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首页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识破骗局后,真假少爷联手了小桔子成长记聘春娇网游:我财神,神宠多亿点怎么了神秘之劫网游之高朋满座山居修行:本是人间清风客爱潜水的乌贼新书纵横第二世界李牝安婉怡从肉体凡胎到粉碎星球免费阅读全文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全文阅读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txt下载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 - 好看的网游动漫小说

黔山灯草记:苗疆医韵传千古(上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黔山灯草记:苗疆医韵传千古

楔子

黔东南的秋晨,总裹着一层化不开的雾。雾从都柳江的水面升起,漫过青黛色的山脊,又顺着吊脚楼的木柱往下淌,最后落在梯田的稻穗上,凝成颗颗圆亮的露。老苗医岩爹背着竹药篓,踩着露水打湿的石板路往山坳走——那是他守了六十年的“药坪”,长着丛丛能“说话”的草。

草茎不高,约莫半尺,绿得像浸过山泉,顶端却缀着盏盏红萼,萼片微微张开,裹着里面嫩黄的果实,风一吹,便晃得像苗家孩子提的小灯笼。岩爹蹲下身,指尖轻轻碰了碰红萼,露水顺着萼片滑落,滴在他布满老茧的手背上,凉得像当年阿娘教他认药时的那滴泪。“灯草,灯草,能照通听路的草。”阿娘临终前的话还在耳边,那时他才七岁,只懂跟着阿娘在山里转,却不知这不起眼的草,日后会成苗寨的“救命星”。

雾渐渐散了,山雀的叫声从树梢传来,清亮得能穿透晨霭。岩爹摘下一颗红萼果实,放在鼻尖闻了闻,有股淡淡的清苦香——那是“凉性”的气,阿娘说过,凉性能克“热毒”,就像山泉能浇灭火塘里的余烬。他把果实放进药篓,篓里还躺着几株金银花、蒲公英,都是解热毒的常客。只是岩爹心里总记着件事:寨里近半年来,已有三个娃娃听不见了,喊他们名字,只会睁着圆溜溜的眼睛望,像被雾蒙了耳朵。

上卷·第一回 热毒闭窍童失聪 岩爹寻药入深坪

岩爹第一次见到阿妹,是在九月的一个午后。那时稻子刚黄,寨老急匆匆跑来找他,说寨尾的阿珠家娃娃,前几日发了场高烧,烧退了,耳朵却“哑”了。

阿珠家的吊脚楼里,火塘的柴火快灭了,阿妹坐在竹凳上,手里攥着个布偶,却对火塘边噼啪的柴火声毫无反应。阿珠红着眼眶,把娃娃的耳朵凑到岩爹面前:“岩爹,您看,烧退了就听不见了,喊她,她也不回头,莫不是被‘热鬼’缠了?”岩爹翻开阿妹的眼皮,眼白里泛着淡淡的红;又让娃娃张开嘴,舌苔黄得像刚烤过的苞米壳;最后用指尖轻轻按了按阿妹的耳屏,娃娃猛地缩了缩脖子,眼里露出疼意——这是“热毒壅滞”的兆头。

“不是‘热鬼’,是热毒堵了听路。”岩爹的声音很沉,像山坳里的老松,“娃娃发烧时,热毒没散干净,顺着血脉跑到了耳朵里。耳是‘宗脉之所聚’,清阳之气要从这里过,现在热毒把路堵了,清阳上不来,自然就听不见了。”阿珠听不懂“宗脉”“清阳”,只抓着岩爹的袖子哭:“那咋办?岩爹,您救救她,她还没听过芦笙响呢!”

岩爹没说话,背着药篓就往山坳的“药坪”走。他记得阿娘说过,热毒要靠“凉性”的药来解,可之前用金银花煮水给娃娃喝,只退了烧,没通耳朵——许是药气没送到“听路”里?他蹲在灯草丛前,看着那盏盏红萼,忽然想起阿娘曾说:“有些病,要‘外达’,不能只靠‘内清’,就像山里的溪水,堵了源头要疏,堵了出口也要通。”

他摘下一把红萼果实,回到阿珠家,把果实放进青石药臼里,加了半勺山泉水,慢慢捣。捣的时候要轻,不能把果实的“气”散了——阿娘说,药的“气”比“味”更重要,凉性的气要顺着耳朵里的脉络走,才能把热毒“赶”出去。捣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果实成了琥珀色的泥,带着淡淡的清苦香。

