年-1332年

宁宗

-

冲圣嗣孝皇帝 [104]

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至顺1332年

惠宗

乌哈笃汗

顺皇帝

(明太祖谥) [103]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至顺1333年

元统1333年-1335年

至元1335年-1340年

至正1341年-1368年

北元时期

庙号

尊号

谥号

名字

在位时间

惠宗

乌哈笃汗 [103]

顺皇帝(明太祖谥)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至正1368年-1370年

昭宗

必里克图汗 [101]

-

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宣光1371年-1379年

-

乌萨哈尔汗 [102]

-

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

天元1379年-1388年

-

卓里克图汗

-

孛儿只斤·也速迭儿

1388年-1391年

-

-

-

孛儿只斤·恩克

1391年-1394年

-

尼古哷苏克齐汗

-

孛儿只斤·额勒伯克

1393年-1399年

-

-

-

孛儿只斤·坤帖木儿

1400年-1402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道侣修习了替生术只想退休的我被迫成了大将佣兵1929大佬他貌美如花辞职后,才发现平行世界好多美女剑王传说网游之代练传说复刻基因,进入记忆重启时刻诛魔忆前传重生一回,我在末世疯狂摆烂穿成糙汉小媳妇我靠空间发家致富被赶出豪门当天,我和大佬闪婚了请公子斩妖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红警的黑科技帝国大佬不听劝?我怼怼怼怼怼怼怼领主之路:从一座小岛开始成为女帝炉鼎,我踏上了无敌路天魔传说狂扇血魔女帝从星穹铁道开始的酒吧打工人生活
经典收藏隐婚密爱:总裁太会撩把老婆培养成首富诸天:从战狼开始我!神职武神!就你叫神明?厉少,你老婆又淘气了!我的尤物总裁老婆瓷界无痕人有点懵,你跟我说拯救世界?被玩坏的大宋八七暖婚之肥妻逆袭六经刀四合院之我是刘光齐寡夫从良记荣誉嫡妃的逆袭报恩小人鱼软又娇,秦爷为她破戒软饭不软,闲婿不闲血日之下十二生肖大战绝世小神医
最近更新狼人杀,神明之上俯瞰人性女总裁的妖孽狂兵重生60小警察的平凡人生从F到SSS,我的器灵进阶快亿点点怎么了萝莉成女帝后,把系统囚禁强吻!为妻子复仇的丈夫除魔卫道是明星更是钟馗回档2006,我真不懂炒股啊我在修仙管理局的日子从游戏中提取技能,我发达了重生:从教父到美利坚话事人镇狱冥帝:出狱即无敌!黑客传奇:巅峰与归尘这个地球不简单资源万倍返还,众女成尊我成神全民御兽:天赋有亿点点强我只是想回家,怎么就成神了?香江1985之科技之王神秘法术之缘被休再高嫁,侯府上下死绝了
时间沙:我在时间缝隙里整活 冻山示月 - 时间沙:我在时间缝隙里整活txt下载 - 时间沙:我在时间缝隙里整活最新章节 - 时间沙:我在时间缝隙里整活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