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

凌云朗月

首页 >> 大唐凌烟志 >> 大唐凌烟志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裂心三山阙茹梦令火葬场女工日记和顶流互穿后,玄学大佬整顿内娱占有,撕碎,吞噬Hp被爱简直易如反掌星铁:从云五时期开始整活破产后,我靠玄学成为顶级豪门直播算命,同妻被吃绝户
大唐凌烟志 凌云朗月 - 大唐凌烟志全文阅读 - 大唐凌烟志txt下载 - 大唐凌烟志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46章 唐王举办追谥大典祭祖固根基 李世民勇退薛家军解扶风之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唐王李渊占据长安城后,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新政权,笼络人心,倾尽府库的财物来赏赐有功之人,国家财政因此不足,右光禄大夫刘世龙献上一计,认为“如今义军有数万人,都在京城,柴草昂贵而布帛低廉;请求砍伐六街以及苑中的树木当作柴草,用来交换布帛,可以得到数十万匹。”

李渊听从了这个建议,暂时缓解了一点财政危机。

公元617年十二月初,长安城中的太极殿犹如一头沉默的巨兽,散发着庄严肃穆的气息。太极殿内,灯火通明,那跳跃的火苗似乎也在静静诉说着即将发生的重大之事。

即将成为大唐开国皇帝的唐王李渊携小隋恭帝杨侑,身着庄重的王袍,头戴冕旒,端坐在那高高在上的王座之上。他的面容看起来有些凝重,眼神中透着复杂的神情,既有对往昔的追忆,又有对未来局势的思考。

朝堂之下,文武百官按照品级依次排列,他们整齐划一,却都面色肃穆。大臣们深知今日之事意义非凡,都屏气凝神,不敢有丝毫懈怠。

唐王李渊站起身来,他扫视了一眼朝堂,然后用一种略带沉痛又充满崇敬的声音说道:“本王自起兵以来,心中一直铭记祖宗的恩德。朕之祖父襄公,往昔岁月,他在那乱世之中,可谓战功赫赫。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祖父率领家族儿郎,与各方敌军周旋。他英勇无畏,每一次战斗都身先士卒,那扬起的征尘仿佛还弥漫在本王的眼前。祖父之智谋,也让他在诸多困境中得以突围。他为了家族的兴盛,殚精竭虑,那一道道皱纹都是他为家族操劳的印记。本王今追谥祖父襄公为景王,愿他的英勇之名永远被朕之大唐所铭记。”

李渊说到此处,脑海中浮现出祖父李虎驰骋沙场的画面。祖父矫健的身姿,在马背上挥舞着长枪,身后是家族的旗帜飘扬。他心中默默想道:“祖父,您的恩德,孙儿我一直都不敢忘却,如今我以这追谥之礼,让您的荣光永留青史。这也是我给祖先的一个交代。”

李渊想到此,轻轻叹了口气,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我的父亲仁公,他一生都充满着仁爱之心。他对我的养育教导之恩,如同繁星照亮了朕成长的道路。我年幼时,父亲总是耐心地给我讲述为人处世之道,教导我如何在这世间立足。他不只是本王的父亲,更是我的良师。在他治理地方之时,他轻徭薄赋,关心百姓疾苦。百姓们都对他爱戴有加,他的仁德如同涓涓细流,润泽着每一寸土地。如今,本王今追谥父亲仁公为元王。我希望父亲的大爱与大善能够永远庇佑国家的子民。”

李渊想起父亲的面容,心中满是温暖与感激。父亲那一脸温和的笑容,还有那充满智慧的眼神,都深深地印刻在他的心中。“父亲,您一生积善积德,儿子如今做了这些,也算是不辜负您的心血。”李渊在心中默默地对父亲说道。

“而本王的亡妻窦氏……”李渊的声音变得更加低沉,眼神中也闪过一丝哀伤。他沉默了片刻,仿佛在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她与本王相伴多年,她就像我身边的一朵温柔之花。她总是在本王为政务烦恼时给予我安慰,在本王面临抉择时,她也以她的聪慧给我提出建议。可惜,她早早离我而去。本王今追谥她为穆妃,她的贤良淑德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李渊的脑海中浮现出窦氏温柔的笑容和她在府中忙碌的身影。他心中一阵刺痛,他知道窦氏的离去是他的巨大损失,但他也希望窦氏能在地下安息,她的美好的品质将永远被后人传颂。

