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烬未央卷

作家小郭

首页 >> 金陵烬未央卷 >> 金陵烬未央卷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退圈后大佬火遍全球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先婚试爱:闪婚后大佬又野又浪隐形学校怪人女孩臣妻皎皎重生之全民女神骑士遥远的记忆相亲当天,闪婚初恋豪门继承人生化危机:虹结晴空末代江山
金陵烬未央卷 作家小郭 - 金陵烬未央卷全文阅读 - 金陵烬未央卷txt下载 - 金陵烬未央卷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280章 漕运惊涛起暗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一折 新官上任遇刁难(词:点绛唇·初任)

案牍如山,新官初到漕粮案。旧吏斜眼,冷笑藏刁难。

章程细核,墨渍沾袍袖。心暗叹,任重道远,步步需谨守。

户部漕粮科的窗纸糊得格外厚,把初春的阳光滤成了淡金色,落在宝玉案头的账册上,像铺了层薄纱。

他穿着北静王特批的孔雀蓝圆领袍,袖口被算盘珠子磨得发亮——这是他到任的第三日,案上的漕粮账簿堆得比砚台还高,每本都密密麻麻记着\"某地漕粮若干,损耗三成\",墨迹里透着股说不清的油滑。

\"贾主事,这是江南漕运的交割单,您过目。\"粮科的老吏刘德海把一本账册推过来,指甲在\"损耗三成\"的字样上敲得笃笃响。这老刘是前国丈的心腹,当年王主事的得力助手,如今虽收敛了气焰,眼里的轻蔑却藏不住——谁都知道这位\"贾主事\"是靠北静王的面子进来的,不过是个衔着金汤匙的纨绔。

宝玉翻开账册,指尖划过\"苏州府漕粮五千石,实收三千五\"的记录,眉头拧成个结:\"刘老爹,这损耗也太多了,往年最多一成。\"

刘德海往茶杯里啐了口茶叶末,茶水溅在账册上,晕开个黄圈:\"贾主事有所不知,今年江南多雨,漕船在运河里泡了半月,米受潮发霉,能实收三成五已是不易。\"他突然压低声音,\"再说,那些押运的兵丁也得打点,不然他们往粮袋里掺沙子,您更亏。\"

这话听着在理,却像根细针,扎得宝玉心里发疼。他想起黛玉临出门时的叮嘱:\"漕粮是百姓血汗,一粒都不能马虎。那些账面上的'损耗',说不定就是吞进私囊的赃款。\"

正说着,通判李大人掀帘进来,手里把玩着串蜜蜡佛珠,珠串上的香灰蹭在宝玉的账册上:\"贾主事,刚接到通州仓的报信,说上个月到的漕粮里混了不少陈米,怕是要霉烂,得赶紧处理。\"

\"处理?怎么处理?\"宝玉抬头,见李大人的佛珠串在阳光下泛着油光,突然想起张御史说过,这李大人和江南粮商往来密切,\"陈米也是米,怎能说扔就扔?\"

李大人的佛珠停了:\"不扔?难道让宫里的御膳房用陈米?\"他往账册上拍了拍,\"按规矩,霉粮可折价处理给'惠民仓',也算物尽其用。\"

\"惠民仓\"是官办的救济粮仓,向来是贪官们的\"肥肉\",低价收进霉粮,再虚报成新粮的价钱,差价就进了私囊。宝玉攥紧了笔,墨汁在笔尖凝成个黑团:\"我得去通州仓看看,眼见为实。\"

刘德海在一旁阴阳怪气:\"贾主事真是勤勉,只是通州仓的王仓官是忠顺王的远房表亲,怕是...\"

\"规矩面前,谁的亲戚都一样。\"宝玉打断他,把账册往怀里一揣,\"备马,去通州。\"

