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阴阳大道论

左振宇

首页 >> 万物阴阳大道论 >> 万物阴阳大道论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占有,撕碎,吞噬无限惊悚:原来我是npc穿越成前台,直升总裁有点飘主线任务:挣钱,副线:攻略玉帝重生八零:不让我读书?果断分家原神仙途当丑丫头变成了绝世大美女天魔传说狂扇血魔女帝重生在漫威:我精通各种美式居合老爷与夫人的日常
万物阴阳大道论 左振宇 - 万物阴阳大道论全文阅读 - 万物阴阳大道论txt下载 - 万物阴阳大道论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八十一章 国无大小多经济,人无穷富常来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道德经》第八十章

主要有帛书本和通行本两个版本。

帛书本: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人之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舟车,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通行本: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以下是部分注解:

河上公:“小国寡民”,圣人虽治大国,犹以为小,俭约不奢泰。民虽众,犹若寡小,不敢劳之也。“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各有部曲什伯,贵贱不相犯也。器,谓农人之器。而不用,不征召夺人良好也。

王弼:“小国寡民”,国既小,民又寡,尚可使反古,况国大民众乎?故举小国而言也。“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言使民虽有什伯之器,而无所用之,当何患不足也。

这一章的隐喻如下:

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隐喻了老子对理想社会形态的构想,即国家规模小、人口少,人们生活简单质朴,没有剥削压迫、战争掠夺,大家安居乐业、自给自足,这是对当时混乱、纷争社会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对自然质朴的倡导:“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等表述,隐喻着老子希望人们回归到自然、质朴的生活状态,摒弃复杂的社会文明和机巧智慧,减少欲望和纷争,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对无为而治的主张:“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隐喻了统治者应遵循无为而治的理念,不扰民、不妄为,让百姓自然地生活,国家无需过多的政令和武力来维持秩序,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一章不管是哪位大文学家解释的,对我们这些后人来说都有参考价值。

我说说我的理解吧。

第一句:

( 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人之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 )

啥意思呢?

小国寡民:老子设想的理想社会是国家规模小,人口稀少。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相对简单、自给自足,没有大规模的社会分工和复杂的社会组织结构,更易于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想像毕竟是想像,想象是美好的,可是现实是残酷的。

华夏的历史,基本上都是内忧,很少有外患。

比如:

汉朝:

西汉初期,同姓诸侯王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中央政权。汉初为巩固统治,分封刘姓子弟为王,给予他们极大的自治权。随着时间推移,诸侯势力坐大,如吴王刘濞煮盐铸钱,富可敌国,蓄谋已久。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国发动“七国之乱”,企图夺取皇位,虽仅三个月就被平定,但暴露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薄弱。西汉后期,土地兼并成风,豪强大族大量兼并土地,致使大量农民沦为奴婢或流民。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起义时有发生,严重动摇了西汉统治根基。

东汉后期,政治陷入黑暗深渊。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皇帝年幼即位,太后临朝,依靠外戚掌握朝政;皇帝长大后为夺回权力,又借助宦官力量铲除外戚,如此循环往复。这些权贵卖官鬻爵,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政治腐败不堪。“党锢之祸”更是雪上加霜,士大夫阶层对宦官专权不满,与之斗争,却被宦官诬陷为“党人”,遭到残酷镇压,东汉统治力量被严重削弱。

汉初,匈奴强大,不断南下侵扰。匈奴骑兵机动性强,对汉朝边境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因汉初国力尚弱,汉朝无奈采取和亲政策,以宗室女子嫁给匈奴单于,赠送大量财物,换取短暂和平。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展开反击。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多次率军出征,取得漠北之战等重大胜利,匈奴元气大伤。但此后匈奴仍时有侵扰,东汉时期,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附,北匈奴继续与汉朝为敌,联合西域诸国骚扰边境,汉朝不得不长期屯兵防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唐朝:

唐朝中期,均田制遭到破坏。随着人口增长和土地买卖合法化,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下农民的土地被大量兼并,失去土地的农民无力承担赋税徭役。均田制的破坏导致府兵制无法维持,府兵制以均田制为基础,农民平时务农,战时出征。均田制瓦解后,府兵制难以为继,唐朝改为募兵制。募兵制下,地方节度使权力膨胀,他们掌握大量军队,兼管军事、民政和财政,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各藩镇拥兵自重,不听从中央号令,时常发生叛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后期,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交织。宦官掌握禁军军权,操纵皇帝废立,如唐宪宗被宦官所杀,唐穆宗等多位皇帝由宦官拥立。同时,朝廷中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派官员相互倾轧,形成“牛李党争”,持续近四十年,双方为争权夺利,不顾国家利益,政治黑暗。最终,黄巢起义爆发,起义军转战大半个中国,历时十年,虽最终被镇压,但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唐朝从此一蹶不振。