岩爹让阿珠抱着阿妹,自己用干净的竹片挑了点药泥,轻轻抹在阿妹的耳道口。“不能塞太深,免得伤了听路。”他一边抹,一边嘱咐,“每天换一次,换的时候要用温水把旧药洗了,莫让药渣堵在里面。”阿珠点头如捣蒜,看着岩爹把剩下的药泥装进陶罐,像捧着救命的宝贝。

接下来的三天,岩爹每天都去阿珠家。第一天,阿妹还是没反应,听见芦笙响,依旧呆呆地看;第二天,阿珠说娃娃夜里好像动了动耳朵,像是被虫咬了似的;到了第三天清晨,岩爹刚走进院子,就听见屋里传来阿妹的笑声——阿珠正拿着个铜铃摇,阿妹顺着铃声转头,伸手要抓铜铃!

“听见了!岩爹,她听见了!”阿珠抱着娃娃跑出来,眼泪落在娃娃的衣襟上,却笑得比稻穗还灿烂。岩爹蹲下来,晃了晃手里的山雀羽毛,羽毛擦过阿妹的耳朵,她咯咯地笑,还伸手去抓。岩爹摸了摸阿妹的舌苔,黄腻已经淡了,眼里的红也退了——热毒散了,听路通了。

寨里人都来问,岩爹用的啥神药。他指着山坳的方向:“是灯草,红萼的灯草。”有人跑去看,说那草到处都是,咋以前没发现能治耳朵?岩爹笑了:“不是草能治,是知道它能‘通’——热毒堵了,就要用凉性的药通,就像水堵了要开沟,路堵了要清石,这都是从日子里熬出来的理。”

上卷·第二回 远寨求医携愁来 辨证施药解危厄

消息像风一样,顺着都柳江飘到了邻寨。半个月后,一个背着竹篓的汉子找上门,汉子叫阿力,是三十里外枫木寨的,他怀里抱着个小男孩,叫小石头,脸憋得通红,耳朵里还渗着点黄水水。

“岩爹,您救救小石头!”阿力刚进院子就跪了下来,竹篓里的红薯撒了一地,“他跟阿妹一样,发了高烧就听不见了,还喊耳朵疼,夜里哭到天亮,寨里的草医看了,说治不了,让我来寻您。”岩爹赶紧把他扶起来,抱过小石头。

这娃娃比阿妹的病重些。岩爹翻开小石头的耳朵,耳道口红肿得厉害,还沾着点黏稠的黄水,闻着有股淡淡的腥气;再摸他的额头,还有点低烧,手心脚心都烫;问阿力,说娃娃这几天还不肯吃饭,老烦躁地抓耳朵。“热毒更重了,还积了‘湿’。”岩爹皱着眉,“之前阿妹是热毒堵路,这娃娃是热毒裹着湿气,像烂泥堵了水沟,光用灯草还不够,得加些能‘祛湿’的药。”

阿力听不懂“湿”,只急着问:“那咋办?岩爹,只要能治好他,我把家里的腊肉都给您!”岩爹摆了摆手,转身进了里屋,从药柜里取出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地胆草”——那是他去年在山涧边采的,性凉,能清热解毒,还能祛湿,阿娘说过,地胆草配灯草,能解“湿热缠结”的毒。

他把新鲜的灯草果实和晒干的地胆草按五比一的比例放进药臼,又加了一勺山泉水,这次捣得更久,直到药泥变成深绿色,清苦香里多了点 earthy 的醇味。“地胆草能把湿气‘拔’出来,灯草能通听路,两样配着,才能把毒清干净。”岩爹一边捣,一边跟阿力解释,“就像洗沾了泥的衣裳,光用皂角不够,还得用棒槌捶,把泥捶下来。”

给小石头敷药时,娃娃哭得厉害,阿力按着他的身子,岩爹的手却很轻,竹片挑着药泥,只在耳道口薄薄敷一层,避开渗黄水的地方。“黄水没干之前,不能敷太满,要让毒水有地方流出来。”岩爹一边敷,一边观察娃娃的反应,“要是明天黄水少了,再把药敷厚点。”

夜里,岩爹没睡好,总想着小石头的耳朵。第二天天刚亮,他就背着药篓去了枫木寨——阿力家的吊脚楼在寨边,老远就听见娃娃的哭声。岩爹快步走进屋,只见小石头还在哭,耳道口的药泥沾着黄水,比昨天还多。阿力急得直搓手:“岩爹,咋还流这么多水?是不是没用啊?”

