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颖是南直隶金坛人士,在南明时代担任绍兴知府。
在南京失陷之后,于颖扣押前来劝降的清军使者,并聚兵反清。率五百步卒急奔固陵,在清军大军未到之前将所有船只从钱塘江西岸移至东岸,并分兵固守潭头、桥司、海门、七条沙等登陆点,直至鲁王朱以海到达绍兴。
可以说,要不是于颖,浙东早已被清军所占,而朱以海则完全失去立足之地。
而更难能可贵的,在弘光政权倒台之后,隆武帝登基,鲁王监国,两派势力争斗不止。而这时,于颖却坚持固守本土,坚持不参与内斗。
后来,鲁王政权大败,于颖没有及时跟随鲁王朱以海逃至海上,返回京口,以道士身份终老。
一个文官,有敏锐的军事嗅觉,而又能坚持自身职责,拒绝内斗,这样的品质在明末已属上层,这也是朱由哲选择他的原因。
除此之外,还任命左光先为兵部左侍郎,令其即刻率手下之兵前往扬州听命。
任命堵胤锡为江北都督,文安之为其手下总赞画,凡江北之兵,除山东兵之外都在其辖制之内,无论刘孔昭、李国英,还是黄得功、张名振、皆受其指挥。
张国维被任命为盐运总督,总览天下盐政。同时兼任赈灾巡抚,由其携带百万两白银前往江淮,协助漕运总督路振飞赈济北地逃民。
沈廷杨被任命为运粮官,在上海兴建港口,专司从海上转运粮草至山东和宁远。
开辟上海、宁波、广州三个对外海贸口岸。瞿式耜调任广东巡抚,立即前往广州,开海贸、兴商业,为朝廷筹措钱粮。
张同敞由原有的曲阜县令升至户部郎中,虽依旧属户部管辖,但属独立一司,负责商税的制定、监管,以及收取,顾炎武、黄宗羲皆在其下任职。
内阁,及六部大体没动,只是给史可法加了一个总览全国军政之权,在朱由哲不在时代行监国之权。
四五天时间内,朱由哲快刀斩乱麻,宣布了一系列政策,还着力提拔了一些有才能之人。
而同时,何刚则借用这段时间,将南京城的十八个卫所完全清理了一遍。
其中得到粮食接近百万石,铠甲六千余副、长枪两万杆,长刀三万把,弓箭四千副,羽箭二十三支,骏马两千三百匹,骡马一千二百头。同时还有大小火炮,火铳,火药等不计其数。
虽然大部分老旧不能使用,但是精心修补后,仍可半数可用。
而最重要的,何刚从中清查出良田接近百万亩。而当其宣布了朝廷政策后,大部分卫所兵为了家人能多分田地选择了继续从军。
十八个卫所,本应有兵额九万七千两百,但实际上只有兵员不到四万。去除老弱,从报名青壮中选人,最终何刚上报的数额是一万四千人。
同时,对京营和禁军的清查也在史可法的主持下进行,禁军数目维持在三千之数,剩下的,条件符合者全部编入新军,得兵两万三千余。
两相加起来,也仅有三万七千人,距离朱由哲要求的第一批新军数量应维持在五万之数还差一万三千。
况且,无论是镇江,还是当涂,都只有数千兵卒,远远达不到一万的数额。
兵力严重不足。
何刚提议从北地逃民中选,他们愿意南迁,就表明他们对大明怀有希望。况且,他们现在衣食无着,当兵虽然危险,但也算一条出路。只要能好好安置他们的家人,定然从者如云。
同时,何刚还提议,从那些少田、甚至无田的江南良家子中选兵。他们生活艰辛,能吃苦,心思单纯,从古至今都是从军的好苗子。
朱由哲想了想,便答应了,让大学士何腾蛟前往江淮,选民入军。
而江南这边的征兵,朱由哲则交给了大学士高宏图。他是北地人,和江南官员牵扯较少,可以尽可能做到公正。
何刚见朱由哲对他的建议基本上无有不允,便更进一步,提议将卫所中的老弱就地安置,建立一个个卫所村落,选出卫所中有名望者担任长老,管理卫所里的日常事务。
他们曾经都是卫所兵,虽目前为民,虽老弱,但依旧具有一定的战力。将他们集中管理,利用农闲时加以训练。若将来形势危急,可直接将他们拉上战场应急。反之,若将来局势稳定,管理终止,他们便彻底为民。
考虑到他们担负着远超普通百姓的职责,朝廷应对之有所补偿。
例如,在他们所在的村落兴办义学,让他们的子孙可以有机会读书识字,可以将来参加科举,彻底摆脱世代为兵的命运。
这样的提议,朱由哲当然同意,而何刚的提议也让朱由哲想起了李建泰在山西的所作所为。
思考了一番后,朱由哲叫来了黄道周,并对他讲了李建泰如何筹集民间资金兴办学校的事情。
不曾想,黄道周对此特别感兴趣,并一再确定可以用自己姓名为学校命名时,还兴奋了许久,一再请求朱由哲把这件事交给他去办。
名利啊!
总是人们躲不过去的。
黄道周不贪利,但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朱由哲同意,并表示,只要不拿朝廷的钱,他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但同时,朱由哲又主动拿出二十万两白银,要求在南直隶建立三所学院。
一所为农业学院,专司引种、育种,并培养高产作物。
而其第一任院长,就是写出《群芳谱》,从山东赶来的王象晋。
为此,朱由哲还特意将大明皇家在南京的十万亩皇田尽数交给了他,让他进行红薯和土豆两样高产作物在南地的试种。
虽然王象晋在山东种植这两样作物已经初见成效,但南地和山东气候不同,按王象晋的说法,应该再行试种。
对此,朱由哲也采取了较为谨慎的做法。
毕竟,朱由哲知道历史中的爱尔兰大饥荒可是饿死了三百多万人,而主要原因就是其主粮多为土豆。
一场病害就可能使之绝收。
在决定大规模试种之前,必须多次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