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俏佳人

着花迟

首页 >> 风流俏佳人 >> 风流俏佳人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明:史上最狠暴君精灵普及大唐,李二跪求一条龙!穿越大秦,以武止戈,横扫六合!大秦:开局融合十倍吕布战力留里克的崛起我就一昏君,能有什么坏心思?南宋异闻录弘农杨氏,恭送大汉!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这县衙深藏不露
风流俏佳人 着花迟 - 风流俏佳人全文阅读 - 风流俏佳人txt下载 - 风流俏佳人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56章 法礼之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榴火初燃,槐烟渐稠。

五月的长安城,日头一日毒似一日,熏风裹着御街两侧新柳的飞絮,黏黏腻腻地扑在人面上、官袍上,凭添几分燥热难耐。

大庆殿那高耸的鸱吻映着白晃晃的天光,琉璃瓦下,百官依品阶肃立,紫袍朱衣,蟒玉貂蝉,煌煌赫赫,却也压不住那从丹墀缝隙里蒸腾上来的、带着金石地砖被晒热后的沉闷气息。

殿宇深广,往日里朝会冗长,奏报多是内参邸报早已详尽的细务,纵有波澜,亦在枢府与政事堂内消化殆尽,传至这大庆殿上,不过走个过场。

故而诸公虽垂手恭立,眼观鼻,鼻观心,实则神思倦怠者有之,心猿意马者亦有之,只盼着那司礼内侍尖细的“退朝”声早些响起。

御阶之上,两位公主并立。

长公主李漟,一身玄底金凤常服,腰悬蟠龙宝剑,凤目含威,不动如山,目光偶尔扫过一旁的李淑,眼底深处是万年不化的寒冰。

大公主李淑,绯罗蹙金翟衣,云鬓高耸,面容沉静如古井,唯那微微抿紧的唇角,泄露出几分刻骨的恨意与决绝。

二人之间,那道无形的裂痕,比殿上蟠龙柱的阴影更深。

忽地,地方州府官员述职轮次已至。

只见一位身着四品绯袍、风尘仆仆的中年官员,手捧一叠厚厚的卷宗,趋步出班,声如洪钟:

“臣,权知虔州军州事许遵,有案奏禀!”

这一声,打破了殿中凝滞的沉闷。昏昏欲睡者精神微振,目光齐齐聚向此人。

“治下虔州女子阿云,许聘未嫁之时,因嫌其未婚夫韦阿大貌陋家贫,竟于其酣睡田间之际,持柴刀连斫十余下。

幸未致死,然断其一指,重伤其身。

案发后,阿云惧罪,自行至官府首告。

臣查《大华刑统》:‘诸谋杀其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者,皆斩!’又,‘妻谋杀夫,已伤者绞!’

阿云虽未过门,然婚书已立,纳采问名之礼已成,名分早定,实为韦阿大之妻。其行凶之时,心肠歹毒,手段酷烈,罪证确凿。

依律,当判绞刑,以儆效尤,彰国法之森严,正人伦之大防。此案卷宗在此,伏乞圣裁。”

许遵声音朗朗,将一桩发生在偏远州县的杀夫未遂案,血淋淋地剖开,掷于这煌煌庙堂之上。

话音甫落,偌大的大庆殿内,先是一寂,随即“嗡”的一声,如同炸开了锅!

“嘶……十余刀!断指!好生狠毒的女子!”

“未婚亦是夫!礼法岂容轻废?此等悖逆人伦,当诛!”

“自行首告?或可减等?”

“减等?谋杀亲夫,伤重若此,首告岂能抵死罪?”

……

议论声浪渐高,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班列最前方那几位重臣。

谁人不知,虔州知州许遵,乃梁王门生,素以精熟律法、刚直敢言着称?

他此刻将此案抬上朝堂,绝非偶然。

未待议论平息,班中已闪出一人。

只见其人身着五品浅绯官袍,年纪甚轻,不过二十出头,面容俊朗,眼神锐利如鹰隼,正是新近擢升刑部郎中、深得石介赏识的胡澹。

他朝御阶一揖,声音清越,条理分明:

“臣,刑部郎中胡澹,有言!

