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研墨的中年人

首页 >>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宋将门小生真不是书呆子国士大周神相:不信东风唤不回三国:天子刘协,添加好友就变强朕实在太难了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我在神话三国当仁君奇门医圣在都市灵剑尊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研墨的中年人 -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全文阅读 -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txt下载 -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70章 紫宸夜半传急诏 肱骨重臣议凌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丑时将尽,长夜未央。

汴京城早已沉入深沉的睡梦之中,唯有皇宫之内,尚有零星的灯火在暗夜中摇曳。

紫宸殿寝殿,赵桓却毫无睡意。

他脑中盘旋的,是那座足以彪炳史册的“凌烟阁”!这个念头一旦生根发芽,便如同疯狂滋长的藤蔓,紧紧攫住了他的心神,让他再也无法平静。

表彰功臣,激励将士,更重要的是,借此机会,彻底扭转大宋百年积弱、重文轻武的沉疴痼疾!为即将到来的北伐,为大宋的长治久安,打下坚不可摧的人心基石!

这个想法太宏大,也太具诱惑力,让赵桓几乎是立刻就想付诸实施!

他猛地从榻上坐起,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不行,此事体大,干系国本,必须立刻与心腹重臣商议,听取他们的意见,也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明日好在朝堂上助朕一臂之力!

“张望!”赵桓扬声唤道。

“奴婢在!”候在殿外的张望几乎是立刻就推门而入,手中还端着一盏温热的安神茶。见官家精神亢奋,哪有半分睡意,心中不由暗暗叫苦,看来今夜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取朕的御笔墨敕来!”赵桓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朕要你立刻出宫,宣几位爱卿,星夜入宫见驾!”

张望心中一凛,知道必有大事发生。能让官家在深夜动用御笔墨敕急召的,绝非寻常之事。他不敢怠慢,连忙应道:“奴婢遵旨!不知陛下要宣召哪几位?”

赵桓沉吟片刻,道:“宰执李纲,枢密使吴敏,户部尚书蔡懋,御史中丞许翰。让他们即刻到福宁殿偏殿候驾!”

福宁殿,曾是太上皇赵佶的寝宫。赵桓选择在那里议事,其深意不言而喻。

“奴婢这就去办!”张望接过赵桓亲笔书写的几份墨敕,小心翼翼地放入怀中,躬身退了出去。

很快,数队内侍和禁军侍卫,手持宫灯,持着官家的墨敕,如幽灵般悄无声息地滑出宫门,分别向着几位重臣的府邸疾驰而去。

李纲府邸。

夜已深沉,李纲早已歇下。连日来,他不仅要协助官家处理堆积如山的军国大事,还要费心调和朝中因新政而起的各种矛盾,早已是心力交瘁。

“相公!相公!宫里来人了!有官家墨敕急召!”急促的敲门声和管家焦急的呼喊声,将李纲从睡梦中惊醒。

“什么?!”李纲霍然坐起,睡意全无。官家深夜墨敕急召?他心中猛地一沉,预感到必有大事发生。他不敢怠慢,连忙起身,在老妻的服侍下,匆匆穿戴整齐。

当他看到管家手中那份盖着“御笔”朱红大印的墨敕时,脸色更是凝重了几分。

与此同时,吴敏府、蔡懋府、许翰府,也都在差不多的时间,被宫中内侍叩响了房门。

吴敏身为枢密使,虽是文臣,但久掌军国机要,对军情变化极为敏感,几乎是在内侍通报的瞬间便已翻身下床。他迅速整理衣冠,那股久居上位、运筹帷幄的气度,即便在深夜仓促之间,也丝毫未减。

蔡懋年事已高,被从热被窝中唤醒,不免有些手忙脚乱,心中更是七上八下,不知官家深夜召见,所为何事。他一边让老仆帮忙穿戴官服,一边暗自思忖,莫非是江南钱粮又出了什么变故?