李渊追谥命令刚一结束,台下百官整齐跪拜,齐声道:“唐王英明!唐王圣贤!”那声音在大殿之中缭绕回响,经久不衰。

众人跪拜起身后,站在首位的长孙无忌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唐王,您的这一举措实在是大善之举。如今天下大乱,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您以这样的追谥之典,向天下人展示了您对家族传承的重视,对仁爱品德的推崇。这不仅彰显了唐王您的仁孝,更能让天下子民看到我们新政权的不同之处。这将有助于唐王您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投靠,让大家团结在这仁德的大旗下,为您引领的天下兴盛添砖加瓦。”

唐王李渊微微点头,他知道长孙无忌说得很对。在当时的局势下,各方诸侯都在争夺地盘和人口。百姓们生活在战火之中,渴望着一个能够让生活安定下来的君主。李渊希望通过这样的追谥仪式,向天下传达出大唐是一个注重家族伦理道德、尊重传统的政权。这也是他在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手段。

李渊目光坚定地看着朝堂下的大臣们,说道:“本王深知,现在只是开始。我们的新政权要以仁孝治天下,就要从这些基本的家族传承做起。本王要把当今乱世改变成为一个让百姓安居乐业,让英雄豪杰向往的地方。本王相信,随着本王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和对仁德的弘扬,国家必将在这乱世之中崛起,走向繁荣昌盛。”

朝堂上下一片寂静,大臣们都从李渊的话中感受到了他的决心。他们知道,他们正在见证一个伟大帝国的开端,而这一切都从这充满意义的追谥之典正式拉开了帷幕。

几日后,唐王李渊正在和众将官商议下步作战计划,突然探兵来报,薛仁杲在薛举的命令下,率领军队攻占了扶风郡,意图进攻长安。

扶风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魏国,当时以右扶风辖区改置而来,治所在槐里县(今陕西兴平县东南),隋大业三年(607年)复置扶风郡,并移治所至雍县(今陕西风翔县)。隋朝扶风郡下辖雍县(今凤翔县)、岐山、普润、麟游、虢县、陈仓(今宝鸡东代家湾)、南由(今宝鸡西北)、汘源(今陇县)、汘阳(今千阳)、郿县(今眉县东)等10县。唐朝初改为岐州,天宝元年(742年)又复为扶风郡,至德元年(756年)改名为凤翔郡。

扶风郡地处关中西部,位于长安城西一百七十余里处,是隋朝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域,因两地相距较近,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自汉代起便是京畿重地,自古有“左冯翊、右扶风”的说法,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前文我们讲过,薛举的军队凭借着之前积累的军事经验和强大的武力,河西郡县都被成功攻克,薛举最终完全占有了河西的土地,成了西北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

不久前,薛举听闻李渊义军攻占长安,挟杨侑为帝,自称唐王,心中很是不服,于是变动起了歪心思,妄图攻占扶风郡,进一步控制关中平原,进而威胁长安。这也是赤裸裸的对李渊政权发起的直接挑战,意图在李渊政权建立之初削弱其统治基础,从而实现自己称霸天下的野心。

薛仁杲(又称薛仁果),我们前文也介绍过,他是薛举长子,骁勇善战,号称“万人敌”,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公元617年十二月初,薛仁杲领命攻打扶风郡。

此时扶风郡由农民起义军唐弼据守。

隋大业十年(614年),唐弼在隋末天下大乱之时,于关中西部起义手下拥有十万人马,盘踞在汧源附近。他听闻“李氏当王”的谶语,为给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增加砝码,便找来李弘芝做傀儡皇帝,建立“汧源帝国”,自称唐王。

汧源县位于今陕西陇县西,汧水发源于此,地理位置重要,是关中西部的重要军事要地。

唐弼在隋大业十年(614年)二月占据扶风郡,唐弼占据扶风郡时,该郡的太守是窦琎。窦琎是南北朝时期茂陵(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东北)人,出身于窦氏家族,这是一个在南北朝时期极为显赫的家族。窦氏家族成员在政治上有着重要影响,且家族内部文化氛围浓厚,许多家庭成员在文学、音乐等领域都有显着成就。窦琎精通音律,唐高祖时,受命与太常少卿祖孝孙正定庙堂雅乐,考察典故,核验当代之声,撰写出《正声调》一书,通行于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窦琎在扶风郡任职期间,积极参与到隋末动荡局势下的地方军事事务管理之中。扶风郡地理位置重要,是关中地区的组成部分,面临着来自各方势力的威胁。窦琎凭借自身的军事才能,开始整合当地的军事力量。他招募士兵,训练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例如,他注重士兵的基本军事技能训练,像骑射、步战阵法等方面的训练,使得他所统领的军队在应对周边小规模冲突时能够保持优势。

