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威找到彭渊,低眉顺眼的开口,“国公爷,这些贱民就不配得到这么好的救治。您和县公何必为了这些人费这么多的心思呢?”
彭渊听着周威的话,玩味的笑着。“那依你的意思,本公要怎么做?这么大的摊子已经铺开了,就连圣上都知晓的事情,你要本公虎头蛇尾?
周威被彭渊反问得一噎,脸上的低眉顺眼僵了瞬,随即又换上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往前凑了半步,声音压得更低:“国公爷明鉴,属下怎敢劝您虎头蛇尾?只是这其中的利害,您得细细掂量啊。”
他偷眼觑着彭渊的神色,见对方依旧是那副似笑非笑的模样,并未动怒,才壮着胆子继续说道:“您看啊,这瘟疫蔓延已有月余,咱们在城外设了三个救治棚,抽调了二十多位郎中,每日耗费的药材就不计其数。那些黄连、金银花、板蓝根,寻常人家难得一见,如今却跟不要钱似的往这些贱民身上用,光是昨日一天,就耗了足足三车药材,这可是实打实的银子堆出来的。”
“再者说人力,”周威掰着手指算,“守城的兵士抽调了一半来维持秩序、搬运病患,府里的仆役更是全员出动,烧水、煎药、清洗衣物,累倒了好几个。这些人手若是用在别处,比如修整府宅、督办您交代的差事,哪样不比伺候这些平民强?”
彭渊端起桌上的茶杯,慢条斯理地啜了一口,温热的茶水滑过喉咙,才淡淡开口:“继续说。”
得到鼓励,周威的话匣子彻底打开,语气也急切了些:“国公爷,您图什么呢?这些平民百姓,命如草芥,今日救活了,明日未必能记得您的好。他们既不能给您带来兵权,也不能为您增添财富,您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到最后可能连一句真心的感激都换不来。”
他凑近了些,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蛊惑:“您想想,上次城西水灾,李大人也开仓放粮,救了不少人,结果呢?那些百姓转头就忘了,今年赋税稍重,还不是照样抱怨李大人苛政。人心这东西,最是凉薄,您犯不着为了这些不相干的人耗费心血。”
彭渊放下茶杯,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目光似笑非笑地落在周威身上:“所以,你的意思是,本公做这些事,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回报?”
“属下不是这个意思,”周威连忙摆手,“只是觉得不值当。您看啊,如今府里的库房都快空了,为了采购药材,您都动用了自己的私产。可这些平民,就算痊愈了,也不过是继续种地、做工,对您的大业毫无助益。倒不如早些收了摊子,把药材和人手撤回来,保存实力,日后也好做更重要的事。”
“更重要的事?”彭渊挑了挑眉,“在你看来,什么事才算是更重要的事?”
“自然是国公爷的前程啊!”周威眼神一亮,“您正值壮年,手握兵权,圣上对您又颇为倚重。如今朝堂之上暗流涌动,您该把心思放在朝堂争斗、培植势力上,而不是浪费在这些贱民身上。万一因为救治这些人出了什么岔子,比如瘟疫没能控制住,反而蔓延到城里,到时候圣上怪罪下来,您岂不是得不偿失?”
他越说越觉得有理,语气也愈发笃定:“再说了,县公那边,您也该劝劝。县公为人仁善,体恤百姓,这是好事,可太过心软就容易误事。如今药材紧缺,好多达官贵人想要求药都难,咱们却把这么多药材用在平民身上,传出去难免会遭人非议。那些世家大族要是因此记恨您,日后在朝堂上给您使绊子,您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彭渊听着他滔滔不绝的话,脸上的笑容渐渐淡了下去,眼神却依旧平静无波,仿佛周威说的这些都与他无关。等周威终于停下,喘着气等待他的回应时,他才缓缓开口:“你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觉得这些平民无用,救治他们耗费太多,得不偿失,对吗?”
