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界,随便找一个地方,就是历史古城,大有渊源。
就拿新郑县来说。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在镐京附近棫林,国号郑,姬友即为郑桓公。
公元前779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郑武公辅佐周平王东迁洛邑,在这里建立郑国新都,为区别于陕西的旧郑,故称新郑。
新郑县东是密县,西是尉氏,南是长葛,北是郑州。
尉氏县与北边开封祥符县交界处,有一河,名曰贾鲁河,又名沙河,村民也称小黄河。
元朝时,元顺帝派贾鲁为工部尚书兼总治河防使,专职治河事宜。
贾鲁首先将黄河逼入故道,又引密县水,经郑州、中牟,折南至开封朱仙镇,而后汇入京杭运河,直达江淮。
江淮地区的茶米粟通过贾鲁河运至朱仙镇,再销往开封及北方各府县,。
此举既消除了水患,又复兴漕运,这条河被附近村民称之为贾鲁河,逐渐成名。
贾鲁河边,有一镇,名曰朱仙镇。
春秋战国时,郑国在此开凿运河而成村,因纪念信陵君门客朱亥,而命名朱仙镇。
北宋末,岳飞伐金北上,于此地取得朱仙镇大捷,旋尔被十二道金牌召回。
朱仙镇作为开封唯一外港,得益于贾鲁河连通江淮,逐渐成为中原商业重镇。
大明开国两百余年发展,如今东连宋寨,西接豆腐店,南至腰铺村,方圆二十里,仓房货栈比比皆是,比洛阳城还大。
城中居民二十余万,多系商贾、外籍商人,其中以山西商人最多,城中建有山西会馆。
镇内店铺,商号鳞次栉比,百货山集。
两个十五六的少年,走在杂货街上,一脸好奇四处张望。
“五香豆腐干,朱仙镇名吃,客官您来尝尝?”一铺面挑着【香棠号】幌子,伙计在门口边裹包纸,边瞅向街上叫卖。
“四海杂货,八方奇珍。嚯,二哥,这家杂货店好大的口气。”少年中一人道。
“三弟!前面有说书先生!”
杂货街丁字巷道青砖墙拐角处,有一茶摊,旁边有棵大柳树,柳树下有不少行人围观,居中乃是一说书先生,头戴飘飘巾,身着藏蓝直裰,正侃侃而谈。
少年探头,只听说书先生道:“列位,上回说到【八大锤大闹朱仙镇】,今天,我来给大家说个新的,唤作【王佐断臂收蛟龙】”
“且说当年金兵首进中原,我大宋陆安州守将陆登老爷率队抵抗金兵,城破身亡,和夫人双双殉国。”
“殉国时留下一子,名叫陆云龙,当时金兵元帅兀术,见此子资质非凡,便收为义子带回金国抚养。”
“白云悠悠,一转眼就是十年后,岳飞岳元帅陈兵朱仙镇之时,这陆云龙已是十六岁,练的一身好武功,使得一双短柄金瓜破鼓锤……”
“岳元帅和陆云龙把这兀术打的是屁滚尿流,哭爹喊娘啊!”
围观百姓听到直呼叫好!
“现在建奴在北边入关,又想祸害咱中原,要是岳爷爷在,定能把达子打的屁滚尿流。”
“这陆云龙认贼作父,好在又醒悟投了岳帅,也算是好汉了!”
少年听的过瘾,叹道:“若是岳帅在此,天下又怎会如此大乱?”
“放屁!这天下都是左良玉这种官匪,哪来的岳帅!”一个驻足听书的黑脸货夫朝他骂道。
说书先生大汗淋漓,一边摇着纸扇,一边就着茶壶嘴大口喝茶。
少年不理会货夫,往说书人粗碗中丢了一块碎银。
说书先生拎着水壶的手顿住,放下拱手笑道:“这位公子重金捧场,阔气就是财(才)气,家国英雄、才子佳人、鬼狐精怪、乡土人情,不知想听些什么段子?”
