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首页 >> 大宋网红苏眉山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明穿越天团,太祖不要过来啊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农家子弟安天下毛楂传北宋穿越指南贰臣抗战之铁血兵锋带着皇帝到处溜达汉末三国:一杆铁戟镇天下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2章 十冬腊月,离任凤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

正月十三。

苏轼的同学(同科进士)、商洛令章惇自长安带着苏旦和安师孟来凤翔府拜访苏轼,并一同至周至县清平镇游览了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等景观,此次往返四天,得诗十一首。

这十一首诗都寄给了苏辙,兄弟俩互相唱和了一番方罢。

据传,苏轼与章惇等人游终南山仙游潭时,只见潭下绝壁万仞,只有一根孤木横亘其上。章惇邀请苏轼沿横木过到对面在潭壁上题几个字,苏轼因害怕而不敢逾越。以今天的原理来解,苏轼疑为患有恐高症也。

哪知,章惇沿孤木信步轻易就走过去了。这还不算,章惇又用一根长绳绑在树上,把自己垂放下去。小心地提着自己的衣襟,用漆墨润湿大笔,于石壁上大书:苏轼、章惇到此一游!

书完后,再从容折返,一来一去,章惇却是脸不红心不跳的(神采不动)。

苏轼目睹这些,惊骇得拍着章惇的背说,你日后必能杀人!

章惇闻之,不解。

苏轼说,能轻易拿自己性命做赌注的人,日后便不怕杀人。

章惇大笑。

谁知,日后苏轼此语竟一语成谶。

这一段子,流传的相当久远。在后世人心目中,甚至化成了贴在章惇身上的标签。

二月十六,苏轼又与张杲之、李彭年重游南溪。

几个人喝得有些醉了,就相与解衣脱鞋,赤足褰裳蹚入溪流中,一起大声吟咏唐人韩愈的《山石》诗。看来,宋时即有追慕古人风尚的传统。

《山石》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已被选入今天的《唐诗三百首》。此诗为韩愈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七月离徐州赴洛阳的途中,当时韩愈游览了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兴、侯喜、 尉迟汾。

诗题为“山石”,但并非咏山石,实则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诗中的“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靰”句是全诗主旨。全诗颇显韩愈“以文为诗”的特色,其突出特点是运用了赋体的“铺采摛文”手法,气势遒劲,风格壮美,数为后人所称道。

苏轼在南溪这种终南仙境里,深深地体会出了韩愈的诗境,当晚便留宿溪堂,不忍轻易离去。

在苏轼的和诗中,“人生何以易此乐,天下谁肯从我归”道出了苏轼此时的真实心境。

春日里,蒲诚之的车骑到了二曲。苏轼本来可以与老蒲同志见个面叙叙旧的,但是苏轼又接到通知,说全体府中官员都要在天亮前出城,去迎接一位三司副使张省簉(音造)。副使,即宋时“三司副使”之简称。

苏轼怕蒲诚之来了见不到自己,就提前给蒲去了信解释了一番,觉得这样显得礼貌些。毕竟,老蒲是大堂哥不欺的岳父家的族人,退一步说也算是在异地为官的老乡。

过岐山时,苏轼听说岐山西北七八里有座周公庙,庙后百许步有泉依山。到近前看时,果见一股甘冽的泉水正不断地向外喷涌。

相传,此泉仅在太平盛世时会涌水,而世道繁乱之时就会枯竭不流。唐时的凤翔府节度使上奏朝廷后,朝廷为此泉赐名“润德泉”。

治平元年(1064)八月十一日,时近中秋。

这天晚上,苏轼夜宿于凤翔府府学值夜。夜来无事,遂将苏辙寄来的《赋园中所有十首》,写了十首和诗。睡梦中,梦见与苏辙同游南山,二人兴致大炽,一连作了几十首诗。一觉醒来,作诗的余奋尚在,诗却荡然无存,只记住有一句“蟋蟀悲秋菊”。“野菊生秋涧,芳心空自知。无人惊岁晚,唯有暗蛩悲。”于是,携着梦境,提笔又写了这首诗。

《苏轼诗集》中,这首诗被定名为《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在这里,我们参照苏轼自注,此诗可暂更名为《蟋蟀悲秋菊》。

