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

年代文六六

首页 >>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 >>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人在大宋,无法无天大宋将门大周神相:不信东风唤不回刷刷视频,古人说不要停浮世烟云穿越大秦,以武止戈,横扫六合!奇门医圣在都市武炼巅峰弘农杨氏,恭送大汉!三国:我,神谋鬼算李伯川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 年代文六六 -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全文阅读 -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txt下载 -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15章 互相融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晨雾退去时,板垣蹲在碎成星点的“度”字光纹旁,指尖沾着的墨汁混着露水,在石板上画出歪歪扭扭的算筹。

他数着码头上残留的箭簇,突然发现有支断箭的尾羽里,裹着半片褪色的和纸。

上面用汉字写着“归乡”二字,墨迹被海水泡得发蓝,倒像是阿雪染坊里新调的靛青色。

“这箭……”他刚要招呼智海来看,却见阿雪的弟弟抱着捆蜀锦跑过来。

少年怀里的锦缎不知被谁绣上了奇怪的纹样——扶桑的樱花缠上了唐式的卷草纹,金线绣的“友”字边缘,用白棉线缀了圈细小的“缘”字。

“是昨夜退走时,有个黑浪军小卒塞给我的,”少年指着锦缎角落的血痕,“他说这是他姐姐织的,原本想等打完仗,就带着去长安换茶叶。”

阿雪摸着那处血痕,突然想起昨夜老兵甲胄上渗血的旧伤。

她转身往仓库跑,回来时抱着个木箱,里面是些被火箭燎过的蜀锦碎片。

她把少年手里的新锦缎铺在碎片上,那些焦黑的边缘竟与樱花纹的缺口严丝合缝,像幅被火撕开又拼起来的画。

“原来他们的线,早就混在我们的经纬里了。”

她指尖的“织”字光纹亮起,与锦缎上的“缘”字缠成股,把碎痕补成道彩虹似的弧线。

老舵手在“拓海号”的船底发现了更惊人的东西。

清理弹痕时,块松动的船板下掉出个陶罐,里面装着三十年前的航海图,泛黄的宣纸上,广州湾的海岸线旁用朱笔写着“同饮一湾水”,旁边是行扶桑假名。

老舵手虽不认字,却看出那笔迹与黑浪军楼船的“征”字旗有几分相似,只是少了戾气,多了些犹豫的弯钩。

“这是当年遣唐使留下的。”智海摸着图上的朱痕,“那时他们的船到不了共津,就在广州湾跟‘拓海号’换丝绸,图上标的淡水港,还是我师父领着他们找的。”

他突然想起什么,往“同庆”楼的废墟走,在烧焦的梁柱下扒出个铜炉,炉底刻着的“和”字光纹虽被熏黑,却仍在微微发烫。

“你看,”他指着炉壁上的刻痕,“这是扶桑的铸法,却刻着咱们的字,当年就没分过彼此。”

板垣的算盘这日格外安静,水晶珠不再乱撞,反而在算“修补码头需多少木料”时发出清越的脆响。他算着算着突然红了眼眶——账上记着的“波斯商人暂存的香料”“天竺僧侣的佛经”“扶桑工匠的漆料”,加起来竟比码头守军的军械还多。

“原来咱们守的不是码头,是这些攒了半辈子的念想。”

他把算珠归位时,指尖的“度”字光纹重新凝聚,比从前更亮了些。

老兵在货箱垒的墙后睡着了,怀里还攥着那片刻“风”字的船桅碎片。

阿雪给他盖锦缎时,发现碎片背面竟刻着行小字:“开元十七年,与太郎同修此船”。

她突然想起昨夜那个叩首的小卒,他怀里护身符的“福”字边角,也有个模糊的“太郎”印记。

原来有些名字,早被海风刻进了彼此的骨血里。

三日后,“拓海号”要往广州湾送消息,老舵手却在货舱里多装了些东西:阿雪新织的“樱花缠枝锦”,智海抄的《礼记》残篇,板垣算好的“唐与扶桑度量衡对照表”,还有老兵磨亮的船桅碎片。

“告诉那边的人,”老舵手拍着船舷,“共津的铜铃还在响,只是换了个调子,像当年商船靠岸时那样,带着糖霜味。”

船开时,阿雪的弟弟往海里撒了把种子,有长安的稻种,也有从黑浪军箭袋里捡的扶桑粟米。

海水漫过种子时,竟泛起细碎的光纹,稻种的“农”字与粟米的光纹缠在一起,沉向海底那片曾波动的光纹网。

“等它们发芽,”少年望着船影,“说不定能长出既结稻穗又结粟米的禾苗。”

智海在码头牌坊的碎石旁立了块新碑,没刻“四海之内”,只刻了个“缝”字。

他刻到一半时,发现石缝里钻出株嫩芽,根须缠着半片锦缎,上面的青花与白棉线正顺着根须往土里钻。

“你看,”他对蹲在旁边的阿雪说,“不用我们动手,它们自己就在往一起凑呢。”

