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李琦还有更好的选择,但这种题材本来就是‘饺子’提出来的,如今继续交给他,成功的概率更大。
李琦说着的时候,和杨雨已经在画草图了,他说完,正好对方也递了过来,“李总,您看看,是这样的吗?”
“…”李琦看了看,不由嘴角翘起,有点意思啊,视线很快被第二幅给吸引。
正是元始天尊的形象,不能说与十几年后差距不大,简直不要太像。
虽然画工不咋样,但杨雨竟然使用了广角镜头。
画面中的元始天尊一只手指就将混元珠给降服。
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凸显了元始天尊作为至高存在的伟岸与威严,营造出一种扑面而来的、令人窒息的强大压迫感。
这或许就是一个优秀创作者内心根深蒂固的美学观念和叙事本能,一旦形成,便会深刻烙印在其每一笔创作中,难以轻易改变。
李琦继续往后翻看后续的草图。
当看到广成子的形象时,他注意到与记忆中的最终版本存在一些差异。
这可能是由于在当前阶段,杨雨对广成子这个角色的性格定位和背景故事尚未形成如元始天尊那般清晰、深入的概念设定所致。
“很不错嘛!真是人才!”李琦忍不住出声赞叹,眼中满是欣赏,“看来当初力排众议,坚持把你找来做这个项目,真的是太正确了!”他抬起头,目光转向在场的另外两位核心主创夏哒和葛重崴,“你们两个准备得怎么样了?也让我看看你们的想法。”
夏哒随即递上了自己绘制的一批概念图。
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个人特色鲜明。
李琦一页页仔细翻看,越看越是兴奋。
“夏哒,”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她,“我希望你也能深度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当然,这最终还是要看你个人的意愿和档期安排。”
李琦特别欣赏夏哒作品中那种与生俱来的、异常出色的镜头感,以及她笔下那细腻精湛的画工。
这一点,也正是她的漫画作品日后能够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实现“出海”的关键优势之一。
对于动画乃至任何影像叙事艺术而言,“镜头感”这一点,实在是至关重要。
现象级作品《一拳超人》的漫画版。
原作的画功虽然常被调侃为“一言难尽”,但却凭借其强大的分镜叙事能力和极具魅力的剧情设定获得了巨大成功。
而后来出现的重制版,画工虽有了肉眼可见的巨大提升,但其分镜和节奏把控却时常让人感到别扭和难受。
这正反两方面的例子,都凸显了叙事节奏和镜头语言的重要性,而这恰恰是夏哒的强项。
“当然,项目的主力负责人依然是杨雨,”李琦补充道,目光在杨雨和夏哒之间扫过,明确了主次,“希望你能主要负责协助设计其中的几个关键角色形象就好,这不会占用你全部精力。”
当初招揽夏哒加入「动漫之家」时,她曾明确表达过更倾向于先专注于漫画创作的意愿,这一点,李琦必须予以充分的尊重和考虑。
夏哒认真地点了点头,回应道:
“我愿意尝试参与一下。”
其实她来到「动漫之家」已经有一段不短的时间了,团队一直处于培训和项目筹备阶段,公司尚未实现任何盈利,这让她内心多少有些不安,觉得光拿薪水却没产出实质成果。
况且,这次参与动画项目并非作为主创,而是以协助的角色进行一些设计工作,她也将这视作一个难得的、可以积累动画项目经验的练手机会。
…
对于夏哒的未来发展,李琦内心其实早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
他打算等过了年,公司运营更稳定些,就交给夏哒一个极具潜力的创意,并由她牵头组建一个专门的漫画创作小组。
首要任务,就是将《长歌行》这部作品率先打造出来,紧接着便可以启动《鬼灭之刃》的漫画化项目。
在李琦看来,那些源自小日子的创意,既然市场潜力巨大,且存在先发优势,那么“不拿白不拿”。
他的脑海中储存着海量的、来自未来的、经过市场验证的“抄袭空间”,他计划率先将这些创意转化为本土作品,抢占市场先机。
至于另一部现象级作品《进击的巨人》,李琦则属意由葛重崴来主导开发。
因为他通过之前的交流发现,葛葛重崴个人的创作思路和审美偏好,与《进击的巨人》所蕴含的真中二气质、独特性,相似性与契合度简直不要太高。
动漫产业乃至整个文创行业的发展,往往遵循着集群效应的规律。
一旦有头部公司凭借优质内容获得商业成功,就能迅速带动上下游一系列相关公司的发展,很容易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集群。
比如,动画制作水平提升了,基于同一Ip改编的游戏产品也更容易做出精品。
反过来,漫画、周边衍生品等业态也会随之蓬勃发展,形成强大的产业链协同效应。
如今,随着「光线特效」公司以及一批本土特效公司的迅速崛起,华夏动漫产业在制作技术层面面临的难题,尤其是曾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视效瓶颈,相比李琦记忆中的“前世”,已经有了天壤之别的改善,整体工业基础坚实了许多。
…
时值十二月,北京的天气已然十分寒冷,呵气成雾。但在「璀璨娱乐」新总部大楼的建筑工地上,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头大声地给工友们鼓劲:“大家都加把劲儿!今天咱们争取把这块基础地基按计划挖好,晚上我请客,猪肉炖粉条子管够!”
“好嘞!”
“兄弟们,加油干!”