许翰身为御史中丞,素来刚正不阿,此刻也是眉头紧锁,揣测着官家的意图。他迅速起身,心中盘算着明日早朝可能要议论的诸般事务,以及自己作为风宪官的职责。

夜色如墨,寒露浸衣。四位大宋朝堂之上举足轻重的重臣,怀着各自不同的心思,或乘轿,或骑马,在禁军侍卫的“护送”之下,汇入寂静的街道,向着灯火通明的皇宫疾驰而去。

沿途坊市早已宵禁,只有巡夜的禁军偶尔经过,马蹄声在空旷的街道上显得格外清晰。宫城之内,更是戒备森严,一队队顶盔贯甲的宿卫手持火把,往来巡逻,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肃杀的气氛。

这一切,都让几位大臣心中的疑虑和不安,又加重了几分。

福宁殿偏殿之内,早已被内侍们收拾得焕然一新,灯火通明,亮如白昼。殿内正中,设着一方御案,赵桓已换上了一身深色的盘龙常服,正襟危坐,目光炯炯,哪有半分深夜的倦意。他的身前,摆放着几杯尚冒着热气的香茗。

李纲最先抵达,向赵桓行礼后,被赐座于左首。紧接着,吴敏、蔡懋、许翰也陆续赶到,一一见礼落座。

待四人到齐,赵桓挥了挥手,示意张望等内侍退下,并将殿门轻轻掩上。

偏殿之内,只剩下君臣五人,气氛顿时显得有些凝重。

“诸位爱卿,”赵桓的目光缓缓扫过阶下四人,语气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朕深夜急召尔等前来,是有一件关乎我大宋国本,乃至千秋万代的大事,要与诸位商议。”

李纲等人心中皆是一凛,躬身道:“臣等洗耳恭听,请陛下示下。”

赵桓点了点头,缓缓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偏殿中清晰可闻:“朕自登基以来,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幸赖诸卿辅佐,将士用命,方能力挽狂澜,使社稷免于倾覆。汴京解围,怀州大捷,太原复克,河北伪朝授首……这一桩桩,一件件,皆是无数忠臣良将,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也带着一丝沉痛。

“然,仅仅是封官晋爵,金银赏赐,朕以为,尚不足以彰其功,慰其忠魂,励我后人!”赵桓的语气陡然变得激昂起来,“我大宋立国百年,重文抑武,积弊已深!武人为国征战,九死一生,却往往地位不高,荣光不显!长此以往,何以激励将士用命杀敌?何以重塑我大宋赫赫武功?!”

李纲、吴敏等人闻言,皆是神色一动。官家此言,切中要害!尤其是吴敏,身为枢密使,对此感触更深。

“朕,思虑良久,辗转难眠。”赵桓的目光变得灼热而坚定,“朕欲效仿昔日唐太宗皇帝,于我大宋,亦设立一座‘凌烟阁’!将自靖康以来,凡于国有大功,于社稷有大勋者,无论文武,不论文臣出身还是武将行伍,皆图形于阁上,书其功绩,昭示天下,流芳百世!以此,表彰忠烈,激励后进,重塑我大宋尚武之精神,为北伐大业,为万世开太平,奠定不移之基石!”

“凌烟阁!!”

此言一出,石破天惊!

饶是李纲早已对官家的“不按常理出牌”有所预料,饶是吴敏深知官家有意提振武功,此刻听到赵桓这石破天惊般的设想,也无不被震得目瞪口呆,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效仿唐太宗,设立凌烟阁?!

这……这哪里仅仅是表彰功臣那么简单?!

这分明是要从根本上撼动大宋立国百余年来“重文抑武”的国策!是要将武将的地位,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在朝堂之上,在整个士林之中,将引起的轩然大波,恐怕比之前任何一项新政,都要来得更加猛烈!

短暂的震惊之后,偏殿内陷入了一片异样的沉默。每个人都在消化着这个信息,权衡着其背后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

率先打破沉默的,是须发皆白的宰执李纲。他苍老的脸上露出一丝凝重,却也带着几分难掩的激动。他离座起身,对着赵桓深深一揖:“陛下此议,高瞻远瞩,振聋发聩!臣……臣以为,于国于民,皆有天大的好处!”