出门时,黛玉派来的小厮茗烟正等在户部门口,手里提着个食盒:\"二爷,姑娘让给您送的点心,是用新下来的绿豆做的,败火。\"食盒底层压着张纸条,是黛玉的笔迹:\"通州仓王仓官,三年前曾因倒卖军粮被弹劾,后不了了之,慎之。\"

宝玉把纸条捏在手心,绿豆糕的清香混着账册的墨味,竟生出几分底气。他翻身上马,马蹄踏过户部门前的青石板,溅起的水珠打在袍角上,像落在心头的警钟——这漕粮案,怕是比想象中更浑。

第二折 粮仓霉变藏猫腻(词:渔家傲·霉变)

通州仓廪尘积厚,陈米霉斑如锈。账目糊涂难对究。谁下手?损耗暗里成私有。

宝玉查仓遭冷遇,王仓官语带骄纵。冷笑\"新官莫多究\"。心怒吼,誓要揭开其中丑。

通州仓的门轴锈得厉害,推开时发出\"嘎吱\"的惨叫,像头垂死的老兽。宝玉捂着鼻子往里走,霉味混着老鼠屎的腥气扑面而来,呛得他直咳嗽。粮仓里的粮袋堆得歪歪扭扭,不少袋子破了口,流出的米发黄发黑,还长着绿毛。

\"贾主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啊。\"王仓官从一堆粮袋后钻出来,油腻的脸上堆着笑,手里的算盘珠沾着米粒,\"这仓里的粮是有点潮,江南来的漕船晚了半月,可不就成这样了?\"

宝玉指着最上面的粮袋:\"把那袋打开,我瞧瞧。\"

王仓官的脸僵了僵,还是让小吏搬下粮袋,解开绳结。里面的米一半发黄,一半发白,白的那部分颗粒分明,根本不像受潮的样子。\"这白米是怎么回事?\"宝玉抓起一把,指尖碾过米粒,干燥得很。

\"哦,这是上个月补进来的新米,想掺着陈米一起发,\"王仓官的眼神闪烁,\"谁知还没来得及...\"

\"还没来得及让陈米把新米染霉?\"宝玉把白米往账册上一撒,米粒滚得满地都是,\"李大人说要折价处理给惠民仓,按什么价?\"

\"自然是按陈米价,一石三百文。\"王仓官的算盘打得飞快,\"惠民仓的刘管事都打过招呼了,今儿下午就来拉。\"

宝玉突然笑了,从怀里掏出黛玉给他的《漕运则例》,翻到\"霉变粮处理\"一条:\"王仓官请看,则例规定,霉变粮需由三司共同查验,定价需报户部备案,你这'招呼'打得也太急了些。\"他指着那袋白米,\"这新米混在陈米里,怕是想按陈米价卖给惠民仓,再按新米价报损耗吧?\"

王仓官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突然把算盘往地上一摔:\"贾主事别给脸不要脸!这通州仓是谁的地盘,你打听清楚了再说话!\"他往粮堆后喊,\"把这厮给我轰出去!\"

几个拿着扁担的仓夫围上来,都是五大三粗的汉子,胳膊上的青筋像蚯蚓。宝玉却没动,只是把《漕运则例》往桌上一拍:\"谁敢动?殴打朝廷命官,可是要流放三千里的!\"

正僵持着,北静王派来的侍卫长骑马赶到,手里拿着王爷的令牌:\"北静王有令,贾主事查验漕粮期间,任何人不得阻挠,违者以抗命论处!\"

王仓官看着令牌上的\"北静王府\"四字,腿一软就跪了,嘴里不停念叨:\"小的有眼无珠,小的知错...\"

宝玉没理他,让侍卫长带人清点粮仓,果然在粮堆深处查出二十袋新米,都是江南今年的新稻,粮袋上还印着漕运总督的火漆,分明是刚到的,根本没受潮。\"这些新米,\"宝玉的声音比通州的春风还冷,\"是谁让你混进陈米堆的?\"