此外,窦琎与李渊是表兄弟关系,后来迎娶了李渊的妹妹同安公主,又成了李渊的妹夫。

当唐弼率军到达扶风郡郡城雍县时,扶风太守窦琎进行了抵抗,试图保卫城池,但因唐弼的军事实力太强,迫于压力,窦琎最终选择了投降。在投降后,窦琎被薛举的势力所控制。

根据《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薛仁杲攻至扶风郡汧源县时,对唐弼进行谈判劝降,唐弼为了自保其地,选择了投降薛举,并杀害了傀儡皇帝李弘芝。

然而,薛仁杲进入汧源城中后,背信弃义,趁唐弼没有防备,突然发动袭击,彻底击败了唐弼,尽收其众十万军马。唐弼仅率领数百名骑兵逃走。

唐弼逃至郡城雍县寻求太守窦琎支援,窦琎前期被迫投降与他,此时趁其兵力薄弱,另外也看不上唐弼的为人,就设计杀死了唐弼。自此存在仅三年“汧源帝国”彻底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薛仁杲在攻取汧源县后,薛举军势益盛,加上唐弼降兵号称三十万兵众,其筹划率众十万围攻扶风郡治所雍县,之后再直取长安。扶风郡距离长安不到二百里,一旦薛举发兵,将对李渊的统治构成直接威胁。

听到这个消息时,唐王李渊正在组织开会,与众将琢磨着这个到处为“王”的社会,先去灭哪个“王”呢,薛举此刻主动找上门来,那还能惯着他吗?

唐王新政权根基尚未稳固,又面临着来自东西两线的威胁,李渊听从了众位谋士的建议,采取分化瓦解和军事打击相结合的策略。他派使赴凉州(凉州位于今甘肃武威),招抚了割据凉州曾强烈抵抗薛举进攻的李轨,并封他为凉王,与之建立了良好同盟关系。

据《旧唐书》和《新唐书》等史书记载,稳定了凉王李轨后,唐王李渊根据当时的战略形势和军事需要,做出了派遣李世民出征的决定。

义宁元年(公元617年)十二月十七日,李世民奉唐王军令与殷开山、刘弘基、李靖等人率领唐军踏上西征之路,欲平定薛仁杲这一强大敌手,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当唐军行至扶风郡附近时,前方的探子飞奔回来,“报将军,前方发现薛仁杲的大军,已列阵于前方不远处。”

李世民听闻,眼神中闪过一抹兴奋与坚定,他深知这一战无法避免,且必须取胜。他望向身旁的将领们,高声道:“众将士们,今日之战,关乎我大唐兴衰。薛仁杲妄图阻挡我军西进之路,我等定要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破敌!”

众将士齐声呐喊:“愿听将军指挥!”

此时,战场上的气氛紧张得仿佛能拧出水来。薛仁杲的大军严阵以待,他们人数众多,且多为久经沙场的悍勇之辈。

薛仁杲骑在高头大马上,心中也暗暗得意:“李世民,你莫要以为我陇右军队好欺负,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李世民冷静地观察着敌军的阵容,心里却在迅速谋划着战术。他一边观察,一边对身边的李靖说:“李靖将军,敌军看似人多势众,但他们阵脚略显松散。可命骑兵从侧翼突入,冲击他们的薄弱之处,然后再由步军跟进围剿。”

李靖点头称是:“此计甚妙,将军眼光犀利,依将军之策,必有胜算!”

战斗的号角吹响,唐军如离弦之箭冲向敌军。李世民身先士卒,他手持长枪,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他的眼神专注而冷酷,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杀敌取胜!

薛仁杲的士兵们看到唐军如此勇猛,一开始还试图抵抗。 “兄弟们,杀啊!今日取了李世民的人头,荣华富贵就在眼前!”

