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下半年的京市,秋高气爽,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地面洒下斑驳的光影。
京市影视集团的后期制作中心坐落于京市影视基地东北部,是一座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的6层现代化建筑,这座专门为高端影视项目打造的后期制作基地,总投资达1.2亿港元,历时1年建成,配备了国际一流的后期制作设备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是龙国北方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影视后期制作中心之一。建筑外立面采用银灰色铝合金幕墙和双层中空Low-E玻璃(玻璃厚度6mm+12A+6mm,透光率70%,遮阳系数0.5,传热系数1.8w\/(㎡·K)),既保证了建筑的节能性,又彰显出科技感与艺术感;内部采用挑高设计,一层大堂高8米,墙面悬挂着多幅经典影视作品的海报,地面铺设着深灰色大理石,光洁如镜,营造出庄重而专业的氛围。
随着《丝路传奇》合拍片在京市影视基地、甘省敦煌、新省喀什三地的拍摄工作圆满完成,后期制作工作于2009年下半年正式启动。这部由tVb、飞天影视、京市影视集团联合出品的历史题材大片,总投资1.5亿港元,自开机以来,历经4个月的紧张拍摄,累计拍摄素材达3000分钟,完成了120场戏、500个镜头的拍摄任务,其中室内场景60场、室外场景40场、沙漠场景15场、古城场景5场,拍摄进度比计划提前了10天。所有拍摄素材均通过了主创团队和投资方的联合审核,画面清晰度、色彩还原度、声音采集质量等各项指标均达到电影级标准,尤其是沙漠商队行进、古城交易、驿站相遇等核心场景的素材,构图精美、光影协调、演员表现自然,得到了导演陈凯歌的高度评价:“这些素材超出了我的预期,为后期制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有信心将《丝路传奇》打造成一部兼具历史深度和视觉冲击力的经典之作。”
为确保后期制作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三方投资方共同投入2000万港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后期制作设备采购、团队组建、技术研发等方面。后期制作中心对原有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新增了15个专业工作室,包括8个剪辑室、3个调色室、2个特效制作室、1个配音室、1个配乐室,每个工作室面积均为80平方米,配备了独立的空调系统(控温精度±1c)、隔音系统(隔音效果≥45db)和防静电地板(表面电阻10^6-10^9Ω),为后期制作人员提供了舒适、专业的工作环境。
设备采购方面,后期制作中心选用了2009年国际主流的专业后期制作设备,总采购金额达800万港元:
- 剪辑设备:15套苹果mac pro工作站(cpU为Intel xeon w3580,内存16Gb,硬盘2tb,配备27英寸Apple cinema display显示器,分辨率2560x1440),安装Final cut pro 7剪辑软件,支持多轨道剪辑、实时预览、素材管理等功能,剪辑效率比传统软件提升30%;同时配备15套Avid media poser 3.0剪辑系统,作为备用剪辑方案,确保剪辑工作不间断。
- 调色设备:3套daVinci Resolve 7调色系统,配备24英寸专业调色显示器(型号EIZo colorEdge cG2420,色域覆盖率99% Adobe RGb,色准ΔE<1)、调色台(型号tangent wave),支持10-bit色彩处理、多节点调色、LUt预设等功能,能精准还原不同场景的色彩风格,如驿站场景的暖色调、沙漠场景的金黄色调、古城场景的厚重色调。
- 特效制作设备:20套高性能图形工作站(cpU为Intel core i7-980x,内存24Gb,硬盘4tb,显卡为NVIdIA quadro 5000,显存2.5Gb),安装maya 2009、3ds max 2009三维建模软件,After Effects cS4、Nuke 5.1合成软件,particle Illusion 3.0粒子特效软件,能满足沙漠风沙、古城全景、打斗场景辅助特效等多种特效制作需求;同时配备2套quantel pablo Rio 4K特效合成系统,支持4K分辨率特效制作,确保特效画面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力。
