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钰也不知道瘟疫什么时候结束,自己只能尽全力确保瘟疫不蔓延。
几天之后,来了一个好消息,感染人数开始降低,再把感染的人隔离开之后,又把老鼠跳蚤之类的消灭,注意饮水和饮食,感染的人开始慢慢的下降。
而随着大量的蛇和猫进入灾区,老鼠开始大规模的撤离人类居住区,开始向着山林跑去,而蛇和猫也跟着去了,一切似乎在向着好的地方发展。
贾钰也是戴着口罩看了一下染病的人。
屋子里面得了黑死病的人,身体状况可谓是极度糟糕。他们的皮肤会呈现出一种诡异的黑色,仿佛被黑暗吞噬一般,原本健康的肤色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黑色不仅覆盖了他们的肌肤,还有他们的指甲、头发,甚至眼睛里,使得他们整个人看起来都充满了死亡的气息。
他们的身体也变得异常虚弱,仿佛全身的力气都被抽走了。即使是最简单的动作,如抬手、转身,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与死神抗争,呼吸声变得沉重而急促,仿佛下一刻就会停止。
黑死病患者的面容也会发生可怕的变化。他们的脸颊深陷,眼窝凹陷,原本明亮的眼睛变得黯淡无光,透露出绝望和恐惧。嘴唇干裂,毫无血色,整个人已经不成人形了。
贾钰又去看了看更严重的患者,这些人的身体出现了各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症状。他们的皮肤上鼓起了一个个黑色的脓包,这些脓包有些破裂,流出黑色的脓血,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恶臭。身体的各个部位也开始腐烂,手指和脚趾还有四肢,有些人已经蔓延到全身。
在病痛的折磨下,患者的精神状态也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们会变得神志不清,时而狂躁不安,时而沉默不语。
这个时候,一个人忽然开始剧烈的颤抖,黑色的血液从他的嘴里,鼻子里面流出来,几个大夫过来按住他,想要救他但是没有任何办法,最后那个人剧烈的抖动了一下,最后躺在竹床上面,失去了生机。
几个大夫放开手,检查了一下,让人进来收拾,很快,那个人就被装进了袋子里面运走了,那个竹床也是搬出去烧毁了。
贾钰叹息一声,他也很想救这些人,但是他也无能为力。
贾钰这里被瘟疫闹得焦头烂额,但是其余的地方似乎有人在搞事情。
那里虽然没有黑死病,但是有比黑死病更加严重的,人言。
首先是江南,说是这一次的瘟疫是因为皇上不顾老太妃病重,处置了甄家,气死了老太妃,又气的太上皇病重,犯了不孝之罪,上苍降下瘟疫惩罚。
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刘畅实行摊丁入亩,并且让佛门和孔家利益受损,佛祖和孔圣人大怒,降下瘟疫来惩罚。
要是贾钰在这里,决定嗤之以鼻,惩罚,你让刘畅得病死了不就行了,何苦为难百姓,要真是这样,贾钰请旨直接打到尼泊尔,把那些舍利子碾成粉,让他随风而去。
而这样的谣言一听就知道是谁传的,但是这个社会,老百姓就信这个,因此谣言传的非常快,甚至传出了应该退位,还政太上皇的事情。
传播谣言的孔家和佛门听到这话,冷汗流了一身,似乎有点玩大了,还政太上皇,这句话能说吗?
孔家和佛门恨不得赶紧把那些人的嘴缝起来,别再说了。
刘畅一开始听到这些话的时候,一笑,没有当回事,一听就知道是甄家余孽和佛门加上孔家搞得鬼。
但是现在越传越离谱,刘畅一开始是生气,但是很快就知道,这是一个机会啊。
于是,刘畅直接叫来了陆宁。
“外面流言蜚语满天,该管管了,似乎曲阜那边流言传的有点太多了。”
刘畅让陆宁去查一查,当然,刘畅的暗示很明显,孔家要受到教训。
“臣明白,臣立刻去查。”
“有没有四川那边的消息?”
刘畅询问下面的人。
“陛下,梁国公最新奏章,说是有一个叫吴又可的大夫,做出了防止瘟疫蔓延的办法,现在瘟疫受到了控制,蔓延速度已经被控制了,梁国公请求陛下嘉奖此人。”
林如海拿着一份奏章说道。
刘畅立刻接过来,奏章里面写了吴又可写的控制住瘟疫蔓延的办法,以及吴又可对于瘟疫的看法。
“是该奖赏,传旨,封吴又可为四品医正,创立瘟疫署,让吴又可任瘟疫署管事。”
刘畅一句话,昨天还是一个大夫的吴又可,直接成了正四品医正。
就在圣旨去了四川的时候,京城里面的谣言传的越来越大,甚至有人公然在茶馆酒楼说皇帝不是,应该下罪己诏等等。
最后,很多读书人本着扬名立万的心思,想要集中抗议,让刘畅下罪己诏。
但是这一切都在绣衣卫的监视之下,这些人想要集中起来闹事,刘畅求之不得。
只要来的是读书人,刘畅就可以把传播谣言和造谣生事的事情集合起来,狠狠的给孔家一拳头,刘畅也是感觉孔家是不是玩脱了,竟然主动把棍子给了自己,让自己给他们一棍子。
刘畅自然是不会辜负孔家的希望。
而当京城里面的读书人打算让刘畅写罪己诏的时候,官员接到了神秘人通知,没有阻止,一些人立刻飞鸽传信孔家,问问是不是孔家组织的。
但是时间上来不及了,孔家知道最快也要三天之后,三天之后黄花菜都凉了。
而刘畅早就调集三千西山营士兵入城,这些士兵对于读书人有些恨意,动起手来绝对不会留手,不过刘畅也跟领兵的三个团长说了,让士兵留手,别闹出太多人命来。
三个团长立刻明白了,允许打死人,是要被太多就好了。
三个团长对视了一眼,克扣抚恤金的事情虽然过去了,罪魁祸首也死了,但是这依然是很多士兵心里的一根刺,一根拔不出来的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