许知州所奏阿云案,案情清晰,律条昭然!《刑统·贼盗律》明载:‘诸妻妾谋杀故夫之祖父母、父母者,流二千里;已伤者,绞。’

此条虽言‘故夫’,然其立法本意,在于严惩卑幼谋杀尊长、妇人谋杀其夫之悖逆重罪。

阿云既已许聘韦阿大,纳采问名,婚契已成,名分已定,自当视同其夫。谋杀亲夫,且已致重伤,此乃十恶不赦之‘恶逆’。

《名例律》又言:‘其因犯杀伤而自首者,得免所因之罪,仍从故杀伤法。’

阿云虽自首,然其所因者乃谋杀大罪,自首仅可免其‘谋杀未遂’之罪,其‘故杀伤夫’之重罪仍在。

依律,当处绞刑!

此乃法之铁则,不容丝毫宽贷。若因其自首、未成婚等情由而减刑,则律法威严何在?纲常伦理何存?天下妇人若皆效此凶顽,恃首告而轻犯夫纲,则人伦崩坏,国将不国。

臣恳请,依律严惩,绞决阿云,以正国法,以儆效尤。”

胡澹一番话,引经据典,字字铿锵,将法理推至极致,杀气凛然。

殿中支持新法、主张峻法严刑者,无不暗暗点头。

“荒谬!”一声断喝,如金石交击,震得殿梁微颤。

只见御史台班列中,走出一位身材清瘦、面容古板刚毅的官员,正是以耿介闻名的御史中丞丁凛。

他袍袖一拂,直指胡澹:

“胡郎中好一篇酷吏之论!只知死抠律条,全不体察人情世故,更罔顾圣人教化之本。

阿云一介乡野弱女,许嫁非人,心生恐惧悔意,此乃人之常情。其行凶固是大错,然究其动机,非为谋财害命,亦非奸情杀人,乃一时激愤恐惧所致。

且事后即行首告,足见悔过之心未泯。

《大礼》有云:‘凡过而杀伤人者,以民成之。’《春秋》之义,原心定罪!

我大华以仁孝治天下,尔等动辄以‘恶逆’‘绞决’相加,岂是仁者所为?

再者,婚约虽立,毕竟未行庙见大礼,未成夫妇之实。以‘未婚妻’之身份,即课以‘谋杀亲夫’之极刑,法理人情,两相悖逆。

此案若依尔等严判,非但不能震慑凶顽,反令天下人寒心,以为国法无情,不恤下情。更将陷朝廷于不仁不义之地!

臣以为,当念其自首减等,悯其情有可原,流三千里足矣。若行峻法,实乃刻薄寡恩,有伤仁德,更违天理人心。”

丁凛一番话,引经据典,正气凛然,以“礼”抗“法”,以“仁”驳“酷”,掷地有声。

那些崇尚古制、主张宽仁恤刑的官员,脸上露出赞同之色。

殿中气氛骤然紧张,胡澹与丁凛,一法一礼,一少一长,一锐一刚,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法条与人情,新法之严苛与旧制之宽仁,在这阿云一案的生死之上,激烈碰撞。

“丁中丞此言差矣!”大理寺卿张灵出班,“自首减等,乃律法明文,然减等亦有度!谋杀亲夫,伤至断指,此等重罪,岂是流刑可赎?若如此,则《刑统》‘恶逆’之条,形同虚设!礼法之防,荡然无存!”

“张卿只知其一!”吏部侍郎吕范反驳,“阿云行凶之时,不过十三稚龄!心智未全,情急之下,行止失措,岂可与蓄谋已久的凶徒等同视之?且其未婚夫韦阿大,闻其貌寝性鄙,乡里皆知,此亦非良配!朝廷立法,岂能不顾实情,一味严苛?若杀此女,恐伤天地之和!”

“吕侍郎好一个‘情有可原’!”都察院一位佥都御史冷笑,“若人人皆以‘情有可原’脱罪,则律法威严何在?凶徒横行,良善何依?此女今日可因嫌夫貌丑而杀未嫁之夫,他日便可因嫌子不肖而弑亲子!此风断不可长!”

“佥宪大人危言耸听!”翰林院一学士朗声道,“教化之道,在明刑弼教!杀一弱女易,正一方风气难!当究其根源,此案亦暴露出民间婚聘之弊,盲婚哑嫁,遗祸无穷!朝廷正推行新政,当借此案宣示仁政,宽宥其死,责令地方加强教化,整饬陋俗,方是治本之策!”

