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荡荡的乾国内战,终于画上了一个染血的句号。
战争的巨兽餍足地伏下身躯,东部广袤的土地上,持续了数月的烽火与厮杀渐渐平息。
曾经旌旗蔽日、杀声震天的战场,如今只剩下乌鸦的啼鸣和风穿过断壁残垣的呜咽,断戟残戈掩埋在焦土之中,无声地诉说着胜利的惨烈代价。
空气中尚未散尽的硝烟与血腥气,混合着初春泥土的微腥,构成一股独特而沉重的战后气息。
大局已定,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在朝廷大军乃至整个涯州城弥漫开来。
临时帅府内,唐玉宣屏退了左右,独自一人站在那幅巨大的东部舆图前。
图上,代表叛军的黑色旗帜已被尽数拔去,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朝廷统治的明黄。
她伸出纤细却不再柔嫩的手指,轻轻拂过舆图上“血枫峡”的位置,指尖仿佛能感受到昨日的金戈铁马与生死一线的灼热,以及那无数忠魂无声的呐喊。
良久,一声悠长而深沉的叹息,从她唇边逸出。
这声叹息里,裹挟着太多太多的情绪。
首先是巨石落地般的释然,如同退潮后的海滩,显露出疲惫却轻松的真实。
数月来的殚精竭虑、如履薄冰,无数个深夜被军情急报惊醒的惶恐,终于在这一刻,随着叛军的覆灭而烟消云散。
压在她肩头那沉甸甸的、关乎国运与无数人性命的担子,总算可以暂时卸下一些。
紧接着,一股难以抑制的、劫后余生的喜悦,如同破冰的春水,汩汩涌上心头,温暖了四肢百骸。
赢了!
她,唐玉宣,以公主之身,挂帅亲征,最终平定了这动摇国本的内乱!
这份不世之功,足以让她在朝堂之上站稳脚跟,让那些曾经质疑她能力的人彻底闭嘴,也让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对她清晰地敞开了大门。
想到凯旋回京,接受父皇的嘉奖与万民的称颂,想到以太子的失德与二哥的叛乱为镜,她将以平定内乱、挽狂澜于既倒的绝对威望,一步步走向权力的中心……
甚至,那个李长风在她心中埋下的、更大胆、更辉煌的愿景——成为中洲史上第一位女皇——也如同暗夜中的星辰,开始闪烁出诱人而真实的光芒。
然而,当她的思绪不可避免地转到那个名字时,心情却如同被打翻的五味瓶,复杂难言。
李长风。
这三个字,如今在军中,在东部各州,都代表着一种近乎神话的威望。
阵斩宗师、算无遗策、力挽狂澜……一桩桩一件件,都已将他推上了神坛。
唐玉宣的指尖微微蜷缩,心中涌起一股汹涌澎湃的感激,这感激几乎要满溢出来。
是他,在海外孤岛救她性命;
是他,献上奇策,借《狄公奇案》掀翻郑公策一党;
是他,在朝堂之上为她争取支持;
更是他,在血枫峡那至暗时刻,在她因错误决策而陷入绝境、万念俱灰之时,如同定海神针,硬生生将她从绝望的深渊拉回,并带来了擎天宗这决定性的力量,扭转了战局。
没有李长风,她绝无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这份恩情,重如山岳。
这份感激,悄然滋生出更深的情感。
是倾慕他运筹帷幄、睥睨天下的男儿气概,战场上那青衫执剑、谈笑破敌的身影,早已深深烙印在她心底;
是依赖他仿佛无所不能、总能化险为夷的强大能力,不知不觉间,她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有他在身边,习惯了在遇到难题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那种安心与踏实,是任何人都无法给予的。
回想起马车中的暧昧,城楼上的拥抱,他带着挑逗却又隐含关怀的话语,脸颊不禁微微发烫,一丝若有若无的甜意混杂着羞恼,在心湖泛起涟漪。
可与此同时,一丝若有若无的忌惮,也如同细微的冰刺,偶尔扎一下她的心。
他太强了,强到超出了掌控。
他的威望,在军中有超越她的趋势。他的手段,亦正亦邪,招尸幡、释魂袋……那些法宝,让人心惊。
他的身世,更是敏感而复杂,段家之后,楚皇血脉,如同一把双刃剑。如今他羽翼渐丰,身边聚集了如此多的能人异士,尤其是那些与他关系匪浅的女子,还有擎天宗作为后盾……
未来,他是否会一直甘于辅佐自己?
若他有异心,又有谁能制衡?
这种依赖、倾慕与忌惮交织的复杂心情,让唐玉宣在面对李长风时,总是难以保持完全的平静。
她欣赏他,需要他,甚至……或许还有一丝她自己都不愿深究的情愫,但属于皇家的本能,又让她无法全然信任,无法不设防。
“但愿……你我始终能并肩而行。”
她望着舆图,低声自语,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坚定的决心,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因无法完全掌控而产生的迷茫。
与唐玉宣复杂的心绪相比,普通将士们的情感则要纯粹和热烈得多。
大营之中,尽管疲惫写在每个人的脸上,伤口依旧疼痛,但一种欢欣鼓舞、充满希望的气氛已然如同野火般蔓延开来。
“赢了!俺们赢了!可以回家了!”
一个年轻的士兵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头盔,脸上洋溢着最质朴的喜悦,眼中闪烁着泪光。
他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块磨得光滑的木头,上面刻着一个粗糙的女子形象,用生满老茧的手指轻轻摩挲着。
“翠花,俺很快就回去了!俺立了功,有赏银,回去就风风光光娶你!”
旁边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的老兵,则默默擦拭着陪伴自己多年的战刀,嘴角带着满足而沧桑的笑意:“他娘的,打了一辈子仗,就属这回最痛快,也最惨!
跟着李将军,跟着公主殿下,咱这是真刀真枪建功立业了!回去跟崽子们吹牛,也有资本了!”
只是那笑容背后,偶尔闪过一丝对逝去同袍的哀伤。
“是啊,听说朝廷的封赏马上就下来了!军功爵位,金银田地,都有份!”
“老子要拿着赏钱,回家买几亩好地,盖间大瓦房,再也不打仗了,好好伺候老爹老娘!”
“我想去京城看看,听说那里繁华得很,用这军功换个前程……”
归家的渴望,建功立业的喜悦,对未来的憧憬,交织在每一个幸存士兵的心头。
战争带来的创伤尚未平复,阵亡战友的身影仍在梦中浮现,但生的希望和美好的期盼,已经如同穿透乌云的阳光,温暖了这片血染的土地。
李长风和唐玉宣的名字,被他们反复提及,充满了由衷的敬意与感激。这支历经血火锤炼的军队,凝聚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这场内战最大的赢家,无疑是李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