王仓官的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话,最后在侍卫长的逼问下,才吐露实情:是李通判让他这么做的,说等惠民仓拉走后,再分他三成利。

夕阳西下时,宝玉带着查抄的账册回府,马背上的粮样袋里,陈米和新米泾渭分明,像黑与白的较量。他想起黛玉说的\"世道再浑,总要有人守着规矩\",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虽沉,却沉得踏实。

第三折 微服私访探粮情(词:踏莎行·私访)

布衣换袍,微服查访,运河两岸风光异。粮船泊处有猫腻,船夫欲言又止。

暗记在心,默察情状,归来共与黛玉议。蛛丝马迹渐分明,漕运深处藏魍魉。

宝玉的孔雀蓝圆领袍被换成了半旧的青布衫,头上的方巾压得很低,跟着通州码头的脚夫老张混在漕船间,手里还提着根扁担,装作等活干的样子。老张是林如海当年资助过的船工,如今在码头扛活,为人忠厚,是黛玉托李御史找来的向导。

\"贾先生您看,\"老张往不远处的\"福顺号\"漕船努嘴,那船的船帮上印着\"江南漕运总局\"的字样,却在不起眼的地方刻着个\"李\"字,\"那是李通判的船,名义上运漕粮,实则大半舱装的是私盐,从江南运到北方,一趟能赚万两。\"

宝玉的眼睛亮了,想起北静王说过忠顺王私贩海盐,原来李通判也在干这勾当,难怪他对漕粮的\"损耗\"毫不在意——比起私盐的利润,那点粮款根本不算什么。

\"福顺号\"的船夫正在往岸上搬粮袋,动作却慢悠悠的,不像急着交货的样子。有个年轻船夫不小心摔了袋米,米洒在地上,露出里面混着的沙土,引得船主破口大骂:\"妈的,这点沙子都掺不好,想让仓里的人看出破绽?\"

老张赶紧拉着宝玉躲开:\"别盯着看,那些船主都有打手,发现生面孔就打人。\"他指着码头拐角的酒肆,\"咱们去那儿歇脚,里面有不少船夫,能听到些真话。\"

酒肆里弥漫着酒糟和汗臭的混合味,几张桌子旁都坐着船夫打扮的人,正就着咸菜喝劣质烧酒。宝玉和老张刚坐下,就听见邻桌的人在骂:\"这趟运粮算是赔了,李通判的私盐占了半舱,咱们的粮袋只能往里面掺沙子,到了仓里还得被王仓官克扣,到手的工钱还不够买双新草鞋!\"

另一个人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上个月有个船夫想告官,结果半夜被人扔进运河,到现在尸首都没捞着。\"

宝玉的心猛地一沉,刚要再问,就见酒肆门口进来几个穿黑衫的汉子,腰间都别着短刀,扫视着屋里的人。船夫们立刻闭了嘴,低头喝酒,气氛瞬间凝固。

\"是李通判的打手,\"老张压低声音,\"专门在码头盯着,不让船夫乱说话。\"

宝玉跟着老张匆匆离开酒肆,往码头外走时,看见\"福顺号\"的船主正和一个穿官服的人说话,那人背对着他们,腰间的玉佩在夕阳下闪着光,正是李通判!两人说完话,船主塞给李通判一个沉甸甸的钱袋,李通判掂了掂,笑着拍了拍船主的肩膀。

回到府中,黛玉正在灯下整理《漕运则例》,见宝玉回来,赶紧给他倒了杯热茶:\"怎么样?有收获吗?\"

宝玉把在码头的见闻一五一十告诉她,还画了张\"福顺号\"的草图,标注了私盐舱的位置:\"李通判和王仓官勾结,既倒卖漕粮,又私贩海盐,简直胆大包天!\"

黛玉却皱起眉头:\"光有见闻不行,得有证据。他们敢这么做,肯定早把账册做了手脚,咱们得找到他们私贩海盐的实证,才能一举扳倒他们。\"她翻到则例的\"漕船查验\"一条,\"按规矩,漕船入港需由水师查验,你说水师的人会不会也被收买了?\"