李纲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坚定:“自靖康以来,国事多艰,幸赖陛下圣明,将士用命,方有今日转危为安之局。然将士浴血沙场,百姓箪食壶浆,其忠勇节义,若不能彪炳史册,传之后世,诚为憾事!陛下欲效仿唐太宗,设立凌烟阁,图形功臣,此举不仅能告慰忠魂,更能激励天下人心,使万民知晓忠义之可贵,勇武之可嘉!长此以往,何愁国不强,民不附?老臣……老臣窃以为,此乃我大宋中兴之基石也!”

他顿了顿,语气中也带着一丝隐忧:“只是……陛下,此事干系重大,触动祖制,朝中守旧之臣,以及那些只知空谈义理、轻贱武功的腐儒,恐怕……必将群起而攻之。陛下需有万全之准备,方能推行无碍。”

李纲话音刚落,枢密使吴敏眼中也闪过一丝亮色。他虽然是文臣出身,但久掌军政,深知军心士气对一支军队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他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李相公所言极是。设立功勋之阁,表彰忠勇,不仅能告慰为国捐躯之英灵,更能激励在世将士奋勇杀敌之心。昔日将士作战,常有‘朝廷不重武功’之叹,若能见同袍袍泽图形于阁,享受万世瞻仰,必能使三军将士感念陛下天恩,人人争先,奋不顾身!此举于我大宋军心士气之提振,乃至未来北伐大业之助力,皆不可估量。臣以为,此策甚善!”

他虽然没有像纯粹武将那样激动下跪,但言语中的赞同和对军事利益的看重,已经清晰地表达了他的立场。不过,他也补充道:“然,陛下,此事推行,确需审慎。祖宗之法,虽有积弊,然亦有其维系朝局稳定之用。骤然大改,恐操之过急,反易引起不必要的反弹。臣以为,当徐徐图之,先易后难,方为上策。”

赵桓微微颔首,示意自己明白了吴敏的顾虑。吴敏的反应,比他预想的还要积极一些,这让他心中多了几分底气。

户部尚书蔡懋,此刻却是眉头紧锁,脸上露出了惯有的忧色。他清了清嗓子,小心翼翼地开口道:“陛下圣明,此举确能激励人心。然……臣忝掌户部,不得不为陛下算一算这笔账。兴建功勋之阁,需择良材巧匠,耗费巨大。为功臣图形,需请当世名家,润笔之费亦是不菲。更何况,若要广布其事迹,刊印成册,传于天下,这……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今国库虽因江南钱粮稍有缓解,然各处用度如流水,北伐大军粮草军械尚未齐备……老臣愚见,此事是否可稍缓行之?待日后国库更为充盈,内外更为安稳之后,再行操办,或更为稳妥?”

蔡懋所言,句句在理,皆是从国家财政和稳定大局出发。钱袋子不鼓,什么宏图伟业都难以为继。

紧随其后,御史中丞许翰也出班奏道:“陛下,臣亦有同感。我朝自太祖皇帝定下‘偃武修文’之策,百余年来,士大夫早已习惯以文制武。如今陛下欲效仿唐制,大幅提升武将地位,恐会打破朝堂平衡,引来众多文臣言官的激烈反对。太祖皇帝曾言‘兵权不可过盛,尾大不掉,国之大患’。若因此引发朝堂党争,内耗国力,反而不美。望陛下三思,此事需有万全之策,能平息纷争,方可推行。”

许翰身为御史台之长,考虑的则是朝堂的稳定和祖宗制度。他的担忧,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务实官员的想法。

一时间,偏殿之内,气氛又变得有些微妙起来。李纲、吴敏的支持,与蔡懋、许翰的冷静顾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赵桓将四位大臣的意见一一听在耳中,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已有了计较。

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诸位爱卿所言,皆是为国着想,朕心甚慰。”

“蔡尚书所虑钱粮之事,朕亦有考量。”赵桓道,“兴建凌烟阁,绘制功臣图,确需耗费。但朕以为,此乃千秋功业,其激励人心、凝聚国力之效,远非金钱所能衡量。况且,江南财赋陆续解送京师,国库日渐充盈,拨付部分款项用于此事,并非难事。朕甚至可以从内帑之中,再行拨付,以示朕对此事之重视。”

他转向蔡懋:“此事,户部不必过于担忧,只需配合礼部、工部,妥善规划便是。”

“老臣……遵旨。”蔡懋见陛下已有定夺,且提及江南财赋和内帑,也不好再坚持。

赵桓又看向许翰,微笑道:“许爱卿所虑朝堂纷争,以及祖制之言,朕亦理解。然,时移世易,祖宗之法,亦需因时而变。太祖皇帝定下偃武修文之策,乃因当时天下初定,需与民休息,消弭兵戈。然如今,强敌环伺,国难当头,若再固守旧制,不思变革,无异于坐以待毙!”

