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两人一起住在了乾清宫,同吃同睡。
直到有一天在御案批阅奏折的时候晕倒了,佟佳紫涵才下令去畅春园休养。
也就是来了畅春园一个月后,这天康熙被佟佳紫涵搀扶着走到院子外晒太阳,突然满脸温柔一把拉住她的手道:”表妹,朕知道朕强迫你进宫,你一直有怨恨朕,可朕不后悔。”
康熙缓了缓又道:”虽然你不爱朕,可朕爱你,只爱你,可惜朕怕是没时间再陪你了!”
“皇上,您说的什么话,您不会有事的,您不是一直说自己克妻吗?臣妾这不活的还好好的吗?您怎么就说出了这种话?好了,不要胡思乱想了,您只不过是感染了风寒,过几天就好了。”
康熙听了摇了摇头:”表妹,朕知道朕自己的身体。表妹,不管怎么说,你后来不让朕碰,是朕活该,是朕禁不住诱惑,一个一个往后宫抬女人,让你彻底失望!如果有下辈子,朕只想要你一人,下辈子我们做一对神仙眷侣好不好?”
“好……”佟佳紫涵眼眶微红的笑着点了点头。
“嗯。”康熙满脸高兴加宠溺的拍了拍她的手:”表妹,去把隆科多,张廷玉,马齐,还有所有皇子都叫过来吧。”
“表哥……”
佟佳紫涵眼神复杂的看向康熙。
“哈哈……表妹,朕终于又听见你叫一声朕表哥了,朕……咳咳咳……朕太高兴了。乖……听话……去吧……”
佟佳紫涵看着这个辉煌了一生的男人,现在却变的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心里说不难过那是假的。
毕竟到了这个时候,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何况这男人那满脸谄媚,一直跟在她身后说好话哄她的狗腿模样,好像还历历在目,就好像还在昨日一样!
复杂的看了男人一眼,才转身走出去吩咐。
等返回来,康熙笑眯眯道:”表妹,走……我们回屋吧。”
“好……”
就这样,等几个顾命大臣和皇子们都到齐后,佟佳紫涵走了出去。
神识却一直在观看……
“皇阿玛,您身子怎么样?您应该先好好休息,处理公务等您身子好一些再说也不迟。”
胤禛满脸担心的跪在康熙身边,搀扶着他,满眼儒慕的看着皇阿玛。
他是真的担心,毕竟和上辈子不一样,这辈子康熙可是非常疼爱他的。
康熙挥了挥手:”朕没事,你们都不用担心。”
随即又看了一圈跪在下面的所有儿子:”朕已经老了,操劳了一辈子,朕想好好休息休息,所以朕今天就把下一任储君之位宣布一下,让内务府选定日子登基,朕要退位。”
“皇阿玛……”
“皇阿玛……”
“皇阿玛……”
所有皇子惊呼出声……
“皇上,您身子骨非常硬朗,没必要这么急着退位,您如果不在位了,微臣们这心里没底呀!”
张廷玉满脸沉重拱手道。
“是啊皇阿玛,您只不过是感染了风寒,过几天就好了,您不要这样吓儿子。”
胤禛说着眼眶就红了,看的康熙在心里暗暗点了点头,觉得他的决定没错,这孩子不管哪方面都非常适合,而且也只有这孩子继位,他的那些儿子们才有活路。
“是啊皇阿玛,您不要吓儿子们,您可是儿子们的精神支柱,不要说什么退位这些话。”
九阿哥满脸着急接话道。
“好了……”康熙再次挥了挥手:”你们几个兔崽子,非要老子劳碌一辈子吗?老子想享几天清福怎么了?都给老子闭嘴。”
说完,给了魏珠一个眼神。
魏珠心领神会,立马从衣袖里掏出一道明黄色圣旨递给了张廷玉。
“张大人,宣读吧。”
张廷玉急忙扑通一声跪下,连忙双手接过圣旨:”是,微臣遵旨。”
随即又站了起来,而就在他站起来的同时,其余人除了康熙全都扑通扑通跪在了地上。
尤其跪在地上的皇子们,全都浑身微微颤抖,满脸紧张,没几个呼吸额头上就渗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撑在地上的手全都青筋暴起,用力之大,手指都微微发白了,可想而知一个个有多紧张。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致也。历观史册,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朕临御至二十年时,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时,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六十一年矣。《尚书·洪范》所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以考终命列于第五者,诚以其难得故也。今朕年已登耆,富有四海,子孙百五十余人,天下安乐,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
念自御极以来,虽不敢自谓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上拟三代明圣之主,而欲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惮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仅劳苦二字所能概括耶。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酒色所致。此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尽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今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盖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若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原无休息之日。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殁于苍梧。禹乘四载,胼手胝足,终于会稽。似此皆勤劳政事,巡行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静自持乎。《易·遯卦》六爻,未尝言及人主之事。可见人主原无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尽瘁,诚谓此也。
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无取天下之心,尝兵及京城,诸大臣咸云当取,太宗皇帝曰:‘明与我国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华之主,不忍取也。’后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臣民相率来迎。乃剪灭闯寇,入承大统,稽查典礼,安葬崇祯。昔汉高祖系泗上亭长,明太祖一皇觉寺僧。项羽起兵攻秦而天下卒归于汉,元末陈友谅等蜂起而天下卒归于明。我朝承席先烈,应天顺人,抚有区宇,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也。凡帝王自有天命,应享寿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寿考;应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朕自幼读书,于古今道理粗能通晓。又年力盛时,能弯十五力弓,发十三把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然平生未尝妄杀一人。平定三藩,扫清漠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此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缋,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
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隋文帝亦开创之主,不能予知其子炀帝之恶,卒致不克令终,皆由辨之不早也。朕之子孙百有余人,朕年已七十,诸王大臣官员军民,以及蒙古人等,无不爱惜。朕年迈之人,今虽以寿终,朕亦愉悦。至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饶余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协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今朕退位,待钦天监选好时日,即刻登基。即遵典制,钦此。”
康熙六十一年八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