一时间,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部院官员纷纷出列,引经据典者有之,痛陈时弊者有之,甚至有人将阿云案与地方胥吏催逼、小民生计艰难隐隐勾连。

大庆殿内,唾星四溅,声浪如沸。

支持“依法严惩”者与主张“原情宽宥”者壁垒分明,争执愈演愈烈。

句句言阿云,句句却又分明指向那席卷朝野、争议日炽的新政。是行峻法以图强,还是施仁政以安民?

这阿云案,俨然成了新政试金石与导火索。

群臣的目光,在争吵的双方间逡巡,最终都不约而同地觑向那御阶之下,巍然不动、仿佛置身事外的梁王杨文和。

只见他双手交叠于身前玉带之上,眼帘微垂,面色沉静如水,仿佛殿中这滔天巨浪,不过是清风拂过深潭,连一丝涟漪都未曾惊起。

然而越是这般沉默,越让百官心头打鼓:梁王今日,究竟是何心思?许遵奏此案,莫非是得了他的默许?这党争之端,莫非已在梁王股掌之中?

御阶最上,长公主李漟凤目微眯,扫过争得面红耳赤的群臣,又掠过沉默的杨文和,最后落在李淑那看似平静无波的侧脸上。

她心中冷笑:好个阿云案!梁王将此案抛出,是欲借机清洗门户,还是引蛇出洞?无论何种,这水越浑,于她越有利。李淑,且看你沉得住几时。

大公主李淑,依旧垂眸而立,殿中的喧嚣仿佛离她很远。

阿云?生死?法礼之争?在她眼中,不过是些无谓的棋子与借口。她只看到杨文和的沉默,石介与叶九龄门下那泾渭分明的争吵。

斗吧,斗得越狠越好。她心中那复仇的毒焰,因这预料之外的分裂而燃烧得更旺。

魏王李泽站在宗室班列前列,面上沉静如水,内心却已是狂涛汹涌。他死死盯着石介与叶九龄身后那些激烈争论的门生故吏,又偷眼看向御阶下仿佛老僧入定的杨文和,一个念头如毒草般疯长:

裂了!梁王党这铁板一块,终于从内部裂开了!石介的激进新政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连叶九龄这等心腹都按捺不住公开唱反调了!

此乃天赐良机,他必须立刻联络那些对新政不满、对梁王独揽大权心怀怨怼的世家勋贵,更要暗中向两位公主示好!

不,是向长公主李漟示好!李淑那女人,心思太深太毒,不可与谋。只有让李漟觉得,支持他李泽,是压制李淑、稳定朝局的最佳选择,他才有火中取栗之机。

一时间,一丝难以察觉的、混合着狂喜与野心的光芒,在他眼底飞快闪过。

就在这乱局如沸、人心浮动之际,一直沉默的叶九龄,缓缓出班。他步履沉稳,走到大殿中央,朝着御阶方向深深一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久居上位的沉稳与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瞬间压下了殿中的嘈杂:

“诸公!”他环视一周,目光沉静,“阿云一案,案情虽明,情由却殊为可悯。诸公所争,法理人情,各有依凭。

然我以为,断案之道,贵在衡平。

此女阿云,年未及笄,许嫁非偶,心怀恐惧,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其行凶之时,名分虽定,然终究未行庙见之礼,未成夫妇之实。

若以此即课以‘谋杀亲夫’之极刑,处以绞决,未免失之过苛,恐伤天地仁和之气,亦非圣朝教化子民之本意。

况其事后自首,悔意昭然,依律亦可减等。

我观前代案例,亦有类似‘违律为婚’、‘杀伤未成婚夫’而酌情宽宥者。

故,我以为,当悯其年幼无知,念其自首悔过,更体察乡野婚俗之弊,免其死罪,流放岭南,令其终身思过,以彰国法之仁恕,亦不失为儆戒后来之意。”

叶九龄一番话,条理清晰,既承认阿云之罪,更着重强调其情可悯、其境可怜,尤其点出“未成夫妇之实”、“违律为婚”之可能,将落脚点置于“仁恕教化”之上,既是对丁凛等“原情派”观点的总结升华,更是旗帜鲜明地反对胡澹等“严惩派”的死刑主张。其立场,与石介一系的新法峻烈之风,已是大相径庭。

叶九龄话音未落,另一侧班列中,参知政事、新政实际主持者石介,已是大步踏出。

他面容刚毅,眼神如电,朝着御阶方向同样一揖,声音洪亮而沉凝,带着金石之音:

“诸公!叶相所言‘仁恕’,我不敢苟同!