宝玉眼睛一亮:\"我明天就去水师营房,找当年我父亲资助过的周将军,他为人正直,说不定能帮忙。\"

夜里,宝玉躺在床上,总想起那个被扔进运河的船夫,还有酒肆里船夫们恐惧的眼神。他突然明白,这漕运的水比查干湖的冰眼还深,要查清真相,光靠规矩和勇气还不够,得比那些蛀虫更有智谋,更有耐心。

第四折 盐引案牵连甚广(词:鹧鸪天·盐引)

盐引暗藏祸机深,李贼通判与仓官。勾结权贵营私利,百姓膏脂入私囊。

查证据,履薄冰,稍有不慎陷泥坑。宝玉心坚志不移,誓将黑幕见光明。

水师营房的校场上,周将军正在操练士兵,银甲在阳光下闪着光,比当年林如海资助他时更显威严。听完宝玉的诉说,他把长枪往地上一顿,枪尖扎进泥土半尺:\"这帮狗官!竟敢在漕船上私贩海盐,简直是无法无天!\"

\"周将军,\"宝玉拿出绘制的\"福顺号\"草图,\"您能派水师查验'福顺号'吗?只要搜出私盐,就能治他们的罪。\"

周将军的眉头皱了:\"难啊。李通判的岳父是兵部侍郎,每次'福顺号'入港,都有兵部的公文说'免检',说是'运送军粮,事关紧急'。我们水师要是强行查验,就是抗命。\"

宝玉的心里凉了半截,没想到李通判的后台这么硬。\"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们胡作非为?\"

\"也不是没办法,\"周将军的眼睛亮了,\"下个月是漕运总督巡查的日子,他是个清官,当年受过林御史的恩惠,只要咱们把证据呈给他,他定会主持公道。\"他凑近宝玉,\"我可以帮你盯着'福顺号',记录下它每次停靠的码头和接触的人,这些都是证据。\"

接下来的日子,宝玉一边在户部处理漕粮账目,一边汇总周将军送来的情报。黛玉则帮他整理这些情报,把\"福顺号\"的航线、交易记录、接触的官员一一画成图表,挂在书房的墙上,像一张巨大的网,渐渐罩住了李通判、王仓官,甚至隐隐牵连到兵部侍郎和忠顺王。

这天,宝玉正在核对\"福顺号\"的货运记录,突然发现它上个月在江南停靠时,曾卸下一批\"漕粮\",收货方是\"江南盐运司\",但签收人却是个叫\"赵三\"的平民。\"这赵三肯定是假名,\"宝玉指着记录上的日期,\"这天正是忠顺王的生辰,说不定这批'漕粮'就是送给忠顺王的私盐!\"

黛玉拿起记录,指尖在\"江南盐运司\"几个字上划过:\"盐运司是掌管盐引的地方,李通判能弄到这么多私盐,肯定是通过盐运司的人,伪造了盐引。\"她转身从书架上取下《大明盐法》,\"按规矩,每引盐需有官府签发的盐引,无引私盐是重罪,只要找到伪造的盐引,就能顺藤摸瓜,抓住幕后的人。\"

正说着,北静王派人送来密信,说忠顺王察觉到风声,准备让李通判销毁所有私盐交易的证据,再把罪责全推到王仓官身上,杀人灭口。\"情况紧急,\"宝玉拿着密信,手心全是汗,\"咱们得赶紧找到伪造的盐引,不然就没机会了!\"

黛玉却很冷静,指着图表上的\"江南盐运司\":\"盐引的存根应该在盐运司的档案里,咱们可以请张御史帮忙,以'核查漕粮损耗'为由,调阅上个月的盐引记录,定能找到破绽。\"她看着宝玉焦急的样子,轻轻握住他的手,\"别慌,越是紧急,越要沉得住气。\"