岩爹蹲下来,仔细看了看小石头的耳朵,忽然笑了:“是好事。毒水往外流,说明药起作用了,把里面的湿毒‘赶’出来了。”他拿出干净的布巾,用温水沾湿,轻轻擦去耳道口的药泥和黄水,再挑出新的药泥敷上——这次加的地胆草少了点,灯草多了点。“现在湿毒开始散了,要重点通听路。”

第三天,岩爹再去时,小石头的哭声小了。阿力说,夜里娃娃没哭,还喝了小半碗米汤。岩爹翻开小石头的耳朵,黄水少了,红肿也消了些;摸他的额头,不烧了,手心也凉了。他换了药,这次只用了灯草果实,没加地胆草:“湿毒清得差不多了,再用凉性的灯草通几天,听路就能开了。”

第五天清晨,岩爹刚走到阿力家院外,就听见屋里传来“咯咯”的笑——是小石头的声音!阿力跑出来,手里拿着个芦笙,笑得合不拢嘴:“岩爹!他听见了!我吹芦笙,他跟着晃头呢!”岩爹走进屋,看见小石头坐在竹席上,手里抓着芦笙的管,阿力一吹,他就把脸凑过去,眼睛亮得像星星。

寨里的人围过来看,有人问岩爹:“为啥阿妹只用灯草,小石头要加地胆草?”岩爹指着院角的两棵树,一棵是杉树,一棵是枫树:“杉树耐旱,浇点水就活;枫树喜湿,水多了会烂根。娃娃的病也一样,有的是纯热毒,有的是热毒裹湿,要看着‘证’下药,不能一样对待。”众人听了,都点头称是——原来治病跟种庄稼一样,要懂“根”的脾气。

上卷·第三回 汉儒入寨疑苗药 亲见疗效叹真章

这年冬天,雪下得早,都柳江的水面结了层薄冰。一个穿着青布长衫的汉子,背着个布包,踩着雪走进了岩爹的寨——他叫沈敬之,是镇远府的文人,平日里喜欢搜集地方风物,听说苗寨有能治聋哑的“神草”,特地来看看。

沈敬之找到岩爹时,岩爹正在火塘边烘药,竹筛里摊着晒干的灯草果实,红萼褪成了暗红色,却还留着淡淡的清苦香。“老丈,听闻您有治聋哑的妙药?”沈敬之拱手行礼,语气里带着几分怀疑,“我读过《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从未见书中记载‘灯草’能通听力,莫不是寨里的传闻?”

岩爹没恼,指着火塘边的竹凳让他坐,又给了他一杯烤热的米酒:“书里的字是墨写的,山里的药是土长的。墨字记的是前人的理,土长的药要靠后人的眼。”正说着,寨里的阿嫂抱着个小女孩走了进来,女孩叫阿瑶,是十天前从山那边的苗寨来的,也是热毒致聋,还伴有咳嗽,痰是黄色的。

沈敬之正好借着机会观察。他看见岩爹先摸阿瑶的脉,手指搭在女孩的手腕上,眉头微蹙;又让阿瑶张开嘴,看了舌苔,再翻开耳朵——沈敬之凑过去看,只见阿瑶的耳内红肿,比之前的小石头轻些,却比阿妹重。“热毒犯肺,又窜到了耳窍。”岩爹说,“肺主气,气能通耳,肺里有热,气就堵了,耳朵自然听不见。”

沈敬之心里犯嘀咕:《黄帝内经》里是说“肺气虚则少气,不足以息,耳聋”,可那是“气虚”,这老苗医说的是“肺热”,还说肺热能窜到耳朵,倒是新鲜。他没作声,只看着岩爹配药。

岩爹从药篓里拿出晒干的“桔梗”——那是秋天在山腰采的,根白得像玉,性微温,却能“宣肺利咽”。“桔梗能把肺里的热‘宣’出来,就像打开窗户放烟,肺里通了,气才能顺到耳朵里。”岩爹把桔梗捣成粉,和新鲜的灯草果实泥混在一起,加了点温水,调成糊状。