法者,国之权衡,时之准绳。

阿云谋杀韦阿大,人证物证俱在,其行凶时之凶残,后果之严重,岂是一句‘年幼无知’、‘一念之差’可轻轻揭过?

婚契既定,名分已立,此乃伦常大防。若因未行庙见之礼而轻纵此等悖逆杀夫之罪,则天下妇人视婚约为儿戏,视夫纲如无物。

纲常一乱,国基动摇。此非危言耸听,至于‘违律为婚’之说,”石介目光锐利地扫过叶九龄,“此乃臆测,卷宗之中并无明证,岂可因臆测而废国法?

自首减等,律有明文,然减等亦有度!‘恶逆’之罪,十恶不赦!首告只能免其‘谋杀未遂’之刑,其‘故杀伤夫’之重罪,岂能因自首而免死?

若依叶相之言,流放了事,则《刑统》‘恶逆’之条,尊严何在?朝廷推行新政,整饬吏治,清丈田亩,所为何来?正是要涤荡积弊,重树法度威严。

若于阿云案上法外施恩,宽纵凶顽,则新政之令,谁人敬畏?地方胥吏,豪强劣绅,必以此为口实,阳奉阴违,视国法如无物。

此例一开,遗祸无穷。请诸公明鉴,当依律断以绞刑,以正国法,以儆效尤,更彰新政肃清寰宇、令行禁止之决心。”

石介之言,句句如刀,锋芒毕露。

他不仅直接驳斥叶九龄的“仁恕”论,更将阿云案的判决,直接与新政的权威、国法的尊严捆绑在一起。尤其最后一句“彰新政肃清寰宇、令行禁止之决心”,更是将这场法礼之争,彻底拉高到新政存废、国策走向的层面。

其态度之强硬,立场之鲜明,与叶九龄的“宽宥流放”形成了极其尖锐、绝无调和可能的对立。

百官哗然,所有人的目光,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着,在叶九龄与石介二人身上来回扫视。

只见叶九龄面色沉静,但下颌线条紧绷,袖中的手指似在微微捻动;石介则胸膛微微起伏,眼神锐利如鹰隼,毫不退让地与叶九龄对视。

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硝烟,这哪里还是讨论一个虔州女子的生死?这分明是梁王座下,一文一武,一稳健一激进两大支柱,在新政根本理念上公开的、激烈的、不可调和的正面碰撞,更是“仁恕宽和”与“峻法图强”两条路线的公开撕裂。

“石参政!”叶九龄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带着压抑的怒意,“尔口口声声国法尊严,新政权威!岂不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味苛严,不恤下情,只知以峻法立威,此非治国之道,实乃酷吏之术!尔主持新政,操之过急,严刑峻法,已使地方怨声载道!

今日借阿云一案,更欲行此苛酷之刑,岂非欲陷朝廷于不仁不义,使新政蒙受酷烈之名?尔等所为,究竟是欲强我大华,还是欲乱我大华?”

“叶相!”石介须发皆张,厉声回应,“尔以‘不仁不义’、‘酷烈’之名相诬,岂是君子之道?

新政乃强国富民之策,汰冗员、抑兼并、强军备,哪一条不是为江山社稷、为黎民苍生?阻挠新政者,无非是动了其盘中之膏腴!尔口称仁恕,心怀妇人之仁,处处掣肘,事事求稳,名为审慎,实为守旧!

纵容此等悖逆杀夫之凶徒,便是尔所谓的‘仁政’?如此‘仁政’,纲常何存?法度何在?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尔等所为,究竟是欲稳我大华,还是欲腐我大华?”

“石介!你休得血口喷人!”

“叶九龄!尔才是包藏祸心!”

两人越说越激,言辞已从阿云案本身,彻底转向对对方施政理念、乃至个人动机的攻击。

那“党争”、“掣肘”、“守旧”、“酷吏”的帽子,一顶顶飞来飞去。

大殿之中,落针可闻,唯有二人激烈争辩的回声在巨大的空间里震荡。

所有官员都屏住了呼吸,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这大华朝堂上从未有过的一幕,梁王座下最得力的左膀右臂,竟在百官面前,在两位公主驾前,撕破脸皮,公然互相指斥。

裂痕?这分明已是深不见底的鸿沟!梁王党,真的分裂了?