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颉利可汗多次率军南下,直逼长安,唐太宗被迫签订“渭水之盟”。不久后,唐太宗派李靖等将领出击,灭亡东突厥,解除了北方威胁。之后,吐蕃势力崛起,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后,不断向外扩张,与唐朝多次发生战争,争夺西域和河西走廊等地。着名的大非川之战,唐军战败,吐蕃控制了青海地区。此外,契丹、奚等东北少数民族也时常侵扰唐朝边境,唐玄宗时期,安禄山为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主要职责就是防范东北少数民族,安禄山叛乱后,唐朝边防力量削弱,边境更加动荡不安。

宋朝: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文官地位高,武将受到诸多限制,“杯酒释兵权”后,将领与士兵分离,军队战斗力较弱。同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宋朝官僚机构臃肿,一职多官现象普遍,财政支出庞大。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频繁。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均贫富”口号,宋江起义、方腊起义等也给宋朝统治带来冲击。

北宋时期,主要面临辽和西夏的威胁。辽占据燕云十六州,对北宋形成居高临下的军事态势,北宋多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最终签订“澶渊之盟”,北宋每年向辽送岁币,换取和平。西夏崛起后,与北宋也战争不断,双方损失惨重,签订“庆历和议”,北宋每年向西夏赐岁币。后来金崛起,联合北宋灭辽,金随即南下,靖康二年,金军攻破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南宋时期,与金长期对峙,岳飞等将领多次北伐,取得一些胜利,但南宋朝廷主和派占上风,最终签订“绍兴和议”等。蒙古兴起后,先后灭亡西夏、金,随后进攻南宋,南宋军民顽强抵抗,但最终还是被蒙古所灭。

明朝: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严重。严嵩专权二十年,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卖官鬻爵,朝堂上下乌烟瘴气。土地兼并剧烈,皇亲国戚、官僚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流民。后期,东林党与阉党之争激烈。东林党人主张改良政治、反对宦官专权,却遭到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残酷迫害,政治陷入混乱。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拥护,起义军迅速发展壮大,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明初,北元势力仍在北方草原虎视眈眈,对明朝边境构成严重威胁。明成祖朱棣多次亲征北伐,沉重打击了北元势力,但未能彻底消除威胁。中期,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猖獗。日本国内战乱,一些武士、浪人组成海盗集团,侵扰中国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沿海居民带来巨大灾难。戚继光、俞大猷等将领抗倭多年,才基本肃清倭患。后期,后金崛起,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建立后金政权,对明朝发动战争。萨尔浒之战中,明军大败,后金掌握了辽东战场主动权,皇太极继位后,继续进攻明朝,明朝在辽东战场节节败退。

清朝:

清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人口激增,从清初的几千万人口增长到道光年间的四亿多人口,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突出。农民失去土地后,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等相继爆发。白莲教起义持续九年,波及四川、湖北、陕西等省,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清朝前期,沙俄入侵东北边境,在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建立据点。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侵略军,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持了东北地区的和平。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侵略中国。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法国发动中法战争,虽中国在军事上取得一些胜利,但清政府仍签订《中法新约》,法国达到侵略目的。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赔偿巨额赔款,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统治摇摇欲坠。

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兴衰规律。也是历史的自然规律。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什伯之器”指各种各样的器具,可提高生产效率等。但老子认为在小国寡民的社会里,人们不需要使用这些先进器具。因为使用先进器具可能会引发人们的贪欲和争斗,破坏社会的自然和谐状态。这体现了老子对自然、质朴生活的追求,反对过度依赖物质文明而导致人性的异化。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意思是让百姓重视生命,珍惜生命,不轻易冒险,不轻易迁徙到远方。在这种社会中,人们安于现状,对自己生活的地方有很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会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或其他原因而背井离乡。这有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使人们能够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环境中安居乐业,遵循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第二句:

( 有舟车,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

有舟车,无所乘之:关联上一句老子美好的想象,意思是说出门有车,出海有船,不用客气,随便坐。这就能呈现出,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社会景象。

