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帝国兴亡史

海历

首页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北宋帝国兴亡史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北宋穿越指南浮世烟云大宋将门武炼巅峰凤逆天下北月篇穿越大明,从洪武朝活到和平建国摄政王今天又在哄王妃南宋异闻录大周神相:不信东风唤不回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北宋帝国兴亡史 海历 - 北宋帝国兴亡史全文阅读 - 北宋帝国兴亡史txt下载 - 北宋帝国兴亡史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62章 英雄气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要说宋庠被罢相这事,我们还得从他的侄儿说起。

我们在很早之前说到宋庠中状元时就提到过他有一个名叫宋祁的弟弟,而这个宋祁本来才是那一届科考的状元,但当时的摄政皇太后刘娥觉得在封建礼法上弟弟不应该压哥哥一头,所以她才钦点宋庠当了那一届科考的状元。刘娥这一决定完全改变了兄弟俩的命运,宋庠此时官至宰相,而宋祁则是翰林侍读学士、龙图阁学士、给事中兼史官修撰,当然这也算得上是一个高官了。

事情的源头就出在宋祁的儿子身上,不是说他的这个儿子做了什么混账事祸及自己的父亲和伯父,而是因为他“交友不慎”。可是,朋友犯事也不至于祸及自身,毕竟就连诛九族也没有株连“友党”一说。总之,这一切只能说明“别有用心”之人将事情给上纲上线了。

宋祁这个儿子的朋友名叫张方彦,是一名举人。此人还有一个身份,而这个身份就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因为这个张方彦还是张贵妃的母亲、越国夫人曹氏家里的“座上宾”。一个是大有前途但却还没能考中进士的年轻举人,一个是丧夫二十多年且一直寡居的超级贵妇,这两人搅和在一起能没有故事吗?也正是仗着曹氏的背景,张方彦在京城里那是混得风生水起,而一个开封本地的富户也正是看中了他的这层关系便委托他买一个官。

张方彦收了这个富户的银子自然就要替人家办事,可他很不地道的地方就在于他没去找曹氏帮忙,而是自己搞了一张假的封官文书交给了那名富户。这事当然迟早会露馅,官司就此打到了开封府。

此时的开封知府是刘沆, 在审案中张方彦很嚣张地交代了自己跟曹氏的特殊关系,这可就把刘沆给吓了个半死。这案子办不好很有可能会毁掉他的大好前程,反之则有可能让他从此平步青云。为此,刘沆权衡再三决定只治张方彦的罪,他在上报案情的时候建议直接将张方彦处以极刑,而张方彦与曹氏的关系他却只字不提。中书省的两位宰相也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如果罪及曹氏,那张贵妃那里就没法交代,所以也就批准了刘沆的判决。

案子似乎就应该这样完事了,可问题就在于张方彦当时为了脱罪竟然一股脑儿地把自己的社会关系全都说了出来,这颇有如今的那种“我的朋友是某某”的桥段。他本是想以此吓唬刘沆,可谁知道这反而演绎出了一幕死了也要拉人垫背的狗血剧情。很不幸的是,张方彦的其中一个朋友正是当今宰相宋庠的侄儿。

这个消息一出,包拯、吴奎和陈旭这三名谏院的官员便把矛头指向了宋祁,他们说他教子无方,宋祁于是被外贬出京担任亳州知州。这还没完,包拯等人转而又以此指责宰相宋庠“不戢子弟”,同时还弹劾宋庠在担任宰相以来毫无作为理应罢黜。

宋庠闻言立即主动上疏请求辞官,但是他犯了一个让他自己都无法原谅的巨大错误。按照流程,当官员主动求罢之后应该待在家里等待批复,可宋庠这个劳模竟然没等批复下来就又跑去中书省上班。这就是说你宋庠连演戏都不会,你的主动求罢分明就是在故作姿态,这说明你这个人的人品有问题。这种人怎么能够担任百官表率的宰相呢?

宋庠就是这样自己把自己给玩死了,他被贬为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河南府。随后,他又被改迁为许州知州,最后落脚于河阳府。也就是说,他在短时间内被连贬了三次。

宋庠这一走就让中书省的长官出现了空缺,但赵祯没有安排人接替宋庠,而是又给中书省增加了一位参知政事。那么,这个幸运儿又是谁呢?此人正是开封知府刘沆!

