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参谋

田布衣

首页 >> 历史的参谋 >> 历史的参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道女情缘与鬼魅传说茹梦令没错,我的卡牌是辛弃疾怎么了手握神豪,桃花自然来一人,一剑,一族,筑人族脊梁!穿越修仙:顾客我好像在哪见过你修仙从御兽开始【人类自救系统】真千金回归后,整个京圈都跪了!黎骆凡尘
历史的参谋 田布衣 - 历史的参谋全文阅读 - 历史的参谋txt下载 - 历史的参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7章 晁错 | 大汉王朝第一背锅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他是汉景帝的老师,也是汉景帝的重要谋士。他是大汉帝国的首席策划师,也是权谋博弈的替罪羊。他为人严峻刚直又苛刻心狠,他满腹经纶又缺乏政治谋略。他精于政治却糊涂于人情,只知谋国却不知谋身,最终落得个腰斩于市的下场。

他就是大汉第一背锅侠:晁错。

晁错,颍川郡人(今河南省禹州市)。西汉时期大臣、学者、政治家、文学家。

公元前200年左右,晁错出生于颍川。年少时的晁错,拜在张恢门下,研习法家思想。在那个时代,法家思想强调以法治国,主张通过明确的法律条文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注重法律的权威性与实用性。其倡导的“法不阿贵”和“一断于法”等理念,对社会秩序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

晁错在张恢的教导下,深入研习法家学说,对其重法、重刑、重势的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这种对法家思想的深刻认知,为其日后在政治生涯中主张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汉文帝时期,晁错凭借出众的文才被朝廷征召,担任太常掌故一职。

此职位主要负责收集、整理和编写历史与文化资料,在当时的朝廷中起着传承文化、记录历史的重要作用。虽然类似于当今的国家智库研究员,但在职责范围和工作方式上仍有很大不同。太常掌故主要围绕历史文化领域开展工作,而现代国家智库研究员则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为国家决策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建议。

后来,晁错又被朝廷派遣,跟随儒学大家伏生学习《尚书》。《尚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和治国理念。通过学习儒家思想,晁错将儒家的仁爱、民本等思想与法家的法治观念相融合,成为了一位儒法贯通的通才。这种独特的知识结构使他在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时,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问题的本质,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具可行性的策略。

晁错学成归来后,先后被任命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太子家令。

晁错就是在这个时候,与后来的汉景帝刘启相识的。

刘启为太子时,晁错担任太子家令,相当于太子府的大管家,精心料理着府中大小事务。在与太子刘启的相处中,晁错凭借能言善辩的口才和切中要害的分析能力,深得太子的喜爱与信任。刘启亲切地称晁错为 “智囊”,可见晁错在太子心中的地位之高。《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中记载:“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成为太子刘启的智囊后,晁错在太子的支持下,多次上书汉文帝,提出诸多政见和建议。然而,由于当时汉朝国力尚在恢复之中,朝廷内部对于改革的意见并不统一,且外部匈奴威胁依然严峻,时机与条件尚未成熟。

汉文帝虽认可晁错的才能,认为他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合理性,但出于稳定大局的考虑,未予采纳。不过,汉文帝对晁错的才华给予了高度肯定,将他提升为中大夫,以表彰他的忠诚和智慧。

成为太子刘启的智囊后,晁错在太子的支持下,多次上书汉文帝,提出诸多政见和建议。然而,由于时机与条件尚未成熟,汉文帝虽认可晁错的才能,却未采纳他的建议。但汉文帝对晁错的才华给予了高度肯定,将他提升为中大夫。

汉文帝时期,汉朝逐渐从汉初百废待兴的萧条中复苏,呈现出和平昌盛的迹象。

但在这看似繁荣的背后,却潜藏着不少隐患。

首先,强大的匈奴频繁侵略汉朝边塞,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匈奴的侵扰给汉朝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严重威胁到汉朝的统治。汉朝军队在与匈奴的对抗中,时常处于被动局面,朝廷实行的消极和亲政策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其次,汉朝从初期一直到汉文帝时期,实行的都是郡国并行制,这不仅使各诸侯国逐渐做大做强,而且也让汉朝的政治体制变得混乱不堪,朝廷的政令到不了郡县,各诸侯封国的百姓只知王而不知皇帝,这些也严重威胁到了朝廷的统治。

针对这些困扰国家强大的弊病,晁错又向汉文帝提出了一系列整治措施和可行性方案。

公元前 169 年,晁错向汉文帝呈上一道《言兵事疏》。

晁错对匈奴态度强硬,坚决主张以武力平定匈奴。在这篇奏疏中,晁错认真总结了西汉以来抗击匈奴袭扰的经验教训,客观分析了当时汉匈双方的军力对比和对匈奴作战的基本规律。他提出了‘以蛮夷攻蛮夷’的思想,即利用匈奴内部的矛盾,联合其他少数民族部落共同对抗匈奴。