“至于提升武将地位,是否会造成尾大不掉之势,”赵桓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朕以为,关键不在于是否提升武将地位,而在于兵权是否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掌握在朕的手中!只要军纪严明,赏罚有度,忠奸分明,则将士用命,何来跋扈之忧?朕设立凌烟阁,正是要树立忠勇报国之楷模,让天下将士皆知,为国尽忠,方是荣耀!”

他的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当然,”赵桓话锋一转,语气稍缓,“此事推行,确需讲究策略,不可一蹴而就。朕以为,可分步进行。”

他看向李纲和吴敏:“朕意,可先由礼部、太常寺拟定仪典,朕将亲自主祭太庙,隆重追赠自靖康以来为国捐躯之忠臣烈士,尤其是如故太尉种师道这般功勋卓着之人,当给予最高哀荣,其事迹当载入史册,编入邸报,传颂天下,令万民知晓。”

“同时,对在世的有功之臣,亦当不吝封赏,擢升其位,彰其功绩。如此先行造势,让天下军民皆知朝廷崇尚忠勇,不忘功臣,为后续正式兴建凌烟阁,图形立传,奠定人心基础。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李纲闻言,抚须点头道:“陛下此法甚好!先扬忠烈之名,再建功臣之阁,循序渐进,阻力必将大为减少。臣附议!”

吴敏也道:“陛下圣明!如此一来,既能安抚人心,又能逐步推行,确是稳妥之策。”

蔡懋和许翰见赵桓并非一味强硬,而是采纳了分步实施的策略,心中的担忧也减轻了不少,皆表示赞同。

“善!”赵桓见核心大臣已基本统一意见,心中大定,“既然如此,明日早朝,朕便会正式提出此事!届时,还需诸位爱卿,与朕同心同德,共促此议!”

他目光扫过四人,带着一丝期许,也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朕知道,朝中必有反对之声。但朕心意已决!这凌烟阁,朕非立不可!谁敢阻挠,便是与大宋中兴为敌,便是与天下万民为敌!朕,绝不姑息!”

四位大臣心中一凛,齐声躬身道:“臣等谨遵陛下圣谕!愿为陛下分忧!”

夜色更深,福宁殿偏殿的灯火,却比先前更加明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龙王婿长生界恋综上摆烂后,被国民女神倒追我有修真界绿卡校花的贴身高手闺蜜双穿,我在七零年代吃大瓜她们都是重生者偷生宝宝,前妻别玩了北明不南渡宇宙职业选手绝代武神荒古禁区传道百年,狠人来拜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肆虐韩娱我靠读书成圣人林亦别怕,贫僧真不是魔头系统逼我炸了女主的鱼塘神级小坏蛋顶级Enigma的专属抑制剂末世运转重生八零
经典收藏红楼群芳谱凰啼山河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续命大明朝三国:签到三年,成为绝世战神天下长安回到大汉打天下三国之巅峰召唤什么时候更新三国之飞将再世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带着系统做胤禛替身田园大唐唐哀帝,中兴大唐走进唐朝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三国之汉室再兴穿越水浒收好汉超神妖孽兵王乱世才子南北乱世我种田
最近更新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我穿越来有八十万王军不过分我在原始时代当大佬!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大唐:李老二你那个位置我瞧不上一来开无敌挂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红楼:混在锦衣卫里财色兼收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驸马威武:从卑微面首到一品皇夫逐鹿乱世,我靠医术喂饱全家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女帝爱上胖流氓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手握十万精兵被赐死,叫朕如何是好?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侯府庶子:最强锦衣卫,只手遮天!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研墨的中年人 -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txt下载 -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最新章节 -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