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此同时,在天启城的另一边。
萧若瑾自从得知萧若风回城之后,就一直暗中派遣手下密切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直到这一天,当他收到探子的消息,说是有不同的信封从琅琊王府陆续发出,并且这些信封都被送往了各个大臣的家中时,他的内心再也无法保持平静了。
“好啊,看来老九这次是下定决心要跟我争夺这个位置了!”萧若瑾怒发冲冠,咬牙切齿地咆哮道,他咬紧牙关,内心满是怒气。
萧若瑾手中原本端着的茶盏也在瞬间被他狠狠地捏碎,碎片四处飞溅,散落一地,仿佛也在映衬着他此刻那如同破碎瓷器一般的心情。
要知道,以往萧若风虽然偶尔会有一些试探自己的举动,但都被萧若瑾用三言两语轻松地打消了念头。
然而这一次,老九似乎是吃了秤砣铁了心,无论萧若瑾如何劝说,试探,他都不肯松手。
更让萧若瑾感到愤怒的是,萧若风竟然已经开始准备笼络朝中的大臣了!这无疑是对他地位的一种严重威胁。
不过,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萧若瑾转念一想,觉得自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萧若风制造一些麻烦。
毕竟,自古以来,君王最为忌讳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去拉拢朝中的大臣。
若是父皇知道萧若风的所作所为,萧若风还能像现在这样掌握琅琊军的兵权吗?
“父皇向来多疑,若是若风不能为我所用,那就让若风失去价值,对自己也算有利。”萧若瑾这般想着。
就在萧若瑾思考该如何应对这一局面时,站在一旁的谋士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心思,连忙上前献计道:“王爷,此事就交给属下吧!属下最擅长的就是探查这种事情了!”
萧若瑾嘴角微扬,似笑非笑地抬起手,摆了摆,语气坚定地说道:“不,不用你,还有一个更适合的!”
他心中暗自盘算着,还有一个人,比起眼前的谋士,更适合去完成这件事情。
平日里,他与那个人之间就存在着竞争关系,彼此都视对方为对手。
如今,萧若风竟然也卷入了这场纷争之中,这无疑是在原本就已经如火如荼的“战火”上又狠狠地浇了一桶油,使得局势瞬间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剑拔弩张起来。
想当初,萧若风作为自己的亲弟弟,一直以来都是替他挡住那些来自各方的“战火”,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然而,如今的情况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若风竟然要与他一争高下,这实在是令人始料未及!
站在一旁的谋士眼见这一幕,心中不禁略作思索,转瞬之间便已洞悉了萧若瑾内心深处真正所想之人。
他稍稍犹豫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王爷,您所指的……莫非是青王殿下?”
毕竟,在如此微妙的局势之下,青王确实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首先,青王进宫面圣相对容易,这一点对于想要在这场纷争中占据上风的萧若风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其次,青王的母家势力异常强大,绝非一般人能够轻易撼动的。有这样一个强大的后盾支持,萧若风想要轻易达成目的恐怕也并非易事。
萧若瑾的眉头微微一挑,嘴角的笑容更甚,他看着谋士,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意,轻声笑道:“你倒是越发聪明了。”
得到了王爷的肯定,谋士心中一喜,连忙应道:“王爷过奖了,我这就去办!”
他深知此事的重要性,只要想办法将这个消息透露给青王,就能够成功地将祸水引向青王那边,这样一来,青王在朝堂上自然会少盯着王爷几回。
这么想,好处少不了他的。
萧若瑾满意地点了点头,示意谋士可以去办事了。
谋士见状,赶忙躬身施礼,然后转身快步离去,离开了王府,兜兜转转,传了好几波人,才将消息传入青王府。。
而另一边,萧若风送出的信件内容其实非常简单,只是说最近琅琊王府后院的秋景十分宜人,特邀请各位前来赏宴。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信号,琅琊王竟然破天荒地邀请了如此众多的官员前往琅琊王府赴宴。
要知道,往年都是景玉王府发出邀请,而琅琊王只是参与其中而已。
今年的情况看来是完全不同了!
“太师大人,琅琊王府的信件!”在太师府中,一名小厮恭敬地站在太师董祝面前,他低着头,双手高举着一封信件,显然这是琅琊王送来的请帖。
小厮静静地等待着太师的回应,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董祝刚刚登上太师之位不久,他接过小厮手中的信件,随意地打开看了两眼信上的内容。
突然间,他像是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一般,放声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好!这小子终于想通了!”
小厮听到太师的笑声,心中不禁有些疑惑。
他不明白太师所说的“想通了”究竟是什么意思,但这个念头只是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他很快就将其压了下去。
他只是一个卑微的小厮,怎能随意揣测太师的想法呢?
董祝心情愉悦地对小厮吩咐道:“去,替我准备好一份厚礼,回复琅琊王,就说三日后,我必定亲自去赴宴!”说完,他又忍不住笑了起来,显然对这次宴会充满了期待。
想当年,在那充满硝烟与血腥的战场上,他命悬一线,九皇子犹如天降神兵一般将他从死亡边缘拯救回来。
自那以后,他们有过数次接触,在这些相处的过程中,董祝逐渐了解到萧若风的品行和做事风格,他的睿智、果敢以及心怀天下的胸怀,无一不让董祝坚信他,琅琊王萧若风,就是他心目中理想的明君。
于是,董祝开始有意无意地试探他,言谈之间,毫不掩饰地表达出自己愿意投身于他麾下,为他登上皇位出一份力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