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的风带着凉意时,“社区暖冬市集” 的筹备就热闹地开始了。李主任在活动中心腾出一间屋子当 “编织工坊”,居民们纷纷把家里闲置的旧毛线、织针捐过来,李奶奶还主动提出要教大家织围巾,王爷爷则说要写几副 “暖冬春联”,挂在市集入口添喜气。
时间提前两周就开始研究 “毛线修复” 和 “毛线染色” 功能,他把时空管理局新出的《织物类能力使用手册》翻得卷了边,还在日志里列了 “暖冬市集筹备清单”:“旧毛线需分类整理(按材质分羊毛、化纤)”“染色前需测试色牢度(避免掉色)”“编织工具需提前消毒(保证卫生)”,甚至连 “现场需准备热水壶(给居民们煮姜茶)” 这种细节都没落下。
“这次可不能让小猫靠近毛线筐,上次丰收节的番茄乌龙还没忘呢。” 时间把整理好的旧毛线放进透明收纳箱,反复叮嘱萧处楠。萧处楠笑着点头,把小猫抱进铺了绒垫的篮子里:“放心,我给它准备了专属‘观景位’,让它在旁边看大家编织,绝对不让它碰毛线。” 小猫像是听懂了,对着毛线筐 “喵” 了一声,还伸出爪子轻轻扒了扒篮子边缘,惹得两人都笑了。
市集开幕当天,“编织工坊” 里暖意融融。居民们围坐在长桌旁,手里拿着织针和毛线,李奶奶耐心地教大家起针、织平针,时不时帮身边的小朋友调整织法。时间和萧处楠也找了个位置坐下,时间负责修复旧毛线和染色,萧处楠则跟着李奶奶学织围巾,小猫窝在篮子里,时不时抬头看看忙碌的大家,发出轻轻的 “咕噜” 声。
“时间啊,能不能帮我把这团旧毛线修修?” 一位头发花白的奶奶拿着一团打结的棕色毛线走过来,“这是我女儿小时候给我织围巾剩下的,想再织个小帽子给孙辈,可线都打结了,我眼神不好,解不开。” 时间赶紧接过毛线,掏出圆盘调成 “织物梳理” 模式,小心翼翼地对准毛线团按下按钮。蓝光闪过,打结的毛线慢慢舒展开,变得顺滑又柔软,连上面的小毛球都消失了,看起来像新的一样。“太谢谢你了!” 奶奶开心地接过毛线,回到座位上织起了小帽子。
接着,几个小朋友拿着白色毛线跑过来,吵着要染成彩虹色。时间笑着点头,把白色毛线放进透明容器里,用圆盘调成 “毛线染色” 模式,按照小朋友们的要求,一点点把毛线染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染好的彩虹毛线晾在绳子上,像一串彩色的糖葫芦,引得小朋友们围着看个不停。
可就在时间准备帮下一位居民染毛线时,意外突然发生了 —— 一只调皮的小仓鼠从隔壁摊位跑了过来,钻进了 “编织工坊”,对着地上的毛线团跑过去。小猫看到后,一下子从篮子里跳出来,追着小仓鼠跑,不小心撞到了时间的腿。时间手里的圆盘一下子掉在地上,按钮被碰了一下,蓝光正好扫过旁边的毛线筐。
下一秒,神奇又混乱的事发生了 —— 筐里的毛线突然开始 “自动编织”,红色毛线织成了半截围巾,蓝色毛线织成了一只没完工的手套,还有一团黄色毛线竟然织成了一个小小的猫窝,正好落在小猫面前。更离谱的是,几团不同颜色的毛线缠在一起,织成了一块色彩斑斓的 “补丁布”,上面还歪歪扭扭地织着 “暖冬快乐” 四个字。
“这毛线怎么自己织起来了?” 李奶奶惊讶地放下织针,看着眼前的 “自动编织成果”。时间赶紧捡起圆盘,脸涨得通红:“对不起大家,小猫追仓鼠时撞到了我,我把‘毛线染色’按成‘自动编织’了……” 他赶紧调整参数,想让毛线停止编织,可慌乱中又碰了 “批量复制” 按钮,筐里瞬间多了好几个一模一样的小围巾、小手套,滚得地上到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