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赵长空注意到李力的动作,不禁出言说道。
司南振宏也用眼神示意他有话直说,无需顾忌。
“那属下便直说了。”李力这才继续开口,“我们打探到,一连几日搜查无果后,那太子就派人一把火烧了定国公府邸。”
此话一出,现场顿时为之一静。
谁也没有想到,那司南朔光竟然疯狂到了如此地步,竟然用这种方式泄愤。
赵长空面色平静,似是想到了什么,出言问道:“是昨夜的事情?”
他记得昨夜疗伤时,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大喊走水了。
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那火势直冲云霄,几乎映红了大半个夜空。
只不过那走水的位置和南城有点距离,所以他们并未怎么关注。
“正是昨夜发生的。”李力点点头,“那大火几乎燃烧了一夜,现在还有零星火光冒出。”
“果然。”
赵长空微微颔首,倒也没有多说什么。
他之前就猜到可能会有什么突发状况,所以一早就转移了府内的护卫下人,还有二哥的府邸也是如此。
那司南朔光当然什么都搜不到。
倒是司南振宏拍了拍赵长空的肩膀,半开玩笑道:“之前师父一直说府内的演武场有些小了,都不够他老人家施展拳脚的。
这下好了,到时候再重新建府时,一定要嘱咐那些工匠给师父做个大的。
嗯,前提是师娘不反对。”
“是个不错的主意,素闻定国公枪术无双,国子监有必要再开一门枪术课。
到时候老夫及直接带着学生去府上听课。”
韩夫子也出言说道。
赵长空闻言,脸上露出一个无奈的笑容:“老师,二哥他生性洒脱,开开玩笑也无妨,您老怎么也跟着起哄?”
“有吗?”韩兆之一本正经,“本夫子这可不是起哄,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如今国子监的生源,主要是以文臣子嗣,以及各乡府的士子为主,而那些武将子嗣却是由各自父辈教导,这也就造成了双方各自抱团取暖。
但此事有利有弊。
这么做一方面杜绝了文武勾结的可能,另一方面也大大削减了我大延的将来。
让那些文人缺少了血性,缺少了家国情怀,这就导致经常会出现一些卖主求荣的叛国贼子。
也让那些武将少了修养,缺少了为人处世,这也导致许多忠君为国、铁血铮铮的将士,因不会做人而惨遭迫害。”
说到这里,韩兆之忧心忡忡地道:“长此以往,必将令大延朝堂割据,文武相轻,乃至互相攻讦、掣肘!
届时,一旦国家有难,文臣无胆,武将无谋,那大延岂不危矣?”
韩兆之声音沉重,他看向赵长空和司南振宏:“老夫之前一直在思索儒家如何做出改变。
疗伤这些时日,老夫看明白一些事情。
需要做出改变的,不仅仅是儒家,而是整个大延的教育体系!”
赵长空和司南振宏面色一怔,显然没想到韩兆之竟然想得那么久远。
“让武将子嗣入学,也并非是让他们弃武从文,而是要让他们懂得仁义礼智信,懂得朝堂运转的逻辑,让他们明白父辈守护的究竟是什么。
当然,让文臣子弟习武,也并非是让他们上阵杀敌,只是让他们明白边境战士的不易,让他们懂得体恤战士之苦!
让他们知道,大延的每一寸河山,都埋藏着将士的鲜血与忠骨!
这样做,也能极大程度上杜绝他们成为祸害百姓的纨绔,更能为大延培养出真正文武兼备、心系国家、心怀百姓的栋梁之材!”
韩兆之眼睛越发明亮,从这些描绘中,他仿佛看到了大延的美好将来。
“同时,我们也要因材施教,并不是说文臣的子嗣就应该从文,也不是说武将的子嗣就一定要习武。
只有让他们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们才能将知识学进骨子里!
才能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利用自己所学去解决事情,而并非是‘这个我学了,但我都还给先生了’的自嘲!
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还有那些百姓!
我们大延最多的是那些王公贵族吗?
不!
最多的,也是对这个大延最为热爱的,往往是那些百姓!
然而,那些百姓真的就是那些门阀世家口中的愚昧无知、目不识丁的泥腿子吗?”
韩兆之声音陡然拔高,语气带着难以抑制的愤怒。
“荒谬!这是何等荒谬的言论!
殊不知,正是他们口中的这些‘泥腿子’,用他们辛勤的汗水和劳作,供养着我们整个大延!
还有那些为他们镇守边疆的战士,他们哪一个不是‘泥腿子’的子嗣?
没有这些人的付出,他们又怎么会有声色犬马、逍遥快活的日子?!
那些‘泥腿子’或许不识字,不懂什么圣贤之道,但他们绝对懂得什么叫做公道至理!
他们心怀敬畏,懂得感恩,知道谁为他们好,他们就掏心掏肺的对待谁!
也正是这份纯良和美好,才构建出了大延的繁荣!
大延最大、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不正是这些百姓吗?!”
韩兆之深吸一口气,眸光看向赵长空:“我知晓你们一个是定国公士子,一个是大延皇子,乃至将来的皇帝。
你们便是老夫口中的门阀世家代表。
但有些话老夫还是要对你们说,老夫心中的愿景,并非只是培养出几个文武双全权贵子弟,而是希望打破门第之见,打破知识壁垒!
让知识的光芒能够普照天下!
让那些‘泥腿子’不再大字不识,不再愚昧无知,不再受那些奸佞蛊惑、愚弄!
唯有如此,我们大延才拥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才能真正做到朝无庸碌,野无遗贤!
让大延国立蒸蒸日上!”
尽管韩兆之身着乞丐服饰,头发和胡子也因为装扮的原因,而显得有些凌乱和狼狈。
可那双眼眸却是前所未有的明亮。
他描绘的蓝图和将来,也让赵长空和司南振宏心潮澎湃、心驰神往。
那不仅仅是儒家体系的改革,更是一个千年王朝的基石!
赵长空望向韩兆之,眼中满是尊敬和佩服。
他作为一个穿越者,深知韩兆之能有这样的思想是多么不易。
在他前世那个世代,华夏用了数千年的光景,集无数名人志士之功,也才堪堪做到。
却没想到,韩兆之竟是凭借个人之力,在这个时代触及到如此先进核心的理念。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