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洲,“云中城”湖心岛。
被困的第七日,补给已消耗大半,“暗影之民”的监视依旧严密,如同阴云笼罩在探险队心头。陈望组织了几次小规模突围试探,皆被对方利用熟悉的水道和茂密的岸防逼回,还折损了两名弟兄。士气开始有些低落,伤病员的情况也在恶化。
就在陈望考虑是否要冒险强行突围、不惜代价送出一部分典籍时,湖岸西侧的密林中,突然升起了三股黑色的狼烟!那是唐城约定好的援军信号!
“援军!是刘都护的援军到了!”了望的士兵激动地大喊。
几乎在狼烟升起的同时,湖岸西侧响起了沉闷的战鼓声和唐军特有的、摄人心魄的号角!只见数百名唐军士兵和数量更多的、由韩猛整训的“东洲团结兵”从林中涌出,在岸边迅速列阵。为首一员将领,正是伤势初愈便主动请缨的韩猛!他身边,阿兰手持那面从秘谷带回的羽蛇石牌,站在阵前。
“暗影之民”被这突如其来的阵势和来自背后的威胁打乱了阵脚,纷纷调转独木舟,紧张地望向西岸。
韩猛没有立刻发动攻击。他让阿兰上前,用经过这些时日向“大河部”努力学习、已能勉强交流的土语,向着湖中呼喊:
“守护圣地的‘暗影之民’!我们来自大唐,与你们一样,追寻着‘羽蛇神’留下的智慧!我们并非敌人,也无意亵渎圣地!我们带来了信物,只为交换知识,共同守护这古老的遗产!若你们愿意,我们可以共享圣地的秘密,让智慧之光不被湮灭!”
阿兰的声音清澈而坚定,在湖面上回荡。她高举着那面石牌,在阳光下,石牌上羽蛇的纹路仿佛活了过来。
“暗影之民”的首领,那位疤痕老者,死死盯着石牌,又看向西岸严整的军阵和那不同于“亵渎者”的、带着尊重意味的沟通姿态,脸上的凶悍之色渐渐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取代。他们世代守护于此,与其说是杀戮,不如说是为了隔绝外人,保护圣地。如今,这些强大的外来者似乎……有所不同?
漫长的沉默后,老者独自划着独木舟,缓缓靠近西岸。在距离韩猛数十步外停下,用沙哑的声音说道:“你们……真的只为知识?不会破坏?不会占据?”
韩猛示意部队收起兵器,自己上前几步,朗声道:“大唐皇帝陛下胸怀寰宇,志在汇聚天下文明之光!我们追寻知识,只为强大自身,泽被苍生,绝非为了毁灭!我们可以立下誓言,绝不破坏圣地一草一木,所得知识,愿与守护者共享!”
老者目光闪烁,似乎在权衡。最终,他指向湖心岛:“让你们的人出来。派三个……不,两个人,随我进入圣地最深处的‘智慧之厅’。若你们真能通过‘羽蛇神’的考验,证明你们是智慧的追寻者而非掠夺者,我们……便允你们抄录典籍。”
这是一个转机!陈望在岛上得到消息,立刻挑选了一名通晓绘图的工匠和一名心思缜密的文书,带着诚意,乘小船随那老者而去。一场基于古老文明考验的、新的冒险开始了。
岭南,广州。
太子李琮的“招标”与“合作商”策略,果然如同投入鱼群的香饵,迅速引发了分化。
巨大的利益前景让许多原本观望的豪商心动不已。与朝廷合作,意味着更稳定的货源、更广阔的销售渠道,以及受到官方保护的地位。很快,几家实力次一等、但一直苦于无法突破冯、洗等大家族垄断的商号,率先响应,积极参与投标,并表示愿意接受市舶司监管。
冯、洗等大家族内部也产生了裂痕。年轻一代的子弟,更看重长远发展和与朝廷绑定带来的政治红利,倾向于合作;而守旧派则顽固地试图维持旧有的独立王国。争吵不休,行动迟缓。
与此同时,魏王李意通过玛丽公主商路施加的影响也开始显现。几位与西域贸易密切的波斯商人,突然宣布将主要贸易对象转向即将成立的官方市舶司,并提供了几家长期与阿拉伯商人勾结、从事走私的岭南商号名单作为“投名状”。这无异于在本就混乱的池塘里又投下了一块石头。
太子李琮抓住机会,一方面对积极配合的商号给予订单和政策倾斜,另一方面,根据波斯商人提供的名单,联合岭南节度使,以“稽查走私、危害海防”为名,对那几家最顽固的商号进行了精准打击,查抄了大量违禁货物和往来账册。
铁证如山,雷霆手段。冯、洗等大家族见势不妙,内部守旧派迅速失势,最终不得不低头,派出代表向太子请罪,并表示愿意遵从朝廷法令,参与官方海贸。
岭南的僵局,在利益诱惑与精准打击的双重作用下,被迅速打破。太子李琮初步站稳了脚跟,“皇家海贸船队”的筹建和市舶司的设立,终于得以顺利推进。
西域,龟兹。
魏王李意收到岭南局面打开的消息,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居功。他的注意力,依旧牢牢锁定在西方。奥马尔哈里发在经历了短暂的迟疑后,似乎终于下定了决心,开始向叙利亚前线增兵,显然是想趁罗马新帝立足未稳,发动新一轮的攻势。
“奥马尔还是忍不住了。”李意对郭孝恪和玛丽说道,“传令给伊嗣俟,让他的人加大袭扰力度,做出威胁哈立德后路的姿态。同时,让我们在君士坦丁堡的人,提醒一下那位年轻的罗马皇帝,该收紧他的钱袋子和军队了,别让奥马尔太轻易得手。”
他依然保持着“维持均势”的核心策略,既要让大食付出代价,也不能让罗马轻易恢复元气。他要的,是一个持续流血的西方,而非一个迅速决出的胜利者。
长安,李琰看着来自三方的捷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东洲找到了破解圣域困局的可能,并即将接触到核心知识;岭南打开了局面,海贸战略步入正轨;西域维持着精妙的平衡。
他提笔批复:
“东洲韩猛、陈望,临机应变,智勇可嘉。若能通过考验,获取典籍,当为首功。着刘仁轨妥善安置‘暗影之民’,探索合作共处之新模式。”
“岭南太子,破局有功,朕心甚慰。海贸船队之事,加速推进,首航之日,朕当亲往观礼。”
“西域魏王,运筹帷幄,朕已知之。西方之事,继续依策而行。”
帝国的三驾马车——稳固的西域、开拓的东洲、新启的海洋,在李琰的掌控下,正朝着既定的方向,稳步前行。然而,无论是“云中城”深处的古老考验,还是即将到来的西方新一轮冲突,亦或是浩瀚海洋上的未知风险,都预示着前路绝不会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