无数道目光,带着惊骇、揣测、狂喜、忧虑,如同实质般聚焦在一直沉默的杨文和身上。

长公主李漟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大公主李淑,眼中复仇的火焰似乎跳跃了一下。魏王李泽,几乎要控制不住脸上的狂喜,袖中的拳头死死攥紧。

就在此时,一直如泥塑木雕般的梁王杨文和轻微地抬了抬眼皮,并未看争得面红耳赤的叶九龄与石介,而是轻轻咳了一声。

“咳——!”

声音不高,甚至有些低沉沙哑。

然而,就是这一声轻咳,如同九天之上降下的雷霆法旨。刚才还如同沸鼎般喧嚣、剑拔弩张的大殿,瞬间死寂。

所有的声音,争吵声、议论声、甚至粗重的呼吸声,都在这一刹那消失得无影无踪。

叶九龄与石介如同被施了定身法,僵在原地,后面的话语硬生生卡在喉咙里。

百官齐刷刷垂首躬身,连御阶上的两位公主,身体都微不可察地挺直了些。

整个大庆殿,只剩下那巨大的蟠龙金柱和藻井投下的、令人窒息的阴影。

杨文和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那目光并不如何凌厉,却带着一种俯视苍生、掌控一切的漠然与威压。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阿云一案,案情曲折,法理人情,各有所执。许遵所奏,依律论罪,本无不妥。”这话,肯定了石介一系的法理依据。石介门下精神微振。

“然,”杨文和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叶九龄,“丁中丞、叶相所言,亦非无理。女子年幼,许嫁非偶,恐惧之下,行止失措,事后自首,悔意可察。婚约虽立,毕竟未成夫妇之实。若处极刑,确乎过苛,有伤仁和。”

他语气平淡,仿佛在陈述一件与己无关的小事:“国法固须威严,天理人情亦不可轻废。治国之道,一张一弛。当此之时,与其严刑立威,不若示以宽仁,使小民知朝廷浩荡之恩,亦不失为警醒愚顽之意。”

杨文和最后定调,声音带着一锤定音的力量:“着刑部、大理寺复核此案。阿云谋杀未婚夫韦阿大,致其重伤,本属重罪。姑念其年幼无知,情有可悯之处,且自行首告,尚存悔意。

特酌情:免其死罪,脊杖二十,发配岭南琼州,遇赦不赦。韦阿大伤损,由虔州府库拨银抚恤。虔州知州许遵,审案明晰,奏报及时,然教化地方、整饬婚俗不力,罚俸半年,着吏部记档。此案,以此为终,不得再议。”

没有长篇大论的说理,没有引经据典的辩论。

杨文和以绝对权威的姿态,直接给出了最终裁决。这裁决,看似和稀泥,实则偏向叶九龄的“流放”主张,但又在“脊杖”、“发配”、“遇赦不赦”上保留了相当的严厉性,并未完全满足“原情派”的期望。

尤其是对许遵“罚俸记档”的处置,更显得微妙,既未否定其依法办案,又暗责其将矛盾直接捅上朝堂。

说罢,杨文和不再看任何人,亦不等司礼内侍反应,径直转身。那身象征着无上权柄的紫色蟒袍袍袖,在空中划出一道冷冽的弧线,拂过御阶冰冷的边缘,不染尘埃。

阳光从殿门射入,将他离去的背影拉得极长,投在光洁的金砖地上,仿佛一道深不见底的沟壑。

所有人都被杨文和这最后拂袖而去的姿态震慑住了。那不仅仅是裁决了一个案子,那分明是对自己座下两大心腹公开分裂、在朝堂之上激烈内讧的极度不满与失望。

他最后的“不得再议”四字,更是带着不容置疑的厌烦与警告。这无声的怒火,比任何斥责都更有力量。

百官心中雪亮:阿云是死是活,早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梁王党内部,石介与叶九龄所代表的新旧两派势力,已因新政理念分歧,彻底撕破了脸皮。

今日大庆殿上这场法礼之争,哪里是什么案情辩论?分明是梁王党分裂、党争正式爆发的宣言。

杨文和虽以无上权威强行压下此案,但他那拂袖而去的背影,已清晰地告诉所有人,裂痕已生,风暴将至。

御阶上,司礼内侍偷眼看了看长公主李漟与大公主李淑。李漟面无表情,微微颔首。李淑眼帘低垂,亦无异议。

内侍这才如梦初醒,扯开尖细的嗓子,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退——朝——!”