给阿瑶敷药时,岩爹还特意嘱咐阿嫂:“每天早上给娃娃煮点桔梗水喝,少放些冰糖,润肺的。”沈敬之忍不住问:“老丈,您这药又是敷耳,又是内服,不怕药性相冲?”岩爹笑了:“药跟人一样,合得来就能帮衬。桔梗宣肺,灯草通耳,一个从里往外清,一个从外往里通,就像两个人搬石头,一个推,一个拉,石头才能挪开。”

接下来的几天,沈敬之天天来岩爹家。他看着阿瑶的变化:第一天,阿瑶的咳嗽轻了些,痰不黄了;第三天,阿嫂说娃娃听见火塘边的猫叫,会转头看了;到了第七天,沈敬之亲自拿了个铜铃,在阿瑶身后摇——阿瑶猛地回头,伸手要抓铜铃,眼里满是惊喜!

“真通了!”沈敬之忍不住惊叹,他凑到阿瑶耳边,轻声说“阿瑶乖”,阿瑶居然笑了,还喊了声“叔叔”。沈敬之看着岩爹手里的灯草,又想起自己读过的医书,忽然觉得脸上发烫:“老丈,是我浅薄了。书里没写的,不代表没有;中原医理讲的,跟苗疆的理,原是通着的。”

岩爹递给他一颗晒干的灯草果实:“不是通着,是都是从日子里来的。中原的大夫看的是城里的病人,我看的是山里的娃娃,病不一样,药的用法不一样,可‘治堵通窍’的理,是一样的。”沈敬之接过果实,放在手心,觉得这颗小小的果实,比书里的墨字还沉——他掏出纸笔,把岩爹说的灯草用法、配药的方子,还有阿瑶的病案,都记在了本子上,字里行间,没了之前的怀疑,多了几分敬佩。

上卷·第四回 岩爹授徒传心法 灯草藏春续医缘

雪化的时候,岩爹收了个徒弟,叫阿木。阿木是寨里的孤儿,跟着岩爹采了三年药,识得不少草,却唯独没学过“治病”——岩爹说,治病不是识草,是“懂人”,要等阿木能看出草的“脾气”,再教他。

开春的第一天,岩爹带着阿木去山坳的药坪。此时的灯草刚冒新芽,绿茎顶着嫩红的萼,像刚睡醒的娃娃。岩爹蹲下来,指着灯草的根:“你看,灯草的根扎得浅,却能吸山里的凉气,所以性凉;茎是空心的,能通气,所以能通窍。”阿木摸了摸灯草的茎,果然是空的,他想起之前岩爹说的“通听路”,忽然明白了:“师父,这草的样子,就藏着治病的理?”

“对喽!”岩爹很高兴,“草的样子、气味、长的地方,都是它的‘话’,你得听明白。比如灯草长在向阳的坡地,却喜湿,说明它能‘聚凉’;红萼裹着果实,说明它能‘藏气’——这些话听明白了,才能用对药。”阿木点点头,把岩爹的话记在心里,还特地在药坪边做了个记号,每天都来看看灯草的长势。

没过多久,寨里的阿婆带着孙子阿牛来求医。阿牛是前几天在山里玩,淋了雨,发了高烧,烧退了就听不见了,还总说耳朵里“嗡嗡”响。岩爹让阿木先诊断。

阿木学着岩爹的样子,先摸阿牛的脉,脉跳得快,像山里的溪流;再看舌苔,黄中带白,有点腻;翻开耳朵,耳内有点红,却没渗黄水。“师父,这是热毒裹着‘寒’?”阿木犹豫着说,“淋了雨,寒邪进了身子,又化成热,堵在耳朵里?”