薛仁杲的将领大声呼喊着鼓舞士气。

但唐军毫不畏惧,他们紧密配合,骑兵的机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支骑兵曾会同突厥援军骑兵多次站恶战沙场,战斗经验十足。

战场上,喊杀声、刀剑碰撞声震耳欲聋。唐军将士们心中怀着对胜利的渴望,每一次挥刺都充满力量。

“看,李世民就在前面,杀了他!”有敌军认出了李世民,纷纷朝着他围拢过来。

李世民毫无惧色,他大喝一声,手中长枪舞得密不透风,几个靠近的敌军瞬间被他挑落马下。

“吾等为大唐而战,岂会惧你们这群乌合之众!”李世民心中想着,更加奋勇杀敌。

在唐军骑兵的冲击下,薛仁杲军队的侧翼很快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在催战鼓击响的第一声,李靖等将领便立即率领步军冲锋跟进,开始围歼敌军。

薛仁杲的士兵们面对潮水般涌来的唐军,开始慌乱起来。

“不好,敌军太强,快撤!”薛仁杲看到形势不妙,大喊道。他的士兵们开始狼狈逃窜。

李世民乘胜追击,唐军一路追杀。薛仁杲的军队在慌乱中丢盔弃甲,被斩杀者达数千人。

李世民望着溃败而逃的敌军,决定不给敌军喘息之机。 “追!绝不能让薛仁杲有卷土重来的机会。”李世民果断下达追击的命令。

于是,唐军一路追击薛仁杲到垅坻,也就是今天的陕西陇县和甘肃清水、张家川之间的六盘山附近。

六盘山南端主要位于甘肃省,延伸至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境内。六盘山是一座具有显着地理和文化意义的名山,其南北走向,绵延200余公里,不仅是中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也是历史上多民族聚居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

六盘山南北狭长,北起宁夏固原寺口子,南至宁夏回族自治区南界,与甘肃的陇山相连,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历代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同时,这里也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结合部,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六盘山又称陇山,是同一山脉的不同称呼。六盘山脉的命名来源于其地势险要,曲折盘旋,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山顶。这一名称可能源于古代,有“络盘”的方言转音之意。

1935年,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使六盘山名扬海内外。今日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老龙潭、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等,是休闲度假、探险科考的理想之地。

此时唐军已连续追击一百二十余里,考虑到长途奔袭的士兵已疲惫不堪,且再追下去可能会陷入敌军的埋伏之中,李世民这才下令返回。

李世民退军后,薛仁杲率残军狼狈撤回陇右。在隋朝末年和唐朝初年,陇右地区是薛举父子割据势力的根据地。

在古代,陇右通常指的是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渭河、洮河、黄河等流域的广大地区,涵盖了今天的甘肃省大部分地区。这一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军事和经济上的重要地带,是中原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流的重要通道。

这场战役的胜利对于唐王李渊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时,局势纷繁复杂,各方势力相互角逐。李世民的这一胜利不仅大大打击了薛仁杲的势力,巩固了李唐政权在西部的统治,更彰显了唐军的强大战斗力。这使得更多原本摇摆不定的势力看到了李唐的潜力,纷纷倾向于归附李唐。这一战就像一颗信号弹,在乱世的天空下,照亮了李唐走向统一天下的道路,让人们看到了统一局面的曙光。薛仁杲率残军撤回陇右,这一地区的历史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李世民率军返回扶风郡时,被唐弼管制了三年之久的扶风太守窦琎、河池(今陕西省凤县)太守萧瑀以及扶风郡的主要官员们,已在城门之下等待着李世民,庆祝他得胜归来,并举办了庆功宴。

在宴席上,因窦琎与李渊家族是亲戚,入席就表示要献出城池投效唐王。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在宴席之上,窦琎看到众人都在,便站起身来,对着李世民一方的人恭敬地说道:“今感于唐王义举,愿献出城池投效唐王。我窦氏家族本与唐王家族有亲,如今当共赴大业。”

说完,他看了一眼身旁的河池太守萧瑀。

李世民率领大军西征薛仁杲之前,河池之地犹如一颗关键的棋子,其太守萧瑀的态度对局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于是,李世民特意挑选了一队亲信,马不停蹄地赶往河池郡。

那是一个阳光初照的清晨,李世民等人来到河池郡的城门前报上名号。守城的士兵看到李世民一行人的气势不凡,不敢怠慢,赶忙进去通报。不多时,李世民被迎进了府堂,河池太守萧瑀已经在那里等候。