少年觉得有趣,还没待细想,从后面急匆匆跑来一个跑腿伙计,大汗淋漓,急喘道:“二爷!三爷!可找到你们了!快点回去吧!让你们闲逛一会,这半天还不见人!老爷都发火了!”
两人一拍脑门,赶忙返回运粮客栈。
刚走到曲米街头的岳神庙,就见路边行商仓皇闪躲,且回头观望。
“开门!开门!七月坐课税该交了!甲等铺面一两,乙等铺面八钱!你的,一两!”军吏带着官兵,挨个铺面进出。
又踢又扒拉,货摊洒了一地。
“刘军爷,俺这布店是乙等,没那么大!”掌柜惶恐却又不甘,争辩道。
左良玉手下亲兵刘青喝道:“门口摊位就不是地方吗?算是就是甲等!”
两个少年躲在路边,见这一伙官兵一路挨个叫门北去。
掌柜的边收拾散乱一地的竹竿,边叹道:“进了码头有钞关,每月还有坐税,时不时再有捐派,这生意咋个做?”
隔壁掌柜冷笑道:“这就是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前些日子流贼来,也只是抢一波就跑,左良玉可好,赖在这里,雁过拔毛。”
少年忐忑进了运粮客栈。
“跪下!”一个年有四十的中年人,留有山羊胡,头戴攒尖小帽,一脸怒气坐在正堂。
“你大哥把咱从江南运来的粮布都已贩空,你们两个在做什么!”
“去跟着林掌柜他们收毛皮,学着点!”
林掌柜是商号的老把式,带着两人来到关货集市。
“什么!没货?开什么玩笑,每年七八月正是上货的时候,眼见天冷了,正是毛皮生意兴隆时,怎么没货?”
“往年是往年,可今年从山西来的毛皮都被农会截走了!”
林掌柜一头雾水:“什么农会,谁能吃得下几万斤毛皮?”
“还能是哪个?巩县周贼,听你口音,南边来的,反正没货,就这几百斤,你要不要?快点!左刮皮又来了!”
此时刘青带兵来此征税,见一众商贾胆寒,心中得意,和手下笑道:“今天咱运气好,抽到东边,搞了五千多两,韩老三不知咋样?”
原来左良玉这四个负责征收钱税的亲卫司吏,为了避免争吵纠纷,每日抽签,东南西北,分四路征收钱粮。
东边最好,到朱仙镇征收,北边次之,开封至郑州官道征收,南边再次之,可以到尉氏等县镇搜刮民财,西边最次。
因为西边是农会的地盘。
特别是新郑县,左军还在这里与保民营吃过败仗。
韩老三带着百十个亲兵,在新郑边上转转悠悠,左右查探,并无社兵放哨,于是拍马进入新郑县界。
“他娘的,人人都说周怀民是个筑路狂魔,果真如此!他是有粮没地方花?帮这些苦哈哈修路,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啊!”
“左帅跟着巡抚清扫河南四大凶去了,不在大营,这本是咱们发财的好机会,却偏偏运气差,这里苦哈哈一片,能有什么?”
一路左突右奔,洗劫了两三段工地,又在附近村里盘旋,却遭遇抵抗。
村民已在村会组织下,成立农兵,分发有鸳鸯阵武器,麦收前的农闲,已被社兵操练。
“铛铛铛……”附近各村警钟大响,村里老壮、留守还在秋种的青壮们组织起来,各村呼应。
韩老三纵然有百名骑兵,见此阵势,也忙遁逃。
来到新郑西的一个集镇,名曰郑官庙。
洗劫搜刮了不少铺面及布匹,加上筑路厂的搜刮的工钱,竟也有三四千两,韩老三惊喜,这不比朱仙镇差啊!
赶忙满载而去。
早有村会长报于县农会。
后脚便跟来了新郑县会长董逊、孟记药食厂厂长、和一众厂兵。
见到镇上一片狼藉,死伤有十几人,各药堂在陆续抬伤者。
各村农兵分事陆续赶来,报道:“董会长!他们是东边左良玉的贼兵!百十匹马贼!”
董逊勃然大怒:“总务堂登记排查死伤损失,速速报给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