原来,在京师侍奉父亲的苏辙,闲暇时于京师宜秋门里的南园种了十数种草木,都各作了诗寄给了哥哥,而南园是父亲在京师所置的产业。

苏辙在南园的赋诗一共十首,分别吟咏了园中的萱草、竹、种芦、病榴、葡萄、丛娀、臝、牵牛、柏和葵等植物。

苏轼和了弟弟的十首诗,加上特地又和的梦境中的《蟋蟀悲秋菊》诗,共十一首。

在前六首和诗中,苏轼每首都各有所指的植物,后五首则如脱缰之马,信手写来,已无所专指。

清人纪昀也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此首忽跳出题外,取兴在即离之间”。同为清人的王文诰听了,较为欣慰地说,“晓岚知其跳出题外读此诗,尚不为失眼,但究为理清诸诗线索,故其后所论作法皆误,冰炭之不相入矣。”

总之是,在这一问题上,两位文人大学者尚带有“文人相轻”之嫌疑。

是清代浙江仁和人,他穷毕生之精力钻研苏轼,四十年间,寒暑不辍,一生追寻东坡踪迹,行遍大江南北。若非敬爱之深,用力之勤,难以做到这一切。可以说,自南宋以来,对东坡研究之深、敬仰之切、理解之透,唯此一人而已。

因此,顺带着点评一下纪晓岚,我们认为王文诰同志还是够格的。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秋,西夏军大举侵犯西部边境的静边砦。

时任转运使兼任一路的经略使陈述古(字密直)与副总管刘几议的进兵意见不合,军队中人心惶惶、无所适从,边境地区的居民更是惶恐不安、人心汹涌,震动了三辅一带。

在汉代,长安附近的地区被称为“三辅”。?“三辅一带”是指汉代负责治理京畿长安附近地方行政事务的三个长官的合称,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地区。其中的“?京兆尹”?负责长安城内的行政事务,?“?左冯翊”负责京畿地区的东部,?“?右扶风”负责京畿地区的西部。这些地区共同构成了汉代京畿长安附近的行政管理体系?。

就在三辅振动之际,在苏辙写给哥哥的信中,甚至称颂哥哥善射,兄弟俩此时甚至也想弃笔从戎,上阵杀敌为国守边,“穿杨自笑非猿臂,射隼长思逐马军”(《次韵和子由闻予善射》)。

正在千钧一发之际,朝廷派王素(字仲仪)以端明殿学士除知渭州(北宋时辖境相当今甘肃平凉、华亭、崇信及宁夏泾源等市县地)。边境的士兵与老百姓听说了王素要来,一时间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军队也变得纪律严明,军容整肃,旗帜飞扬,鼓角响亮,羌人当天就撤兵遁去。

要知道,王公下车伊始只不过是设宴慰劳了守边的将士们而已。通过这件事,让苏轼知道了老臣名将对于国家不同寻常的意义与作用。

王素这个人,字仲仪,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是北宋名臣王旦之季子,其子名王巩。赐进士出身,累擢天章阁待制、淮南都转运按察使,又迁龙图阁直学士,历知定州、成都府、开封府、许州。英宗治平初,召拜端明殿学士,出知渭州、成德军。神宗熙宁初知太原府,官至工部尚书,谥“懿敏”。

十月下旬,苏轼给眉山老家的一位布衣之交杨济甫去信,告诉老杨本年的腊月十七八就要罢任凤翔府,离开岐下了,今后二人将离得越来越远了。那位在一起共论过唐史的青神县的的老乡、妻王弗的兄长王道矩,寄信说不久要来凤翔府看望自己。

因为道矩没说自己何时动身,苏轼只得在信中告诉老杨,让他再来信时把王道矩的行程告知一下,主要是怕王道矩来到凤翔府后见不到自己。

冬月初四,应韩琦之请,苏轼到陕西路察看。

苏轼目之所及,看到的是地方正在征刺义勇军,每三户人家中选择其中一户人家必须出一人丁,刺以为义勇军,以至于地方上忧愁怨恨的老百姓哭诉声震动朝野。

次日,正是冬至。

苏轼借先王在冬至与夏至这两天关闭关卡,禁止商旅之人通行,君主不问政事的先例,上奏英宗皇帝要重视国家的休养生息之理,万万不要再去劳烦百姓。

这时候,苏轼的老乡,曾举荐过二伯父的孙拚去世。

孙拚,字梦得,初名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举进士。历任开封府推官、尚书吏部郎中、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关于此人,苏轼曾讲过流传于家乡的他的故事:

