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十七分,云港市郊外的医疗中心仍笼罩在薄雾之中。
病房内,心电监护仪的绿线平稳起伏,像一条静谧的河流。
窗外基站规律闪烁的微光透过百叶窗,在苏明玥苍白的脸颊上投下斑驳光影。
她的眼睫微微颤动,仿佛被某种遥远的声音轻轻叩击。
许昭宁站在观察窗外,指尖紧贴玻璃,声音几乎低不可闻:“今天……会不一样吗?”
他知道不会有人回应。
过去七百三十天里,他每天清晨五点准时启动“感官唤醒路径”——一段三分钟的定制音频:先是《小星星》纯净的童声合唱,如露珠滑过叶尖;接着是“守灯人”基站实时收录的真实心声——失业母亲的哽咽、被骗老人的叹息、山区孩子念着“我不想辍学”的作文;最后,是三年前她主持凤凰计划发布会时那句平静却震彻灵魂的话:
“我愿意为别人点亮一束光。”
每一次,当这句尾音落下,苏明玥的右手食指都会轻微抽动一下,像试图抓住什么。
医生说是“情感反射性苏醒”,一种极罕见的神经记忆回流现象。
而许昭宁知道,那是她的意识在回应这个世界。
今天也不例外。
最后一句话响起的瞬间,她的手指又动了——比往日更明显,甚至带动了整只手的肌肉收缩。
监控仪上的脑波曲线陡然扬起一道微小但清晰的峰值,持续0.8秒后回落。
许昭宁屏住呼吸,调出后台数据。
异常信号出现在听觉皮层与前额叶交界区——正是决策与共情的交汇地带。
“她在听。”他喃喃道,“不只是听见声音……她是认出了自己的话。”
与此同时,万里之外的纽约联合国总部,晨光正洒进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会场。
陈队身着深色西装走上讲台,身后大屏缓缓展开一幅动态热力图:非洲之角,红斑扩散,粮食期货价格剧烈波动,而一条蓝色预警线提前21天切入市场曲线,精准锁定某跨国粮商通过虚假灾情报告操纵市场的行为。
“这不是靠高频交易模型预测出来的。”陈队声音沉稳,“而是‘晨星预警机制’捕捉到了异常情绪流——东非村落中突然激增的儿童营养不良求助信息,与国际媒体渲染的‘大饥荒’叙事严重错位。”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
“我们追查发现,这家企业雇佣了人工智能生成数百段伪造视频,煽动恐慌情绪以抬高价格。但它们漏算了一点:真正的苦难,不会用完美的剪辑节奏哭泣。”
掌声雷动。
一名欧盟代表举手提问:“这套系统的灵感来自哪里?”
陈队沉默两秒,从公文包中取出一枚金属U盘,插入接口。
屏幕上浮现一段黑白影像:深夜办公室里,一个年轻女人独自坐在电脑前,轻声问:“系统还在吗?”
“它源于一位金融人的觉醒。”他说,“她曾被背叛、被抹去名字、被资本洪流吞噬。但她没有选择复仇,而是重建规则——用良知作为算法的第一优先级。”
全场寂静。
片刻后,所有人起立致敬。
会议结束不到两小时,八个国家签署合作备忘录,愿试点引入“守灯人”模式。
日本代表团当场提出联合研发请求;肯尼亚大使握着陈队的手说:“我们需要这样的系统,不是为了控制市场,而是为了让普通人不再成为数字游戏里的耗材。”
而在国内,林景深的脚步已踏上巡讲第七城——深圳。
体育馆座无虚席,舞台中央没有幻灯片,没有品牌标志,只有一张空椅子。
“请第一位嘉宾上台。”他对着麦克风说。
灯光亮起,是一位穿校服的女孩,父亲因p2p爆雷跳楼,母亲至今卧床。
她站在聚光灯下,声音颤抖却坚定地讲述了全家如何一夜之间从小康坠入深渊。
随后是一位退休教师,毕生积蓄化为乌有;一个农民工兄弟,为给孩子凑手术费欠下高利贷……
每讲完一人,林景深便起身,向他们深深鞠躬。
没有人喊“道歉”,也没有人要求赔偿。
但当最后一个讲述者走下台时,他拿起话筒,声音沙哑:
“我曾经是掠夺游戏的赢家。我设计过杠杆陷阱,操盘过市值管理,也亲手截断过普通人的退路。我以为财富就是数字的胜利。”
他抬头,望向观众席密密麻麻的眼睛。
“但现在我才懂,真正的财富,是有人敢再信一次这个世界。”
话音落下的刹那,全场陷入死寂,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掌声。
当晚,“谁来守护普通人”登上全网热搜第一。
无数网友自发转发凤凰计划纪录片片段,配文:“她没能活成童话,却让我们相信了正义。”
同一时间,许昭宁回到实验室,将今日脑波数据导入模型。
分析结果跳出一行红色提示:
【情感锚点激活阈值突破临界点:98.7% → 99.1%】
【建议:尝试接入多模态刺激源】
他盯着屏幕良久,终于敲下命令:明日唤醒程序,增加触觉模拟模块——复刻梧桐树影下的秋千晃动感。
而就在午夜钟声敲响之际,顾承宇悄然步入基金会顶层密室。
他打开加密终端,调出一份从未公开的文件草案,标题空白,唯有页脚浮现出一行极小的字:
【项目代号:种子】第178章 我忘了名字,但我认得光(续)
晨星初升时,云港的天际线被镀上一层流动的金边。
顾承宇站在“晨星基金会”顶层会议厅的落地窗前,手中握着一份纸质文件——这在数字时代已近乎奢侈。
他没有急于翻开,只是凝视着远处那座静静闪烁绿光的“守灯人”基站,像在确认某种无声的约定。
今天,是“种子教师计划”启动日。
礼堂内座无虚席。
一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经济学教师齐聚于此,他们中有白发苍苍即将退休的老教授,也有刚执教三年、眼神仍带着理想主义锋芒的青年讲师。
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一段影像:三年前凤凰计划发布会的片段,苏明玥站在聚光灯下,声音平静却如刀刻石:
“我们教学生计算收益,却从不教他们识别代价。”
画面一转,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流——p2p爆雷后的家庭负债曲线、校园贷受害者心理崩溃时间轴、老年人被虚假理财收割的轨迹图谱……最后定格在一个问题上:
如果经济学不教良知,谁来守护普通人?