暮色再临时,有艘小渔船摇摇晃晃驶进码头,船头站着个穿粗布衫的扶桑人,手里举着块锦缎,正是阿雪昨夜补的“四海之内”残字。

“我是黑浪军的逃兵,”他声音发颤,“将军说要烧光唐物,可我娘说,我爹当年在长安学的织锦,是用来做嫁衣的,不是裹尸布。”

他从怀里掏出个木盒,里面是枚铜镜,镜背刻着“友”字,边缘却镶着扶桑的螺钿。

阿雪接过铜镜时,镜里映出码头的新景:波斯商人在补香料袋,天竺僧侣在晒佛经,老兵在教少年们用船板拼“和”字,连板垣的算盘都在算“明日该进多少扶桑漆料”。

镜光晃了晃,竟映出黑浪军退去的船队里,有艘船悄悄掉了头,船桅上的“征”字旗被人换成了块粗布,上面用锅底灰写着个歪歪扭扭的“商”字。

晨雾又来时,共津码头的铜铃响了,这次不再沉涩,而是带着些轻快的跳音。

浅滩的礁石上,新开出的花谢了,却结出了奇异的果实——一半像唐地的桃李,一半像扶桑的柑橘,果皮上的纹路交织着“友”与“和”,在晨露里闪着光。

智海摸着果实笑了,他知道,有些裂痕从来不是为了分开,而是为了让光更透彻地照进来,让那些藏在岁月里的羁绊。

能顺着缝隙重新缠在一起,长成更结实的模样。

就像此刻码头的朝阳,既照着唐人的瓦檐,也照着扶桑逃兵带来的螺钿镜,把所有影子都融成了一片温暖的光晕。

那枚镶着螺钿的铜镜被智海挂在了临时搭起的木架上,镜面总映着些奇奇怪怪的景象。

有时是广州湾的商船正往共津赶,船工们用扶桑话喊着号子,调门里混着唐人的韵脚。

有时是黑浪军退去的船队里,有甲士偷偷用矛尖在船板上刻“友”字,刻到一半又改成“商”,墨汁顺着木纹晕开,像朵没开全的花。

阿雪的弟弟总爱蹲在镜前看,某天突然指着镜面惊呼。

“你看那艘船!”

镜里正映着艘扶桑小货船,桅杆上挂着半面兽面旗半面锦缎,锦缎上绣的樱花缠枝纹,跟阿雪织机上的一模一样。

掌舵的是个戴斗笠的女子,抬手调整帆绳时,手腕上露着串琉璃珠,一半是长安的青,一半是扶桑的赤。

碰撞声透过镜面传出来,清越得像码头铜铃的余音。

“是织锦的匠人。”

阿雪正在染缸前搅靛蓝,染液里的光纹突然漾起涟漪。

“她们当年跟着遣唐使来学织法,回去后把扶桑的木棉混进了蚕丝里,织出的布又软又结实。”

她捞出块刚染好的锦缎,晾在竹竿上时,发现晨光透过锦纹,在地上投出的影子竟像幅海图,唐的港口与扶桑的岛屿被金线般的光纹连在一起。

板垣的算盘最近总算些新鲜账:“樱花锦十匹换扶桑漆三桶”“唐尺五把换曲尺两把”“《礼记》抄本一部换《倭名类聚抄》残卷”。

他算到“螺钿镜一面换青瓷碗十个”时,算珠突然卡住了——那面镜正是扶桑逃兵带来的,此刻正被波斯商人借去照着清点香料,镜沿的螺钿映着胡椒的金斑,倒像是谁在镜上撒了把星星。

“原来账还能这么算。”板垣摸着算珠笑,指尖的“度”字光纹突然分出细枝,缠上旁边堆着的扶桑度量衡竹简,那些刻着陌生刻度的竹片竟泛起微光。

与唐尺的光纹慢慢对齐,像两个久别重逢的人在比量身高。

老兵醒后就带着人修船,把货箱垒的墙拆了,木料全用去补“拓海号”的船底。

他敲钉子时总对着船板说话:“太郎啊,你看这船又结实了,等下次见着你家小子,咱再同修一次。”说罢往缝隙里塞了把稻粟混种的种子,“让它们在船底发芽,长出的根须能把木板粘得更牢。”

海风穿过船板的孔洞,发出呜呜的响,像有人在远处应和。

智海在“同庆”楼的废墟上搭了间小茶室,用烧焦的梁柱做桌腿,断碑的碎石垒成灶台。

第一壶茶煮的是长安的春茶混扶桑的抹茶,沸水冲下去时,茶叶在水里翻卷,竟凑出个“和”字的形状。

他刚倒出茶汤,就见那艘挂着半面锦缎的扶桑货船靠了岸,戴斗笠的女子捧着个木盒走进来,打开时里面是些织锦工具,针是唐式的三棱针,线轴却刻着扶桑的海浪纹。

“我娘说,当年教她织锦的唐女,总在针眼里穿两根线,一根蚕丝一根木棉。”

女子说话时带着长安口音,“她说线要缠在一起才结实,就像海和岸,看着分开,潮起潮落时早缠成一团了。”

