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戈里到香江后,张启明就砸下重金,为他建立实验室。
资金设备乃至其他资源,谁要格里戈里想要,都想方设法给他搞来。
即便如此,离开了毛熊完整的集体科研生态链,格里戈里的研究多多少少还是受到影响。
他脑海中,以及带来的部分残缺笔记里,记载着不少性能卓越的配方和工艺。
但很多关键的原材料,在毛熊解体后的混乱中已经流失。
即便是由张启明带回来的大量资料辅助,项目也一度陷入僵局。
尝试了多种替代方案,但性能总是达不到要求。
尤其是在用于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和喷管的关键耐高温材料上,进展缓慢。
格里戈里在基地数字化技术资料库里,查找资料时,偶然调阅一份关于前毛熊重型越野车底盘装甲的保密技术总结。
资料中提到,为了应对严寒环境下装甲钢的脆化问题,西伯利亚研究所开发了一种独特的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这种材料在具备极高比强度和刚度的同时。
还拥有优异的低温韧性和耐高温性能!
报告中甚至含糊地提到,该材料的一种衍生型号,曾被考虑用于某种战术导弹的发动机外围构件。
因其能够有效抵御发动机高温燃气的热辐射。
格里戈里通过这些资料,像是想到了什么。
他猛地站起身,几乎是跑着回到了实验室。
“快!快把b-15号样品的数据调出来!还有我们之前失败的那些高温合金测试记录!”
他激动地对助手喊道,花白的胡子都因兴奋而颤抖着。
b-15号样品,正是他之前根据记忆中的某个不完整配方,尝试复现的一种铝基复合材料。
但因为缺少关键的“陶瓷颗粒前驱体”的制备工艺,性能一直不理想,特别是高温强度远未达标。
而那份关于装甲车的报告,虽然未给出具体配方。
却详细描述了一种利用西伯利亚特有的一种硅藻土矿物。
通过特殊的湿法冶金和气相沉积工艺,制备出那种关键陶瓷颗粒的方法!
思路瞬间被打通的格里戈里,立刻组织团队,调整方向。
同时向张启明提出请求,找来和毛熊硅藻土矿物。
张启明自然是满口答应。
不过,为了以后原材料矿物安全性。
张启明并没有选择,直接去西伯利亚获取。
华夏同样地大物博,特别是稀土矿方面更全面。
张启明在拿到硅藻土矿数据后,就设法从大陆东北找到了性能近似的硅藻土原料。
格里戈里对原材料哪里来并不在意。
检测后发现性能相近,直接就让张启明弄一批。
张启明也不知道他需要多少,直接发动钞能力,从东北挖了10吨的硅藻土。
格里戈里得到想要的原材料,又向张启明提出一张数据表,上面全是需要的材料和技术。
随后就一心投入到研发当中。
依据报告中的工艺描述,结合格里戈里自己对材料学的深刻理解,开始没日没夜地进行实验。
制备这种陶瓷颗粒的过程,极其繁琐且充满不确定性。
温度、压力、反应气氛、催化剂的种类和比例……任何一个参数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实验室里,高温炉日夜不息,空气中弥漫着化学试剂和金属熔炼的独特气味。
失败了,就重新调整参数再来。
记录数据的笔记本堆满了角落。
张启明只是看了一眼数据表,就让秦超安排人去弄来。
雷霆安保人员通过体育用品厂商,弄到了东瀛东丽公司最新的t1000级碳纤维样品和部分预浸料工艺参数。
t1000级碳纤维材料,宝岛省台塑公司也无法制造。
张启明直接将这些样品和工艺参分成三份,一份给格里戈里实验室送去,一份拿去和台塑公司合作。
术业有专攻,台塑公司在碳纤维方面,拥有极强的研发能力。
和其合作可以加快速度。
不过,启明科技内部同样成立了一个碳纤维研发项目组。
就是为了以防台塑公司不靠谱时,能够及时派上用场。
以他现在的身家,不缺多一个烧钱项目。
就算最后这些材料只能给钓鱼佬们做钓鱼竿,他也不介意。
雷霆安保的人员可以说是四处出击。
不仅给张启明从东瀛,搞来碳纤维样品合成参数。
还从二毛渠道,搞到了一些毛熊时期的特种金属焊料和高温涂料样品。
这些来自不同体系的材料样本和技术信息。
为格里戈里队的研发,提供了宝贵的对比和参考。
终于,在经过上百次的失败后,他们成功制备出了符合要求的、纳米级别的碳化硅-氧化铝复合陶瓷颗粒!
当这些细小的、在显微镜下闪烁着奇异光芒的颗粒。
被按照格里戈里优化后的比例和工艺,均匀地融入高纯度的铝合金基体后,一种全新的复合材料诞生了。
初步的性能测试结果出来时,整个材料组都沸腾了!
张启明看着实验室的欢腾声,也是一阵激动,接过格里戈里送来的的检测报告,查看起来。
格里戈里激动道:
“张先生,这款复合材料密度仅为钢材的三分之一。
强度却超过了目前基地,能获得的绝大多数高温合金!
我们测试的结果显示,在600摄氏度下的强度保持率超过80%,远远优于传统的铝合金。
甚至接近了一些镍基高温合金的水平!
而且,它还具备了良好的导热性和较低的热膨胀系数。
不仅可以用于制造卫星的轻量化结构件、支架。
经过优化后,甚至有望用于火箭发动机的某些非核心高温部件,或者卫星推进系统的燃料贮箱!
这能极大地减轻箭体和星体的重量,提升运载能力或增加卫星的有效载荷。”
张启明在查看了测试数据后,很是振奋,随即将这种复合材料,命名为“玄武-I型”。
张启明看着激动到有些落泪的格里戈里激动。
“教授,你们西伯利亚的配方非常棒!”张启明满脸笑容赞叹,随即真诚的说道:
“明年的启明科学奖,将有一座属于您,属于材料研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