- 配音设备:1套pro tools hd3配音工作站,配备Neumann U87电容麦克风(灵敏度20mV\/pa,频响范围20hz-20khz)、SSL AwS 924调音台(48路输入通道,24路输出通道)、Genelec 1031A监听音箱(频响范围55hz-20khz,最大声压级112db),支持多轨录音、实时混音、音效处理等功能,能捕捉配音演员的细微声线变化,确保配音效果自然逼真。
- 配乐设备:1套Logic pro 9配乐工作站,配备m-Audio proFire 2626音频接口(24-bit\/192khz采样率)、Korg m3合成器、Roland Fantom-G8合成器,支持多轨编曲、虚拟乐器演奏、音频录制等功能;同时与龙国交响乐团合作,租用京市音乐厅进行配乐录制,音乐厅配备Schiedmayer管风琴、Steinway d-274三角钢琴等专业乐器,能录制出气势恢宏的交响配乐。
- 存储设备:1套Emc VNx5300存储阵列,存储容量100tb,读写速度达1Gb\/s,支持多用户同时访问,确保3000分钟拍摄素材的安全存储和快速调用;同时配备2套Lto-4磁带机(存储容量800Gb\/盘,传输速度120mb\/s),用于素材的异地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后期制作团队的组建同样堪称豪华,三方投资方联合招募了80名行业顶尖的后期制作人才,组成了一支专业、高效的后期团队,团队总负责人由京市影视集团后期制作总监王磊担任,他拥有20年影视后期制作经验,曾担任《英雄》《十面埋伏》等多部大片的后期总监,具备丰富的后期管理和质量把控经验。团队按工作职能分为8个部门,各部门分工明确、协同配合:
1. 剪辑组(15人):由剪辑指导张毅牵头,张毅曾凭借《卧虎藏龙》获得过龙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剪辑奖,团队成员均具备5年以上电影剪辑经验,其中3人参与过历史题材影片的剪辑工作。剪辑组的核心任务是对3000分钟拍摄素材进行筛选、整理、拼接,完成初剪、精剪、定稿三个阶段的工作,初剪版本时长控制在180分钟,精剪版本时长控制在150分钟,定稿版本时长控制在135分钟,确保影片节奏紧凑、叙事流畅。
2. 调色组(10人):由调色指导李娜带领,李娜是龙国知名调色师,曾为《赤壁》《梅兰芳》等影片调色,团队成员均持有daVinci认证调色师证书。调色组将根据影片的历史背景和场景特点,制定统一的色彩风格方案,对每个镜头进行精准调色,比如驿站场景采用暖黄色调,突出温馨、繁华的氛围;沙漠场景采用金黄色调,展现沙漠的辽阔、苍茫;古城场景采用赭石色调,体现古城的厚重、古朴;打斗场景采用高对比度色调,增强视觉冲击力。同时,调色组还要确保不同场景、不同摄像机拍摄的素材色彩统一,避免出现色彩跳跃。
3. 特效组(20人):由特效总监赵阳负责,赵阳曾在好莱坞特效公司工作过5年,参与过《指环王》《哈利·波特》等影片的特效制作,团队成员涵盖三维建模师、动画师、合成师、粒子特效师等多个专业领域,其中10人具备海外特效制作经验。特效组的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环境特效制作,如沙漠场景的风沙、古城场景的炊烟、夜晚场景的星空等,风沙特效将采用粒子系统制作,粒子数量达100万个,风速、密度、能见度等参数可根据场景需求调整;二是场景扩展特效,如古城全景、沙漠商队全景等,通过三维建模和合成技术,将实拍素材与虚拟场景结合,营造出宏大的视觉效果;三是动作辅助特效,如打斗场景的兵器寒光、骑马场景的扬尘等,增强动作场景的真实感和观赏性。
4. 配音组(8人):由配音指导刘芳担任,刘芳是龙国国家一级配音演员,曾为《甄嬛传》《琅琊榜》等多部影视作品配音,团队成员包括4名男声配音演员和4名女声配音演员,均具备10年以上配音经验。配音组的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预录,配音演员根据影片画面和剧本,进行初步配音,熟悉角色语气和情感;第二阶段是对口型,配音演员看着影片画面,精准匹配演员的口型和动作,确保配音自然;第三阶段是精配,对配音进行细节调整,如情感起伏、语速变化等,同时处理配音中的杂音、口水音等问题。影片的主角黄晓明、刘亦菲等将采用原音配音,部分配角和群演将由配音组完成配音。
