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首页 >> 大唐储君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神级英雄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锦衣血途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田园大唐凤破龙榻:腹黑皇叔,请宽衣国士恶汉从绝地求生开始的抗日
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 大唐储君全文阅读 - 大唐储君txt下载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4章 州学兴教 唐梵并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杏坛西拓到恒河,汉梵同书智慧多。共沐儒风兼佛雨,莘莘学子乐弦歌。”曲女城的春日,一片新落成的建筑群在恒河畔拔地而起——朱红的门楣上悬着“曲女州学”的匾额,由李承乾亲笔题写,笔力雄浑;院内的孔子像与佛陀像东西并立,像前的香炉里青烟袅袅,竟是儒佛合祀的景象。这便是在李承乾诏令下,天竺州仿照长安国子监设立的官办学校,也是大唐“以文教化远邦”国策的鲜活注脚。

州学开学那日,那陵提婆王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前来观礼。他身着唐式朝服,在孔子像前行三跪九叩之礼,又转身向佛陀像合十致敬,对围观的百姓高声道:“昔日佛陀说‘众生平等’,孔子言‘有教无类’,其理相通。今日这州学,便是要让天竺的子弟既学大唐的典章,又守佛陀的教诲,做贯通唐梵的栋梁!”

曲女州学的课程设置,处处透着“兼容并蓄”的智慧。上午教授《论语》《孝经》与唐律,用汉文讲解,梵文注解;下午传授算学、医理与佛教经典,以梵文阐释,汉文对照。课本都是特制的“双语册”——左侧印着汉文,右侧刻着梵文,如《论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旁,写着梵文“??? ? ?????? ???, ??? ??????? ? ?????”,让学子们在对照中领悟两种文明的共通之处。

李承乾从长安国子监选派了五名资深儒师赴州学授课,为首的是曾任太子洗马的张文远,精通《五经》,又略通梵文。他第一堂课讲《论语·学而》,开篇便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学’字,不分汉梵,不分唐竺,只要肯学,便有收获。就像恒河的水与渭水的波,虽源不同,终归大海。”台下的天竺学子听得入神,手中的笔在双语册上飞快批注,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竟比恒河的涛声还要密集。

那陵提婆王对州学的重视远超预期。他不仅下旨“贵族子弟年满七岁者,必须入州学就读,违者削其封邑”,更以身作则,每逢初一、十五便来州学听课。有次张文远讲解《唐律疏议》中的“十恶”罪名,说到“谋反”“不孝”时,那陵提婆王特意让译员用梵文重复三遍,对身旁的官员说:“大唐律法与天竺教法虽文字不同,却都讲‘忠君’‘孝亲’,可见天下道理本就相通。你们都要学,学懂了才能管好百姓。”

州学的教学方法也融合了唐梵特色。学子们晨起要像唐人那样“洒扫应对”,诵读《三字经》;暮时则如天竺僧侣般“静坐观心”,默念《心经》。张文远还将大唐的“乡饮酒礼”与天竺的“论道会”结合,每月举行一次“唐梵辩经”——学子们或用汉文论述儒家义理,或用梵文阐释佛典精义,胜者可获“博学郎”称号,奖品是长安产的笔墨纸砚。

最让天竺学子振奋的,是州学的考试制度完全效仿大唐科举。每年春秋两季举行“州试”,分“经义”“策论”“算学”三科,考卷用汉梵双语书写,阅卷官由唐儒与天竺论师共同担任。优者不仅能获得州衙的俸禄,更有机会被选送长安,参加尚书省的科举考试。那陵提婆王特意在诏书中写道:“凡州学学子,考取大唐功名者,归国后可直授县令,勿论出身。”

消息传开,曲女州学的入学名额顿时一席难求。平民子弟削尖了脑袋想入学,盼着能通过考试改变命运;贵族子弟则不敢懈怠,生怕被同龄人比下去。有位婆罗门长老起初反对子弟学“异教典籍”,见邻居家的寒门少年因州学考试得中,被授予县丞之职,便连夜带着孙子来报名,叹道:“佛法说‘智慧能破无明’,这大唐的学问,想必也是智慧的一种。”

三年后,州学迎来了首个赴长安参加科举的学子——名叫鸠摩罗什(与古高僧同名)的婆罗门青年,自幼聪慧,在州学中精通《五经》,汉文写作甚至比唐人学子还要典雅。临行前,那陵提婆王亲自为他践行,赠他一柄刻着“不负所学”的唐式佩剑:“你此去长安,不仅是为自己求功名,更是要让大唐知道,天竺的子弟也能学好汉学。”

鸠摩罗什在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试时,策论《论唐竺共荣策》引经据典,既说“《春秋》大一统”,又论“佛陀慈悲护众生”,主张“以儒治国,以佛安民心”,深得主考官魏徵赏识,竟一举考取进士。消息传回天竺州,那陵提婆王欣喜若狂,率全城百姓赴恒河岸边迎接。当鸠摩罗什身着唐式进士袍,骑着高头大马入城时,百姓们沿街焚香,山呼“大唐圣明”,连素来保守的婆罗门僧侣都赞叹:“此子贯通唐梵,实乃佛儒共佑之证!”

