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几人对那背信弃义的人愤恨不已,就因为这人的贪心,导致多年来对二弟\/二哥一无所知。
还把媳妇孩子给带走了,让他们很是愧对李存孝,感觉没照看好他媳妇和孩子。
“老二,是大哥对不起你。”老爷子一脸羞愧。
李存孝拍拍他手背:“大哥,这不怪你,是我自己有眼无珠错信他人。”
老太太和三奶对那人一顿咒骂。
李大强安慰道:“二叔,之前我们是不知道,现在既然知道了,肯定就能找到,等会我就和老大说,让他找二婶和我哥,”
老爷子前面本来还有一个,怀着的时候没了,老太太养了不短的时间才有了李大强,所以李存孝的孩子比他还大一岁。
老爷子赞同道:“对,老二你别担心,大孙子很有本事的,肯定能找到人。”
李存孝颔首,人自然要找,就算不为其他,为了孩子也要找。
只是时隔多年,恐怕不好找。
不过他早有准备,如果不是深市开放,他都不知道这辈还能不能回来,自然不可能让辛辛苦苦创下的公司毁于一旦。
所以他在加拿大还有女人孩子,只是一直没有公开,算是情人和私生子。
计划中,如果能回来,他自然是要把产业交给和媳妇生的儿子的,毕竟在他心里,村里的儿子才是长子,无论是媳妇还是长子,占据的地位更重。
现在嘛,他已经准备把产业交给二儿子了。
如果能找到,要是心性好,愿意认自己,那就给老大一些钱,改善生活,要创业也支持一下,但家产肯定是不会给了。
要是心性不行,不认也罢。
在媳妇没带孩子偷偷离开前他是愧疚的,但知道后,他的矛盾心理使那份愧疚正在被一点一点消磨。
作为一个当过土匪,杀过汉奸,在港岛硬生生撕下一块小蛋糕后前往他国,且从无到有的创下一番不小产业的他,渴望亲情的同时,又淡漠亲情。
渴望是因为他独自在异国,缺乏亲情。
淡漠则是对认贼做父,即使是什么都不懂的婴儿,他也能说不管就不管。
兄弟三人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连吃饭都忘了,还是李大强提醒才想起。
饭后回房间又继续,大有秉烛夜谈的架势。
李大强刚开始还挺感兴趣,到后面一个头两个大,拉着媳妇看儿子去了。
看着眼睛布满血丝的儿子,周秀芬眼角有些湿润。
瘦了,比之前更憔悴,也更稳重,隐隐还有种气势。
李文华先一步抓着即将触摸到脸的手,开玩笑道:“娘,咋还哭了呢,是不是爹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没事,咱们把他扫地出门。”
李大强急的直瞪眼,欲要开口解释。
周秀芬心疼的情绪就像施法被打断一样,没好气的拍了他一下:“说什么胡话,娘是被外面的灰尘硌着了。”
虽然是借口,但过来的路上确实有几处施工,灰尘挺大的。
李文华自然知道,岔开话题道:“有没有给我带好吃的。”
“就知道吃。”周秀芬说着自己都笑了。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容易伤感。
可能年纪大了吧。
她如是想着。
她一边打开包袱,一边含笑着说:“带了带了,哪能不给你带,你奶恨不得把京城能吃的都给你搬来。”
包袱打开,各种京城的点心一样一样摆出来,李文华发现竟然还有烤鸭,顿时拍起额头,有点哭笑不得。
“娘,这边气温这么高,怎么还带烤鸭?”
周秀芬白眼:“我们哪知道这边差距那么大,咱们那还穿袄呢,这边都能穿短袖了。”
打开包装闻了下,一股馊味扑鼻而来。
周秀芬皱眉,既可惜好好的烤鸭坏了,也可惜儿子没能吃上。
李文华也闻到了,把烤鸭重新裹起来扔垃圾桶:“坏了就算了,这不还有糕点嘛。”
李大强视线随着烤鸭落在铁皮桶里,让人觉得他要去捡回来吃一般。
“爹你可别舍不得捡回来吃啊,吃出毛病来就麻烦了。”
这种事李文华真觉得老爹能干得出来,或者说,这一辈的人都可能干得出来。
李大强摆摆手:“瞎担心什么,都坏了我怎么可能吃。”
家里条件越来越好,还在港岛见过世面,确实不会再捡回来吃,只是看着烤鸭被丢进垃圾桶,想起了以前。
那时候杂粮窝头都吃不饱,一年更是吃不上两顿肉,现在却随手将烤鸭给扔了有些恍惚。
虽说在港岛见过一些世面,但不是吃排档,就是在别人家吃,和看着儿子亲手扔掉烤鸭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确认老爹不会捡回来吃,李文华便问起家里的情况。
周秀芬絮絮叨叨:“你还知道问家里,初意那孩子倔的跟头驴一样,说什么也要今年参加高考,要和他小姑做同学……”
李文华静静听着,对初意想考大学也不反对。
听到初雨天天问爹在哪,爹怎么什么时候回来,心里有些难受。
这次老爷子四个老人,要是再带人初雨他们,又是老人又是小孩的,第一次出门怕照看不过来,就没带。
他觉得该给家里装一部电话,本来想着过几年搬出来住再说,但为了能和孩子说两句,这电话必须装。
想到就做,他回办公室给赵大爷打去电话,拜托帮忙给家里安装一部电话。
至于老爹说帮二爷爷找人的事,他一时也不知道该请谁帮忙。
毕竟这事涉及到二爷爷,请别人帮忙找,深挖之下没准就把二爷爷外籍商人的身份查了出来。
想了想,他让厉明安排两个退伍来当保镖,懂侦查的人去调查,给经费,从九江开始,查到哪去哪,看看能不能找到人。
几天后,老爷子几人在李存孝的强烈邀请下去港岛玩几天,带回来一堆礼物。
李文华抽空陪爷奶和三爷三奶逛了下深市,知道他忙,老爷子几人没待两天就回去了。
随着船王和李存孝带头来内陆投资,一些港商也陆续来到深市。
于是人们发现,好几处地方都在施工,一打听,这边在建什么厂,还好几个。
那边要盖什么酒店,十几层那么高的那种。
加上李文华鼓励个体户,不少人都办了营业执照,反正不要钱。
很多人干起小买卖,卖早餐的,自家屋子收拾收拾就搞了起来。
发现公家真没人来找麻烦,其他人有样学样,把屋子收拾收拾开起小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