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带着媛媛去过养老院后,我能明显感觉到,书房角落里那个红木盒子的气息,发生了一丝极其微妙的变化。那股沉重得让人窒息的悲伤似乎没有之前那么浓烈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类似于“等待”的平静。它不再主动散发哀伤,更像是在默默观察,等待着什么。
我知道,媛媛的出现,像一缕清风,吹动了张阿姨心湖里那潭死水,也间接影响到了这个与张阿姨心意相通的念想之物。这是个积极的信号。
过了几天,我又去了一次养老院。这次是我一个人去的,没带水果,也没带点心,只带了一小盆刚刚冒出花苞的茉莉。我想着,植物代表着生机和希望,它不会说话,但它的生长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陪伴。
张阿姨依旧坐在老地方。我把那盆小小的茉莉放在她旁边的窗台上,轻声说:“张阿姨,给您带了盆花,看着它开花,闻闻香味,挺好的。”
她还是没有回应,但这一次,我注意到她的目光在那嫩绿的花苞上停留了比平时更长的时间。
我照旧在她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没有试图跟她聊天。阳光很好,活动室里安安静静的。我放松下来,不再刻意去“感知”什么,只是让自己的心神处于一种平和开放的状态。
就在这时,一种极其细微的、不同于以往的意念波动,像蛛丝一样,轻轻触碰到了我的感知。
这不是之前那种汹涌澎湃的悲伤浪潮,也不是盒子散发出的沉重执念。这缕意念非常微弱,带着迟疑和一种久未与人交流的生涩,它来自于我身边这位沉默的老人。
我立刻凝神静气,小心翼翼地接纳着这缕意念,不敢有丝毫惊扰。
没有清晰的画面,也没有成型的语言。传递过来的,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那是一种……对“粉红色”的微弱好感。对“柔软触感”(大概是联想到媛媛的兔子玩偶)的一丝留恋。以及,一种极其复杂的,混合着痛楚、却又被一丝微弱亮色所吸引的矛盾情绪。
她是在回想媛媛!回想那个穿着粉红色外套、抱着柔软兔子玩偶的小女孩!
虽然这回想里依然掺杂着无法避免的、联想到自己女儿而产生的痛苦,但重要的是,那抹“粉红色”和“柔软”的印象,确确实实地留在了她的心里,并且被她主动地回忆了起来!
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我没有用意念去回应,生怕吓退了这缕好不容易才探出头来的“触角”。我只是在心底,保持着最大程度的善意和理解,像守护一朵风中残烛般,守护着这缕微弱的交流。
过了一会儿,那缕意念缓缓地缩了回去,周围恢复了平静。张阿姨的目光重新变得空洞,望着窗外,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只是我的幻觉。
但我知道不是。
离开养老院的时候,我的脚步比以往都要轻快。虽然张阿姨依旧没有开口说一个字,但这一次无声的交流,意义非凡。它证明了她内在的情感世界并非完全封闭,她依然能感受到外界的色彩和温度,并且能够做出极其微弱的回应。
回到家里,我立刻给小慧发了条信息:“下次去看张阿姨,给媛媛穿那件粉红色的外套,还是带上那个兔子玩偶。”
小慧很快回复:“明白,王姐!”
放下手机,我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里充满了希望。沟通的桥梁,已经开始搭建了,虽然它现在还脆弱得不堪一击,但毕竟,已经开始了。
我不再急于去“处理”那个红木盒子。我明白了,当张阿姨的心慢慢活过来,当她能够重新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时,那个盒子里的执念,自然会随之松动、转化。
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一次又一次带着温暖的拜访,像水滴石穿一样,慢慢地、温柔地,叩响那扇紧闭的心门。
路还长,但我们已经看到了方向。下一次,我们会带上那抹温暖的“粉红色”和柔软的“陪伴”,再次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