鸠摩罗什归国后,被那陵提婆王任命为曲女城县令,他将大唐的“均田制”与天竺的“村社制”结合,在辖区内推行“唐式农桑,梵式互助”,不到一年便让当地粮食增产,流民归附。州学的学子们见他功成名就,更是发奋苦读,次年赴长安参加科举的学子增至十人,竟有三人考取功名,消息传回长安,李承乾特意下旨嘉奖:“曲女州学育人有功,赐《四库全书》抄本一套,以资鼓励。”

随着州学影响力日增,天竺各州纷纷效仿,短短五年间,天竺州竟建起三十余所官办州学,连偏远的山林部落都有学子负笈前来。州学的教材也愈发丰富,除了儒家经典,还新增了《大衍历》《千金方》的双语版,让学子们在学习中掌握实用技艺。有位学子用算学知识改良了当地的灌溉水渠,使农田用水量减少三成,百姓们都称他为“唐梵智慧的化身”。

这日,张文远在州学的讲台上,指着一幅《唐竺贡举图》讲解——图中,长安的科举放榜与曲女城的州试揭榜左右并列,上榜者中有唐人也有天竺人,正携手走向朝堂。他对学子们说:“当年太宗皇帝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如今这‘天下’,也包括天竺的才俊。你们学好本事,无论是在长安为官,还是回天竺理政,都是在为大唐出力。”

台下,一位名叫阿罗憾的天竺少年正用汉文默写《礼记·大同篇》,字迹娟秀,末尾还添了一句梵文批注:“此乃佛陀所说的‘净土’。”他的父亲是曲女城的商人,原本只想让他学些汉文便于经商,如今见他立志考取长安科举,不禁感叹:“这州学真是神奇,竟能让孩子的心,从恒河飞到长安去。”

那陵提婆王晚年时,常拄着拐杖来州学听课。看着操场上学子们用汉文背诵《诗经》,用梵文吟唱佛偈,他总会对身边的鸠摩罗什说:“当年陛下让我兴州学,我还担心百姓不接受,如今看来,文教的力量比刀剑强百倍。你看这些孩子,他们身上流着天竺的血,心里却装着大唐的理,这才是真正的‘归唐’啊。”

鸠摩罗什望着那些在阳光下奔跑的身影,点头道:“就像这州学里的孔子像与佛陀像,看似分立,实则都在教导人向善向贤。将来这些孩子长大,或许会忘记自己是唐人还是天竺人,但一定会记得‘忠君’‘爱民’‘慈悲’‘礼让’——这便是州学最珍贵的遗产。”

深秋的州学,传来朗朗读书声。《论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与《金刚经》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在庭院中交织,竟如同一首和谐的歌。张文远站在廊下,看着双语册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忽然明白李承乾兴教的深意——所谓“同化”,从不是让一方忘记本源,而是像这些学子手中的笔,能在汉梵之间自由切换,却始终写着“天下大同”四个字。

当首位天竺进士的故事在丝路上传唱,当曲女州学的教材成为西域诸国效仿的范本,大唐的文教之光,已如恒河的晨曦,照亮了更远的土地。而那些从州学走出的学子,就像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带着唐梵交融的智慧,在岁月里生根发芽,终成庇佑万国的浓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三国之袁术家臣我就是能力多点你们慌啥陆总,楼下那对龙凤胎很像你三国:赵云师兄,简化技能就变强华语金曲肆虐,pdd反向抽烟震惊!疯批摄政王的发妻竟然是我网游:我召唤的骷髅全是位面之子?北明不南渡怪物的新娘重生之小小玩家万古神帝飞天鱼无弹窗一不小心赖上你重生之冷面王爷的娇俏王妃替身狂婿还没穿越,我就有神级资质了?我见过很多神豪,他们都叫我神豪霸道首席嗜宠妻两个人的聊天记录异世东京,携美丽式神驱邪除灵慕林
经典收藏独治大明他改变了法国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三国之巅峰召唤什么时候更新新闯王炮灰"攻"养成系统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穿越女频反派:手握十万大军的我笑疯了误入红楼,修仙人生带着系统做胤禛替身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特种兵之至尊高手凰啼山河三国:季汉大都督,有妻蔡琰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医将婿南北乱世我种田最强终极兵王
最近更新大楚武信君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锦衣血诏三藏还俗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寒门状元路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冰临谷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万浪孤舟,沧海一粟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笔架叉将军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玉符传奇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
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 大唐储君txt下载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 - 大唐储君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