5. 配乐组(10人):由配乐总监陈悦负责,陈悦是龙国着名作曲家,曾为《卧虎藏龙》《英雄》等影片创作配乐,团队成员包括6名作曲家和4名音乐制作人。配乐组将根据影片的剧情发展和情感表达,创作15首原创配乐,包括主题曲1首、插曲5首、场景配乐9首,配乐风格将融合龙国传统音乐和西域音乐元素,采用古筝、琵琶、二胡等传统乐器,搭配小提琴、大提琴、圆号等西洋乐器,营造出兼具历史感和史诗感的音乐氛围。配乐将在京市音乐厅由60人的龙国交响乐团录制,录制过程将采用多轨录音技术,确保音乐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6. 音效组(7人):由音效总监王强带领,王强曾获得过龙国电影华表奖最佳音效奖,团队成员包括音效设计师、录音师、混音师等。音效组的工作包括环境音效采集与制作、动作音效录制与处理、道具音效设计等,环境音效如驿站的人声嘈杂、沙漠的风声、古城的马蹄声等,将通过实地采集和音效库合成的方式制作;动作音效如兵器碰撞声、打斗声、骑马声等,将由专业音效演员录制,再通过音效处理软件进行优化;道具音效如茶具碰撞声、丝绸摩擦声等,将根据道具的材质和动作进行精准设计,增强影片的沉浸感。
7. 字幕组(5人):由字幕指导周敏负责,团队成员均具备专业的翻译和字幕制作能力,精通普通话、粤语、英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等7种语言。字幕组将制作多语言字幕,包括普通话字幕、粤语字幕、英语字幕、东南亚语言字幕(印尼语、马来语、泰语)等,字幕字体将选用清晰易读的黑体,字号根据画面比例调整,确保观众在不同设备上都能清晰看到;同时,字幕组还要对字幕的时间轴进行精准调整,确保字幕与配音和口型完全同步,避免出现字幕提前或滞后的情况。
8. 校对组(5人):由校对总监孙丽担任,孙丽曾担任多部电影的后期校对工作,团队成员包括2名内容校对员、2名技术校对员、1名合规校对员。校对组的工作贯穿后期制作的全过程,内容校对员负责检查影片的剧情逻辑、历史细节、台词准确性等,确保影片没有剧情漏洞和历史错误;技术校对员负责检查影片的画面质量、声音质量、特效效果等,确保影片没有技术瑕疵;合规校对员负责检查影片是否符合龙国和海外发行地区的影视审查标准,确保影片顺利通过审查。
后期制作的时间规划严格而细致,总周期为5个月,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工作目标:
第一阶段(第1-2周):素材整理与初剪。剪辑组对3000分钟拍摄素材进行分类、筛选、编号,剔除画面模糊、声音嘈杂、表演失误等不合格素材,保留1500分钟有效素材;然后根据剧本和导演的拍摄意图,进行初剪,将有效素材拼接成180分钟的初剪版本,完成叙事结构的搭建。同时,特效组、调色组、配音组等部门开始熟悉素材,制定各自的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第3-4周):精剪与粗调色。剪辑组对初剪版本进行精剪,删除冗余镜头,调整镜头顺序和时长,优化影片节奏,将时长压缩至150分钟;同时,与导演陈凯歌沟通,根据导演的意见进行修改,确保影片符合导演的创作理念。调色组制定统一的色彩风格方案,对精剪版本进行粗调色,统一画面的白平衡、曝光、对比度等基础参数,为后续的精细调色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第5-8周):精细调色与特效制作。调色组对每个镜头进行精细调色,根据不同场景的特点调整色彩参数,如沙漠场景的色温调整至5500K,饱和度提升10%,对比度提升15%;驿站场景的色温调整至4500K,饱和度提升5%,对比度提升8%,确保每个场景的色彩风格统一且富有层次感。特效组同步进行特效制作,三维建模师完成古城、沙漠商队等虚拟场景的建模,动画师为虚拟场景添加动画效果,合成师将实拍素材与虚拟场景合成,粒子特效师制作风沙、星空等环境特效,每周完成20个镜头的特效制作。
第四阶段(第9-10周):配音与音效制作。配音组完成所有角色的配音工作,与剪辑组配合,将配音与画面精准同步;同时,音效组完成环境音效、动作音效、道具音效的采集与制作,将音效与影片画面和配音融合,增强影片的听觉体验。校对组对配音和音效进行初步检查,确保没有杂音、配音不同步等问题。
第五阶段(第11-12周):配乐录制与合成。配乐组完成15首原创配乐的创作,在京市音乐厅由龙国交响乐团完成录制;然后将录制好的配乐与影片画面、配音、音效进行合成,根据剧情发展和情感变化,调整配乐的音量和时长,确保配乐与影片完美融合。同时,字幕组开始制作多语言字幕,完成字幕的翻译和时间轴调整。
第六阶段(第13-14周):字幕添加与整体合成。字幕组将制作好的多语言字幕添加到影片中,进行最终的时间轴校准和格式调整;然后,后期制作团队将剪辑、调色、特效、配音、配乐、音效、字幕等所有元素进行整体合成,生成4K分辨率的最终版本(分辨率3840x2160,帧率24fps,码率100mbps),同时生成适合不同发行渠道的版本,如影院放映版本、电视播出版本、网络播放版本等。
第七阶段(第15-16周):质量审核与修改。后期制作团队将最终版本提交给主创团队和投资方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剧情逻辑、画面质量、声音质量、特效效果、字幕准确性等;根据审核意见,对影片进行最后的修改和优化,确保影片质量达到各方要求。同时,校对组进行最终的合规审核,确保影片符合发行地区的审查标准。