宝玉看着黛玉清澈的眼睛,心里的慌乱渐渐平息。他知道,这场较量不仅关乎漕粮和私盐,更关乎世道的清明,关乎那些被扔进运河的船夫,那些在码头喝劣质烧酒的汉子——他们或许没读过书,却最清楚什么是公道,什么是欺压。

第五折 伪造盐引露马脚(词:破阵子·败露)

张御史调阅旧档,盐引伪造露端详。编号重复日期错,笔迹潦草印章仿。

李贼慌,王仓忙,销毁证据欲逃亡。怎奈天网早已布,插翅难飞无处藏。

张御史带着宝玉的手札来到江南盐运司时,盐运使赵大人正在焚烧文件,纸灰飞得像黑蝴蝶。\"张御史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啊。\"赵大人的脸上堆着笑,眼神却躲闪,\"下官正在清理旧档,有些没用的废纸,烧了干净。\"

张御史没理他,直接走到档案柜前:\"本官奉圣上旨意,核查上个月漕粮夹带私盐一案,需调阅所有盐引存根,还请赵大人配合。\"

赵大人的脸白了:\"盐引存根...都在...只是有些乱,怕是一时半会儿找不齐...\"

\"那就让本官自己找。\"张御史推开赵大人,在档案柜里翻找,很快就找到了上个月的盐引存根,其中一张编号为\"盐字第073号\"的盐引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张盐引的日期是上个月十五,与\"福顺号\"运送\"漕粮\"的日期吻合,而编号\"073\"的盐引,早在三年前就已注销!

\"赵大人,\"张御史把盐引往桌上一拍,\"这张盐引是怎么回事?编号重复,印章模糊,分明是伪造的!\"

赵大人的腿一软,瘫坐在椅子上,嘴里不停念叨:\"不是我...是李通判逼我的...他说有忠顺王撑腰,出了事不用我担...\"

张御史立刻让人控制住赵大人,封存所有盐引存根,同时快马加鞭赶回京城,将证据呈给圣上。新帝震怒,当即下令由北静王牵头,刑部、户部、都察院三司会审,严查漕运私盐案。

李通判得知消息时,正在家里打包金银细软,准备连夜逃往江南。他刚坐上马车,就被北静王的侍卫堵住,从他的行李箱里搜出了伪造盐引的模板和大量金银,其中还有忠顺王赏赐的\"忠勇\"牌匾,上面刻着\"同心协力\"四个字,不打自招。

王仓官更惨,他想带着搜刮的粮款逃跑,却被码头的船夫们拦住——那些被他克扣工钱、被他打骂的船夫,此刻都红着眼,拿着扁担、绳索,把他捆得像粽子,送到了刑部。

三司会审的那天,宝玉和黛玉坐在旁听席上,看着李通判、王仓官、赵大人一个个认罪伏法,供出了忠顺王利用漕船私贩海盐、兵部侍郎收受贿赂提供保护的罪行。当忠顺王被押上朝堂时,他看着宝玉,眼神里充满了怨毒,却再也无力回天。

退朝后,北静王拍着宝玉的肩膀:\"好小子,干得不错!要不是你查出伪造的盐引,还真扳不倒忠顺王这棵大树。\"他转向黛玉,\"林姑娘的智谋,真是令本王佩服,那张盐引存根的编号,若不是你提醒宝玉留意,我们还真会漏掉。\"

黛玉浅浅一笑:\"王爷过奖了,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她看着宝玉,眼里的光芒比朝堂上的宫灯还亮——那个曾经只会吟诗作赋的富贵公子,如今已经能扛起家国重任,这或许就是磨难带来的成长。

第六折 整顿漕运立新规(词:浪淘沙·新规)