这一策略体现了晁错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和战略眼光。他认识到,匈奴并非铁板一块,内部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通过联合其他少数民族部落,可以形成对匈奴的包围之势,削弱匈奴的实力。

然而,当时汉朝的国力尚不足以执行这一策略。

一方面,汉朝需要集中精力恢复国内经济,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联合其他少数民族部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外交资源,且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晁错的主张被汉文帝委婉拒绝。

不过,这项政策后来在汉武帝时期得到了大力推行。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强盛,具备了实施这一策略的条件。通过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汉朝成功地联合了月氏、乌孙等少数民族部落,共同对抗匈奴,为击败匈奴发挥了巨大作用。

《言兵事疏》未被采纳后,晁错并未气馁,又向汉文帝上书了《守边劝农疏》和《募民实塞疏》。

在《守边劝农疏》中,晁错深入剖析了秦朝戍边政策的失误以及匈奴民族的活动特点。他提出了 “移民实边” 的主张,即通过以免罪、拜爵、免除徭役赋税等优惠政策,吸引百姓移民到边境地区。这些百姓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必然会主动与匈奴交战,这样就可以免去从朝廷派兵对付匈奴的麻烦。

为了使 “移民实边” 的工作做得更好,晁错在《募民实塞疏》中对如何安置移民生活提出了具体措施。

“移民实边” 属于一种积极的防御策略,得到了汉文帝的采纳,并立即付诸实施。

这个政策堪称远见卓识的奇策,不仅在当时起到了防御匈奴的作用,而且开创了历代屯田政策的先河,对后世影响也十分巨大。

公元前 168 年,晁错再次向汉文帝呈上一篇《论贵粟疏》。

在这篇奏疏中,晁错细致分析了农民与商人之间的矛盾。他指出,商人通过囤积居奇、操纵物价等手段获取巨额利润,而农民却在繁重的赋税和劳役下苦苦挣扎。这种矛盾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基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晁错提出了重农抑商、入粟于官、拜爵除罪等一系列主张。

重农抑商政策旨在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限制商人的势力,防止商业过度发展对农业造成冲击。

入粟于官和拜爵除罪则是通过奖励农民向国家缴纳粮食,给予他们爵位和免除罪行的机会,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国家的粮食储备。

汉文帝欣然接受了这些建议,这些主张对当时的发展生产和巩固国防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在经济方面,重农抑商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粮食产量和财政收入。入粟于官和拜爵除罪则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提高了国家的粮食储备,为国家的经济稳定提供了保障。

在国防方面,充足的粮食储备为军队提供了坚实的后勤支持,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这些主张为汉初的经济发展和“文景之治”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公元前 157 年,汉文帝去世,太子刘启继位,史称 “汉景帝”。

汉景帝继位后,作为老师和深受信任的谋士,晁错自然也地位提升,被封为内史,正式进入权力中枢。

在汉景帝的支持下,晁错获得了施展抱负的机会。《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记载:“错数请间言事,辄得,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每逢国家大事,汉景帝对晁错言听计从,宠信程度超过了九卿,许多法令是经他之手修改订立的。

丞相申屠嘉死后,汉景帝提升晁错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地位愈加显贵。

公元前 155 年,继位两年的汉景帝,在父亲汉文帝的施政基础上,继续推行与民生息、减轻赋税、劝课农桑等政策,社会基本繁荣昌盛。

此时有一件事让汉景帝十分头疼,那就是各诸侯王拥兵自重、专制一方、骄横奢侈,他们时刻威胁着汉景帝的统治。

诸侯王们在自己的封地上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可以自行招募军队,铸造兵器。一些诸侯王还与匈奴勾结,企图对抗中央政权。在政治上,诸侯王们拥有自己的官僚体系,自行任命官员,不受中央政府的节制。他们在封地上实行独立的统治,征收赋税,制定法律,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在经济上,诸侯王们占据着大片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他们通过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积累了巨额财富。这些财富不仅用于满足他们的奢侈生活,还被用于扩充军事力量,进一步威胁着中央政权。

在这个关键时刻,晁错向汉景帝提出了削藩的建议,并呈上了《削藩策》。

《汉书》记载:“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汉景帝最终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开始削藩。

但在削藩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个巨大的漏洞,那就是削藩的主意不能是汉景帝自己提出的,因为这些诸侯王不仅位高权重,是汉朝的根基,而且还是他们老刘家的骨肉至亲。一旦汉景帝自己提出削藩,很容易造成天下大乱。

所以,必须有人来背这个锅,而且这个人必须有足够的能力背得起这口锅。最后,晁错成了这个背锅侠。

晁错在劝汉景帝削藩的过程中,得罪了很多人。

首先,被削藩的诸侯王对他恨之入骨。这些诸侯王原本在自己的封地上作威作福,享受着巨大的权力和财富。晁错的削藩建议直接威胁到了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对晁错充满了憎恨。