刘沆为什么能捡到这个大便宜?答案再明显不过了,因为他很会来事,张贵妃以及她的母亲曹氏怎能不感激他呢?赵祯呢?这个被后世传颂的一代明君竟然就因为这事将此案的主审官给直接提拔为了参知政事。这叫人说什么才好?

回头来看,整个事件都像是一场阴谋。同样是“朋党”,曹氏跟张举人关系更为密切,可她什么事也没有,而宋祁的儿子却因为跟张举人经常一起玩而害得自己的老爹和伯父双双丢官罢职,包拯等人弹劾宋氏兄弟的理由更是显得有些无厘头。

要说这里面没有阴谋,鬼都不信!我们还能说什么?文大宰相这一招真的是杀人不见血,就好比当初他在成都把何郯给轻易“灭”掉一样——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随着宋庠的离去,文彦博在中书省一人独大,宋朝在时隔多年后再次出现了独相。难道赵祯忘了防止宰相专权的祖宗家训了吗?当然没忘,但现在文彦博很乖,连一点儿权臣的影子都没有暴露出来,赵祯即便是放权给他也不足为患,可文彦博能成为独相最重要的因素恐怕还是后宫里的那位张贵妃。得亏文彦博不是才疏学浅的奸佞之辈,要不然以他的关系网和能力而论,他所产生的破坏力很有可能将是无可估量。

在没有了宋庠的叽叽歪歪后,文彦博这下总算是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我们前面也说了,他的执政理念不是要讲究一个大刀阔斧式的狂飙突进,而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循序渐进,直观地说就是鲸吞与蚕食之别。欲速则不达,我个人觉得这句话几乎可以用来作为文彦博这一生行事和做人的戒律准则,这话甚至可以用来解释他的长寿。我个人还认为,如果给文彦博十年的时间或是让他像吕夷简那样长期执政,那么他很有可能成为北宋最伟大的宰相。当然,这些全属一家之言。

很遗憾的是,文彦博这次仅仅只是在大宋独相的位置上待了八个月就被一个人以“自杀式袭击”的方式给拉下了马,而这个“暴徒”正是不久前在赵祯面前口出不敬之语的御史唐介。不过,在文彦博下台之前,另外的一些事还是很值得我们在此说道一番。

既然我们提到了与文彦博处境很像的前宰相吕夷简,我们这里顺便也聊一下吕夷简的儿子们。

吕夷简的儿子共有五个,能在后世留名且位高权重的就有四个:长子吕公绰,次子吕公弼,三子吕公着,四子吕公孺。这里面老大吕公绰和老四吕公孺后来都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并先后出任开封知府,而老二吕公弼后来则是官至大宋枢密使。

四兄弟里面唯独老三吕公着最牛。由于吕夷简的关系,他们兄弟都是以恩荫步入仕途,但从小就勤奋好学的吕公着偏要好强,他是四人里面唯一去参加了科考并被录取的人,而且他参加科考的时候没人知道这个衣着极其朴素的年轻人竟然是当朝宰相的公子爷。

吕公着不但博学多才,而且也长于言辩。当年十六岁的王安石跟随父亲入京不久便以文才而名动开封,他也因此而结识了曾巩并得到了当时的文学宗师欧阳修的赏识和赞誉。这么一个少年才子的横空出世自然也让开封城里的一众青年才俊感到好奇,这里面就包括时年只有十八岁的司马光以及时年十九岁的吕公着,而身在京城的曾巩这一年也只有十九岁。一群将在未来深刻影响宋朝政坛和文坛的小青年就这样以文会友结成了挚友。王安石无疑是这里面最闪亮的人物,他年纪最小但却最张扬,关键是别人还都不得不服他,但有一点王安石却被长他三岁的吕公着给压了一头,那就是明辨。在此之前,王安石与人辩论几无败绩,可偏偏他在吕公着面前常常自愧不如。

吕夷简当年被他的伯父吕蒙正举荐给赵恒的时候曾言此子有宰相之才,而年过五旬的吕夷简也曾对当时还只是个小小少年的吕公着做出过一番精准的预言:“吾儿他日必为王公辅臣!”

