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声音很是吵闹,传来很多人吃席的声音。
齐乐乐轻轻吁了口气:
“还好,是红盖头,虽然看起来应该是吃我的席,但是是喜事,挺好。”
齐乐乐一边向“外面”看着热闹,一边梳理原主的记忆。
原主齐乐儿,是庆安府明阳县齐家村的屠户齐铁牛的闺女。
齐铁牛的媳妇是个柔弱的女人,但嫁给了铁牛一样的齐铁牛,生了四个牛犊子一样的儿子。
直到第五胎才生了原主这个小闺女。
可能是生前四个儿子耗坏了她柔弱的身体,就算齐铁牛天天给自己媳妇做肉吃,原主娘还是在她三岁时去了,原主是她爹和几个哥哥带大的。
原主和她的娘一样,自小身子就比别人弱,虽然是个普通百姓,但娇娇弱弱的,像个大户人家的闺女。
原主爹虽然是个大字不识的屠户,但他力气大,为人豪爽,还在县里摆起了肉摊做生意,家里日子过得很是富裕。
齐铁牛也想过让几个儿子都去识些字,但原主的几个哥哥都是一身腱子肉一身蛮力,没一个有那个学习的脑子。
齐铁牛见几个儿子一个个大字识不了几个,棍棒打也不好使,只能放弃对他们识字的期望,带着他们收猪卖肉。
几个儿子越是成长起来,越是像齐铁牛一样健壮,他们家的肉摊子也逐渐铺得大了起来,生意越做越好。
齐家四兄弟逐渐长大,一个个娶了妻。
四兄弟娶的媳妇本来也都是娇滴滴的姑娘,嫁进齐家后.....
原本纤细的身材都壮实了起来,而且性子也越来越泼辣。
几兄弟孩子生了一个又一个,但没有个闺女。
原主性格乖顺又善良,几个嫂子对原主这个小姑子疼得像闺女。
就连只比原主大两岁的四嫂,都把她当成娃娃一样照顾。
齐家最愁的就是原主的婚事。
上门提亲的不少,但齐铁牛一个没看上。
他怕闺女去嫁出去受苦,又怕闺女嫁出去受气,更怕闺女像自己媳妇一样,身子弱最后早早去了。
就算这些年齐铁牛还是天天给自己闺女做肉吃,但她每顿吃那么几小口就说没胃口,身体还是一点不见强壮。
在求亲的人中,最后齐铁牛选中了陈知远。
陈知远家住在县里。
陈知远的寡妇娘一次去齐家肉摊买肉,偶然看到了来这给父兄送饭的原主,那一年,原主十五。
因为齐家村离县里只有三里多地,齐家父子又特别能吃,在外面吃的不但不好,还吃不饱。
守肉摊子的齐铁牛和儿子每天中午的饭,都是几个儿媳妇轮流来送。
反正有四个媳妇呢,每天两个人搭伴走,一路还都是官道,说说笑笑的倒也不怎么累。
那天家里活多,原主就主动陪大嫂来送饭给父兄吃。
就这么巧陈母吴氏看到了原主。
她打听了齐铁牛家的情况,很快就派了人上门求娶原主。
齐铁牛开始没放在心上,直接拒绝了。
不知根不知底的,他怕闺女嫁到县里受气。
但架不住吴氏就看中了那个邂逅的姑娘,派了媒人无用,她就亲自上门。
齐铁牛开始是想都没想拒绝,后来有些松动。
他找了县里熟识的朋友,去打听陈知远。
据说当年陈知远的爹也是位秀才,为人也算正直,他们家一直住在县里。
那时候陈家还颇有家资,家里甚至还用着丫头婆子。
但后来陈知远的爹屡试不中,钱花得多却没有收入,家里越来越穷,他只能放弃科举,当了个教书先生。
最后陈父生了重病不能再教书,治病把家底彻底掏空后,人死了。
还好他给陈知远母子留下了一个院子,吴氏就以绣花维持着家里的生计。
母子俩日子虽然清苦,但是在外名声却是极好。
齐铁牛觉得这陈家倒是也还行,陈知远一个文弱书生,总不会欺负自己闺女。
穷点不怕,自己给闺女多备点嫁妆,总不会让她过得太穷了。
以后陈知远要是能中了秀才,做个教书先生也能维持生计。
至于考举人什么的,齐铁牛觉得不大可能。
他们这就是个最普通的偏远小县城,文风也不盛,都多少年没出过举人了?
县太爷也不过是举人出身。
如果将来女婿连秀才也不中,那他就帮闺女买个小铺面卖点杂货,再让女婿去做个账房先生,总比回村里种地强。
又考察了几天,见陈知远除了读书就是回家,并没有学一些读书人饮酒作乐,去花街柳巷,也就放了心。
吴氏再请来媒人求娶,齐铁牛征求了闺女的意见,也就答应了。
但他没想到吴氏包藏的祸心。
陈知远逐渐长大,吴氏供儿子读书已经心力交瘁,一天天饭都吃不饱。
现在先生说陈知远的能力,明年应该就可以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了。
陈母绣花的那点收入,维持平时陈知远读书,再加上两母子生计都难,哪里拿得出钱供他考试。
那一年,陈知远十六岁。
陈知远长相俊秀,身材颀长,是不折不扣的文弱书生美男子。
吴氏一直想让自己儿子能够科举入仕,将来娶一位官家小姐。
但天不从人愿,现在儿子年纪尚小,还一点功名没有,学业也不是特别出色,哪有官家小姐会看上他。
于是她盯上了齐铁牛的闺女。
原主和陈知远订亲后,齐铁牛就开始资助陈知远读书。
每年的束修和笔墨纸砚,还有每个节日给陈知远恩师的礼物,都是齐家出的钱。
次年陈知远开始参加府试,虽然就在县里,但请保人准备备考试的费用,也花了十几两银子,这都是齐家送的。
陈知远倒也争气,很顺利成了童生。
接着是院试要去省城。
前前后后花了几十两,但陈知远没中。
陈知远自以为自己是个文曲星,但一连考了三年,连个秀才都没中,还是个童生。
他有些心灰意冷,于19岁,原主18这一年成了亲。
成亲之后一年,陈知远终于成了秀才,算是有了功名。
他没有选择当个教书先生,打算继续考举人。
他心无旁骛地又埋头苦读了三年,在没人看好的情况下,陈知远考中了举人。
而原主一家的噩梦,从这一年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