她指着茶室的窗棂,晨光正透过窗格在地上拼出“共”字,横画用的是唐的直线,竖画却是扶桑的曲线,歪歪扭扭的,倒比端正的字更让人心里暖和。

老舵手从广州湾回来了,带回的消息比货还多。

“那边的黑浪军早散了大半,有老兵带着甲士去开荒地,种的稻子一半是长安种,一半是扶桑种。”

“还有人把‘征’字旗拆了,布帛拿去做船帆,说这样航行时能听见唐人的号子。”

他指着货舱里的新货,“你看这瓷器,碗沿是唐的莲花纹,碗底却画着扶桑的海浪,烧窑的老师傅说,窑火里混了两国的柴,烧出来的釉色才这么亮。”

卸货时出了桩趣事:扶桑货船的船工搬青瓷碗,唐的脚夫递过去时说“小心”,对方回了句“请”,两个词混在海风里,竟像句完整的话。

有个年轻脚夫突然笑起来:“原来他们说‘请’,跟咱们说‘请’时嘴角翘的弧度都一样。”

智海的茶室渐渐热闹起来,波斯商人用扶桑漆补香料盒,天竺僧侣借唐的毛笔抄经,扶桑女子教阿雪用木棉线绣花,绣到一半又改成唐的缠枝纹。

某天清晨,大家发现茶室的梁上多了只燕巢,燕子是从长安飞来的,筑巢时却叼了些扶桑的软草,巢边还沾着根唐的稻穗,风一吹,草穗相碰的声音像在说“同住”。

阿雪的弟弟在码头捡到块新冲上岸的木牌,上面刻着“共津”二字,是用唐的凿子和扶桑的刻刀凿的,笔画里还嵌着几粒沙,一半是唐的黄,一半是扶桑的白。

他把木牌插在新立的“缝”字碑旁,转身时看见浅滩的礁石上,去年撒的种子已长成矮树。

结的果实熟了,果皮裂开,露出的果仁一半像稻,一半像粟,咬下去竟有海水的咸和阳光的甜。

智海摘下颗果实,放在“缝”字碑前。

晨光漫上来时,碑上的“缝”字光纹突然活了,像根无形的线,一头缠上矮树的枝干,一头钻进海底的光纹网,那些曾被撕裂的“通”“和”“友”字,正顺着线慢慢往一起凑,拼出的形状越来越清晰。

是幅完整的海图,没有国界,只有无数条光纹织成的路,从唐的港口出发,穿过海浪,一直铺到扶桑的沙滩上。

码头的铜铃又响了,这次是真正的商船靠岸。扶桑船工扛着货上岸时,唐的脚夫递过去的不只是扁担,还有块刚烤好的胡饼。

饼里夹着扶桑的梅干。咬下去的脆响里,混着唐人的笑和扶桑人的惊叹,像两串不同的铜铃被风一起吹动。

晨雾再次漫上来时,没人再闻到铁锈味,只有新织的锦缎香、刚煮的茶香、扶桑漆的清冽味,混在海风里,酿出种说不出的暖。

阿雪望着织机上刚起的新花样,唐的青花缠上扶桑的樱花,金线绣的“共”字里,藏着粒小小的种子,根须正顺着经纬线往布纹深处钻,像要在上面长出片新的原野。

她突然明白,有些东西从来不用特意去缝,就像海和岸,就像唐和扶桑,看似隔着浪涛,实则早被岁月的针脚,一针一线缝进了彼此的生命里。

那些曾经的裂痕,不过是为了让新的光和暖,能更透彻地渗进来,长出比从前更结实的羁绊。

就像此刻码头的朝阳,既照亮了唐人的瓦檐,也晒暖了扶桑货船的甲板,把所有的影子都融成一片,再也分不清哪是你的,哪是我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替身狂婿顶级Enigma的专属抑制剂我就是能力多点你们慌啥原神:执行官可以疯批但你别变态穿书后,极品丈母娘她靠空间暴富我雕刻神像,敕封诸天神明总裁令,头号鲜妻休想逃三国之袁术家臣修仙界的捡尸人网游:神级刺客,我即是暗影!原界主宰之混沌骑士她想咸鱼躺,非逼她造反柠檬精老公的马甲掉了娱乐:让他当明星,他只想摆烂夫人藏起孕肚逃跑,靳总全球疯找给勇者们添麻烦的勇者字符的游戏震惊!疯批摄政王的发妻竟然是我最强帝尊在都市食梦貘手记
经典收藏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楚毅本纪之猛将无双大唐:开局摆地摊卖面膜冷王的金牌宠妃误入红楼,修仙人生医将婿最强大唐带着系统做胤禛替身走进唐朝军婚燃烧:媳妇太彪悍他改变了法国超神妖孽兵王龙飞凤儛我保驾新闯王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我们家的小静静三侠五义,开局反派小王爷回到大汉打天下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七煞侍魂
最近更新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万浪孤舟,沧海一粟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铜镜约大唐躺平王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铁骑红颜:大秦霸业玉符传奇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大乾风云起苍穹巨宋英烈传奇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我在北宋教数学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 年代文六六 -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txt下载 -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最新章节 -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