漕运整饬立新规,清查弊堵漏源危。粮仓管理严出入,盐引核查细追稽。

宝玉勤,黛玉智,夫妻同心共扶持。贾府声望渐恢复,中兴有望展新姿。

忠顺王倒台后,漕运的风气为之一新。宝玉在北静王的支持下,推行了一系列新规定:漕船必须标明载重,严禁夹带私货;粮仓实行\"双人双锁\"制度,出入库都要登记备案;盐引采用新的防伪技术,编号与日期一一对应,杜绝伪造。

这天,宝玉正在户部主持新规定的宣讲会,台下坐着各地的漕运官员和仓官,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品行端正,有实干精神。\"诸位,\"宝玉的声音洪亮,比刚到户部时自信了许多,\"漕运是国家的血脉,漕粮是百姓的血汗,我们肩上的责任,比泰山还重。从今往后,若有人再敢中饱私囊、营私舞弊,定严惩不贷!\"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其中最响亮的是通州仓的新仓官——他是当年被扔进运河的船夫的弟弟,为人正直,熟悉漕运事务,是宝玉亲自举荐的。

黛玉则在府里忙着整理漕运相关的书籍,把历代的漕运制度、利弊得失汇编成册,取名《漕运辑要》,送给各地的漕运官员参考。她还建议宝玉在江南设立\"漕运学堂\",培养专业的漕运人才,从根本上杜绝腐败。

\"学堂的事,我已经让老张去办了,\"宝玉回到府中,见黛玉正在给书稿画插图,画的是运河上的漕船,栩栩如生,\"他在码头多年,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由他主持学堂,我放心。\"

黛玉放下画笔,给宝玉倒了杯热茶:\"还有件事,我想在苏州设立'漕粮查验局',由咱们信得过的人负责,每艘漕船出发前都要查验,避免再出现掺沙子、混陈米的情况。\"她指着书稿上的江南地图,\"这里是漕运的起点,把好这一关,后面就省心多了。\"

宝玉握住黛玉的手,她的指尖因为长期握笔,已经有些薄茧,却比任何珠宝都珍贵。\"都听你的,\"他笑着说,\"有你在,我什么都不怕。\"

荣国府的声望也随着宝玉的功绩日益提升,那些曾经疏远他们的官员,如今都纷纷上门拜访,连宫里的贵妃都赏赐了黛玉\"贤德\"匾额。

贾母看着家里重新热闹起来,脸上的笑容比往年多了许多,只是偶尔会看着宝玉和黛玉,想起早逝的贾珠和元春,眼里闪过一丝伤感。

但更多的时候,贾府是充满希望的。学堂里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账房里老王头的算盘打得越来越响,库房里的东西渐渐多了起来,连园子里的花草都比往年茂盛。宝玉和黛玉常常在月下散步,规划着未来:春天要在沁芳闸边种些新柳,夏天要给学堂的孩子们添些新桌椅,秋天要把新印的《漕运辑要》送到各地...

第七折 中兴之象渐显明(词:望海潮·中兴)

京华春好,朱门焕彩,中兴气象初呈。漕运清明,盐法整饬,朝堂内外安宁。

宝玉展才能,黛玉施智计,夫妻同心。亲友相助,旧部归心,共前行。

家声重振待功成,看园中风月,堂上簪缨。诗书继世,忠厚传家,不负先祖声名。

前路纵崎岖,有彼此扶持,何惧风雨?且待来年今日,再庆太平盛景。

又是一年元宵,荣国府张灯结彩,比往年热闹了许多。北静王带着家眷前来赴宴,与宝玉、黛玉谈笑风生,说起漕运的新貌,都赞不绝口。张御史、李御史等老臣也来了,看着贾府重焕生机,感慨不已。

宴席上,贾母端着酒杯,看着宝玉和黛玉,笑着对北静王说:\"都是托王爷的福,这两个孩子才能有今天。想当年,府里最困难的时候,我真怕撑不下去...\"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北静王赶紧安慰:\"老夫人言重了,贾府能有今日,靠的是宝玉和黛玉的才智与担当,靠的是贾府世代积累的声望。圣上已经下旨,恢复贾府的爵位,让宝玉袭爵,还赏了江南的万亩良田,这都是你们应得的。\"