“臣等恭送公主殿下!”百官如蒙大赦,齐齐弯腰拱手,声音却带着几分心不在焉的杂乱。

沉重的殿门缓缓开启,刺目的阳光涌入。

百官如同潮水般涌出大庆殿,个个面色凝重,眼神闪烁,彼此间交换着心照不宣、却又讳莫如深的目光。没有人高声议论,只有急促的脚步声和压抑的私语在宫墙间回荡。

“叶相……唉!”有人摇头叹息。

“石参政!太过刚烈啊!”有人扼腕。

“梁王今日是真动了怒!”有人心有余悸。

“山雨欲来风满楼!”有人低语。

……

出得宫门,官员们各自登轿上马。

然而,这长安城的官道,今日注定要格外繁忙。只见无数车轿,并未驶向各自衙门府邸,而是不约而同地分作两股洪流。

一股,浩浩荡荡,直奔位于城东金水河畔、气势恢宏的石介府邸。另一股,则络绎不绝,涌向城西清静之地、门庭深幽的叶九龄府。

石介府前,车马辚辚,冠盖云集。那些支持新政、主张峻法、或本就依附石介一系的官员,乃至一些嗅到风向、急于投靠新贵的投机者,纷纷涌至。

门房高声唱喏之声不绝于耳,府内早已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俨然成了新政“峻法派”的大本营。群情激愤者有之,痛斥叶九龄“因循守旧”、“阻挠新政”者有之,更有人摩拳擦掌,誓要在接下来的朝争中,为新政、为石参政“讨回公道”。

叶府门前,亦是门庭若市。清流老臣、世家代表、以及那些对新政疾风骤雨心怀不满、担忧其动摇国本的官员,纷纷前来拜谒。

厅堂之内,气氛凝重。众人或痛心疾首于石介一派的“苛酷激进”、“不恤民情”,或忧虑新政再如此推行下去,必将激起民变,动摇国本。

叶九龄端坐主位,面色沉郁,虽未多言,但其沉默本身,便是一种态度。他门下智囊,则低声分析着今日朝堂局势,为接下来的“稳健”应对筹谋布局。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

长安城的万家灯火,掩不住这权力中心涌动的暗流。

阿云案,这个虔州弱女子的生死官司,如同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在五月燥热的风中,彻底搅动了大华朝堂这潭深水。

法礼之争的帷幕已然拉开,其下汹涌的,是更为酷烈、更为赤裸的党争。石府与叶府门前的车水马龙,便是这新党争之明证。

长安官场皆知,大庆殿论虔州女阿云生死,言非为阿云,实皆为新法,为权争。

此一番争论,已如利斧劈开坚冰,将梁王党这艘看似坚不可摧的巨舰,硬生生斩裂。

自此,新党与旧党泾渭分明,壁垒森严,再无转圜余地。

天下将乱之兆,如五月黄昏天畔墨云,沉沉压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貌美继室摆烂后,禁欲权臣他慌了慕林透视牛医血日降临:我靠宝箱升级庇护所原神:执行官可以疯批但你别变态重生之小小玩家快穿:谁家白月光摁着男主亲我就是能力多点你们慌啥吞噬神域华娱从男模开始还没穿越,我就有神级资质了?跪在老婆女儿坟墓前哭,重生八三我有修真界绿卡绝代武神生活达人在末世我见过很多神豪,他们都叫我神豪一不小心把地球弄炸了怎么办读心救全家,我拿稳神棍人设娱乐:让他当明星,他只想摆烂愚弟奥丁
经典收藏炮灰"攻"养成系统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明末好国舅超神狂兵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陛下,不能嫁公主抵债啊!穿越1840年到美洲建立大明帝走进唐朝蛇蝎太后之男色妖娆战神薛仁贵,大唐第一猛将三国之汉室再兴时空手环:代号025超神妖孽兵王最强大唐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大唐好相公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新闯王
最近更新靖康前夜:帝业重光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云起惊鸿客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水浒之往事随风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史上最强县令唐代秘史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风流俏佳人 着花迟 - 风流俏佳人txt下载 - 风流俏佳人最新章节 - 风流俏佳人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