岩爹点点头,眼里满是欣慰:“没错。这娃娃是‘寒包火’,不能只用凉性的灯草,得加点‘温性’的药,把寒邪散了,热才能清出去。”他从药柜里拿出“紫苏叶”——那是去年冬天晒干的,叶子紫得像葡萄,性温,能“解表散寒”。

岩爹让阿木捣药。阿木按照岩爹的吩咐,把紫苏叶捣成粉,和灯草果实泥按一比三的比例混合,加了点温水。捣的时候,阿木特意注意力度,不像之前那样猛,而是轻轻碾——他记得岩爹说过,温性的药要“柔”,不能把气散了。

给阿牛敷药时,岩爹让阿木动手。阿木的手有点抖,怕敷得太深伤了阿牛,又怕敷得太浅没效果。岩爹在一旁指导:“手指要轻,药泥要薄,刚好盖住耳道口就行,就像给娃娃盖薄被,不冷不热才舒服。”阿木照着做,敷完后,还仔细擦了擦阿牛耳周的药渍。

接下来的几天,阿木每天都去阿婆家。他给阿牛换药用,还按照岩爹的嘱咐,让阿婆给阿牛煮紫苏水喝。第一天,阿牛说耳朵里的“嗡嗡”声小了;第二天,阿牛听见阿婆喊他吃饭,会答应了;到了第五天,阿牛能听见远处的芦笙响,还跟着节奏拍手!

阿婆拉着阿木的手,笑得合不拢嘴:“阿木,你跟你师父一样,是苗寨的好大夫!”阿木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看向岩爹,岩爹正站在院子里,望着山坳的灯草坪,眼里满是笑意。

晚上,火塘边的柴火很旺。岩爹把自己用了几十年的药臼递给阿木:“这药臼,是我阿娘传我的,现在传给你。记住,治病不是为了‘神’,是为了‘人’;药不是‘神草’,是山里的馈赠。咱们苗家的医理,没写在书里,写在山里,写在娃娃的笑里。”

阿木接过药臼,臼壁上还留着灯草的清苦香。他看着火塘里跳动的火苗,忽然想起白天在药坪看到的灯草——新芽已经长到半尺高,红萼像盏盏小灯笼,在月光下晃着,似要把山里的夜,都照得亮堂起来。

沈敬之之前留下的本子,岩爹让阿木收着。阿木翻开本子,里面记着阿妹、小石头、阿瑶的病案,还有沈敬之写的批注:“苗疆医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实乃中华医宝。”阿木摸着那些字,又看了看手里的药臼,忽然明白:师父说的“口传”,不是忘了记,是要先懂了,再记;沈先生说的“文献”,也不是死的,是要跟着日子变的。就像灯草,年年长,年年用,治的病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可那“通堵解厄”的理,却能传一辈又一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怪物的新娘崩原铁:观影二创降临嫌我累赘分家,哥嫂肠子都悔青了貌美继室摆烂后,禁欲权臣他慌了最强帝尊在都市震惊!疯批摄政王的发妻竟然是我太吾传人响当当上门女婿叶辰重生之冷面王爷的娇俏王妃霸道首席嗜宠妻透视牛医我有修真界绿卡福妻嫁到异世东京,携美丽式神驱邪除灵还没穿越,我就有神级资质了?宇宙职业选手暴力军嫂有点甜行走的正能量最后一个发丘天官后代三国:赵云师兄,简化技能就变强
经典收藏网游修仙纪有请下一位天才中单综漫:在刀剑神域里当驯兽师什么叫巫女型中单啊提瓦特与直播那些事王虎JB谁啊!我是3MZ开局满魅力,我用双修功法玩网游阴阳诡店玄幻网游:逐鹿世界你确定你写的是日记?网游:我真的不是咸鱼啊!欢迎光临光球游戏王国海岛,全民垂钓,我独获史诗天赋叶罗丽:她们都因文茜而争风吃醋诡秘:高维俯视者全民冰窟求生,我能看到隐藏提示我的世界回忆传领主游戏:从漏风茅草屋开始提示网游之命轮之主三国杀:吾虽年迈,万军取首
最近更新黑曜纪玄幻召唤师,另类修行封神?孤大商称霸洪荒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鼠鼠修仙:开局福地洞天种田发展明末龙旗陨星武脉快穿:系统不易,亲自卖艺平凡青云路灵气复苏:你是我祖宗?!剑神扫地,吞诸天剑道爷奶和离,她带阿奶一家大鱼大肉抗战兵王篮坛天穹:与科比共铸十冠王朝娱乐:全新的大蜜蜜就是香捡来的玉佩通仙界风水轮流转,今生我为王医魄民国,从军阀到横扫亚洲收获二十八臣子的我成为千古一帝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txt下载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全文阅读 - 好看的网游动漫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