此后,吕公着果然成了大宋的宰相,并且他最后也是北宋历史上少有的以三公(司空)加使相而致仕的朝廷重臣,另一个便是他的老爹吕夷简。

说了这么多,但可能我们还是对吕公着没什么印象,毕竟他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根本没有立足之地,哪怕是历史书里也没有,那里面只有王安石和司马光。但是,我们只要记住一点就行了,宋神宗驾崩以后,与司马光共同辅佐年幼的哲宗皇帝的那个人便是吕公着。他们二人一当宰相便把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废除,司马光紧随王安石的脚步去往西天取经后,吕公着独立朝堂之巅继续对新法穷追猛打。但是,说句公道话,吕公着其实没有司马光那么极端和激进,司马光纯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但吕公着和当时很多的保守派大臣都认为新法当中其实也有很多可取之处。

之所以要在这里突然提到吕夷简的儿子们,原因就在于文彦博开始独相的时候,吕夷简的儿子们也开始在帝国的官场崛起,只不过这时候还轮不到吕家老三出来冒头,而是吕家的老大和老二。

老大吕公绰此时在陕西出任秦州知州,也就是韩琦和文彦博曾经干过的职位,这多少也算是一个封疆小吏。因为吕夷简的原因,赵祯自然随时都在注意着吕家这几个公子的动向,他这时候决定召吕公绰回京对其另予重用,可这事却让御史台和谏院合伙给搅黄了,搅事的人正是御史中丞王举正和谏院的知院包拯。他们说吕公绰曾经借着其父的身份和权力兜售朝廷人事变动的信息,所以现在还不能让他回京出任高官,至少还要让他在秦州那个鬼地方为国再站几年岗才行,他思想上的毛病必须要深刻反省并觉悟。就这样,吕公绰只能继续待在大西北保家卫国。

吕家老大仕途受阻在某种程度上其实稍微受了一点老二的影响,因为在这之前老二吕公弼刚刚升了官,见赵祯接连提拔吕家的这兄弟俩,言官们自然有意见。

吕公弼此时的官职是工部郎中、直史馆,实际的差遣则是河北转运使,他正奋战在河北抗灾救灾的第一线。在河北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吕公弼就像他父亲当年主政地方时一般精明干练且政绩卓着,赵祯为此特加封他为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这已经是标准的省部级干部了。然而,不管你再能干,只要你是吕夷简的儿子就注定逃不掉那些道德君子的打压。

在这道任命下发之后,刚从御史台调到谏院的陈旭就对赵祯说道:“吕公弼哪有什么才华和本事,要不是因为他有个好爹,他恐怕连个官也当不上。所以,陛下你还是不要给他升这个官为好!”

吕公弼听闻此事也是火大得不行,但奈何陈旭确实戳中了他的痛处——他不是正牌进士出身,连他自己都得承认他能有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有个好爹。现在能够明白吕家三公子吕公着为什么非要去考进士了吧?就为了今后说话办事可以挺直腰杆,就是为了不被某些拿着一张进士文凭的人在背后乱嚼舌根。

愤怒归愤怒,吕公弼为了堵住陈旭这种人的嘴便上疏婉辞赵祯的这道任命,可赵祯坚决不许。在某次君臣议事的时候,他对身边的两府大臣说道:“陈旭在这件事上做得很不地道,吕公弼的功绩都明摆在那儿,可陈旭却只顾着去揭别人的短并以此成全他个人敢于言事的声名,朕不屑于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七零穿越:最强军官的锦鲤妻修仙界的捡尸人快穿精灵梦叶罗丽逝者敲门豪门第一少奶奶她想咸鱼躺,非逼她造反太吾传人响当当都摆烂了,谁还管那贞节牌坊顾道长生转乾坤之凡缘世带着空间超市去种田跪在老婆女儿坟墓前哭,重生八三陆总,楼下那对龙凤胎很像你食梦貘手记都穿书了,谁还走剧情暴力军嫂有点甜员工比老板还有钱一不小心赖上你我为了少主威严欺负下老婆没错吧神王令
经典收藏三国开局就送大礼包红楼群芳谱将军夫人,请吃回头爷!战神薛仁贵,大唐第一猛将王爷深藏,妃不露陛下,不能嫁公主抵债啊!大唐:从攻略长公主开始我助大唐盛世天下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女国公种田一二事三国之汉室再兴田园大唐寒门第一才子七煞侍魂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三国之飞将再世回到大汉打天下续命大明朝三国之武皇殿下,请离开我的棺材
最近更新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北宋第一狠人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史上最强县令笔架叉将军云起惊鸿客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浴血山河真理铁拳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靖康前夜:帝业重光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北宋帝国兴亡史 海历 - 北宋帝国兴亡史txt下载 - 北宋帝国兴亡史最新章节 - 北宋帝国兴亡史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