有甲兵,无所陈之:是指战甲和士兵是用来保卫民众,扞卫自己的国家的,不是吃了玩,玩了吃,作为摆设的,要时刻保持警惕,随时随地做好进入战斗状态。

有的人解释为:虽然有铠甲和兵器,但却没有地方去陈列、使用它们。表示在这个理想社会里,没有战争,没有冲突,人们不需要用兵器来扞卫自己或发动战争,兵器铠甲等都没有了用武之地。那不是扯犊子嘛。没有边疆将士们的守护,别说中秋,新年,平安夜啦,那都得是清明节。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字面意思是说,让百姓恢复到用结绳记事的状态。结绳记事是文字出现之前人们记录信息的一种原始方式。

这里意味着人们回归到一种简单、纯真、没有复杂文化和技术干扰的生活状态,没有繁琐的文书、契约等,生活简单而纯粹。

老子要表达的思想是

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老子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太多的复杂和纷争,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功名利禄等,从而失去了内心的平静和本真。他主张回归到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人们安于自己的生活,不被过多的物质欲望所驱使,舟车不用是因为人们不追求远方的利益,结绳而用是回归到简单的信息记录和生活状态,这才是符合自然之道的生活。

对和平无争社会的期盼:“有甲兵,无所陈之”体现了老子对和平的强烈渴望。在他所处的时代,战争频繁,百姓深受其苦。他认为战争是造成社会动荡、人民痛苦的重要原因,所以希望有一个没有战争、没有暴力的社会,人们无需用甲兵来互相伤害,大家都能和平共处。

对“无为而治”理念的倡导:从整体来看,这几句话是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在社会生活层面的具体体现。他希望统治者不要过多地干预百姓的生活,让社会自然发展,不要推动技术的过度进步,不要激发百姓的欲望和争斗。让百姓在一种看似原始、简单的状态下生活,这样反而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一种对理想社会治理模式的设想。

第三句:

(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有了美好生活,就能,吃好吃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过美好的生活,有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左邻右舍和睦相处,鸡鸭成群,忠犬看家护院。这景象,想想都美的慌。这也是老子,想要的生活。

可是前边都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最后却说了(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一句。总感觉那么的突兀。真是老子自己写的呢?还是后人加进去的呢?还是老子另有隐喻呢?

好好的生活为什么就不相往来呢?

老子的原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是后人加进去的,我感觉应该是〔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样就解释的通啦。意思很明显啦,就是说,邻居互相之间,就算慢慢老去变了模样,也会互相走动。多好的画面,多和谐的景象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奥特:月总的媳妇是哦斯超人镇北王假面骑士:从铠武开始凡人修仙,从获得大帝记忆开始高武三国:从五斗米教开始红警的黑科技帝国报告宿主,渣子们又被虐哭了天庭追债使我的七个绝色姐姐又美又飒雄霸天下之三国曹髦新传婆子沟那些事儿穿进生子文,签到后男修们都疯了明末好国舅剑王传说遮天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穿成糙汉小媳妇我靠空间发家致富你好,我最爱的人综影视男神太撩人风流小屌丝
经典收藏唉!又是一天把亲爹气的直跺脚!时不时吐血的我在柯南身边怎么活谍战:我靠空间隐身系统横行无忌野玫瑰欲又撩,太子爷失控诱捕外卖小哥爱上桃花公子当我在火影成为空律祁同伟:小艾表白,侯亮平疯了快穿:惊!炮灰女配她变了!如意茶馆火葬场女工日记最后的任务,许我为妻豪门团宠,玄学大佬在上流圈杀疯全网关注!小师叔在直播中杀疯了我靠踹了前男友惊爆热搜撒哈拉的阳光相亲当天,和偏执首富领证了没错,我的卡牌是辛弃疾怎么了僵尸:亿次暴击,司藤震惊了!诸天从武魂觉醒开始你想不爱上我都难
最近更新我的伊太太,我来宠终身误小少爷重生七零,厉少狠狠宠一人:我向全世界曝光了异人灵仙的流浪猫怪猎里的LOL猎手茶缘杀情童年动漫大旅行大乾三皇子:父皇求我快称帝盗笔:神秘起源领主的猫穿成万人迷,各路大佬抢当鱼居然穿越古代当弃妃血色美容仪:她的DNA暗码古代回声华夏谜案录斩神:其实我是煎饼果子之神四合院:开局回收大师级钳工技能新还珠传奇之风云再起逃跑后携崽归来,渣男大佬争红眼
万物阴阳大道论 左振宇 - 万物阴阳大道论txt下载 - 万物阴阳大道论最新章节 - 万物阴阳大道论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