第八阶段(第17-20周):成片输出与交付。后期制作团队将修改后的最终版本输出为不同格式的成片,包括dcp格式(数字电影打包格式,用于影院放映)、mp4格式(用于网络播放)、moV格式(用于电视播出)等;然后将成片交付给发行部门,由发行部门进行拷贝制作和发行安排,确保影片在次年10月如期上映。
为确保后期制作工作顺利推进,三方投资方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每周召开一次后期制作进度会议,由后期制作总监王磊汇报工作进展,导演陈凯歌、制片人王强、tVb运营总监陈涛等各方代表参加会议,协调解决后期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投资方还为后期制作团队提供了完善的后勤保障,后期制作中心内设有员工餐厅、休息室、健身房等设施,员工餐厅每天提供30种菜品(包括荤菜15种、素菜10种、汤品3种、水果2种),满足不同口味需求;休息室配备沙发、茶几、电视等设施,供团队成员休息放松;健身房配备跑步机、哑铃、瑜伽垫等器材,帮助团队成员缓解工作压力。
后期制作启动仪式于2009年下半年在京市影视集团后期制作中心举行,仪式现场布置简洁而专业,大堂内悬挂着《丝路传奇》的海报和拍摄花絮照片,剪辑室、调色室等工作室对外开放,供嘉宾参观。出席仪式的嘉宾包括主创团队(陈凯歌、黄晓明、刘亦菲、邓超、杨幂等)、三方投资方代表(tVb陈涛、飞天影视赵凯、京市影视集团张国立)、行业专家、媒体记者等,共计100余人。
仪式上,导演陈凯歌发表致辞:“后期制作是影片创作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影片的最终呈现效果。《丝路传奇》的拍摄素材非常优质,我相信在专业的后期团队和先进的设备支持下,这部影片一定能成为一部让观众满意、让投资方放心的精品力作。我会全程参与后期制作,与后期团队密切沟通,确保影片的创作理念得到完美呈现。”
tVb运营总监陈涛代表阮梅发言:“tVb作为联合出品方,非常重视《丝路传奇》的后期制作,我们投入了充足的资金和资源,希望能将这部影片打造成一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后期制作完成后,tVb将利用在香江和东南亚地区的发行网络,全力推动影片的发行和宣传,确保影片取得优异的票房成绩。”
飞天影视代表赵凯表示:“飞天影视将继续为后期制作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利用影视联盟的资源,为影片的宣传推广提供助力。我们相信,《丝路传奇》的成功上映,不仅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还能推动龙国历史题材影片的发展,提升龙国影视的国际影响力。”
仪式结束后,嘉宾们参观了后期制作中心的各个工作室,观看了初剪片段和特效制作演示,对后期制作团队的专业水平和设备配置给予了高度评价。黄晓明表示:“看到后期制作的初步效果,我对影片的最终呈现充满期待,相信这部影片一定会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刘亦菲也表示:“后期制作团队非常专业,他们对细节的把控让我印象深刻,期待影片早日与观众见面。”
截至2009年下半年末,后期制作工作已顺利完成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任务,剪辑组完成了150分钟的精剪版本,得到了导演和投资方的认可;调色组制定了色彩风格方案,完成了粗调色工作;特效组完成了5个核心场景的特效建模和初步制作;配音组完成了主要角色的预录工作;其他部门也按计划推进各项工作,后期制作整体进度符合预期,没有出现任何技术难题或进度延误的情况。
《丝路传奇》的后期制作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专业的团队、先进的设备、充足的资金支持,为影片的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随着后期制作的不断深入,影片的轮廓逐渐清晰,一部兼具历史深度、视觉冲击力和情感温度的丝路题材大片即将诞生,它不仅将展现古代丝绸之路的壮阔景象和多元文化,还将推动龙国影视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为观众带来一场难忘的观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