宝玉起身,对着贾母和北静王深深一揖:\"孙儿能有今日,离不开祖母的教诲,离不开王爷的提携,更离不开...黛玉的陪伴。\"他转向黛玉,眼里的情意像酒一样醇厚,\"没有她,我走不到今天。\"

黛玉的脸微微泛红,起身回礼:\"二爷过谦了,都是大家同心协力的结果。\"她看着满座的宾客,看着园子里的灯火,突然觉得,那些曾经的苦难、那些彻夜不眠的忧虑,都化作了此刻的温暖与安宁,像冬日里的阳光,虽迟但到。

宴席散后,宝玉和黛玉并肩站在大观楼的栏杆边,看着园子里的孩子们提着灯笼嬉戏,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你看,\"黛玉指着远处的灯火,\"那些灯笼,多像天上的星星。\"

宝玉握住她的手:\"是啊,每一盏灯,都代表着一个希望。咱们贾府的希望,漕运的希望,这世道的希望...\"他低头看着黛玉,\"还有咱们的希望。\"

黛玉靠在宝玉肩上,闻着他身上淡淡的墨香,心里一片平静。

她知道,中兴之路还很长,未来还会有风雨,但只要他们同心同德,只要心里的那盏灯不灭,就一定能走到光明的彼岸。

夜色渐深,荣国府的灯火却依旧明亮,像一颗镶嵌在京华大地上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属于它的、历经磨难却愈发璀璨的光芒。

而宝玉和黛玉的故事,也将在这中兴的气象中,继续书写下去,成为贾府乃至整个时代的一抹亮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凡仙飘渺传重生之冷面王爷的娇俏王妃宠妻狂魔:快穿之男神宠上身我在异世界做普通人读心救全家,我拿稳神棍人设最强帝尊在都市一不小心赖上你三国之袁术家臣快穿:谁家白月光摁着男主亲曹贼四合院之我是刘光齐华语金曲肆虐,pdd反向抽烟火影开局夺舍了白莲柠檬精老公的马甲掉了重生官场:开局迎娶副省长千金国士太吾传人响当当貌美继室摆烂后,禁欲权臣他慌了字符的游戏血日降临:我靠宝箱升级庇护所
经典收藏一轮明月入冰湖综穿:捣乱从甄嬛传开始洪荒:我袁洪一心求稳,人间清醒曦日永恒骑行异事外卖小哥爱上桃花公子四合院:什么档次?跟我比道德!柯南之这个黑方超正义神豪富婆,这点小钱洒洒水啦僵尸:亿次暴击,司藤震惊了!团宠王妈,男女通杀重生之全民女神当我在火影成为空律爷,您夫人又管不住了谁让你出生的!末世:探寻龙头脉我的男友是先知以泪为证:校园那点事儿我靠踹了前男友惊爆热搜时不时吐血的我在柯南身边怎么活
最近更新他的小乖乖他来自十维空间浴缸通海洋,我成海洋动物团宠女帝悠然传苏小姐万人迷,哥哥们追着宠穿书七零,我从下乡知青开始做起从崩坏开始当仙人离婚当保姆,绝嗣大佬宠妻成瘾穿成恶雌被读心?兽夫们争疯狂宠穿越摆烂,我在冷宫养大鹅折金钗觉醒弹幕闪婚大佬后,渣男后悔了灵女的摆烂日常随军西北,大小姐搬空家产嫁大佬童生相公别害羞,冲喜娘子超会撩嫡女重生:踹渣夫,抱权臣!永乐鬼案录败国公主靖若贤王爷不育?可我的孕肚藏不住了天工医妃:我在古代建三甲
金陵烬未央卷 作家小郭 - 金陵烬未央卷txt下载 - 金陵烬未央卷最新章节 - 金陵烬未央卷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