周威连忙点头:“国公爷英明,属下正是这个意思。您想想,一匹千里马和一群蝼蚁,孰重孰轻,一目了然。您何必为了一群蝼蚁,耗费珍贵的资源呢?”
“蝼蚁?”彭渊重复了一遍这两个字,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周威,你跟随本公有多少年了?”
周威愣了一下,不明白彭渊为何突然问起这个,但还是老实回答:“回国公爷,属下已经跟随您八年了。”
“八年,”彭渊颔首,“不算短了,可你还是没明白一个道理。这天下,是由什么构成的?是那些世家大族,是那些达官贵人,还是你口中的这些贱民、蝼蚁?”
周威张了张嘴,想说自然是前者,可看着彭渊锐利的目光,又把话咽了回去。
彭渊没等他回答,继续说道:“你只看到了救治这些平民耗费的药材和人力,却没看到他们背后所代表的东西。这瘟疫若是不能控制住,任由其蔓延,死的可就不只是这些平民了。一旦瘟疫传入京城,传入那些世家大族之中,到时候就算有再多的药材,再多的人手,也未必能控制得住。到时候天下大乱,你觉得本公的前程,还能保得住吗?”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了几分:“你以为本公救治这些人,是为了让他们感激?是为了得到什么回报?本公要的,是这一方安稳,是这天下太平。没有这些平民百姓,哪来的国泰民安?没有国泰民安,哪来的前程似锦?”
“再者说,”彭渊的目光扫过周威,“那些达官贵人想要药材,本公可以再想办法采购,可以动用关系向其他州府调配,可这些平民百姓,他们一无所有,若是本公不救他们,他们就只能等死。你说他们是蝼蚁,可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是人?他们或许平凡,或许无用,可他们也是一条条鲜活的性命,是这天下的根基。”
周威脸色有些发白,想要反驳,却被彭渊抬手制止了。
“你说县公心软,误事?”彭渊冷笑一声,“县公的仁善,才是真正的大智慧。体恤百姓,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民心所向,方能所向披靡。那些世家大族的非议,那些朝堂上的绊子,在民心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至于你说的耗费过多,得不偿失,”彭渊拿起桌上的一份文书,扔到周威面前,“你自己看看,这是昨日送来的奏报。咱们救治的平民之中,有擅长耕种的老农,有手艺精湛的工匠,还有识字断文的书生。等他们痊愈了,老农可以耕种田地,保证粮食丰收;工匠可以修缮房屋,打造器物;书生可以教书育人,传承文脉。这些,难道不是回报?”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城外救治棚的方向,声音悠远:“你只看到了眼前的耗费,却看不到长远的益处。本公做这些事,从来都不是为了一时的得失,而是为了长久的安稳。圣上之所以支持本公这么做,也是明白这个道理。江山社稷,以人为本,若是连百姓的性命都不顾,那这江山,还有什么意义?”
周威拿起那份文书,匆匆看了一眼,脸上的神色更加难看。他想说那些老农、工匠、书生终究只是少数,大部分平民还是无用之人,可看着彭渊坚定的眼神,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彭渊转过身,目光落在他身上,语气恢复了平静:“周威,本公知道你是为了本公着想,担心耗费过多,影响前程。可你要记住,真正的强者,从来都不会轻视任何一个人,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以让这天下变得更好的机会。”
“这些平民,或许现在看起来不起眼,可他们是这天下的基石。救治他们,不仅仅是拯救一条条性命,更是在稳固这江山的根基。本公耗费的这些药材和人力,看似得不偿失,实则是在为日后的太平盛世铺路。”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警告:“这件事,本公已经决定了,不会更改。你若是再想劝说本公放弃,那就休怪本公不念旧情,将你调离身边了。”
周威脸色惨白,双腿一软,连忙跪倒在地:“国公爷息怒,属下知错了!属下不该鼠目寸光,不该轻视平民百姓,属下再也不敢了!”