工地上响起一片响亮的应答声,充满了干劲。
这也是形势所迫。
原来的「璀璨娱乐」办公地点,对于如今的公司规模来说,已经显得捉襟见肘,完全不够看了。
想当初公司初创时并没多少人,但今时不同往日。如今,仅签约的、已有相当知名度的明星和大咖就已超过50位,再加上不断涌入的新人,公司旗下艺人总数早已突破了400大关。
此外,还有众多来自香江的明星艺人时常过来洽谈合作或参加活动,都需要妥善安排接待和办公空间。
因此,在拿到这块新地皮的第一时间,施工队就立刻进场,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施工。
只要白天气温尚未低到土地上冻,工程就一刻不停。
即使后期天气更冷,地面冻结,也依然有很多室内工程和准备工作可以持续推进。
2004年这个冬天,正好是连续第四个“暖冬”年份。
除了清晨和夜晚气温较低外,白天的气温并非难以忍受,真正土地会上冻的严寒天数,其实并不多,这为冬季施工创造了极大的有利条件。
…
就在李琦专注于推动国内动漫项目发展的同时。
我们的近邻棒子,其影视产业也正搞得风生水起,热度不减。一部名为《瀚城之春》的电影在各大影院上映,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部影片艺术地再现了当年以“全小将”为首的新军部势力夺取政权的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
李琦在《南山的步障们》和《瀚城之春》之间,最终选择了优先推动《瀚城之春》。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认为这部影片的戏剧张力更强,叙事节奏更为紧凑刺激。
影片聚焦于全小将等人必须在短短9个小时内争分夺秒地攻入瀚城的惊险过程,情节环环相扣,充满紧迫感。
影片中各种当时先进的枪炮装备都被真实还原,营造出的场面规模也更为宏大壮观。
在人物塑造层面,影片的创作核心明确聚焦于张泰完与全小将之间那场决定命运走向、充满紧张对峙意味的双雄博弈。
编导团队有意将叙事重心高度集中于此,对于其他参与此历史事件的配角戏份,则进行了策略性的精简与淡化处理。
这种手法旨在倾注更多笔墨,深度刻画并强化两位核心主角之间的戏剧张力与意志较量,从而使得整个故事的主线脉络更为清晰、凝练,情节推进也更加紧凑有力。
影片甫一登陆院线,便展现出惊人的市场号召力。上映首周,其观影人次便势如破竹地突破了400万大关。这一成绩,甚至直接超越了此前由现象级电影《汉江怪物》所创下、尚属新鲜的票房纪录,引发了业界内外的一片惊呼。许多观众在观影后难掩激动之情,纷纷为之拍手称快。
此举自然也吸引了大量媒体记者与专业电影人的目光,他们涌入影院观摩后,从专业角度发表了诸多评价:
“这部影片带来的视听冲击力与历史厚重感,实在太令人震撼了。”
“真是意想不到,当年那段波澜诡谲的历史真相,竟然是以这样一种惊心动魄的方式呈现的?”
“影片在历史细节的还原度上做到了极致,无论是宏观的场景搭建,还是微观的道具陈设、人物服装,甚至包括影片整体色调的饱和度把控,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水平,极具年代质感。”
“不得不提的是片中的配乐与摄影,二者配合得天衣无缝,极佳地烘托了剧情发展所需的紧张、悲壮或悬疑的氛围。”
“导演的镜头语言运用得尤为出色,许多场面的调度和剪辑,让我在观影时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感和时代压抑感。”
“演员的表演亦是可圈可点,尤其是黄正民与郑宇胜两位主演,将角色的复杂内心与对立关系刻画得入木三分。”
当然,任何涉及历史题材与政治隐喻的作品都难免引发争议,这部片子也不例外。
也出现了不少批评的声音:
“这拍的是什么?分明是在故意扭曲和丑化我们的历史人物的形象,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过度改编!”
“影片完全背离了纪实的创作原则,本质上就是一部披着历史外衣、追求感官刺激的个人英雄主义爆米花电影,没有一点敬畏之心。”
随着影片的热映,其引发的话题与讨论并没有止步在娱乐层面,其影响力如同水里的涟漪般一样不断扩散。
很快辐射到了棒子社会的政治、媒体、社会、历史认知以及影视产业等多个关键领域。
一个尤为明显的现象是,影片内容直接触发了政治层面的舆论对抗。
一位名叫张清来的国会议员,率先借助媒体平台公开发声,他站在镜头前,言辞激烈地指责当下的某些政治势力,“你们不过是“戴着合法性的虚伪面具,却在背地里干着‘叛乱’肮脏勾当的土匪…”
他甚至还援引了电影里面的台词,抨击政敌。
无独有偶,京畿道的一个执事也借着这部片子在媒体上打大肆宣扬:我
“我们帮着当下混乱,希望有更多的勇者站出来推动社会前进…”
其中有一个人,同样发文力挺,“希望大家对片中不义势力和不公的历史愤怒转化为改变现实不公的力量。”
李琦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话,肯定会感慨,因为这个人叫稳再演。
“…”
谁能想到一部片子竟然成为棒子政界博弈的舆论工具。
这还没有结束。
这部影片的影响力还蔓延到了教育界。
瀚城一所小学原本是计划组织学生去看这部片子,作为历史课学习,结果被许多家长举报。
学校方面刚取消观影计划,又有另外一帮人举着牌匾要求学校组织去看。
教育局的原本要求去看,可很快又发文,让他们别去了。
校长脸都绿了。
我他妈到底该听谁的呀?!
《瀚城之春》的热议,反而引起了观影狂潮。
让原本有些颓势的年底电影市场迎来火爆。
而影响最大的则是电影的导演奉俊昊,他的名声一下子,一下子被人太抬高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
有人将他称为“殿堂级”电影导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