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将这枚铜钱与铜印、小木牌并列在一起,三者触碰的瞬间,一股微弱的光晕流转开来。这光晕虽然微弱,却仿佛跨越了千年的时光,将那些曾经在仙人关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的身影一一呈现。他们在光晕中默默颔首,似乎在诉说着那段被遗忘的历史。
此时,赵警官传来消息:“黑衣人雇主身份查明,是境外某文物走私集团,他们还策划了另一批人潜入,妄图夺取‘宝藏’。但我们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将其一网打尽!”
消息传回四合村,村民们感慨万千。曾经流传的宝藏传说,最终化作了守护家国的赤诚。博物馆建成那日,“靖边”铜印、小木牌与绢帛、铜钱一同陈列在核心展区,下方的展牌写着:“所谓宝藏,是守边将士的忠魂,是中华民族的根脉。”
王琳站在展区前,看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尤其是那些眼神炽热的孩子们,忽然明白,这场跨越千年的守护,从未结束。将军祠的钟声再次响起,与博物馆的讲解声交织,回荡在青龙山间,诉说着永恒的“靖边”传奇。而四合村的振兴之路,也伴着这份精神传承,越走越宽。
博物馆开馆那日,青龙山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往日的静谧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热闹与喧嚣。四合村的村民们身着整洁的衣裳,自发地聚集在馆前广场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期盼的神情。
王琳站在人群中,他身着简单的休闲装,却难掩内心的激动。他的目光落在那几个鎏金大字上——“宋古战场博物馆”,阳光洒在字面上,使其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博物馆的重要意义。
开馆仪式正式开始,李砚秋作为考古队的代表,缓缓走上讲台。他手中捧着那卷泛黄的绢帛,这是他们在考古过程中的重要发现。李砚秋的声音洪亮而有力,他说道:“这份手记,记录的不仅仅是宋代将士们的戍边岁月,更是中华民族‘守土有责’的赤诚之心。所谓宝藏,从来都不是那些金银珠宝,而是这份跨越千年的精神传承!”
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进人们的心田。广场上,掌声如雷,经久不息。许多老人热泪盈眶,他们想起了祖辈口耳相传的那些守边故事,那些关于勇气、坚韧和责任的故事。
小彤受命负责这次活动,她并没有过多的出现在人们面前,而是默默地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得很好。李砚秋的话,同样让她的心里升起一种浓厚的责任感。她很清楚自己这个一方父母官的责任有多重。望着越来越稳重大方的王琳,小彤心底却是一阵阵的纠结。
仪式结束后,原本庄严肃穆的气氛瞬间被打破,参观者们如潮水般涌入展厅。核心展区内,“靖边”铜印、小木牌、绢帛与铜钱安静地陈列在玻璃展柜中,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
玻璃展柜前,人头攒动,人们都想近距离欣赏这些珍贵的文物。王琳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他注意到,孩子们都踮着脚尖,好奇地听着讲解员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这时,王琳的目光被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吸引住了。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展柜前,伸出颤抖的手,隔着玻璃轻轻触碰着铜印的倒影,嘴里喃喃自语道:“祖辈说的仙人关,原来守的是咱家国的根啊……”
王琳不禁被老人的话感动,她想起了自己的祖辈,他们也曾为这片土地付出过汗水和鲜血。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阵小小的骚动。
“妈妈,妈妈,你看这个小木牌和铜印为什么会发光呀?”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指着展柜里的小木牌,拉着妈妈的手问道。小女孩的声音清脆响亮,像银铃一般,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
王琳闻言,也好奇地望去。只见阳光透过展厅顶部的天窗,恰好洒落在三件文物上,三者间竟真的泛起一层淡淡的光晕,仿佛在回应小女孩的疑问。这神奇的一幕让人们惊叹不已,纷纷议论起来。
讲讲解员、也是建国的妻子面带微笑,耐心地解释道:“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些文物都承载着相同的守边精神啊。就如同千年前的那些英勇将士们和我们一样,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但我们的心意却是相通的。”
小女孩眨巴着大眼睛,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而她的眼神却愈发地坚定起来,仿佛已经下定决心一般,说道:“等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守护好我们的家!”
王琳听着小女孩稚嫩而又坚定的话语,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流。他转过身去,缓缓地走出了展厅。
此时,广场上的将军祠里,悠扬的钟声再次响起。那钟声清脆而响亮,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回荡在青龙山间。而在博物馆内,讲解员的声音仍在继续,参观者们不时发出阵阵赞叹。
赵警官从一旁走过来,轻轻地拍了拍王琳的肩膀,感慨地说:“现在咱们村里的治安可是越来越好了,游客也越来越多,看来咱们四合村的振兴之路,算是走得稳稳当当的啦!”
王琳望向远处的青龙山,山峦叠翠,郁郁葱葱。他知道,“靖边”的故事不会就此落幕,那枚铜印、那块木牌,还有村民们心中的守边精神,会像一粒种子,在岁月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而他,也将继续坚守在这里,做这份精神的守护者、传承者,让更多人知道,有一种宝藏,名为家国情怀。
“是啊!”
王琳感叹道:“谁会想到这个封闭了多年的小村庄原来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那是你发掘出来了我们祖先的故事。”
赵警官也感慨万千:“要不是因为你,这个小村庄不知道还有沉寂多久!王琳。你做得太好了。”
王琳望着赵警官,脸上露出一抹浅淡却坚定的笑容:“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守出来的。”风掠过广场,卷起几片落叶,远处青龙山的轮廓在阳光下愈发清晰,仿佛也在颔首赞许。
这时,小彤缓步走了过来,脸上带着释然的笑意:“王琳,刚才有几个省里来的文化学者,说想和你聊聊‘守边精神’的传承计划,他们还提议和村里合作,开展研学活动呢。”她的语气里满是振奋,此前的纠结早已被村庄的新生冲淡。
王琳眼睛一亮:“这是好事!让孩子们多来走走,听听先辈的故事,比任何说教都管用。”正说着,建国拉着妻子匆匆赶来,妻子手里还拿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王琳,刚才好多游客问,能不能把将士手记编成绘本,给孩子当课外书,我都记下来了!”
“当然可以!”李砚秋也凑了过来,手里挥舞着刚接到的通知,“还有个好消息,国家文物局拨款了,要帮我们扩建遗址公园,还要建一个‘守边文化体验馆’,让游客能沉浸式感受戍边生活!”
消息一传开,广场上的村民们再次沸腾起来。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开始翻找家里珍藏的老物件,想捐给博物馆;年轻人则自发组织起来,计划成立“守边志愿队”,负责遗址巡逻和讲解;孩子们拿着画笔,在广场的画板上涂抹着心中的“靖边英雄”,稚嫩的笔触却透着满满的认真。
王琳再次走进核心展厅,此时的展柜前,那层淡淡的光晕依旧流转。他看着铜印上“靖边”二字,指尖轻轻拂过玻璃,仿佛能触摸到千年前将士们的温度。将军祠的钟声又一次响起,与展厅里孩子们的笑声、讲解员的话语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首跨越时空的赞歌。
他知道,四合村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而这份“守边”初心,终将如同青龙山的松柏,历经风雨而常青,成为一代代人心中最珍贵的宝藏,指引着他们在振兴之路上,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