据说,孙拚曾与一个学子同赴科举考试,路过华阴时下雪,路遇一老妇两鬓如雪不知从何而来,坐在雪地里竟无丝毫畏寒之色。那个学子习以为常,没有理会,而孙拚却将随身所带的数百钱送她。走了一段路后,学子后悔没施舍老妇,转回时老妇已不见。

这一年,孙拚以第三名高中,而那一位学子却至老死也未考中。

仲冬时节,凤翔任上已满三年的苏轼,将要罢任还朝听封。

这时,太守陈公弼邀请苏轼到凌虚台上相聚饮酒。回想起与陈太守在一起共事的日子,苏轼才认识到老陈实乃“平生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见义勇发,不计祸福,必极其志而后已”,此时此刻,两人正在凌虚台上,“不如此台上,举酒邀青山。青山虽云远,似亦识公颜。”(《凌虚台》),前嫌尽释。

不仅如此,在这里,苏轼还结识了后来成为挚友的陈太守的四儿子陈慥。

对于前段时间的羌人来犯之事,苏轼心中还是有些耿耿于怀的。虽然王素的到来使得三辅复安,但苏轼还是希望朝廷能对西夏发动进攻,用武力教训一下来犯之敌,以达到长治久安的效果。

所以,在此时给弟弟的诗中说到,“千金买战马,百宝妆刀环。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旋”(《和子由苦寒见寄》)。

“吾従天下士,莫如与子欢。羡子久不出,读书虱生毡。”(同上)苏轼与弟弟的兄弟情贯穿着二人的一生,后面还会经常论及。此时的二人,一个在陕西,一个在京师,分别已有三载。苏轼觉得,兄弟情是无人能够取代的。

周至县的南界是芒竹,因芒水之曲多竹林,凤翔府东南二百三十里,就是司竹监的所在。

“司竹监”就是当时掌管植养园竹的机构,凡是宫中百官所需竹器的竹子,均是司竹监命工人择其材干以供之。适逢司竹监官司年例烧苇,烧苇也是为了给明年的新苇萌发提供草木灰的养分。

苏轼正好碰上官家烧苇时在苇园里会猎,于是就在此观猎。“主人置酒聚狂客,纷纷醉语晚更哗。燎毛燔肉不暇割,饮啖直欲追羲娲。”观猎后还分食了烤熟的野味,豪饮一番而归,“酒酣上马去不告,猎猎霜风吹帽斜”(《司竹监烧苇园,因召都巡检柴贻最左藏,以其徒会猎园下》),归家后还作了这样的诗句。

自从当年在京师东门的一别,如今二伯已仙逝两年多了,在苏轼眼里,这一切如同梦寐。适大堂哥苏不欺迁葬父亲至眉山永寿乡高迁里墓地之时,行将离任的苏轼,在官舍里为亡伯苏涣写下了两首挽诗,“至今如梦寐,未信有存亡”(《亡伯提刑郎中挽诗二首,甲辰十二月八日凤翔官舍书》)。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腊月十七,二十九岁的苏轼在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任上任满,离任返京候选,终于离开了歧下这片呆了三年的土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开局马内萨拉赫两翼齐飞极乐合欢功作弊人生靠手机我以神明为食四合院:咸鱼的美好生活从火影开始网游之代练传说新黎爷的轨迹末世求生录之尸海云涌道女情缘与鬼魅传说匣中三尺逆天神识我在坟场画皮十五年疯了吧!你管这叫辅助?四合院史上第一狠人离开她以后高冷青梅变得格外黏人卒舞高甜,相亲老公是豪门继承人遮天情妃得已
经典收藏圣雄之名冷王的金牌宠妃大唐:属于我的贞观盛世我们家的小静静大唐好相公斗罗:三国崛起之皮大王历险记大唐:从攻略长公主开始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三国之飞将再世唐哀帝,中兴大唐田园大唐春风玉露带着淘宝去抗日重生唐末之祸乱天下将军夫人,请吃回头爷!明末好国舅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北宋大法官走进唐朝寒门第一才子
最近更新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大唐:公主逆天路唐刀陌刀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穿越古代卷入皇室班超传奇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一统大宋开局:从揍朱元璋开始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回到古代过日子我的女皇老婆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