萧瑀看到李世民前来,心中也是一番揣度。他知道如今局势动荡,李渊起兵之后势力日益壮大,而李世民作为李渊之子,更是勇猛善战,声誉在外。此时他的内心在对未来的权衡中略带犹豫,但表面上依旧保持着礼貌的热情。

李世民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萧大人,久仰大名。晚辈今日前来,一是奉家父之命,二来是有要事相商。”

说罢,他从怀中取出李渊写给萧瑀的一封信,双手递上。

萧瑀接过信,慢慢展开阅读。信中的话语诚恳而富有感染力,李渊在信中言明如今天下大乱,百姓困苦,李渊欲举大义之旗平定天下,拯救苍生,特邀请萧瑀共襄盛举。

萧瑀读完信后,心中一动。他想,自己本就是隋朝官员,可如今隋朝风雨飘摇,自己空有一身抱负却难以施展,而李渊父子,看起来更有成就一番大业的可能。

李世民见萧瑀读完信后沉思不语,便接着说道:“萧大人,如今之隋朝,朝纲不振,奸佞当道,民不聊生。家父兴兵,只为恢复秩序,解百姓于水火之中。大人德高望重,若能与我们一同举事,日后必能成就一番大业,名垂青史。”

萧瑀抬起头,看着李世民,坚定的说道:“秦王殿下,老夫也早有此想法。只是不知贵军如今有何规划?”

李世民大喜过望,抱拳说道:“大人果真深明大义。如今我军即将西征薛仁杲,待平定西部之后,便要进军中原。大人若能献出河池郡,无疑是对我们极大的支持。”

于是,在这场会面结束时,萧瑀心中已经决定献河池郡归唐。

此刻宴席之上,看到窦琎看向自己,立即起身,向在座诸位直言表达了献河池郡归唐的决心。

李世民回到长安后,向唐王李渊汇报了攻打薛仁杲的战况,并讲述了窦琎、萧瑀愿意投效的事情,唐王非常高兴,李渊当即册封窦琎为工部尚书燕国公,萧瑀为礼部尚书宋国公,同时命二人继续驻守扶风、西池两地。

西征的胜利暂时稳定了长安西部的时局,考虑到东部尚有屈突通军队还在硬着头皮死扛拒降,李渊听取谋士的建议,决定先派人到河东招降屈突通。

面对时易世变、今非昔比的李渊政权,屈突通能否审时度势成为识时务者的俊杰而顺利被招降呢?我们下章再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修魔有道江汉儿女英雄传天下长安穿成糙汉小媳妇我靠空间发家致富辞职后,才发现平行世界好多美女万古龙帝爆宠,绿茶美眉和隔壁禁欲师尊好上了财团终结者海贼:最强副船长,领悟任何果实西游:截胡猴子,赐他混沌法离婚后霸总哭唧唧追妻初之心盛霆烨精灵:飞行之人海岛,全民垂钓,我独获史诗天赋神笔聊斋修仙女配只想种花变强风流小屌丝容少的下堂妻被赶出豪门当天,我和大佬闪婚了浮华掠影:宫闱奥特:月总的媳妇是哦斯超人
经典收藏月华倾心离婚后她空降热搜完了!订婚前夜禁欲战神闯我闺房祁同伟:小艾表白,侯亮平疯了隼甲大勺日记以前上班的不成功日记武道穷途遮天之阴阳道神主在人间骑行异事蚀骨情深,顾总他上头了那年梨花开又落海贼:骑马与砍杀谍战:我靠空间隐身系统横行无忌撩哄:清冷前夫失控吻我斗罗:佛道双魂,我玩转诸天综穿:捣乱从甄嬛传开始一轮明月入冰湖谁让你出生的!重生后带你的废柴弟弟一统天下
最近更新咒回:啊?我没拿攻略剧本灵能觉醒,我的替身天下无敌深夜禁忌手记重生新婚夜,清冷夫君把我宠上天逸世天尊沪圈霸总说他后悔了斩神:魔法使与时间的碰撞青萝顾传统玄幻冢皮囊鬼今夜燃梦重铸太虚彼岸时空中的深情星铁:小判官身边的傀儡师我是吴邪的金手指黑暗深渊:林风的精神分裂异境四合院:聋老太怀孕,禽兽吓麻了韩娱:南柯一梦特高压独步全球生老有命
大唐凌烟志 凌云朗月 - 大唐凌烟志txt下载 - 大唐凌烟志最新章节 - 大唐凌烟志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