台下一片静默。
顾承宇缓步走上讲台,西装笔挺,神情肃穆。
他并未看稿,目光扫过全场,声音低沉而清晰:“‘种子’不是希望你们成为英雄,而是希望你们把‘怀疑的权利’种进课堂。当学生学会问‘这个模型会让谁受伤’,我们就赢了一小步。”
掌声渐息,第一位受训教师登台——林振国,68岁,原江城大学经济系教授。
十年前,他轻信某“稳健型养老理财产品”,将毕生积蓄投入,最终血本无归。
更痛的是,他曾以专家身份向同事推荐该产品,结果间接导致三名老友精神崩溃,其中一人服药未遂。
此刻,他双手颤抖地握住话筒,声音哽咽:“我教了四十年宏观经济学……可我不会教我的学生看穿一个假年化收益率。”
他顿了顿,眼眶泛红,“我有个学生,是我最得意的门生……他在那个平台做了区域经理,业绩第一。后来案子爆了,他被投资人围堵在家门口,跳楼了。”
礼堂里有人开始抽泣。
“如果早十年,有人告诉我们这些不只是数学题,而是人命……”他的声音几乎破碎,“也许他就不会死。”
全场陷入长久沉默。
随后,不知是谁先鼓掌,接着如潮水般蔓延开来。
顾承宇微微低头,指尖轻抚袖口一枚银色徽章——那是苏明玥曾佩戴过的凤凰计划标志,如今已被重新设计为“种子计划”的象征。
而在地下三层的技术中枢,“唐·哨兵”正完成最后一次压力测试。
小唐赤脚踩在冷却管道边缘,耳机里响着系统自检的滴答声。
他的瞳孔倒映着无数跳动的数据流,嘴角却扬起一丝近乎狂喜的笑容。
“成了。”他低声说。
第三代“唐·哨兵”正式上线,新增模块名为【道德压力测试】——它不再仅仅分析市场波动或舆情走向,而是模拟某一商业决策若引发大规模公众痛苦,社会情绪反噬将如何重塑资本逻辑。
其核心算法,源自苏明玥昏迷后留下的七百三十天神经反馈数据与“晨星预警机制”的交叉训练。
首次实战应用,便锁定一家头部电商平台正在内测的“信用歧视算法”。
该系统拟根据用户消费习惯、社交关系甚至地理位置,动态调整服务优先级——穷人看到的商品更贵,偏远地区无法享受即时配送,低信用评分者默认进入“高风险监控名单”。
原本预计提升5%利润率,却被“唐·哨兵”判定:长期品牌崩塌风险达87.3%,触发红色警报。
“你们没算人心的成本。”小唐把报告甩给对方技术总监,“当一个人发现自己被当成‘劣等人’对待,他会忘记你省了他两块钱优惠券——他只会记得你让他觉得自己不配。”
消息传出当晚,项目紧急叫停。
内部邮件记录显示,cEo批示只有一句:“别让我们的名字出现在下一个凤凰计划纪录片里。”
暴雨骤降的那个夜晚,整个城市陷入一片潮湿的寂静。
许昭宁照例五点抵达医疗中心,却在推开观察室门的瞬间僵住。
病房内,心电监护仪的绿线依旧平稳,但苏明玥的眼睛——睁开了。
不是无意识的颤动,也不是神经反射性的抽搐。
她的瞳孔清晰对焦,缓缓转向窗外远处那座仍在规律闪烁的基站,唇瓣微启,仿佛用尽全身力气挤出三个字:
“灯……亮了?”
声音轻得如同梦呓,却像一道闪电劈开长夜。
许昭宁冲到床边,手指几乎颤抖:“明玥?你能听见我吗?我是许昭宁,你还记得吗?《小星星》……你还记得那段音频吗?”
她没有回应,目光依旧停留在那束穿透雨幕的绿光上,像是穿越了记忆的废墟,终于触摸到了某个熟悉的坐标。
就在这一刻,全城分布的十二个“晨星引擎”终端同时自动激活。
无需指令,不靠程序触发,每一块屏幕上都跳出一份从未生成过的年度总结报告。
数据详实,逻辑严密,结尾却赫然写着一行不属于任何编码库的文字:
她走了很远,只为让我们不必再一个人走。
钟声悠悠,从城市深处传来,恰是黎明前最深的夜。
而在实验室的监控后台,一条新的波形曲线悄然浮现——细微、稳定、带着某种难以言喻的节奏感,在苏明玥说出那句话的同一秒,与“晨星引擎”的底层心跳产生了某种神秘共振。