其次,朝廷中的大臣很多也反对他。尤其是大臣窦婴,他是窦太后的侄子,认为削藩风险太大,有可能会引发动乱。他不服晁错,二人争论不休,由此结下了梁子。

最后,晁错的家人也反对他。晁错的父亲千里迢迢赶到京城,劝晁错削藩是离间朝廷和刘姓诸侯王的家事,出力不讨好,不要这么做。但晁错不为所动,他坚定地认为削藩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晁错的父亲见劝不动儿子,心中万分悲凉,他不忍见到晁家灭门,回到家后,服毒自杀。《汉书》记载:“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

公元前 154 年,汉景帝下达削藩令。

削藩令下达后,吴王刘濞就以 “诛晁错,清君侧” 的名义,联合其他诸侯王起兵发动叛乱,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 “七国之乱”。

七国造反的消息传到都城后,汉景帝十分紧张。他问晁错如何应对,没想到晁错却傻眼了,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无奈之下,晁错向汉景帝提出御驾亲征,割地求和,杀袁盎等措施。

晁错提出御驾亲征,可能是考虑到汉景帝的权威和士气的重要性。在古代,君主亲征往往能够鼓舞士气,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割地求和虽然看似妥协,但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也可能是为了争取时间,稳定局势。杀袁盎则是出于对局势的误判,他认为袁盎与吴王刘濞有勾结,可能会对朝廷造成更大的威胁。

晁错的这些建议在当时的情况下存在很大的风险,更不能直接解决问题,汉景帝听后理都没理他。

可见晁错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和谋士。

昔日与晁错有过节的窦婴抓住机会,将七王叛乱的矛头指向了晁错。而大臣袁盎也建议汉景帝杀了晁错,以平息七国的叛乱。紧接着,以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为首的大臣联名弹劾晁错,请求汉景帝处死这个乱国之臣。

此时的汉景帝只想尽快解决问题,其他的什么都不在乎。于是,汉景帝头脑一热,采纳了他们的建议。随之,身穿朝服的晁错,被骗到街市,处以腰斩,全族被灭,无一幸免。《汉书》记载:“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或许晁错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无私无畏,一心护主,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晁错死后,叛乱并没有平息。汉景帝派出大将周亚夫,几乎倾尽全国之力,历时三个月,才将七国之乱平息。

经此一战,各诸侯王的势力受到了致命打击,实力大不如前。这为后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彻底解决各诸侯国的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从长远来看,晁错无疑又是最大的功臣。

纵观晁错的一生,他少年勤奋,矢志不渝,才情横溢;青年奋发,辅佐君王,治国安邦。他胸怀天下,心系苍生,提出改革,力主削藩,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立下汗马功劳。然而,他命运多舛,因忠直而招祸,因改革而触怒权贵。他的忠诚和直言不讳在那个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成为了他的致命弱点。最终,他含冤而逝,令人扼腕叹息。

晁错的死,既是他自己对现实认知的不足,也是时代的悲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镇北王说好礼仪之邦,华夏十四亿魔修?万能复印机剑王传说大佬他貌美如花原神仙途从超兽武装开始盘点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网游之镖局逆天神识七零军婚:重生后被兵哥哥盯上了请公子斩妖劫神传神墓火系法爷修炼指南匣中三尺官道之临危受命连载破命刀一人,一剑,一族,筑人族脊梁!你好,我最爱的人
经典收藏重生后,渣皇爱我如命姐姐车祸后,我要替她履行婚约南宫轩与上官洛儿倾城之恋玄学直播捉鬼忙,看看今晚谁塌房时不时吐血的我在柯南身边怎么活野玫瑰欲又撩,太子爷失控诱捕撒哈拉的阳光离婚后她空降热搜帝少动情,顾大小姐三年抱俩骑行异事火葬场女工日记变成赛迦的我该何去何从?我被女鬼缠上当她老婆一人之下:我,开局张三丰模板恋综爆火后,哥哥他坐不住了我一个小刑警,你让我当鬼差完了!订婚前夜禁欲战神闯我闺房谁让你出生的!遮天之阴阳道武道穷途
最近更新穿越之农女她有外挂穿越后我谁也不爱为夺她野蛮大佬机关算尽折傲骨酆都门驱魔道长天才的吃瓜修仙日常荒野大镖客之灭鼠新方法来自旧时光御天:斩我决重生之不被书写的人生快穿:别怕你还有我识破骗局后,真假少爷联手了菟丝绕红缨斩神:哦豁?他俩的友谊,变质了假千金只想打工,带崩全家人设!诛天魔神HP只想摆烂的我却融化了冷蝙蝠何雨柱:我居然有了系统女尊之妻主她除了种田就是宠夫持刀小郎君
历史的参谋 田布衣 - 历史的参谋txt下载 - 历史的参谋最新章节 - 历史的参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