他此刻才真正明白,彭渊的格局,远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他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得失,却看不到彭渊心中的天下苍生。那些他口中的贱民、蝼蚁,在彭渊心中,却是撑起这天下的基石。
彭渊看着跪倒在地的周威,眼神没有丝毫波动:“起来吧。知道错了就好,以后不要再有这样的想法了。下去吧,吩咐下去,继续加大救治力度,务必尽快控制住瘟疫。药材和人手不够,就立刻派人去周边州府采购、抽调,无论花多大的代价,都要保证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是,属下遵命!”周威连忙爬起来,恭敬地应道,不敢再多说一个字,转身匆匆退了出去。
看着周威狼狈离去的背影,彭渊脸上的神色重新变得平静。他走到桌边,拿起那份奏报,再次仔细看了起来。奏报上记录着每日救治的人数、痊愈的人数,还有那些平民的基本情况。
他想起昨日去城外救治棚视察的情景,那些平民虽然病痛缠身,面色憔悴,却依旧对他和彭渊充满了感激。有一个老农,拉着他的手,老泪纵横地说,若是没有国公爷和县公,他们一家早就死了。还有一个书生,在病榻上写下了赞颂他和彭渊的诗句,言辞恳切,发自肺腑。
这些,都是周威看不到的。周威只看到了耗费的药材和人力,却看不到这些平民眼中的希望,看不到他们心中的感激,更看不到这背后所蕴含的民心。
彭渊轻轻叹了口气,他知道,像周威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轻视平民百姓的价值。想要改变他们的想法,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他相信,只要他坚持下去,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的。
他拿起笔,在奏报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吩咐下人立刻送往京城,呈给圣上。他相信,圣上也会支持他的做法,因为圣上也明白,民心是江山社稷的根本。
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桌面上,照亮了奏报上的字迹,也照亮了彭渊坚定的眼神。他知道,救治这些平民的路还很长,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但他不会放弃。因为他心中清楚,这不仅仅是在救治一条条性命,更是在守护这天下的太平,守护这江山的根基。
而那些耗费的药材和人力,在太平盛世面前,在民心所向面前,根本不值一提。他要做的,就是坚持下去,直到瘟疫彻底消除,直到每一个平民都能重获健康,直到这天下真正太平。
接下来的日子里,彭渊依旧全力投入到救治平民的工作中。他亲自督办药材采购,协调人手调配,每日都会去城外的救治棚视察,安抚病患,鼓励郎中。在他和彭渊的努力下,瘟疫的蔓延渐渐得到了控制,痊愈的人数越来越多。
那些痊愈的平民,纷纷自发地来到国公府和县公府外致谢,有的送上自家种的蔬菜,有的送上亲手制作的器物,有的则写下赞颂的诗文。一时间,彭渊和彭渊仁善爱民的名声传遍了大街小巷,甚至传到了京城。
圣上得知后,龙颜大悦,下旨嘉奖了彭渊和彭渊,赏赐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和药材,还下令让其他州府全力支援他们,务必尽快彻底消除瘟疫。
那些曾经非议彭渊做法的世家大族,见圣上如此支持,又见彭渊深得民心,也纷纷改变了态度,有的主动捐赠药材,有的派人前来协助救治,再也没有人敢说半句闲话。
周威看着这一切,心中百感交集。他终于明白,彭渊当初的决定是多么的明智。那些他口中的贱民、蝼蚁,不仅没有成为负担,反而成为了彭渊最坚实的后盾。彭渊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体恤百姓,关爱民生,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他也终于明白,真正的强者,从来都不是靠欺压百姓、轻视他人来彰显自己的地位,而是靠守护百姓、造福天下,来赢得民心,赢得尊重。而彭渊,正是这样的强者。
从那以后,周威再也没有过劝说彭渊放弃平民的念头,而是尽心尽力地辅佐彭渊,为救治平民、消除瘟疫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知道,跟着这样一位心怀天下、仁善爱民的主子,才是他最好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