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无法理解。
在他看来,这是毋庸置疑的殊荣,是爱情的证明,是她应得的。
他倾尽全力想将最好的捧到她面前,她却拒绝了。
林澜看着他眼中明显的失落与不解,心中微痛,但她知道,有些话必须说清楚。
她反握住他的手,力道轻柔却坚定,引导着他,将手掌贴在自己左胸心脏的位置。
隔着一层衣料,他能感受到她平稳而有力的心跳。
“皇上,您看,”林澜的声音温柔而有力,“臣妾的心在这里。
它是因为您这个人,因为您是赵珩,才会跳动得如此热烈。
不是因为您是皇帝,不是因为您能给予我皇后的尊位。”
她顿了顿,目光恳切地继续道:“皇后之位,固然尊贵,但它首先是大周的皇后,是规矩的象征,是天下人的国母。
臣妾若坐上那个位置,一言一行皆受祖制礼法束缚,动辄关乎国体。
臣妾还是林澜吗?还是那个可以与您弈棋论政、可以不顾仪态在雨中奔跑、可以因为一点新奇想法就与您争辩的林澜吗?”
“臣妾怕,”她的声音低了下去,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颤抖。
“怕那个位置会慢慢磨掉臣妾的本性,会在我们之间竖起一道名为‘规矩’的高墙。
臣妾想要的,从来不是站在您身后,接受万民朝拜。
臣妾想要的,是站在您的身边,作为林澜,作为您的妻子,与您并肩看这江山如画,与您共同分担风雨,分享喜悦。”
她抬起眼,眼中闪烁着晶莹而坚定的光芒:“臣妾爱的,是卸下帝王身份的赵珩,是可以对臣妾生气、吃醋、也会脆弱不安的赵珩。
臣妾希望,在您眼中,我也首先是林澜,而不是需要时刻保持完美仪态的沈皇后。”
这一番话,如同惊雷,在赵珩心中炸响。
他从未听过这样的言论,从未想过有人会拒绝后位,更从未有人如此清晰地告诉他,她爱的是剥去所有光环的、真实的他。
他一直以为,给予她最尊贵的身份就是最爱她的表现,却从未想过,这或许并非她所需,甚至可能成为一种束缚。
他看着她清澈眼眸中倒映出的自己的身影,感受着掌心下她鲜活的心跳,一时间心潮澎湃,五味杂陈。
有震惊,有不解,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深深震撼和触动的感觉。
她爱的,竟是如此纯粹,如此……勇敢。
他想起她初入宫时的倔强,想起她在冷宫中的坚韧,想起她与自己论政时的慧黠,想起她雨中受伤时的脆弱,以及此刻,她拒绝凤位时的清醒与坚定。
是的,他爱的,不也正是这个独一无二、灵魂闪着光的林澜吗?
如果将她禁锢在皇后的躯壳里,磨平她的棱角,那还是他爱的那个她吗?
赵珩沉默了许久许久,他深邃的目光紧紧锁着林澜,仿佛要透过她的眼睛,一直看到她的灵魂深处去。
内室里烛火摇曳,将两人的身影投在墙壁上,交织在一起。
最终,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
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底的困惑与失落被一种更深沉、更复杂的情感所取代,那里面有理解,有震撼,有释然,还有愈发浓烈的爱意。
他收回了贴在她心口的手,转而用双手将她微凉的手紧紧包裹住,力道大得几乎让她感到些许疼痛,但那疼痛之中,却传递着一种无比确定的力量。
“朕……明白了。”他的声音低沉沙哑,却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平静,“是朕……又想错了。
朕总想用世间最好的东西来留住你,却忘了问你,那是不是你想要的。”
他抬起另一只手,轻轻抚过她的脸颊,指尖带着灼人的温度。
“你说得对。朕爱的,是活生生的、会哭会笑、有自己脾性的林澜,不是什么完美无缺的沈皇后。”
他的嘴角,慢慢勾起一抹极淡却无比真实的弧度,“好,朕答应你。
这皇后,我们不做了。”
“皇上……”林澜没想到他竟能如此快地理解并接受,眼中瞬间涌上热意。
赵珩用手指轻轻抵住她的唇,阻止了她后面的话。
他的眼神变得无比深邃而专注,仿佛在做一个郑重的承诺。
“但是澜儿,你要记住,无论有没有那个名分,在朕的心里,你早已是朕唯一的妻,无人可以取代。”
名分与真心,他此刻清晰地选择了后者。
他宁愿要一个真实的、能与自己灵魂共鸣的林澜,也不要一个被后位束缚、失去光芒的符号。
林澜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但那是喜悦的、释然的泪水。
她用力地点点头,千言万语都哽在喉间,最终只化作一句:“臣妾知道。”
这一夜,没有激烈的争执,没有委屈的妥协,只有两颗心在坦诚的交流中靠得前所未有地近。
他们打破了世俗最坚固的枷锁,找到了一种只属于他们彼此的、超越身份与地位的相处方式。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皇帝拒绝立后,且独宠沈妃一人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迅速传遍了前朝后宫。
那些原本支持立后以稳固国本的老臣们深感失望与不安,而那些本就对林澜心存嫉妒或因其得势而利益受损的势力,更是看到了可乘之机。
一股新的暗流,开始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悄然涌动。
拒绝了凤冠,真的就能换来永久的安宁吗?
那些虎视眈眈的目光,又会酝酿出怎样的风波?
赵珩拒绝册立皇后的决定,如同一块巨石投入看似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
前朝之上,劝谏的奏折如雪片般飞来。
老臣们痛心疾首,言及中宫空悬乃国本不稳之兆,恳请皇帝以江山社稷为重,莫要因私情而废公义。
言语之间,虽未直接指责林澜,但“红颜祸水”、“狐媚惑主”的影射已悄然在朝野间流传。
后宫之中,气氛也变得愈发微妙。
那些原本还对帝王恩宠存有一丝幻想,或指望凭借家族势力争夺后位的妃嫔,此刻都将嫉恨的目光聚焦在了林澜身上。
她们不敢明着对抗圣意,但私下里的冷言冷语、偶遇时的白眼与孤立,却比以往更加明显。
林澜虽不在意这些,但身处漩涡中心,仍能感受到那无处不在的压力。
太后也曾私下召见过赵珩,言语间不乏忧虑。
她虽疼爱林澜,但作为上一届宫斗的胜利者,她更深知平衡与前朝稳定的重要性。
赵珩面对太后的劝诫,态度却异常坚决。
他没有激烈反驳,只是平静而清晰地陈述了自己的想法:“母后,儿臣并非昏聩之君。
正因心系江山,才更需一位能真正与儿臣心意相通、并肩同行之人。
澜儿之于儿臣,并非玩物宠妃,她是知己,是能照亮儿臣前行之路的明灯。
若以皇后之位束缚其性灵,磨灭其光芒,才是大周真正的损失。
至于朝局,儿臣自有分寸,绝不会因私废公。”
他的话语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太后看着他眼中从未有过的坚定与清醒,最终只是长长叹了口气,不再多言。
她意识到,自己的儿子,是真的找到了那个能让他倾尽所有去守护的人,而这份感情,已超越了世俗礼法的范畴。
这些风风雨雨,自然也传到了林澜耳中。
她虽感动于赵珩的维护,但心中也不免为他承受的压力而感到心疼与愧疚。
她甚至开始反思,自己的坚持是否过于自私,是否真的给他的统治带来了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